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张松(来源:《爱乐》)
一切思考都必然使人们倾向于了解和增长知识。
显然,真实的音乐及其精神原始地存在于一场真实的演奏和聆听里;就像建筑艺术里的精神最终存在于建筑中,而不是在它的设计图纸里。
尽管一切比喻只是适可而止,但是像音乐一样,如果建筑没有建筑师仔细钻研图纸,预选在想象里恢复其空间样式,并克服种种实际困难最终精心建造起来,体现在建筑设计里的创造精神就将永远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纸上,还是被建造出来,即使对于设计师本人来说也完全是不同的。
演奏家是作曲家的忠实合作者和音乐艺术的最终完成者。又有必要说作曲家是为演奏家服务的,因为一切乐曲都是为演奏而创作的。只有演奏才是音乐。
除非是即兴演奏,否则由音乐演奏所体现的精神境界,是由乐曲所限定的,如果是忠实的演奏者,就没有过多的发挥余地。
谈论音乐和谈论音乐里的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就像我们谈论的句子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是一回事一样,尽管我们并不总能把句子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真正分开。
对于作曲家与演奏者的关系来说,倒不是演奏家会对把过多荣耀归誉给作曲家感到不公。他们远比普通聆听者更能领略作曲家为实现演奏令人叹服的完善创作,演奏技艺越精湛就越是对此心悦诚服。我们常听到有卓越的演奏家谦逊地请求听众把掌声献给作曲家,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而已。倒是好心的聆听者对低估演奏家对音乐艺术的贡献深感不公——心怀感激、知恩图报的聆听者有福了;演奏家更有福了!
依个人理解的限度,追求忠实于作曲精神的演奏,就是演奏家在演奏中所应体现的精神。至于像伯恩斯坦、卡拉扬、卡拉斯、古尔德那样将这种“演奏”精神发扬到极致的大师们,毫无疑问,他们的精神光辉与伟大作曲家是处在同一级别上的。对于他们,“演奏”什么甚至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一场打动人心的演奏来说,我们的确难于区分哪些属于演奏的精神,哪些是乐曲里的精神。因为伟大的演奏恰恰在于能够将乐曲里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人类爱好理解的本能仍然促使我们努力于谈论和区分这两种精神。一本像《爱乐》这样的杂志所做的正是这项事业。
那些职业和半职业的爱乐者们,经历多年细致的耳膜训练和大量反复的聆听比较,他们为此倾财购置几百成千的唱片;跑成千上万里的路去亲临现场。更本质的是他经历和思考音乐给他们心灵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震撼。一切思考都必然使人们倾向于了解和增长知识。爱乐者就像整座辉煌古典音乐大厦的圣职监理。
然而千万不要在对音乐王国还两眼一摸黑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他们乍听起来像是云里雾里一样的高论中。他们可能在谈论一个富于魅力的拱型设计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或者用知识比较一幢眼前的建筑与一幢古代建筑之间的奥妙联系。但是音乐!在你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应当竖起耳朵听音乐并感知自己的心灵。即使你什么都知道了,那剩下的就更是聆听音乐和感知心灵。
有关音乐精神的谈论,可能使我们以更宽广的心境去接近欧洲古典音乐,从一些新的角度来谈论音乐,了解音乐存在的更多可能性,把音乐从有限知识和理智理解力中解放出来。让更多抱有不同愿望的人们以不同方式走进音乐王国,领略人类一份美妙的精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一切思考都必然使人们倾向于了解和增长知识。
显然,真实的音乐及其精神原始地存在于一场真实的演奏和聆听里;就像建筑艺术里的精神最终存在于建筑中,而不是在它的设计图纸里。
尽管一切比喻只是适可而止,但是像音乐一样,如果建筑没有建筑师仔细钻研图纸,预选在想象里恢复其空间样式,并克服种种实际困难最终精心建造起来,体现在建筑设计里的创造精神就将永远停留在纸面上。停留在纸上,还是被建造出来,即使对于设计师本人来说也完全是不同的。
演奏家是作曲家的忠实合作者和音乐艺术的最终完成者。又有必要说作曲家是为演奏家服务的,因为一切乐曲都是为演奏而创作的。只有演奏才是音乐。
除非是即兴演奏,否则由音乐演奏所体现的精神境界,是由乐曲所限定的,如果是忠实的演奏者,就没有过多的发挥余地。
谈论音乐和谈论音乐里的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就像我们谈论的句子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是一回事一样,尽管我们并不总能把句子和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真正分开。
对于作曲家与演奏者的关系来说,倒不是演奏家会对把过多荣耀归誉给作曲家感到不公。他们远比普通聆听者更能领略作曲家为实现演奏令人叹服的完善创作,演奏技艺越精湛就越是对此心悦诚服。我们常听到有卓越的演奏家谦逊地请求听众把掌声献给作曲家,这绝不仅仅是客套而已。倒是好心的聆听者对低估演奏家对音乐艺术的贡献深感不公——心怀感激、知恩图报的聆听者有福了;演奏家更有福了!
依个人理解的限度,追求忠实于作曲精神的演奏,就是演奏家在演奏中所应体现的精神。至于像伯恩斯坦、卡拉扬、卡拉斯、古尔德那样将这种“演奏”精神发扬到极致的大师们,毫无疑问,他们的精神光辉与伟大作曲家是处在同一级别上的。对于他们,“演奏”什么甚至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一场打动人心的演奏来说,我们的确难于区分哪些属于演奏的精神,哪些是乐曲里的精神。因为伟大的演奏恰恰在于能够将乐曲里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人类爱好理解的本能仍然促使我们努力于谈论和区分这两种精神。一本像《爱乐》这样的杂志所做的正是这项事业。
那些职业和半职业的爱乐者们,经历多年细致的耳膜训练和大量反复的聆听比较,他们为此倾财购置几百成千的唱片;跑成千上万里的路去亲临现场。更本质的是他经历和思考音乐给他们心灵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震撼。一切思考都必然使人们倾向于了解和增长知识。爱乐者就像整座辉煌古典音乐大厦的圣职监理。
然而千万不要在对音乐王国还两眼一摸黑的时候,就一头扎进他们乍听起来像是云里雾里一样的高论中。他们可能在谈论一个富于魅力的拱型设计所使用的金属材料;或者用知识比较一幢眼前的建筑与一幢古代建筑之间的奥妙联系。但是音乐!在你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应当竖起耳朵听音乐并感知自己的心灵。即使你什么都知道了,那剩下的就更是聆听音乐和感知心灵。
有关音乐精神的谈论,可能使我们以更宽广的心境去接近欧洲古典音乐,从一些新的角度来谈论音乐,了解音乐存在的更多可能性,把音乐从有限知识和理智理解力中解放出来。让更多抱有不同愿望的人们以不同方式走进音乐王国,领略人类一份美妙的精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