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3月下旬开始,高盛这家华尔街大鳄连续发布看空大宗商品的报告,每次均对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月初,大宗商品市场全线暴跌。而在此期间,高盛共发布了5份看空研报。但大宗商品暴跌的背后,不仅有高盛,还有如索罗斯、巴菲特、鲍尔森等金融大腕的身影。
透过大宗商品,仿佛见到了投行与投资大师多空交战的唇枪舌剑。
摁住期铜
直到今年2月底,高盛仍是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死多头”。而且,自去年底以来,高盛市场交易部门的做多行为和其市场分析部门所发报告也是一致的。
然而这一切在日本大地震后的13天、北约介入利比亚战争后的第5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3月24日起,高盛连续发布5篇看空研报,分三步浇灭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做多情绪。
高盛布局谋划的第一步,是将其“黑手”指向了有色金属市场。
“日本地震对供应需求面的影响被低估,此前预计的2011年末铜和锌的周期性紧张状况可能被推迟。”高盛在3月24日的报告中表示,而当时伦敦铜仍在9700美元/吨的高位。
数据显示,高盛3月24日报告出来之后,从3月24日到4月4日,伦敦LME铜、镍走出一波下滑,分别跌去了4%、5.21%。
不过,自4月5日开始,上述交易品种价格开始反弹,伦敦LME铜一度又再度回升到9895美元/吨的高位。
然而高盛依旧继续发表看空言论,在4月6日高盛撤回了2012年二季度铜11000美元/吨的目标价,同时将2011年底铜的目标价从11000美元/吨下调至9800美元/吨。
4月13日,高盛再度提示,在未来可预见范围内,建议客户将最早于2010年10月4日建仓的2011年的12月铜合约多头头寸进行平仓,每吨获利1872美元,同时将铜价未来3个月的目标价位下降至9300美元/吨。
在此之后, LME铜再度出现下滑,在“五一”前一周,伦敦铜从接近1万美元/吨一度大幅下挫至9350美元/吨附近,下跌趋势已经明显形成。
打落油价
在看空伦敦铜后,高盛又将看空情绪蔓延至原油。
4月11日,高盛在给客户的一份《能源市场周评》的研究报告中提示了原油风险,指出随着北海布伦特油价飙升至120美元/桶,当前的原油需求正在随之下降,油价面临回调的风险。
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将美国2011年原油需求量调低13万桶每天,2012年调低24万桶每天,而如果油价涨至140美元每桶,那么将分别调低23万桶每天和58万桶每天。油价每上涨10个百分点,需求将放缓15个基点。
4月12日,高盛再次向客户发出卖空指令,建议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该组合中纽约期油占比40%,铜CMCU3占比20%,其余品种则包括铂金、棉花和大豆。而4月12日的报告再度警告油价将大幅回调。
4月15日,高盛再度重申减持大宗商品的观点。
事实上,就在高盛发出报告后,国际原油竟终结了连续7个交易日的上涨。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原油单日均有近3%的大跌。
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则与高盛唱起了反调,站在多头阵营中。其商品研究部门主管表示,摩根士丹利仍然非常看好原油和玉米,也看多小麦和黄金。
随后,国际油价很快反跌为涨,让投资人更加坚信,高盛的报告不过是为了在低位更好地接盘。事实看上去确实如此。从4月14日至5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累计上涨近7%。欣欣向荣的商品市场似乎又回来了。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高盛出手的主要目的是试盘,看看市场对于价格暴跌的承受力,更像是一次终极绝杀前的预警。”5月17日一位期货业长期交易者周先生向记者表示。
降伏白银
4月22日,高盛再度出手,其在报告中得出结论,“近期美国库存的下降和积极的美国经济数据降低了市场对需求风险的担忧。”
而此时大宗商品正在享受最后的狂欢,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风险正在一步步逼近。而这次暴跌的传导源由原油变成了之前半个月最为吸引市场眼球的白银。
长期看空黄金的巴菲特,此时也在远离正在变得烫手的“黄金白银”,他在5月1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黄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黄金的用途只在于欣赏,买黄金还不如买伯克希尔的股票。
北京时间5月2日11点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丹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彼时,美国还是5月1日夜里11点没有开市,全球市场还处于亚洲交易时间。
国际银价创下史上最惨烈的一波下跌。5月2日,国际白银价格短短11分钟暴跌12%;5月3日,国内白银交易跌停。5月5日,纽约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报收每盎司36.24美元,跌8%,单日跌幅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一周内,白银“崩盘式”狂跌27.81%。
就在银价狂泻之际,“做空之神”约翰·鲍尔森却表示依然看好黄金、白银。鲍尔森5月3日表示,未来3至5年,随着美国和英国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金价最高可能会涨至每盎司4000美元。
白银的此轮大跌只是国际大宗商品一波断崖式大跌行情的缩影。5月17日,国泰君安[99.28 0.00%]期货客户经理苏新告诉记者:“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大宗商品如此普跌的局面。”
如果仅以白银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来看,并不足以引发这次市场“崩盘式”的下跌。
然而做空者却果断地将总攻时间选择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议息日。5月5日这两家央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令市场投资人意外的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竟表示同意美元强势政策,并暗示欧元必须走软。之后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的美元汇率急转直上,竟在一天之内上涨1.3%。
美元汇率的意外暴涨,给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做多者致命的打击,也造成了大宗商品市场上的“黑色星期四”。
5月5日,纽约商交所6月原油期货重挫9.44美元,至每桶99.80美元,为3月16日以来的最低点,跌幅高达8.6%,这也是油价自3月16日以来首次跌破100美元。
5月5日,追踪一篮子大宗商品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大跌5%,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如果不考虑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动荡,CRB指数近期的跌幅将是创纪录的。5月第一周,该指数累计下跌超过8%,这可能是自2008年12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
经过一周疯狂的打压后,很多大宗商品都跌到了数月来的低点。比如,5月6日,原油价格盘中一度创两个月新低,原糖期货则跌至八个月新低,伦敦铜跌至五个月低点。
5月18日,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琳告诉记者:“这波下跌是大宗商品市场连续两年几乎没有回调的上涨累积的泡沫因素造成的。”她认为,国外交易所不断上提保证金导致白银率先暴跌,引发了其他大宗商品的获利抛盘。
以白银作为最终的突破口,沉重打击了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或许这不是做空者的最初计划,然而本·拉丹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这个突发事件却给予了这批空头绝佳的出手机会。
由于本·拉丹死后恐怖主义威胁得以放缓,资金开始调整;金银等贵金属价格再上升的空间不大,这种情况下,投机者开始抛售金银。
5月4日,有媒体称,率先出手打击白银价格的是有着“金融魔鬼”之称的索罗斯,他的逻辑在于,黄金白银已出现泡沫,本就该高处果断离场,而拉丹之死对他而言,无疑是个恰到好处的节点。
事实上,索罗斯在今年一季度就大举抛售了与黄金挂钩的ETF和股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索罗斯的黄金ETF仓位已从去年底的7.74亿美元降至700万美元。
同在看空阵营中的高盛与索罗斯上一次联手出击就是狙击欧元的大战,并赚了个盆满钵满。此次再度联手在时机的把握上也是十分精准。
在这些“大佬”言论的刺激下,一些华尔街的投机客也加入到做空的行列中来了。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10日的一周里,大型对冲基金和投机机构在全球22个期货市场累计净减持了22.2万手多头头寸。这使大型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净多头押注规模减少13%,约为170亿美元。
诡异的蹦极跳行情
在连续实施了精准打击后,高盛再度神奇“空翻多”。
5月6日晚间,在市场极度的惊恐中,意外“多翻空”的高盛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说,“2012年前,油价将轻松超过近期高点。原油供应基础面还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收紧,如果利比亚原油供应继续缺席市场,全球市场供应量可能会在明年初达到非常紧张的水平。”
高盛的意外举动,又再一次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掀起了波澜。
5月第一周遭遇惨跌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5月9日和10日出现报复性反弹,一度暴跌超过27%的白银期货价格在两天内大涨5.2%,一度重返39.4美元/盎司,离4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黄金价格则重新站上150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涨至1516美元。国际油价也强势反弹,重回100美元/桶上方。
5月9日出乎意料的大反弹,让市场似乎看到了走出“黑色星期四”(5月5日)阴影的希望,可好景不长,仅隔一个交易日,又迎来了“黑色星期三”(5月11日)的大跌。
5月11日,商品市场再度被重创。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大跌5.67美元,收于每桶98.21美元,跌幅达5.46%。当天,黄金价格也大幅回调,市场交投最活跃的6月合约收报每盎司1501.4美元,跌幅为1%。而白银价格降幅则更为惊人,7月合约价暴跌7.7%,收报每盎司 35.515美元。
5月12日,高盛资产管理主席吉姆·奥尼尔在香港表示:“大宗商品价格调整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之后不久,著名的大宗商品巨鳄罗杰斯却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言论。他在5月14日再度向媒体表示,“继续看好商品市场的走势,未来会走出一轮大牛市。至今,我没有卖出任何商品,希望保持仓位至商品交易出现大泡沫。2017年大宗商品可能出现大泡沫,届时会选择全部卖空。”
至截稿时(5月17日)为止,CMX金06报1490.9美元/盎司,CMX银06报33.9美元/盎司,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报每桶96.96美元。其他品种也均处于下跌状态。
大宗商品期货这次“崩盘式”的下跌,最为真实的原因还在于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到期结束,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冲高的风险加大。市场将关注的焦点移向美元汇率的强势表现。
黄琳告诉记者:“拉丹之死经过新闻渲染使得市场多头遭遇危机,空头借机发动反攻令抛压增加,多头一败涂地。美元的持稳和后期的强劲反弹引发市场对美元过度看空进行修正,这使得美元的疲软走势出现了转机,美元的反弹导致大宗商品的走势一落千丈,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这次高盛唱空大宗商品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华尔街大佬们的对赌游戏。”
从石油再到大宗商品市场,高盛的“预测”无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退潮时每每能全身而去,而他的交易对手,则多被留在沙滩。
而在国内市场分析师眼中,高盛的言论一向是为操作而服务的,并不完全客观。
正如《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微博上所说的:“大宗商品暴跌的先知权和操纵权完全被华尔街垄断着,等待多数市场参与者的结果就是被屠宰。”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高盛是市场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一方面作为投行,高盛的判断也必须顺势而为。
高盛手上还掌握着大量的财团资金,同时觉得替别人理财不过瘾,就拿自己的资本来赌,而且把杠杆放大来赌,所以只要它的买卖操作研报实际只对自己的客户们发布,就足可以让一个市场以及关联市场的价格暴涨暴跌。
记者观察
从盟军到对手
理财一周报记者/倪鹏翔
高盛的唱“空”与做“空”、“做空之神”约翰·鲍尔森的意外看多,巴菲特的买黄金不如买他们家的股票,还有索罗斯巨量减持与黄金挂钩的投资产品……
华尔街金融大鳄和投资大师的多空交战,让投资者不知该信谁了。但实际上,两年前,他们有过共识。
2008年底到2009年初,各国步调一致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在这种全球的集体刺激下,经济避免陷入衰退的同时,也催生了商品市场牛市的大前提:全球泛滥的流动性。
2009年初,大宗商品市场有一波复苏表现。2009年8月,头顶国际一流投行华丽光环的高盛狂吹大宗商品行情,称2010年大宗商品市场将进入主升浪。
2010年10月,伦敦铜价格一路狂飙突进,突破9000美元/吨,国际投行的看多热情继续迸发。
看多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观点自去年底起便已在对冲基金与国际投行界达成共识。
2010年底,英国对冲基金Fulcrum资产管理公司联席创始人加文·戴维斯表示,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由此拉开了各大对冲基金与国际投行唱多2011年商品市场的序幕。
2011年1月中旬,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出报告继续看多大宗商品。
而几乎就在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上另两家巨头——瑞银与摩根士丹利也分别对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乐观估计。
那么,是什么让18个月以来的华尔街亲密战友“反目成仇”,站到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天平的两端呢?
2011年5月份以来,大宗商品出现了较为猛烈的共振式下跌,看起来本·拉丹被击毙是导火索。但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这次下跌的大背景应该是投资者(尤其是投机者)开始对经济未来的方向和目标迷失。
事实上,以原油和金属为首的工业品领跌、调整背后的逻辑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需求下滑成潜在可能和事实。
黄琳告诉记者:“就短期而言,影响市场最大的因素是美元指数会否继续反弹。长期而言,市场价格的波动还是取决于大宗商品市场上各个品种的供求关系。”
面对高油价下的通胀压力,全球央行关注但反应不一,以美联储和中国央行最为关注。在对中国继续采取宏观紧缩调控的预期、美国经济放缓忧虑没改变前,商品市场人气难有改善,以调整为主。美元反弹将进一步施压商品市场的潜在风险。而对政策预期的不明朗,也是各大投行意见出现严重分歧的关键所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5月初,大宗商品市场全线暴跌。而在此期间,高盛共发布了5份看空研报。但大宗商品暴跌的背后,不仅有高盛,还有如索罗斯、巴菲特、鲍尔森等金融大腕的身影。
透过大宗商品,仿佛见到了投行与投资大师多空交战的唇枪舌剑。
摁住期铜
直到今年2月底,高盛仍是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死多头”。而且,自去年底以来,高盛市场交易部门的做多行为和其市场分析部门所发报告也是一致的。
然而这一切在日本大地震后的13天、北约介入利比亚战争后的第5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3月24日起,高盛连续发布5篇看空研报,分三步浇灭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做多情绪。
高盛布局谋划的第一步,是将其“黑手”指向了有色金属市场。
“日本地震对供应需求面的影响被低估,此前预计的2011年末铜和锌的周期性紧张状况可能被推迟。”高盛在3月24日的报告中表示,而当时伦敦铜仍在9700美元/吨的高位。
数据显示,高盛3月24日报告出来之后,从3月24日到4月4日,伦敦LME铜、镍走出一波下滑,分别跌去了4%、5.21%。
不过,自4月5日开始,上述交易品种价格开始反弹,伦敦LME铜一度又再度回升到9895美元/吨的高位。
然而高盛依旧继续发表看空言论,在4月6日高盛撤回了2012年二季度铜11000美元/吨的目标价,同时将2011年底铜的目标价从11000美元/吨下调至9800美元/吨。
4月13日,高盛再度提示,在未来可预见范围内,建议客户将最早于2010年10月4日建仓的2011年的12月铜合约多头头寸进行平仓,每吨获利1872美元,同时将铜价未来3个月的目标价位下降至9300美元/吨。
在此之后, LME铜再度出现下滑,在“五一”前一周,伦敦铜从接近1万美元/吨一度大幅下挫至9350美元/吨附近,下跌趋势已经明显形成。
打落油价
在看空伦敦铜后,高盛又将看空情绪蔓延至原油。
4月11日,高盛在给客户的一份《能源市场周评》的研究报告中提示了原油风险,指出随着北海布伦特油价飙升至120美元/桶,当前的原油需求正在随之下降,油价面临回调的风险。
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将美国2011年原油需求量调低13万桶每天,2012年调低24万桶每天,而如果油价涨至140美元每桶,那么将分别调低23万桶每天和58万桶每天。油价每上涨10个百分点,需求将放缓15个基点。
4月12日,高盛再次向客户发出卖空指令,建议尽早对CCCP商品投资组合获利了结,该组合中纽约期油占比40%,铜CMCU3占比20%,其余品种则包括铂金、棉花和大豆。而4月12日的报告再度警告油价将大幅回调。
4月15日,高盛再度重申减持大宗商品的观点。
事实上,就在高盛发出报告后,国际原油竟终结了连续7个交易日的上涨。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原油单日均有近3%的大跌。
高盛的老对手摩根士丹利则与高盛唱起了反调,站在多头阵营中。其商品研究部门主管表示,摩根士丹利仍然非常看好原油和玉米,也看多小麦和黄金。
随后,国际油价很快反跌为涨,让投资人更加坚信,高盛的报告不过是为了在低位更好地接盘。事实看上去确实如此。从4月14日至5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累计上涨近7%。欣欣向荣的商品市场似乎又回来了。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高盛出手的主要目的是试盘,看看市场对于价格暴跌的承受力,更像是一次终极绝杀前的预警。”5月17日一位期货业长期交易者周先生向记者表示。
降伏白银
4月22日,高盛再度出手,其在报告中得出结论,“近期美国库存的下降和积极的美国经济数据降低了市场对需求风险的担忧。”
而此时大宗商品正在享受最后的狂欢,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风险正在一步步逼近。而这次暴跌的传导源由原油变成了之前半个月最为吸引市场眼球的白银。
长期看空黄金的巴菲特,此时也在远离正在变得烫手的“黄金白银”,他在5月1日的股东大会上表示,黄金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黄金的用途只在于欣赏,买黄金还不如买伯克希尔的股票。
北京时间5月2日11点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丹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彼时,美国还是5月1日夜里11点没有开市,全球市场还处于亚洲交易时间。
国际银价创下史上最惨烈的一波下跌。5月2日,国际白银价格短短11分钟暴跌12%;5月3日,国内白银交易跌停。5月5日,纽约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报收每盎司36.24美元,跌8%,单日跌幅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一周内,白银“崩盘式”狂跌27.81%。
就在银价狂泻之际,“做空之神”约翰·鲍尔森却表示依然看好黄金、白银。鲍尔森5月3日表示,未来3至5年,随着美国和英国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金价最高可能会涨至每盎司4000美元。
白银的此轮大跌只是国际大宗商品一波断崖式大跌行情的缩影。5月17日,国泰君安[99.28 0.00%]期货客户经理苏新告诉记者:“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大宗商品如此普跌的局面。”
如果仅以白银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地位来看,并不足以引发这次市场“崩盘式”的下跌。
然而做空者却果断地将总攻时间选择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议息日。5月5日这两家央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令市场投资人意外的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竟表示同意美元强势政策,并暗示欧元必须走软。之后今年以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的美元汇率急转直上,竟在一天之内上涨1.3%。
美元汇率的意外暴涨,给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做多者致命的打击,也造成了大宗商品市场上的“黑色星期四”。
5月5日,纽约商交所6月原油期货重挫9.44美元,至每桶99.80美元,为3月16日以来的最低点,跌幅高达8.6%,这也是油价自3月16日以来首次跌破100美元。
5月5日,追踪一篮子大宗商品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大跌5%,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如果不考虑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动荡,CRB指数近期的跌幅将是创纪录的。5月第一周,该指数累计下跌超过8%,这可能是自2008年12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周。
经过一周疯狂的打压后,很多大宗商品都跌到了数月来的低点。比如,5月6日,原油价格盘中一度创两个月新低,原糖期货则跌至八个月新低,伦敦铜跌至五个月低点。
5月18日,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琳告诉记者:“这波下跌是大宗商品市场连续两年几乎没有回调的上涨累积的泡沫因素造成的。”她认为,国外交易所不断上提保证金导致白银率先暴跌,引发了其他大宗商品的获利抛盘。
以白银作为最终的突破口,沉重打击了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或许这不是做空者的最初计划,然而本·拉丹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这个突发事件却给予了这批空头绝佳的出手机会。
由于本·拉丹死后恐怖主义威胁得以放缓,资金开始调整;金银等贵金属价格再上升的空间不大,这种情况下,投机者开始抛售金银。
5月4日,有媒体称,率先出手打击白银价格的是有着“金融魔鬼”之称的索罗斯,他的逻辑在于,黄金白银已出现泡沫,本就该高处果断离场,而拉丹之死对他而言,无疑是个恰到好处的节点。
事实上,索罗斯在今年一季度就大举抛售了与黄金挂钩的ETF和股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索罗斯的黄金ETF仓位已从去年底的7.74亿美元降至700万美元。
同在看空阵营中的高盛与索罗斯上一次联手出击就是狙击欧元的大战,并赚了个盆满钵满。此次再度联手在时机的把握上也是十分精准。
在这些“大佬”言论的刺激下,一些华尔街的投机客也加入到做空的行列中来了。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5月10日的一周里,大型对冲基金和投机机构在全球22个期货市场累计净减持了22.2万手多头头寸。这使大型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净多头押注规模减少13%,约为170亿美元。
诡异的蹦极跳行情
在连续实施了精准打击后,高盛再度神奇“空翻多”。
5月6日晚间,在市场极度的惊恐中,意外“多翻空”的高盛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说,“2012年前,油价将轻松超过近期高点。原油供应基础面还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收紧,如果利比亚原油供应继续缺席市场,全球市场供应量可能会在明年初达到非常紧张的水平。”
高盛的意外举动,又再一次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掀起了波澜。
5月第一周遭遇惨跌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5月9日和10日出现报复性反弹,一度暴跌超过27%的白银期货价格在两天内大涨5.2%,一度重返39.4美元/盎司,离4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黄金价格则重新站上150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涨至1516美元。国际油价也强势反弹,重回100美元/桶上方。
5月9日出乎意料的大反弹,让市场似乎看到了走出“黑色星期四”(5月5日)阴影的希望,可好景不长,仅隔一个交易日,又迎来了“黑色星期三”(5月11日)的大跌。
5月11日,商品市场再度被重创。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大跌5.67美元,收于每桶98.21美元,跌幅达5.46%。当天,黄金价格也大幅回调,市场交投最活跃的6月合约收报每盎司1501.4美元,跌幅为1%。而白银价格降幅则更为惊人,7月合约价暴跌7.7%,收报每盎司 35.515美元。
5月12日,高盛资产管理主席吉姆·奥尼尔在香港表示:“大宗商品价格调整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之后不久,著名的大宗商品巨鳄罗杰斯却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言论。他在5月14日再度向媒体表示,“继续看好商品市场的走势,未来会走出一轮大牛市。至今,我没有卖出任何商品,希望保持仓位至商品交易出现大泡沫。2017年大宗商品可能出现大泡沫,届时会选择全部卖空。”
至截稿时(5月17日)为止,CMX金06报1490.9美元/盎司,CMX银06报33.9美元/盎司,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的原油期货报每桶96.96美元。其他品种也均处于下跌状态。
大宗商品期货这次“崩盘式”的下跌,最为真实的原因还在于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将到期结束,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冲高的风险加大。市场将关注的焦点移向美元汇率的强势表现。
黄琳告诉记者:“拉丹之死经过新闻渲染使得市场多头遭遇危机,空头借机发动反攻令抛压增加,多头一败涂地。美元的持稳和后期的强劲反弹引发市场对美元过度看空进行修正,这使得美元的疲软走势出现了转机,美元的反弹导致大宗商品的走势一落千丈,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这次高盛唱空大宗商品的行为,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场华尔街大佬们的对赌游戏。”
从石油再到大宗商品市场,高盛的“预测”无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退潮时每每能全身而去,而他的交易对手,则多被留在沙滩。
而在国内市场分析师眼中,高盛的言论一向是为操作而服务的,并不完全客观。
正如《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在微博上所说的:“大宗商品暴跌的先知权和操纵权完全被华尔街垄断着,等待多数市场参与者的结果就是被屠宰。”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高盛是市场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一方面作为投行,高盛的判断也必须顺势而为。
高盛手上还掌握着大量的财团资金,同时觉得替别人理财不过瘾,就拿自己的资本来赌,而且把杠杆放大来赌,所以只要它的买卖操作研报实际只对自己的客户们发布,就足可以让一个市场以及关联市场的价格暴涨暴跌。
记者观察
从盟军到对手
理财一周报记者/倪鹏翔
高盛的唱“空”与做“空”、“做空之神”约翰·鲍尔森的意外看多,巴菲特的买黄金不如买他们家的股票,还有索罗斯巨量减持与黄金挂钩的投资产品……
华尔街金融大鳄和投资大师的多空交战,让投资者不知该信谁了。但实际上,两年前,他们有过共识。
2008年底到2009年初,各国步调一致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在这种全球的集体刺激下,经济避免陷入衰退的同时,也催生了商品市场牛市的大前提:全球泛滥的流动性。
2009年初,大宗商品市场有一波复苏表现。2009年8月,头顶国际一流投行华丽光环的高盛狂吹大宗商品行情,称2010年大宗商品市场将进入主升浪。
2010年10月,伦敦铜价格一路狂飙突进,突破9000美元/吨,国际投行的看多热情继续迸发。
看多2011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观点自去年底起便已在对冲基金与国际投行界达成共识。
2010年底,英国对冲基金Fulcrum资产管理公司联席创始人加文·戴维斯表示,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由此拉开了各大对冲基金与国际投行唱多2011年商品市场的序幕。
2011年1月中旬,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出报告继续看多大宗商品。
而几乎就在同时,国际商品市场上另两家巨头——瑞银与摩根士丹利也分别对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乐观估计。
那么,是什么让18个月以来的华尔街亲密战友“反目成仇”,站到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天平的两端呢?
2011年5月份以来,大宗商品出现了较为猛烈的共振式下跌,看起来本·拉丹被击毙是导火索。但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这次下跌的大背景应该是投资者(尤其是投机者)开始对经济未来的方向和目标迷失。
事实上,以原油和金属为首的工业品领跌、调整背后的逻辑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需求下滑成潜在可能和事实。
黄琳告诉记者:“就短期而言,影响市场最大的因素是美元指数会否继续反弹。长期而言,市场价格的波动还是取决于大宗商品市场上各个品种的供求关系。”
面对高油价下的通胀压力,全球央行关注但反应不一,以美联储和中国央行最为关注。在对中国继续采取宏观紧缩调控的预期、美国经济放缓忧虑没改变前,商品市场人气难有改善,以调整为主。美元反弹将进一步施压商品市场的潜在风险。而对政策预期的不明朗,也是各大投行意见出现严重分歧的关键所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