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四)
那是色彩蒙胧的四年,喜悦和忧伤并存,明快和失落同在,豪气和荒唐共融。在他的记忆里那四年快得象一列飞速而过的列车,每一节车厢都装满四年校园生活的片断,或随着纯真消逝,或随着成熟融入性格。轰然闪过,在他完全意识到之前。
四年下来,他变了许多。
一些潜移默化的转变往往另人在其发生的过程中浑然不觉,直到这些转变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转变已经发生了。
一个在大四结交的朋友在他的的留言簿写到“很欣赏你外向直白的个性,希望你在未来的旅程上能保持这种外向,保持这种明朗。”他很为自己的变化欣喜,尽管带上抽烟和喝酒的代价;尽管他有时想,要是这些变化早些发生,他就不会错过那些擦肩而过的机会。他觉得他更多的成了自己生活的参与者,而不在是被动的沉默,旁观。他更自信地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等待机会对他的主宰。
他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个外向硬朗的人。
直到他遇到了她。
她是他不愿回味的痛,深藏在回忆里,象个深深的句号,强行中断了他毕业后的一段欢快的时光。
那是他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尽管欢乐的有些荒诞,尽管很多人眼里那样的生活是不务正业的颓废。那依然是他最怀念的经历,有时他真希望从来没有遇到过她,那样他对那时的追忆就不会总以痛楚结尾。
可惜就象宿命一样,那段时光会让他想起王杨,然后就会是她。
(五)
大学的四年他和王杨都没有什么联系,终于在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上,他俩再次相遇。那是在他们的母校,他还记得四年后再次步入母校的感觉,亲切而又陌生,教学楼依旧是那么陈旧,楼内的走廊依然是那么昏暗,学生们都在放假,少了往日的喧闹。
走进曾经的教室,第一眼还是那三面硕大的窗户,然后是黑板,讲桌和讲台。那讲台一直让他有畏惧感,记得每周的星期一同学都会被轮流叫到讲台上去朗读自己写的周记,那是一周里最让他难受的时刻。
课桌被集中在长方行的教室中间,椅子成环形排在了教室的四周。很多同学都已经先到了,三五成群地站着或者坐着聊天。第一个走过来和他打招呼的是王杨,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差点没认出你来,你变化真大!”现在他依然可以回味起那时他内心的喜悦。那次聚会后他俩又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从他家到王杨的家步行只有五分钟,王杨的小屋是他俩喝酒听音乐的陋室。王杨曾经用打印机打出一篇硕大的陋室规则,贴在墙上,其中一条是“此处禁止不吸烟。”后来他给王杨加了一条“夏天到了要喝啤酒。冰镇的!”那是毕业第二年的初夏,午夜的时候睡不着觉,他给王杨的传呼发了条短讯“王先生!喝啤酒的季节到了!”。那以后很长时间,午夜的传呼成了他和王杨以及其他哥们儿们互相整蛊的工具。现在想起来依然忍俊不禁。
渐渐他和王杨成了高中同学联系的纽带,他俩的家成了来来往往的各种聚会的两个中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那是色彩蒙胧的四年,喜悦和忧伤并存,明快和失落同在,豪气和荒唐共融。在他的记忆里那四年快得象一列飞速而过的列车,每一节车厢都装满四年校园生活的片断,或随着纯真消逝,或随着成熟融入性格。轰然闪过,在他完全意识到之前。
四年下来,他变了许多。
一些潜移默化的转变往往另人在其发生的过程中浑然不觉,直到这些转变积攒到一定的程度。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转变已经发生了。
一个在大四结交的朋友在他的的留言簿写到“很欣赏你外向直白的个性,希望你在未来的旅程上能保持这种外向,保持这种明朗。”他很为自己的变化欣喜,尽管带上抽烟和喝酒的代价;尽管他有时想,要是这些变化早些发生,他就不会错过那些擦肩而过的机会。他觉得他更多的成了自己生活的参与者,而不在是被动的沉默,旁观。他更自信地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等待机会对他的主宰。
他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个外向硬朗的人。
直到他遇到了她。
她是他不愿回味的痛,深藏在回忆里,象个深深的句号,强行中断了他毕业后的一段欢快的时光。
那是他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尽管欢乐的有些荒诞,尽管很多人眼里那样的生活是不务正业的颓废。那依然是他最怀念的经历,有时他真希望从来没有遇到过她,那样他对那时的追忆就不会总以痛楚结尾。
可惜就象宿命一样,那段时光会让他想起王杨,然后就会是她。
(五)
大学的四年他和王杨都没有什么联系,终于在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上,他俩再次相遇。那是在他们的母校,他还记得四年后再次步入母校的感觉,亲切而又陌生,教学楼依旧是那么陈旧,楼内的走廊依然是那么昏暗,学生们都在放假,少了往日的喧闹。
走进曾经的教室,第一眼还是那三面硕大的窗户,然后是黑板,讲桌和讲台。那讲台一直让他有畏惧感,记得每周的星期一同学都会被轮流叫到讲台上去朗读自己写的周记,那是一周里最让他难受的时刻。
课桌被集中在长方行的教室中间,椅子成环形排在了教室的四周。很多同学都已经先到了,三五成群地站着或者坐着聊天。第一个走过来和他打招呼的是王杨,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差点没认出你来,你变化真大!”现在他依然可以回味起那时他内心的喜悦。那次聚会后他俩又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从他家到王杨的家步行只有五分钟,王杨的小屋是他俩喝酒听音乐的陋室。王杨曾经用打印机打出一篇硕大的陋室规则,贴在墙上,其中一条是“此处禁止不吸烟。”后来他给王杨加了一条“夏天到了要喝啤酒。冰镇的!”那是毕业第二年的初夏,午夜的时候睡不着觉,他给王杨的传呼发了条短讯“王先生!喝啤酒的季节到了!”。那以后很长时间,午夜的传呼成了他和王杨以及其他哥们儿们互相整蛊的工具。现在想起来依然忍俊不禁。
渐渐他和王杨成了高中同学联系的纽带,他俩的家成了来来往往的各种聚会的两个中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