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2012 CBC-TV的摄影棚
2012年的春天, 魁省150名学生走进CBC-TV的摄影棚,在镜头前讲述了他们被“欺凌”(Bullying)的经历。CBC网站上 25段YOUTUBE上面有25张青春朝气的脸,痛心地讲述25段黑暗无助的经历。据2004年的统计,每七人中有一个受害者, 2012年的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加拿大人曾受到“欺凌”。过去几年里的自杀事件, 不论是11岁的Wilson, 还是15岁的JAMIE, 都反映出来“欺凌”的残酷。今年4月,由著名导演Sundance和艾美奖获得者制片人Lee Hirsch力合作推出的电影“BULLY 2012” ,再次撼动亿万家庭的心。
有关BULLY的立法
近十年来,“反欺凌” 的活动逐渐引起学校,政府 和 立法机构的重视:1993年BC省的学校发起WITS (Walk away, Ignore, Talk it out and Seek help)。从此以后, WITS 活动在美加150所学校广泛开展;2004年曼尼托巴政府提出“Soft School Chapter, 主旨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学校环境;2011年11月,安省在学校里大力推行了“反欺凌”的13号法案 (BILL 13), 创立了一系列的 “反欺凌” 项目(anti-harassment programs); 魁省于2012年推出相应的56号法案。 这次CBC-TV 摄影棚的活动口号就是 ” had the courage to let us in with our cameras.” 工作环境中的 “欺凌” 行为也备受社会的重视,大温地区的维多利亚市还在2011年4月出台了办公环境中反Bullying 的法律,一旦裁决后,“欺凌”的施暴方最多可被判刑10年。
BULLY 的根源,实质和危害
“欺凌”屡禁不止,它的根源是怎样的呢?根据渥太华大学Leading心理学专家TRACY的研究, Bully 有2种:一种是习惯性Bully(habitual bully),“欺凌者”非常冲动难以自控,可能自视较低,(low self-esteem),比如屡屡受到家庭环境的暴力,转而发泄到同学的身上。 另一种Bully发生在一般人身上,“欺凌者”基于某种心理优势比如美貌,体育或优势位置, 有较高的Self-esteem,一旦感觉自己的优势位置受到威胁,立刻就开始报复行为。女性之间,容貌和异性朋友会是常见诱发因素,好斗 (AGGRESSIVE)的一方会象公鸡一般,用尽全力去打击“威胁”自己的人; 私欲和没有安全感是另一重要原因。这部分人通常利用较优势的社会地位,耍弄社交手腕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赢取公众的支持。两种Bully的共性即根源是一 样的:采用暴力( 心理或者体力)来打击对方,控制环境,赢取权力,获得自信。
多数“欺凌”是通过软暴力残害对方的身心,其恶果不亚于犯罪,可是因为比较隐性,难以收集证据,短期难以制裁“欺凌者”。 随时间的拖延,旁观者越来越冷漠甚至站在“欺凌者” 的一边,道理很简单,心理学专家解释:“欺凌者”的行为是要打败对方,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受害人的挫败会成为对 “欺凌者” 的一种奖赏 (rewards)。 旁观者(bystander)一方面害怕自己成为受害人,另一方面也想站在一个轻松的位置上,导致受害人的敌人会越来越多,无力反击。一种 “欺凌” 行为, 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反而不停地得到 “鼓励” 和 “奖赏”,就会越演越烈。最终导致受害人的伤害越来越深,无法自愈,甚至终身残疾。
“欺凌” 通常会使受害人降低自信和自我认可(lower self-esteem),丧失个人进取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欺凌” 甚至会造成一种长期隐形的障碍左右受害人的心理,长期生活在阴影下。值得庆幸的是,多数受害人经过顽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和获取帮助后,最终能走出阴影,赢得新生活,而且拥有一颗更加强壮健康的心!
Anti- Bully 正在进行时
去年底,Lada Gaga和母亲建立了一个 “BORN THIS WAY” 的非盈利组织, 号召“反欺凌”行动,鼓励青少年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勇敢,更善良的世界! 2012年2月29日,Lada Gaga 还和 Oprah 一起在哈佛大学宣传,此行得到波士顿市长的大力支持, 30所公立学校随后开展系列“反欺凌”的活动。CBC 在2012年 5-28 到6-1 举办为期一周的“反欺凌”节目 “Connect with Mark Kelley”,广受瞩目。 最近安省的各个社区中心大力开展了“反欺凌”的系列活动,Halton 市专门建立了一支由ErinoakKids, YMCA, 区警察局和区天主教学校等多家机构组成的强有力量的队伍,推动“反欺凌”的活动。
"反欺凌”这个艰巨复杂的社会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地完成,正如“欺凌”带给受害者的影响是一种隐形长期的阻碍,“反欺凌”的活动也将是一种持续,长期和有力的反击。让我们每人都伸出援手,尽一份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光明和自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2012年的春天, 魁省150名学生走进CBC-TV的摄影棚,在镜头前讲述了他们被“欺凌”(Bullying)的经历。CBC网站上 25段YOUTUBE上面有25张青春朝气的脸,痛心地讲述25段黑暗无助的经历。据2004年的统计,每七人中有一个受害者, 2012年的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加拿大人曾受到“欺凌”。过去几年里的自杀事件, 不论是11岁的Wilson, 还是15岁的JAMIE, 都反映出来“欺凌”的残酷。今年4月,由著名导演Sundance和艾美奖获得者制片人Lee Hirsch力合作推出的电影“BULLY 2012” ,再次撼动亿万家庭的心。
有关BULLY的立法
近十年来,“反欺凌” 的活动逐渐引起学校,政府 和 立法机构的重视:1993年BC省的学校发起WITS (Walk away, Ignore, Talk it out and Seek help)。从此以后, WITS 活动在美加150所学校广泛开展;2004年曼尼托巴政府提出“Soft School Chapter, 主旨是提供一个安全的学校环境;2011年11月,安省在学校里大力推行了“反欺凌”的13号法案 (BILL 13), 创立了一系列的 “反欺凌” 项目(anti-harassment programs); 魁省于2012年推出相应的56号法案。 这次CBC-TV 摄影棚的活动口号就是 ” had the courage to let us in with our cameras.” 工作环境中的 “欺凌” 行为也备受社会的重视,大温地区的维多利亚市还在2011年4月出台了办公环境中反Bullying 的法律,一旦裁决后,“欺凌”的施暴方最多可被判刑10年。
BULLY 的根源,实质和危害
“欺凌”屡禁不止,它的根源是怎样的呢?根据渥太华大学Leading心理学专家TRACY的研究, Bully 有2种:一种是习惯性Bully(habitual bully),“欺凌者”非常冲动难以自控,可能自视较低,(low self-esteem),比如屡屡受到家庭环境的暴力,转而发泄到同学的身上。 另一种Bully发生在一般人身上,“欺凌者”基于某种心理优势比如美貌,体育或优势位置, 有较高的Self-esteem,一旦感觉自己的优势位置受到威胁,立刻就开始报复行为。女性之间,容貌和异性朋友会是常见诱发因素,好斗 (AGGRESSIVE)的一方会象公鸡一般,用尽全力去打击“威胁”自己的人; 私欲和没有安全感是另一重要原因。这部分人通常利用较优势的社会地位,耍弄社交手腕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赢取公众的支持。两种Bully的共性即根源是一 样的:采用暴力( 心理或者体力)来打击对方,控制环境,赢取权力,获得自信。
多数“欺凌”是通过软暴力残害对方的身心,其恶果不亚于犯罪,可是因为比较隐性,难以收集证据,短期难以制裁“欺凌者”。 随时间的拖延,旁观者越来越冷漠甚至站在“欺凌者” 的一边,道理很简单,心理学专家解释:“欺凌者”的行为是要打败对方,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受害人的挫败会成为对 “欺凌者” 的一种奖赏 (rewards)。 旁观者(bystander)一方面害怕自己成为受害人,另一方面也想站在一个轻松的位置上,导致受害人的敌人会越来越多,无力反击。一种 “欺凌” 行为, 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反而不停地得到 “鼓励” 和 “奖赏”,就会越演越烈。最终导致受害人的伤害越来越深,无法自愈,甚至终身残疾。
“欺凌” 通常会使受害人降低自信和自我认可(lower self-esteem),丧失个人进取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欺凌” 甚至会造成一种长期隐形的障碍左右受害人的心理,长期生活在阴影下。值得庆幸的是,多数受害人经过顽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和获取帮助后,最终能走出阴影,赢得新生活,而且拥有一颗更加强壮健康的心!
Anti- Bully 正在进行时
去年底,Lada Gaga和母亲建立了一个 “BORN THIS WAY” 的非盈利组织, 号召“反欺凌”行动,鼓励青少年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勇敢,更善良的世界! 2012年2月29日,Lada Gaga 还和 Oprah 一起在哈佛大学宣传,此行得到波士顿市长的大力支持, 30所公立学校随后开展系列“反欺凌”的活动。CBC 在2012年 5-28 到6-1 举办为期一周的“反欺凌”节目 “Connect with Mark Kelley”,广受瞩目。 最近安省的各个社区中心大力开展了“反欺凌”的系列活动,Halton 市专门建立了一支由ErinoakKids, YMCA, 区警察局和区天主教学校等多家机构组成的强有力量的队伍,推动“反欺凌”的活动。
"反欺凌”这个艰巨复杂的社会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地完成,正如“欺凌”带给受害者的影响是一种隐形长期的阻碍,“反欺凌”的活动也将是一种持续,长期和有力的反击。让我们每人都伸出援手,尽一份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光明和自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