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对拜月文章的回应(2)-- 再谈传统文化中有没有近代性根芽

各位老师,我上篇拙文以黄宗羲为例,讨论儒学传统中的近代性因素,结论是儒学传统固然伟大,但有其局限。这篇我从另外一些角度继续讨论儒学传统与近代性的关系。

二十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麦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研究了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古文明的政府形态后,注意到一个现象。他发现中国古代的政府形态与现代社会的政府形态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中国古代没有职业性的政府公务员。我们现在一般把中国古代的官员称为士大夫,这个词在英文里并没有对应物,就是说找不到一个词可以完整的解释“士大夫”这个词的内涵,因此西方汉学界用“scholar-official”这个复合词来指代。从这个复合词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士大夫”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士大夫首先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官员;他必须通过国家官方设立的标准考核,才能获取做官的资格,也就是我们知道的科举制度。而科举考试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儒家经典的知识,还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而这些知识和他们在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几乎没有多大关系。一个士大夫上任后,只要照着《尚书》或《易》等经典中所揭示的天道,维护地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政通人和就足够了。具体的行政事务,比如税收、户籍、徭役、盐和茶的买卖等,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乡绅和胥吏来完成的。韦伯以政府官员的非专业化为例子,来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出现类似今天的职业化分工(specialization),而职业化分工恰是一个文明进入高等发达状态的标志之一。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列文森(Joseph R. Levensen)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一书,此书堪称二十世纪西方汉学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任何关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人的必读书。在书中,列文森与韦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在“学而优则仕”和“君子不器”的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体制限制了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规范观念的形成。他以明末董其昌为例,此人乃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但他最家喻户晓的是擅长书画,曾提出著名的“南北画宗”论,深刻影响了清初的山水画创作,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型的官员。列文森说,“士大夫们对进步没有兴趣,对科学没有嗜好,对商业没有同情,也缺乏对功利主义的偏爱,他们之所以能参政,是因为他们有学问,但他们对学问本身有一种非职业的偏见。”这些社会精英依赖的是文学修养和对儒家哲学的造诣,而并不关注行政效率。做官象征着高尚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因此做官明显优越于其他社会角色。“商业、军事、技术或其他的成就,只要被认为是靠某种专业知识而获得的,其声誉就不能与获得官职的荣誉相比。”



有趣的是,我们翻开《汉书•艺文志》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对技术的偏见,《汉志》将当时的书籍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其中儒家经典被排在首位,而代表科学技术成就的方技类书籍被排在最后,凸显东汉时期的中国人对技术的轻视。晚至清代,这一种取向并没有多少改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乾隆时期可以见到的所有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其中以经部和史部为最重,而方技类书籍只能被列在子部;子部总序说:“百家方技……学问之余事……皆小道之可观者也。”这样,技术和技艺被视为旁门小道被边缘化,直到十八世纪后期都是如此。当这样一种观念通过科举等制度被凝固化,笼罩整个社会几百年后,传统的惯性(或惰性?)会阻碍任何新的因素的产生。

我们知道欧洲在十四十五世纪发生过黑死病,也就是大规模的鼠疫,死了几千万人,摧毁了很多社会组织和制度。从积极的方面看,黑死病恰恰给欧洲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冲击,使得欧洲社会能够向全新的轨道上演变,例如封建采邑制的瓦解、商人和工匠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贵族地位下降、社会更趋于平民化、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出现、手工业行会的形成、近代传染病学的建立等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这次大冲击留下的遗产,而它们又促进了欧洲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进入近代后,欧洲社会出现了政府公务员、律师、教师、记者、医生、手工艺人等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或群体,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群体都需要接受职业化训练和认证,他们生产职业化的产品,或提供职业化的服务,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却找不到与之相仿的社会发展的精细化过程。迟至1905年,中国政府才取消了延续将近一千年的科举制度;在此之前,中国的公务员都是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读书人担任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也需要一场类似黑死病那样的大灾难。实际上即便有这样一场灾难或冲击,以古代中国社会的惯性或稳定性,很难说会对这个文明造成什么影响。中国历史上不是没受过外部冲击,不论是西晋时的“五胡乱华”,还是隋唐时兴盛的佛教,或是两次亡国于蒙古和满洲,政治和文化上的冲击不可谓不多,但哪一次真正改变了这个文明的走向呢?诚然,佛教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使儒学进行了改造,在宋代形成了理学,但这种发展(包括明代心学的发展)都是发生在儒学内部的,并没有在根本上建立起与儒学路径不同且与之分庭抗礼的思想学说来,即便有也不曾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心位置,顶多是昙花一现(比如晚明入华的基督教)。引用列文森的话讲,外来冲击的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使异质的母体社会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只要一个社会没有被一种冲击(战乱、灾荒、外来宗教或思想)彻底摧毁,这个外来冲击“就只能作为某种新词汇为原有思想的环境所利用。”对中国来讲,只要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结构不改变,外来思想便摆脱不了被融合、吸收、成为点缀品的命运,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lifesucks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对拜月文章的回应(2)-- 再谈传统文化中有没有近代性根芽
    各位老师,我上篇拙文以黄宗羲为例,讨论儒学传统中的近代性因素,结论是儒学传统固然伟大,但有其局限。这篇我从另外一些角度继续讨论儒学传统与近代性的关系。

    二十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麦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研究了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古文明的政府形态后,注意到一个现象。他发现中国古代的政府形态与现代社会的政府形态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中国古代没有职业性的政府公务员。我们现在一般把中国古代的官员称为士大夫,这个词在英文里并没有对应物,就是说找不到一个词可以完整的解释“士大夫”这个词的内涵,因此西方汉学界用“scholar-official”这个复合词来指代。从这个复合词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士大夫”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士大夫首先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官员;他必须通过国家官方设立的标准考核,才能获取做官的资格,也就是我们知道的科举制度。而科举考试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儒家经典的知识,还有一部分文学创作,而这些知识和他们在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几乎没有多大关系。一个士大夫上任后,只要照着《尚书》或《易》等经典中所揭示的天道,维护地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政通人和就足够了。具体的行政事务,比如税收、户籍、徭役、盐和茶的买卖等,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乡绅和胥吏来完成的。韦伯以政府官员的非专业化为例子,来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出现类似今天的职业化分工(specialization),而职业化分工恰是一个文明进入高等发达状态的标志之一。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列文森(Joseph R. Levensen)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一书,此书堪称二十世纪西方汉学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任何关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人的必读书。在书中,列文森与韦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在“学而优则仕”和“君子不器”的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体制限制了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规范观念的形成。他以明末董其昌为例,此人乃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但他最家喻户晓的是擅长书画,曾提出著名的“南北画宗”论,深刻影响了清初的山水画创作,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型的官员。列文森说,“士大夫们对进步没有兴趣,对科学没有嗜好,对商业没有同情,也缺乏对功利主义的偏爱,他们之所以能参政,是因为他们有学问,但他们对学问本身有一种非职业的偏见。”这些社会精英依赖的是文学修养和对儒家哲学的造诣,而并不关注行政效率。做官象征着高尚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因此做官明显优越于其他社会角色。“商业、军事、技术或其他的成就,只要被认为是靠某种专业知识而获得的,其声誉就不能与获得官职的荣誉相比。”



    有趣的是,我们翻开《汉书•艺文志》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对技术的偏见,《汉志》将当时的书籍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其中儒家经典被排在首位,而代表科学技术成就的方技类书籍被排在最后,凸显东汉时期的中国人对技术的轻视。晚至清代,这一种取向并没有多少改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乾隆时期可以见到的所有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其中以经部和史部为最重,而方技类书籍只能被列在子部;子部总序说:“百家方技……学问之余事……皆小道之可观者也。”这样,技术和技艺被视为旁门小道被边缘化,直到十八世纪后期都是如此。当这样一种观念通过科举等制度被凝固化,笼罩整个社会几百年后,传统的惯性(或惰性?)会阻碍任何新的因素的产生。

    我们知道欧洲在十四十五世纪发生过黑死病,也就是大规模的鼠疫,死了几千万人,摧毁了很多社会组织和制度。从积极的方面看,黑死病恰恰给欧洲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外在冲击,使得欧洲社会能够向全新的轨道上演变,例如封建采邑制的瓦解、商人和工匠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贵族地位下降、社会更趋于平民化、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出现、手工业行会的形成、近代传染病学的建立等等,这些都可以被视为这次大冲击留下的遗产,而它们又促进了欧洲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进入近代后,欧洲社会出现了政府公务员、律师、教师、记者、医生、手工艺人等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士或群体,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群体都需要接受职业化训练和认证,他们生产职业化的产品,或提供职业化的服务,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却找不到与之相仿的社会发展的精细化过程。迟至1905年,中国政府才取消了延续将近一千年的科举制度;在此之前,中国的公务员都是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读书人担任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也需要一场类似黑死病那样的大灾难。实际上即便有这样一场灾难或冲击,以古代中国社会的惯性或稳定性,很难说会对这个文明造成什么影响。中国历史上不是没受过外部冲击,不论是西晋时的“五胡乱华”,还是隋唐时兴盛的佛教,或是两次亡国于蒙古和满洲,政治和文化上的冲击不可谓不多,但哪一次真正改变了这个文明的走向呢?诚然,佛教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使儒学进行了改造,在宋代形成了理学,但这种发展(包括明代心学的发展)都是发生在儒学内部的,并没有在根本上建立起与儒学路径不同且与之分庭抗礼的思想学说来,即便有也不曾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心位置,顶多是昙花一现(比如晚明入华的基督教)。引用列文森的话讲,外来冲击的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使异质的母体社会脱离了原有的轨道。”只要一个社会没有被一种冲击(战乱、灾荒、外来宗教或思想)彻底摧毁,这个外来冲击“就只能作为某种新词汇为原有思想的环境所利用。”对中国来讲,只要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结构不改变,外来思想便摆脱不了被融合、吸收、成为点缀品的命运,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

    lifesucks
    • Mr. Levensen sayings make sense. + 1 for him.
      • 居然需要一个外国人,评儒教中国
        • 对付这种哀鸣文章,你上我掩护。
        • 中国文化不是闭塞的,而是开放的,欢迎全球的评论和目睹,是吧?一个外国人就不可以评论儒家了?旁观者清,说不定人家外国人评价得更头头是道,更清晰,更闪亮。
          • 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外国人,不懂中文,更不懂古文,只靠些翻译文章,如何能真正的理解中国的儒呢?
            • 准备对你进行批斗。哈哈。
    • 中国历来称官吏,吏治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政府管理模式,他们应该可以算早期的公务员吧
      • 公务员的范围应该更大,包括“捕快”等等各种直接受雇于政府的工作人员。“吏治”的吏则只是指官员(最小的好像是九品,相当于今天的副科长之类,手下可能有四五个科员),不包括职员(科员)。
        • 准确的说,捕快不是政府雇员,他们的工资不出自政府编制。原先捕快是徭役的一种,是应该各家轮流做的,因为太麻烦,后来成了专业人士,其工资来源于正式国家田税上的附加摊派,所以有苛捐杂税一说。捕快不是公务员,其编制和收入类似以前的民办教师。
          • 我同意您的观点,胥吏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之列,从宋代开始胥吏基本上是家传的工作,他们的收入都是从地方上获取的,不来自国家。更重要的是,国家也未曾给予胥吏阶层一定的认可,因为他们的工作被认为是基层的、琐碎的、繁杂的、低级的,不足以登堂入室,是士大夫不屑于做的。
    • 友情顶贴。很有深度和难度,我慢慢消化。
    • 【在此请问一个问题】似乎西方人对中国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接受得最完美?看看太极在西方的盛行。多伦多每年一度的国际太极大游行,90%参加者都是西人,他们真是很热爱这种运动,而且他们里面很多人都知道阴阳的道理。
      连好莱坞大片都宣传道家的阴阳之道,比如著名的功夫熊猫(KONGFU PANDA)。 用西式的手法含蓄又直接地表达了阴阳的传奇。这片子也是我最喜爱的好莱坞动画片之一。

      我的问题是:为啥西方文化更容易接受道家哲学,而对儒家或者佛教的接受没有那么普遍呢?
      • “这种运动”指的是太极拳吧?西人比较开放,有相当比例的人群喜欢东方“神秘”文化,包括阴阳。他们普遍喜欢什么事物,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们能够了解那个事物,也就是说必须有人推广。在加拿大,直接推广道教的没见过,但推广道家太极拳的却大有人在。
        中国儒家是一种思想和文化,不是一个宗教。没有人进行系统的推广。

        至于佛教,西方接受者也很多。上次达赖喇嘛来多伦多弘法,听众达1.5万人(做为比较,圣保罗二世来多伦多青少年节,观众约 4、5万人)

        另外,佛教、道教、基督教,在人生道理上都是相通的,所谓大道合一。但是,佛教与天主教对“极乐”的描述并不一致。佛教的极乐,亦称涅磐,是一种不生不死无苦无乐的状态。天主教称这种状态为 Limbo,有的中国人翻译为 地狱边境,有人认为还不如死了好。
        • 练太极不只是练习那些姿势和举动吧?还要了解太极背后的道理的。西人很多人都知道阴阳。
          • 是,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拳有人推广,道教就没人推广。
      • 道家讲的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人不论是什么肤色,都是有灵性的,有共性的。。以前我家老高,开馆时,来的人大多是老外,华人除了香港人,台湾人,看不到一个大陆的。因文革把中国的文化毁得不成样,真懂这些的人,不是漂流在海外,就是散落在中国民间!
        • 我对道学,佛学,儒家都不特别了解,但我感觉到,道学似乎融入了西方的通俗文化,所以,我似乎对此熟悉一些。
          • 道学不只是融入西方通俗文化,而是什么流行就融入什么。呵呵。
            中国本来没有道教。佛教来了之后,道士们才发现原来可以系统化、制度化,于是有了道教,并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相当于佛祖。
            • 赞同第一句.但道学与道教不是一回事,就如,佛学与佛教也有差别。
              这有点象艺术界与娱乐界的差别,既有分别又有联系。佛学的目的是参破生老病死苦,佛教是给大众树立一个信仰,引人向善。佛教界的很多做法在佛学界是被否定的。比如:天堂,地狱,偶像崇拜,这些东西不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就把他们统统否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虚枉。 -
              • 佛教也有不同的套路的。金刚经,好像只是大乘吧。不能一概就把其他都否定了
              • “道学”确实用词不当。应该说道教。
              • 愿意听您讲讲佛学。
      • 您好,我觉得首先需要区分道家与道教,这两个东西不是一回事,甚至在很多方面是南辕北辙的。虽然道教的确把老子树立为他们的创始者,但据考证,这种民间宗教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它始于东汉末年的天师道,有的说他始自南北朝的寇谦之,但都和老子没多大关系,
        更和他的哲学思想没多大关系。您说的太极和阴阳之道,应该是道教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
    • 中国古代的公共学校教育,确实很弱,知识无法得到积累。秘诀都是家传,甚至传子不传女。如果嫡系子孙天生很弱的话,知识传递就可能灭绝了。但是,这个跟儒有关系吗?看来我对于儒的领会还不够...
      • 你说的是4大书社吗?
        • 也就儒学办的学校好。也许因为独尊儒术,其他的学校就都没发展前途了?社会进步需要各种不同学校的,各种技术经验都需要积累,传递的
          • 农业社会,由监天局负责科技就好了,大部分还是靠天吃饭。弄点抽水机,纺织机就够了。老实说,没有电灯电话大家不也过了几千年。
            • 有条件的还动不动就隐居和修道呢。追求精神生活。我也想关起门来,靠后院自给自足,可是做的到吗?
              • 可以考虑去修道院?真有可能,出家也是一条路。不过对于世俗中的人,有竞争对手的存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上万物都是在竞争中生长的。这个竞争,在世俗中,避不了的。再说了,还可以带来一定的成就感
                • 农业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竞争,大家散落在广袤的地球上,鸡犬之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没有拆迁,没有迁徙,没有商业,完全可以祖祖辈辈享受不受打扰的日子。老实说,如今没有这样的地方了。
                  • 儒家,讲究的也是入世,而不是出世。你这个说的是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跟儒家,好像也没太大的联系
                    • 这个不是出世。自古鸿儒都是在乡间苦读的,所以4大书社都在山的附近。农业本身就是入世,因为国家以农为本,皇帝要祭天地的。修道才是出世。就是追求精神生活大过物质生活。
                      • 还需要辛苦的男耕女织。读书做个秀才多好,中举后国家公务员待遇,包退休金
                        • 明白为什么大家追捧名校区了吧。
        • 还有太学,国子监。
    • 整个民族都被该死的儒教给忽悠了,悲剧! - ”《汉志》将当时的书籍分为六大类,分别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其中儒家经典被排在首位,而代表科学技术成就的方技类书籍被排在最后,凸显东汉时期的中国人对技术的轻视。“
      • 汉代的方技,能有什么科学含量?放在后面,我看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 有。譬如同时代的罗马就饮水入户,有了相当于现在的自来水。而同样时代的汉则完全没有这东西。有了自来水,生活不是美好很多吗?
          • 哈哈,罗马人用的是铅管。我祖宗幸哉。
            • 听说这是罗马衰落的重要原因。不知真假
              • 都是洗澡惹得祸。
              • 罗马衰弱同样是因为野蛮人入侵!
                • 这个说起来太搞笑了,因为,罗马,本来自己就是野蛮人
                  • what?
                    • 罗马人野蛮入侵希腊...
                      • 可罗马被灭亡的时候,罗马人已经不是野蛮人了。哈哈
          • 汉代有地热取暖。
            • 土炕?
              • 是用热水环绕宫殿达到取暖效果,同北方的暖气原理相同。-----当然,我不是在这儿申遗,而是说,古人的日子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差。
      • 这凸显了”忽悠“这项本事的重要性。我看”忽悠“应该排在全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之”术“!
      • 你是不是ID给盗用了?在人类漫长的几千年里,靠天吃饭完全可以做得到的。饭吃饱了,就可以追求琴棋书画,幸福的成本比较低。你比较一下加拿大小镇的生活,是不是更轻松容易些。你真是杞人忧天,如今你想隐居还做不到呢。
        • 未被盗用。反儒是我的一贯立场!支持福特政见是我的一贯立场,但不支持在福特患绝症的情况下还让Doug继续冲锋!
        • 中国历史上实际上一直存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对这种危机视而不见,实际上是自欺欺人。再美的桃花源,不知道哪天蒙古人就骑着马冲进来屠杀,有心情享受吗?
          • 中国还算好,没有处在欧亚交锋的路口,否则,早就被灭了
          • 我不知道中国还有没有纯种的汉人标本,我只知道中国历史上多次民族融合,哪怕是蒙古满清,都是中华民族的一支。中华民族不会消亡。
            • 现在可以这么说。在宋代明代,这么说那就是自欺欺人!
              • 你看看宋朝的契丹史,即便是宋史,也是把辽放在同等国家的位置。不要被杨家将和岳飞传忽悠了。
                • 有融合的早晚之分。契丹比起蒙古来融合得较早一些。但是,在融合之前,他们就是游牧异族!你要是说当时的蒙古也是中华民族,你去问问南宋的历代皇帝,看看他们同意不同意!
                  • 唐朝版图
                  • 南宋自己也认可偏安。放弃祖宗的土地。不然岳飞也不会写《满江红》。据说南宋时很民主,相当于公投决定不要北方的土地,因为北方太穷。
                    • 你这个真滑稽。如果你认同当时的契丹和金已经是中华民族成员,又何来”放弃祖宗的土地“?
                      • 因为北宋认为自己是正统,要继承唐朝的土地。南宋就别说了,他们自己都知道祖宗的北方是不回来了。所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可如果契丹和金也是本民族的,那就无从谈放弃祖宗的土地了。
                          • 这是正统和偏统的区别,比如传国玉玺在谁家是很重要的,那时还有西夏鼎立。再说长安也不在宋境。所以说宋正统未必光明正大。
                            • "金朝曾在北方先后扶植由汉人张邦昌和刘豫领导的傀儡政权,企图“以汉治汉”。" - 看见没有,这和日本人扶持汪精卫有什么不同?
                      • 宋辽战争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中国的传统基本是不太讲科学的。。。认为那些都是雕虫小技。。。
        • 这恐怕因儒教忽悠所致!
          • 自己脑子不好使,天天怪祖先。有本事你搞个伟大的发明来看看嘛,怪儒家能让你变聪明吗?
    • 推崇儒家思想的台湾在办国际发明展,反对儒家思想的大陆却还在抄袭仿冒。
    • 要想做官,靠的是”文学修养和对儒家哲学的造诣“。大家不觉得这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 在缺乏完善制度的时候,这个,的确是做官的必要条件。如果制度很完善的话,弄一只山羊做市长,都没太大关系
        • 在缺乏完善制度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完善制度?
          • 因为我们对人的信任多过制度。比如去银行办事,我们喜欢找合口味的人,即使经理同我们一直强调旁边的老外非常PROFESSIONAL,门口的机器也非常好用,但是我们还是宁愿做在那儿等小房间的LILY。
          • 因为他爹是李刚。
          •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教育而达到君子,贤人,圣人的层次,这样这个人就不会犯什么大错误,从而可以治理小道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制度也是可以由这些人说了算。。。
            换句话说,他们基本靠自律,不需要什么制度的约束,制度是约束平头百姓的。。。
            • 不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 在缺乏完善制度的时候,就应该选字写得好的?我看选身体精力好的都比选字写得好的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