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青春梦---二十世纪十大歌手系列 - II.英年早逝 -   天堂里的声音(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二十世纪十大歌手系列 - II.英年早逝 -   天堂里的声音
 

  ★撰文/唐叶飞 董 苹

  用陈染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都“死于华年"。对我们来说,是永远地失去了那些陪伴我们漫长青春的声音。对于他们自己,永远失去的是唯一的生命。谭咏麟错了,“永远25岁"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在26岁到来的前夜死去。

薛岳
  第一次知道薛岳,是刚上中学的时候同学借给我的一盘磁带。是摇滚乐,现场演唱版,合辑,而且没有歌词。那里面的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李亚明,一个是王宗正。磁带我只听了一遍就还掉了,因为太吵,不适应我那被《故乡的云》的优美旋律惯坏了的耳朵。
再一次听到薛岳,他已经患了肝癌,最后一张专辑的名字叫《生老病死》。常常能在中广流行网听到那首主打歌《如果还有明天》,依然像从前一样的声嘶力竭,只是不期然间添了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感伤。
  如果薛岳能有明天,台湾乐坛至少能多一种声音,一种非常真诚,很不一样的声音。

陈百强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似乎没有现在孩子这般明亮,不会穿着耀眼的荧光色,蹬着单轨滑冰鞋或滑板满街乱跑,也不会因为就看了一部无厘头的喜剧就笑得直不起腰。那时候的人,更含蓄一些,比如陈百强。他从来没有把话筒抱在嘴边当红薯啃,也从不手脚并用害自己闪了腰。他的歌中也从来不会出现诸如“野狼”一类的字眼。歌如其人,他的一切总是淡淡的,很安详。在张国荣和谭咏麟争得热火朝天的年代,他稳稳地巩固了自己的阵脚。好似一部恢弘的交响乐里的大提琴,在激流下面缓缓流淌,沉稳而忧郁。记得看过《义不容情》后再听陈百强的主题歌《一生何求》,仿佛真的理解了那个男子苦苦等待妻子归来原谅他的苦楚。再后来,知道他出事了。那时候消息还不是很灵通,很多朋友挨了许久才确定。知道他真的不会再呼吸是一次春游的早上,天一早便灰灰的,渐渐地飘起了毛毛雨。一位特别喜欢他的朋友死死地抱着录音机,在大家的嬉笑打闹中仔细地听。我坐得远远的看着她,心想,一直到现在我也这么想,那天,天公真的算是做美了。

谢津
  作为一个歌手的谢津肯定是很失败的。在歌坛闯荡的这几年,她没有留下什么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作品。倒是记得有一年她在南大演出,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跟主办单位和观众闹得很不愉快。从那以后,周围许多人提起这个名字便会带点那样的表情。
以至于她死的时候也异常的冷清。没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不可能有纪念性的文字和唱片。只有几份晚报在不显眼的位置轻描淡写地登了几句有关的消息,就像他们每天都会登的“秋冬流行色"或“霍顿会下课吗?”
作为一个人的谢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决定了自己死的方式。
有人说,站在悬崖边想往下跳的人,只要肯稍微转动一下自己的头颅向周围望一望,就会豁然明了世界之大,从而打消死的念头。不知道在谢津生命的最后几秒钟,当她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四下张望,见到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匆匆行走没有表情的人群,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张炬
  张炬死了。卡尼吉亚在葡萄牙被球迷用酒瓶敲破了头,报道很悲观地说他有一只眼睛可能会失明,也许再也无法重返绿茵场了。这两件事让我在1995年那个暮春的很长时间里感到郁郁寡欢。
后来的我渐渐淡忘了这些风花雪月的事迹;后来的唐朝在像我这样的圈外人看来,也就是消失了;后来的卡尼吉亚复出了,但再也没有恢复状态,如今在意大利的一支乙级队里混迹。
可能有一种美只能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像闪电划破天际的一瞬间,就像初见《梦回唐朝》的惊艳,就像那个灼热的意大利之夏,风一般的卡尼吉亚就那么轻轻一点,便摧毁了巴西人的梦想,就像同样已湮灭无声的郑智化曾经唱的:“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瞬间凋零,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

王默君
这也是一个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逝去的声音。对于像我这样70年代中期出生,80年代末开始接触港台流行音乐的歌迷来说,关于她的所有记忆都源自于她死后。例如我们知道她在“芝麻与龙眼"的搭档陈艾玲,因为她的死受到很大的打击,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复出歌坛。陆续出版的《悲秋》等几张个人专辑再也不复当日两人合唱《动不动就说爱我》时代的年少无忧。
若干年后,她的弟弟王柏森也进入歌坛开始出唱片。曾经为王默君的青春与早逝心疼过的那些人早已长大到必须为生计奔波,他们没有时间听见王柏森的名字,即使碰巧听见了,也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的兄弟。王柏森在歌坛的消失与出现一样的迅速而无声。
最后一次听到怀念王默君的声音是在1995年伍思凯的专辑《心动了》,他重唱了自己当年在她去世时写的一首《一个人唱歌的时候》。他说他刚出道时因为没机会上电视,所以常跑校园演唱会,许多次必须鼓足勇气上台去把自己介绍给陌生的听众的时候,芝麻、龙眼总是鼓励他,叫他“大声地唱"。

蔡蓝钦
  严格说来,蔡蓝钦甚至算不上是一个艺人。他只出过一张唱片,而且在唱片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因为车祸而去世。说他是一个爱唱歌的学生,或许他会更加满意。因为渠道的限制,内地只能见到他的两首作品,一首是收录在一张很不起眼的、然而却是囊括好歌的飞碟精选里,叫做《这个世界》,这也是他唯一拥有的那一张唱片的标题歌曲;另一首是林志炫的专辑《一个人的样子》中翻唱的《告别忧伤》。两首歌都是属于很清新的那种,有着民歌时代的遗风,和少年人明亮的轻愁。
让人多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的是,在最初飞碟公司看中他的才华想邀他出唱片时,蔡蓝钦竟然因为不喜欢作宣传而拒绝了。更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最终让步的是飞碟唱片。
当年轻的蔡蓝钦快乐地弹着吉他唱着“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坏"时,他一定没有想到,那也是属于台湾歌坛的白衣飘飘的年代。

黄家驹
  听到黄家驹的死讯是在高考前两天,越来越多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对我陈述同一个事实:他是在日本演出的时候从舞台上掉下来的,舞台只有一米多高,刚好碰到了后脑勺。那么强悍的一个声音,在一瞬间竟可以那样的脆弱,Beyond从此变成了三个人的Beyond。
没有了黄家驹的Beyond照旧一张一张地出着唱片,没有了黄家驹的香港照旧歌舞升平。有时我们相聚卡拉OK时,还有朋友会点唱《喜欢你》、《真的爱你》,或者《遥望》,而我就靠在沙发上,跟着拍子细声地唱陈 翻唱的国语版:“……不论过了有多久,如果疲倦想回来,你知道我从不曾走开……只是你是否飞得太遥远了啊……"

杨明煌
  和这里列出的许多人一样,杨明煌也是死于车祸。1995年一个平平常常的深夜,他从录音室出来开车回家,但是终于没有能够到家。
和这里列出的许多名字不同的是,他的死或许更接近于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悲剧。他并不摇滚,也不另类,音乐于他而言既是一个爱好,更是赖以谋生的手段。他死在一个男人有最多责任要担的年纪,他有妻子,也有孩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想必他无心去想什么死亡的美学意义。
唯一一次听他唱歌是在他的纪念专辑中收录的那首DEMO《让每颗心都被爱收留》,他的声音多少显得比实际年龄稚气,执着地唱着“没有家等我,黑夜何必有灯火……"分明有着即使平凡的人生也不曾被忽略的孤寂与梦想。

邓丽君
  直到今天,还时常在唱片店里见到有人在细细地挑选邓丽君的唱片,大部分都有了一点年纪,偶尔也有很年轻的。她的歌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论是不是此道中人,多少总知道东邪西毒或者韦小宝天地会。那是歌手一个月可以录好几张专辑,唱片公司只要能卖出几千张就心满意足的年代,谁也不曾预想,她唱过的每一首歌后来都成为了中国人音乐世界里不折不扣的经典。
在1995年那个多事的5月她的死讯传出时,邓丽君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焦点许久许久了。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后岁月的是比她小很多岁的法国男友,当她在地球另一边那个遥远国度的阳光中闭上眼睛时,没有人知道她的心情是平静还是遗憾。在她身后必然会引起的轩然大波似乎只是属于那些喜爱她歌声的人,而她的死,属于她自己。

张雨生
  也许因为时间毕竟还不够久的缘故,张雨生的死在我的感觉里还异常切近。那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他出车祸的消息时,多少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但拖了一个多月后,他还是走了。很多人在他的母校政大为他开告别演唱会的那个下午,南京下了雪,我开始逐渐了解,张雨生走了,就是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一个没有征兆的日子,在唱片店既惊且喜地发现他的新歌。
当然还会有别人。我们还有齐秦,我们还有陈 ,以及许多未来不知名的可能性。相较于人生的脆弱,流行歌坛永远长盛不衰,而且无须担忧将会缺少值得欣赏的声音。
经历平淡的一代唯有以心灵将自己与人群相区别。当《天天想你》、《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和《再见女郎》成为我的青春岁月中难以逾越的记忆,当人生第一次眼泪,第一次成长和第一次爱全有他的歌声相伴,张雨生走了,就像生命中一个真正的朋友走了。而我也就此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青春梦---二十世纪十大歌手系列 - II.英年早逝 -   天堂里的声音(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二十世纪十大歌手系列 - II.英年早逝 -   天堂里的声音
     

      ★撰文/唐叶飞 董 苹

      用陈染的一个词来形容,他们都“死于华年"。对我们来说,是永远地失去了那些陪伴我们漫长青春的声音。对于他们自己,永远失去的是唯一的生命。谭咏麟错了,“永远25岁"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在26岁到来的前夜死去。

    薛岳
      第一次知道薛岳,是刚上中学的时候同学借给我的一盘磁带。是摇滚乐,现场演唱版,合辑,而且没有歌词。那里面的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李亚明,一个是王宗正。磁带我只听了一遍就还掉了,因为太吵,不适应我那被《故乡的云》的优美旋律惯坏了的耳朵。
    再一次听到薛岳,他已经患了肝癌,最后一张专辑的名字叫《生老病死》。常常能在中广流行网听到那首主打歌《如果还有明天》,依然像从前一样的声嘶力竭,只是不期然间添了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感伤。
      如果薛岳能有明天,台湾乐坛至少能多一种声音,一种非常真诚,很不一样的声音。

    陈百强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似乎没有现在孩子这般明亮,不会穿着耀眼的荧光色,蹬着单轨滑冰鞋或滑板满街乱跑,也不会因为就看了一部无厘头的喜剧就笑得直不起腰。那时候的人,更含蓄一些,比如陈百强。他从来没有把话筒抱在嘴边当红薯啃,也从不手脚并用害自己闪了腰。他的歌中也从来不会出现诸如“野狼”一类的字眼。歌如其人,他的一切总是淡淡的,很安详。在张国荣和谭咏麟争得热火朝天的年代,他稳稳地巩固了自己的阵脚。好似一部恢弘的交响乐里的大提琴,在激流下面缓缓流淌,沉稳而忧郁。记得看过《义不容情》后再听陈百强的主题歌《一生何求》,仿佛真的理解了那个男子苦苦等待妻子归来原谅他的苦楚。再后来,知道他出事了。那时候消息还不是很灵通,很多朋友挨了许久才确定。知道他真的不会再呼吸是一次春游的早上,天一早便灰灰的,渐渐地飘起了毛毛雨。一位特别喜欢他的朋友死死地抱着录音机,在大家的嬉笑打闹中仔细地听。我坐得远远的看着她,心想,一直到现在我也这么想,那天,天公真的算是做美了。

    谢津
      作为一个歌手的谢津肯定是很失败的。在歌坛闯荡的这几年,她没有留下什么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作品。倒是记得有一年她在南大演出,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跟主办单位和观众闹得很不愉快。从那以后,周围许多人提起这个名字便会带点那样的表情。
    以至于她死的时候也异常的冷清。没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不可能有纪念性的文字和唱片。只有几份晚报在不显眼的位置轻描淡写地登了几句有关的消息,就像他们每天都会登的“秋冬流行色"或“霍顿会下课吗?”
    作为一个人的谢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决定了自己死的方式。
    有人说,站在悬崖边想往下跳的人,只要肯稍微转动一下自己的头颅向周围望一望,就会豁然明了世界之大,从而打消死的念头。不知道在谢津生命的最后几秒钟,当她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四下张望,见到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匆匆行走没有表情的人群,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张炬
      张炬死了。卡尼吉亚在葡萄牙被球迷用酒瓶敲破了头,报道很悲观地说他有一只眼睛可能会失明,也许再也无法重返绿茵场了。这两件事让我在1995年那个暮春的很长时间里感到郁郁寡欢。
    后来的我渐渐淡忘了这些风花雪月的事迹;后来的唐朝在像我这样的圈外人看来,也就是消失了;后来的卡尼吉亚复出了,但再也没有恢复状态,如今在意大利的一支乙级队里混迹。
    可能有一种美只能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像闪电划破天际的一瞬间,就像初见《梦回唐朝》的惊艳,就像那个灼热的意大利之夏,风一般的卡尼吉亚就那么轻轻一点,便摧毁了巴西人的梦想,就像同样已湮灭无声的郑智化曾经唱的:“别哭我最爱的人,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瞬间凋零,你的泪也挽不回的枯萎……"

    王默君
    这也是一个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逝去的声音。对于像我这样70年代中期出生,80年代末开始接触港台流行音乐的歌迷来说,关于她的所有记忆都源自于她死后。例如我们知道她在“芝麻与龙眼"的搭档陈艾玲,因为她的死受到很大的打击,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复出歌坛。陆续出版的《悲秋》等几张个人专辑再也不复当日两人合唱《动不动就说爱我》时代的年少无忧。
    若干年后,她的弟弟王柏森也进入歌坛开始出唱片。曾经为王默君的青春与早逝心疼过的那些人早已长大到必须为生计奔波,他们没有时间听见王柏森的名字,即使碰巧听见了,也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的兄弟。王柏森在歌坛的消失与出现一样的迅速而无声。
    最后一次听到怀念王默君的声音是在1995年伍思凯的专辑《心动了》,他重唱了自己当年在她去世时写的一首《一个人唱歌的时候》。他说他刚出道时因为没机会上电视,所以常跑校园演唱会,许多次必须鼓足勇气上台去把自己介绍给陌生的听众的时候,芝麻、龙眼总是鼓励他,叫他“大声地唱"。

    蔡蓝钦
      严格说来,蔡蓝钦甚至算不上是一个艺人。他只出过一张唱片,而且在唱片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因为车祸而去世。说他是一个爱唱歌的学生,或许他会更加满意。因为渠道的限制,内地只能见到他的两首作品,一首是收录在一张很不起眼的、然而却是囊括好歌的飞碟精选里,叫做《这个世界》,这也是他唯一拥有的那一张唱片的标题歌曲;另一首是林志炫的专辑《一个人的样子》中翻唱的《告别忧伤》。两首歌都是属于很清新的那种,有着民歌时代的遗风,和少年人明亮的轻愁。
    让人多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的是,在最初飞碟公司看中他的才华想邀他出唱片时,蔡蓝钦竟然因为不喜欢作宣传而拒绝了。更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最终让步的是飞碟唱片。
    当年轻的蔡蓝钦快乐地弹着吉他唱着“这个世界,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坏"时,他一定没有想到,那也是属于台湾歌坛的白衣飘飘的年代。

    黄家驹
      听到黄家驹的死讯是在高考前两天,越来越多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对我陈述同一个事实:他是在日本演出的时候从舞台上掉下来的,舞台只有一米多高,刚好碰到了后脑勺。那么强悍的一个声音,在一瞬间竟可以那样的脆弱,Beyond从此变成了三个人的Beyond。
    没有了黄家驹的Beyond照旧一张一张地出着唱片,没有了黄家驹的香港照旧歌舞升平。有时我们相聚卡拉OK时,还有朋友会点唱《喜欢你》、《真的爱你》,或者《遥望》,而我就靠在沙发上,跟着拍子细声地唱陈 翻唱的国语版:“……不论过了有多久,如果疲倦想回来,你知道我从不曾走开……只是你是否飞得太遥远了啊……"

    杨明煌
      和这里列出的许多人一样,杨明煌也是死于车祸。1995年一个平平常常的深夜,他从录音室出来开车回家,但是终于没有能够到家。
    和这里列出的许多名字不同的是,他的死或许更接近于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悲剧。他并不摇滚,也不另类,音乐于他而言既是一个爱好,更是赖以谋生的手段。他死在一个男人有最多责任要担的年纪,他有妻子,也有孩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想必他无心去想什么死亡的美学意义。
    唯一一次听他唱歌是在他的纪念专辑中收录的那首DEMO《让每颗心都被爱收留》,他的声音多少显得比实际年龄稚气,执着地唱着“没有家等我,黑夜何必有灯火……"分明有着即使平凡的人生也不曾被忽略的孤寂与梦想。

    邓丽君
      直到今天,还时常在唱片店里见到有人在细细地挑选邓丽君的唱片,大部分都有了一点年纪,偶尔也有很年轻的。她的歌就像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论是不是此道中人,多少总知道东邪西毒或者韦小宝天地会。那是歌手一个月可以录好几张专辑,唱片公司只要能卖出几千张就心满意足的年代,谁也不曾预想,她唱过的每一首歌后来都成为了中国人音乐世界里不折不扣的经典。
    在1995年那个多事的5月她的死讯传出时,邓丽君已经远离我们的视线焦点许久许久了。陪伴她度过生命中最后岁月的是比她小很多岁的法国男友,当她在地球另一边那个遥远国度的阳光中闭上眼睛时,没有人知道她的心情是平静还是遗憾。在她身后必然会引起的轩然大波似乎只是属于那些喜爱她歌声的人,而她的死,属于她自己。

    张雨生
      也许因为时间毕竟还不够久的缘故,张雨生的死在我的感觉里还异常切近。那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他出车祸的消息时,多少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但拖了一个多月后,他还是走了。很多人在他的母校政大为他开告别演唱会的那个下午,南京下了雪,我开始逐渐了解,张雨生走了,就是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一个没有征兆的日子,在唱片店既惊且喜地发现他的新歌。
    当然还会有别人。我们还有齐秦,我们还有陈 ,以及许多未来不知名的可能性。相较于人生的脆弱,流行歌坛永远长盛不衰,而且无须担忧将会缺少值得欣赏的声音。
    经历平淡的一代唯有以心灵将自己与人群相区别。当《天天想你》、《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和《再见女郎》成为我的青春岁月中难以逾越的记忆,当人生第一次眼泪,第一次成长和第一次爱全有他的歌声相伴,张雨生走了,就像生命中一个真正的朋友走了。而我也就此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您让我想起了新浪金色年华的一个人。。。
    • 你怎么象我半年前似的,沉浸在老古董里不能自拔,中毒不要太深啊。
      • 这老毛病就冬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