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肥水不流外人田
汪恒根是汪家第四代单传,老父亲给他取名时候,恒字辈,不能动,加上个根字,希望到了汪恒根这代,多子多孙,把汪家的根传下去。
汪家有过辉煌的历史,祖上是福建人,曾经在京城做大官,告老还乡路过老家小镇时候,福建家乡有人传来消息,老家最后一名亲戚过世,汪家因此留在小镇,买地盖房子,正式落户。
人说富贵不出三代,一代不如一代,到汪恒根父亲这一代时候,小镇上的产业都败完了。但是“没落贵族不走样” 汪恒根爹还经常去泡茶馆,赏钱给卖唱的。汪恒根爹快死的时候,留下只有
小镇外50亩地和几间草房,以前是给雇农住的,现在全家只能都搬进去了。
老爹终于悔悟, 对儿子说:产业都给你爹和你爷爷败完了,留给你的只有50亩薄地,这土地不长粮食,养鸭子都不下蛋。但算命先生说了,汪家到你这一代要发家。。。我上对不起祖宗,下
羞愧与子孙。箱子底下,我留有自己的棺材钱,你拿去用吧,不要再在我身后花这个钱了,记住,家要把得紧点,肥水不流外人田。。。
家道不兴,连鬼都绕着走。汪恒根父亲入土那天,没人来送葬。
汪恒根和他的新媳妇给父亲磕了几个响头,薄葬了爹,用了父亲的棺材钱,买了条旧船,他要给祖传下来的50亩薄地找肥水。
虽说汪恒根饱读诗书,但没有读书人的酸臭味,大丈夫能屈能伸。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鸡叫第一遍,汪恒根就划着他的船到小镇,小镇上的居民大清早都要倒马桶,汪恒根就和居民商量,把
马桶拎到河埠头,倒在他的大粪船上,太阳升起的时候, 大粪船就满载着肥水,吱呀吱呀的划了回去。过年时候,哪家给汪家送肥水,汪恒根都记着,要送一篮子鸡蛋感谢。
汪恒根坚持了五年,这50亩薄地就变成了良田。
老家农村有俗语:‘噘嘴费,尖嘴病,扁嘴肥,缺嘴赚’,说的是养猪,养鸡,养鸭和养兔的经济效益。汪恒根的媳妇桂囡妈妈,勤劳能干,不管这些,噘嘴,尖嘴,扁嘴,和缺嘴一起养。还
种桑树养蚕,当年苏州地区有几家新开的毛纺厂和丝织厂,到乡下收购兔毛和蚕丝,汪家发了一笔小财。
汪家挣的钱不能随便化,他要把草房变瓦房,还要留着给自己还没长大的孩子娶媳妇的。
民国时候,安徽,苏北经常闹饥荒,没有饭吃,就全家出来逃难讨饭。苏南浙北一带水乡比较富裕,每隔几年就有难民经过小镇。不少逃荒人家看自己的闺女衣不遮身,食不裹腹,干脆找个人
家把闺女卖了。小镇上,明媒正娶很贵,也有不少人家就买个闺女养着,长大后就配给自己的儿子,也好省下一大笔钱。
汪恒根的媳妇桂囡就是他老爹 从逃难的人家买来的。一直当丫头养着,老爹死前,让儿子赶快结婚。一个原因是老爹死后三年,按规矩守孝的儿子不能结婚,家里住着未婚孤男寡女,不成体
统。另外一个原因是算命先生说,结婚是喜事,能够冲灾,老爹的病就不治而愈。
结婚喜事没能治了老爹的病,但是第二年,桂囡姆妈就给汪恒根生了个男娃。汪恒根划大粪船的五年,媳妇桂囡总共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年康,年泰,年盛,一个女儿叫年坤。生女儿
年坤时候是难产,母女命虽然都保住了,但接生婆和郎中都说,桂囡以后再也没法生孩子。
汪恒根还领养了一个生天花的弃儿,当时发高烧,已经快不行了,躺在小镇谭子河桥的石台阶边哭着,上气都接不了下气。汪恒根拨开看热闹的人群,听到有人高喊:“谁要谁抱回家,等一会
育婴堂的人要来抱走.” 汪恒根不忍心孩子让洋教堂的人带走,就抱了回家,后来孩子坚强的活了下来。大家都不知道他姓啥名谁,尽管汪恒根也给他取了名,当儿子养着,但小镇上的人
都管他叫小麻子。几年后,汪恒根又买了个逃难的女孩叫阿珍。这下汪家人丁兴旺,也盖了瓦房,家道慢慢复兴起来。
一年又一年,阿珍长大,亭亭玉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汪恒根准备把阿珍嫁给大儿子年康做媳妇,可大儿子接受新思想,坚决不干。因此父子关系不和,汪年康也厌倦了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生活,对于父母过于节俭的生活也有意见,想出去闯世界,苦于没有机会,也下不了决心,只好拖着。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的时候,撤退到小镇整修,走的那天拉壮丁,大伙四散逃命。但汪年康冲到小镇,主动要求参军。走的时候托人给父亲带了句话:混出样子后再回来见你。
大儿子跑了,媳妇又不能再生孩子,汪恒根就想娶阿珍为二房。朋友们过来劝他,汪恒根丢下一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小镇上新政府已经成立,妇联主任要管这事:新社会妇女翻身,不能再娶二房了,三天两头找阿珍谈话,汪恒根只好死了这条心。
后来土地改革,汪恒根有50多亩良田,要划为地主,有人出来帮他说话:“地主是要有雇农,汪家不能算,他的土地都是自己和儿子们耕作,划成地主不合适吧。”但是富农的成份是跑不了
的,因为干部说了句话:“汪家有两条牛,肯定是富农。”从此汪恒根没有了好日子过。
周围人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是老子带儿子守着几亩地过日子,没有苦大仇深的雇农,干部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小麻子政治上比较可靠,就让他当村长。小麻子对农活没有汪恒根那么熟悉,现
在爬到汪恒根头上去了,两人开始闹别扭。
父子之间有些矛盾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小麻子翻身做了主人,思想要求进步,听干部的话,很快入了党。不再把汪恒根放在眼里,而且自由恋爱,不久就要娶阿珍。
这事在小镇茶馆里传开了:“亲儿子不要,老爷子没份,最后便宜了干儿子,转来转去,肥水不流外人田。”汪恒根又气又急,一病不起,恨死了小麻子:“那个忘恩负义的孽子,老天爷有
眼,让晦气冲了小麻子的喜事吧。。。”
小麻子和阿珍结婚那天晚上,妇联主任和干部都来祝福,只是家里找不到汪恒根。
第二天早上,汪恒根的尸体从河里捞了起来,他媳妇桂囡抱着他大哭:干嘛自己走绝路呢,你说要用晦气冲了小麻子的喜事,原来如此啊。。。
×××××××××××××××××××××××××××××××××××××
后记:汪年康是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国探亲的台湾老兵,那年我爸爸刚好回老家,问他今后有啥打算,他想了想说:“台湾没有家,我呆不下去,老家也呆不下去。我都不知道今后该葬
在哪里。” 汪年康最后还是回到了台湾居住。小麻子一直当村干部,直到退休,他和阿珍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年泰,年盛兄弟,改革开放后承包鱼塘,养虾养蟹发了财。
汪老头子曾经想招我老爸做女婿,配给他女儿年坤,老爸不同意,没成。年坤最后咋样,我就没敢多问。
汪恒根是汪家第四代单传,老父亲给他取名时候,恒字辈,不能动,加上个根字,希望到了汪恒根这代,多子多孙,把汪家的根传下去。
汪家有过辉煌的历史,祖上是福建人,曾经在京城做大官,告老还乡路过老家小镇时候,福建家乡有人传来消息,老家最后一名亲戚过世,汪家因此留在小镇,买地盖房子,正式落户。
人说富贵不出三代,一代不如一代,到汪恒根父亲这一代时候,小镇上的产业都败完了。但是“没落贵族不走样” 汪恒根爹还经常去泡茶馆,赏钱给卖唱的。汪恒根爹快死的时候,留下只有
小镇外50亩地和几间草房,以前是给雇农住的,现在全家只能都搬进去了。
老爹终于悔悟, 对儿子说:产业都给你爹和你爷爷败完了,留给你的只有50亩薄地,这土地不长粮食,养鸭子都不下蛋。但算命先生说了,汪家到你这一代要发家。。。我上对不起祖宗,下
羞愧与子孙。箱子底下,我留有自己的棺材钱,你拿去用吧,不要再在我身后花这个钱了,记住,家要把得紧点,肥水不流外人田。。。
家道不兴,连鬼都绕着走。汪恒根父亲入土那天,没人来送葬。
汪恒根和他的新媳妇给父亲磕了几个响头,薄葬了爹,用了父亲的棺材钱,买了条旧船,他要给祖传下来的50亩薄地找肥水。
虽说汪恒根饱读诗书,但没有读书人的酸臭味,大丈夫能屈能伸。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鸡叫第一遍,汪恒根就划着他的船到小镇,小镇上的居民大清早都要倒马桶,汪恒根就和居民商量,把
马桶拎到河埠头,倒在他的大粪船上,太阳升起的时候, 大粪船就满载着肥水,吱呀吱呀的划了回去。过年时候,哪家给汪家送肥水,汪恒根都记着,要送一篮子鸡蛋感谢。
汪恒根坚持了五年,这50亩薄地就变成了良田。
老家农村有俗语:‘噘嘴费,尖嘴病,扁嘴肥,缺嘴赚’,说的是养猪,养鸡,养鸭和养兔的经济效益。汪恒根的媳妇桂囡妈妈,勤劳能干,不管这些,噘嘴,尖嘴,扁嘴,和缺嘴一起养。还
种桑树养蚕,当年苏州地区有几家新开的毛纺厂和丝织厂,到乡下收购兔毛和蚕丝,汪家发了一笔小财。
汪家挣的钱不能随便化,他要把草房变瓦房,还要留着给自己还没长大的孩子娶媳妇的。
民国时候,安徽,苏北经常闹饥荒,没有饭吃,就全家出来逃难讨饭。苏南浙北一带水乡比较富裕,每隔几年就有难民经过小镇。不少逃荒人家看自己的闺女衣不遮身,食不裹腹,干脆找个人
家把闺女卖了。小镇上,明媒正娶很贵,也有不少人家就买个闺女养着,长大后就配给自己的儿子,也好省下一大笔钱。
汪恒根的媳妇桂囡就是他老爹 从逃难的人家买来的。一直当丫头养着,老爹死前,让儿子赶快结婚。一个原因是老爹死后三年,按规矩守孝的儿子不能结婚,家里住着未婚孤男寡女,不成体
统。另外一个原因是算命先生说,结婚是喜事,能够冲灾,老爹的病就不治而愈。
结婚喜事没能治了老爹的病,但是第二年,桂囡姆妈就给汪恒根生了个男娃。汪恒根划大粪船的五年,媳妇桂囡总共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年康,年泰,年盛,一个女儿叫年坤。生女儿
年坤时候是难产,母女命虽然都保住了,但接生婆和郎中都说,桂囡以后再也没法生孩子。
汪恒根还领养了一个生天花的弃儿,当时发高烧,已经快不行了,躺在小镇谭子河桥的石台阶边哭着,上气都接不了下气。汪恒根拨开看热闹的人群,听到有人高喊:“谁要谁抱回家,等一会
育婴堂的人要来抱走.” 汪恒根不忍心孩子让洋教堂的人带走,就抱了回家,后来孩子坚强的活了下来。大家都不知道他姓啥名谁,尽管汪恒根也给他取了名,当儿子养着,但小镇上的人
都管他叫小麻子。几年后,汪恒根又买了个逃难的女孩叫阿珍。这下汪家人丁兴旺,也盖了瓦房,家道慢慢复兴起来。
一年又一年,阿珍长大,亭亭玉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汪恒根准备把阿珍嫁给大儿子年康做媳妇,可大儿子接受新思想,坚决不干。因此父子关系不和,汪年康也厌倦了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生活,对于父母过于节俭的生活也有意见,想出去闯世界,苦于没有机会,也下不了决心,只好拖着。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的时候,撤退到小镇整修,走的那天拉壮丁,大伙四散逃命。但汪年康冲到小镇,主动要求参军。走的时候托人给父亲带了句话:混出样子后再回来见你。
大儿子跑了,媳妇又不能再生孩子,汪恒根就想娶阿珍为二房。朋友们过来劝他,汪恒根丢下一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小镇上新政府已经成立,妇联主任要管这事:新社会妇女翻身,不能再娶二房了,三天两头找阿珍谈话,汪恒根只好死了这条心。
后来土地改革,汪恒根有50多亩良田,要划为地主,有人出来帮他说话:“地主是要有雇农,汪家不能算,他的土地都是自己和儿子们耕作,划成地主不合适吧。”但是富农的成份是跑不了
的,因为干部说了句话:“汪家有两条牛,肯定是富农。”从此汪恒根没有了好日子过。
周围人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是老子带儿子守着几亩地过日子,没有苦大仇深的雇农,干部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小麻子政治上比较可靠,就让他当村长。小麻子对农活没有汪恒根那么熟悉,现
在爬到汪恒根头上去了,两人开始闹别扭。
父子之间有些矛盾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小麻子翻身做了主人,思想要求进步,听干部的话,很快入了党。不再把汪恒根放在眼里,而且自由恋爱,不久就要娶阿珍。
这事在小镇茶馆里传开了:“亲儿子不要,老爷子没份,最后便宜了干儿子,转来转去,肥水不流外人田。”汪恒根又气又急,一病不起,恨死了小麻子:“那个忘恩负义的孽子,老天爷有
眼,让晦气冲了小麻子的喜事吧。。。”
小麻子和阿珍结婚那天晚上,妇联主任和干部都来祝福,只是家里找不到汪恒根。
第二天早上,汪恒根的尸体从河里捞了起来,他媳妇桂囡抱着他大哭:干嘛自己走绝路呢,你说要用晦气冲了小麻子的喜事,原来如此啊。。。
×××××××××××××××××××××××××××××××××××××
后记:汪年康是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国探亲的台湾老兵,那年我爸爸刚好回老家,问他今后有啥打算,他想了想说:“台湾没有家,我呆不下去,老家也呆不下去。我都不知道今后该葬
在哪里。” 汪年康最后还是回到了台湾居住。小麻子一直当村干部,直到退休,他和阿珍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年泰,年盛兄弟,改革开放后承包鱼塘,养虾养蟹发了财。
汪老头子曾经想招我老爸做女婿,配给他女儿年坤,老爸不同意,没成。年坤最后咋样,我就没敢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