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打工指的是活重、钱少、不稳定、没福利的工作。
我很幸运地来加拿大66天便得到了正式的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有去打工的经历,上这个留学生的必修课了。下面介绍的是国内来的其他朋友的打工情况。
所谓出国后情况越来越好是指刚来第一天,担心落脚问题,然后是找房子,一个多月后,都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安心多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
AB老师夫妇:A先生,40多岁,外科大夫。B女士,实验室工作。A先生在日本6年,B女士去日本2年。无法解决身份问题,9月底移民来加。A先生在日本不能正式从医,只好干医生助理。B女士在游戏机店看门,打扫卫生。A先生告诫我们要彻底忘掉你是医生,事实上,在餐馆切鸡和在手术台上切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小有积蓄,来这里买下一个小杂货铺,卖一般食品,水果等。孩子上中学。
CD老师夫妇:C先生,45岁以上,国内博士,某大学副教授,电子专业。C先生4年前自费留学来加拿大,后到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在家修电器。D女士来加2年,在衣厂工作,每月多则可挣两千元,少则可挣一千元。她说,来这后就没停过一天手,天天干活。开始时心里不平衡,后来看到身边年轻的学士、硕士也和广东、福建偷渡来的农民一样干活,心里就平衡多了。他们的孩子在国内上大学,要挣钱供孩子来加拿大读书。C先生在洋人工厂工作,福利包括全家人80%的药费、看牙、两年配一副眼镜。
EF夫妇:E先生,某大学副教授。来加3天后,到唐人街中国餐馆干烧烤工。每天10小时,每周六天,管两顿饭,每月收入一千挂零。F,在衣厂工作,先从车衣工干起,计件工,每天收入从几元到几十元,一般三、四十元。后来熨衣服,计时,6.85元/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一般十小时以上,最长干过16小时。她的衣厂15台车,老板夫妇也一起干,一般都干到夜里12点、1点,早上来的晚些,比工人干得还多。早上一大早,他们来不了,还打电话问一下谁没来。计件工虽说干多长时间可以自定,但干得少了,机器闲着,老板的脸就会拉长,所以至少工作10小时。工作慢一点,老板也会变脸。一同干的农民们都很知足,广东农民还合伙欺负讲普通话的,比如,把难做的活给你做,不断地换花样,刚熟悉一个,又换花样了,甚至偷偷倒掉别人带来的午饭。
GH夫妇: G先生,30多岁,硕士。G先生好不容易在一个超级市场找了一个夜间上货的工作,每天9小时,7元/小时。4周才让他工作了14天,因英语差被开除。现又在油漆工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8小时,7元/小时,有有害气体。H女士来这很多年,在一个北京人开的小餐馆帮厨,6元/小时,干完一周后被开掉。找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曾有数次面试机会,因竞争太历害而未能成功。孩子,尚在国内。
IJ夫妇:I先生,近30岁,学士,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经济条件好。J女士在工厂干包装工。I先生埋头考托福,希望明年秋季能上学。上学的奖学金15000元/年,比打工挣的还多。
KL夫妇:近30岁,某大学,分别是机械,石油化工专业博士、硕士。K博士毕业后,自己联系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两年后移民来加解决身份问题。三个月后才找到一家电气厂绘图员的工作,用AutoCAD,工资很低。L女士无业。
MN夫妇:30多岁,生物学士,小学教师,英语差。M先生在包装鸡的工厂工作,每天要包两吨多,老板在办公室用闭路电视监视着工人,稍一慢就大叫。工人手脚不停,他还嫌慢。M先生说:"老板象恶魔一样!"他辞了工到一家衣厂干杂工,7元/小时。N女士到富人区干住家保姆,每周一早晨到周六晚上住在雇主家。主家是香港人。任务是在孩子们上、下学时站在门口迎送孩子们上下校车。每月1000元。他们的孩子尚在国内。
OP夫妇:30多岁。北邮毕业。两人英语都差。O先生在家具厂工作。P女士上免费英语学校,带孩子。
QR夫妇:30多岁。分别是电力硕士和中文学士。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女孩家。此女孩将临产,身边没有亲人。女孩雇他们每月800元,伺候月子,免费吃住。Q先生衣厂杂工。孩子2岁尚在国内。
ST夫妇:计算机学士和医学学士。S先生在吹塑厂,7元/小时。T女士则用20元在星岛日报上登了一则广告,称自己是教师,愿教孩子。许多人打电话来,她挑了一家两个孩子的,带上自己的孩子上人家家去看孩子,每月500元。
以上是我认识的5月~9月移民来加的几家人的大致情况。我相信大家在看这些内容时可能会发出苦涩的笑。而这些情况是大多数爱面子的中国人在家信中不愿如实讲出的。据他们讲在衣厂,高学历做体力工的比比皆是。要讲理想、事业恐怕不如养家糊口来得实在。
因为我一分钟也没打过工,其中滋味没有亲自尝过。听别人讲述,毕竟隔了一层。接触的人也少,上面讲的10家人并不具代表性,只是我所认识的人。从他们的情况来看,找不到专业工作的两大难关,一是英语口语差,二是国内工作水平低。各种工作的机会还是有的,关键看你个人水平。我们要用十二分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来弥补这里社会经验与语言能力的不足。不知诸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国内人们打招呼很常用的一句话是:"没事吧。""没事就好。""混呗。"已经习惯如此生活的人不要说出国,就是去深圳闯一闯,恐怕也会叫苦连天。
亲友们,请破除对国外的幻想,从自己手边的事做起,为祖国、为民族,也为自己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想念你们!请来信谈谈你们的生活情况。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我很幸运地来加拿大66天便得到了正式的工作。遗憾的是,我没有去打工的经历,上这个留学生的必修课了。下面介绍的是国内来的其他朋友的打工情况。
所谓出国后情况越来越好是指刚来第一天,担心落脚问题,然后是找房子,一个多月后,都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安心多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车到山前必有路。
AB老师夫妇:A先生,40多岁,外科大夫。B女士,实验室工作。A先生在日本6年,B女士去日本2年。无法解决身份问题,9月底移民来加。A先生在日本不能正式从医,只好干医生助理。B女士在游戏机店看门,打扫卫生。A先生告诫我们要彻底忘掉你是医生,事实上,在餐馆切鸡和在手术台上切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小有积蓄,来这里买下一个小杂货铺,卖一般食品,水果等。孩子上中学。
CD老师夫妇:C先生,45岁以上,国内博士,某大学副教授,电子专业。C先生4年前自费留学来加拿大,后到一家电子工厂工作,业余时间,在家修电器。D女士来加2年,在衣厂工作,每月多则可挣两千元,少则可挣一千元。她说,来这后就没停过一天手,天天干活。开始时心里不平衡,后来看到身边年轻的学士、硕士也和广东、福建偷渡来的农民一样干活,心里就平衡多了。他们的孩子在国内上大学,要挣钱供孩子来加拿大读书。C先生在洋人工厂工作,福利包括全家人80%的药费、看牙、两年配一副眼镜。
EF夫妇:E先生,某大学副教授。来加3天后,到唐人街中国餐馆干烧烤工。每天10小时,每周六天,管两顿饭,每月收入一千挂零。F,在衣厂工作,先从车衣工干起,计件工,每天收入从几元到几十元,一般三、四十元。后来熨衣服,计时,6.85元/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一般十小时以上,最长干过16小时。她的衣厂15台车,老板夫妇也一起干,一般都干到夜里12点、1点,早上来的晚些,比工人干得还多。早上一大早,他们来不了,还打电话问一下谁没来。计件工虽说干多长时间可以自定,但干得少了,机器闲着,老板的脸就会拉长,所以至少工作10小时。工作慢一点,老板也会变脸。一同干的农民们都很知足,广东农民还合伙欺负讲普通话的,比如,把难做的活给你做,不断地换花样,刚熟悉一个,又换花样了,甚至偷偷倒掉别人带来的午饭。
GH夫妇: G先生,30多岁,硕士。G先生好不容易在一个超级市场找了一个夜间上货的工作,每天9小时,7元/小时。4周才让他工作了14天,因英语差被开除。现又在油漆工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8小时,7元/小时,有有害气体。H女士来这很多年,在一个北京人开的小餐馆帮厨,6元/小时,干完一周后被开掉。找医学实验室的工作曾有数次面试机会,因竞争太历害而未能成功。孩子,尚在国内。
IJ夫妇:I先生,近30岁,学士,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经济条件好。J女士在工厂干包装工。I先生埋头考托福,希望明年秋季能上学。上学的奖学金15000元/年,比打工挣的还多。
KL夫妇:近30岁,某大学,分别是机械,石油化工专业博士、硕士。K博士毕业后,自己联系到美国做访问学者,两年后移民来加解决身份问题。三个月后才找到一家电气厂绘图员的工作,用AutoCAD,工资很低。L女士无业。
MN夫妇:30多岁,生物学士,小学教师,英语差。M先生在包装鸡的工厂工作,每天要包两吨多,老板在办公室用闭路电视监视着工人,稍一慢就大叫。工人手脚不停,他还嫌慢。M先生说:"老板象恶魔一样!"他辞了工到一家衣厂干杂工,7元/小时。N女士到富人区干住家保姆,每周一早晨到周六晚上住在雇主家。主家是香港人。任务是在孩子们上、下学时站在门口迎送孩子们上下校车。每月1000元。他们的孩子尚在国内。
OP夫妇:30多岁。北邮毕业。两人英语都差。O先生在家具厂工作。P女士上免费英语学校,带孩子。
QR夫妇:30多岁。分别是电力硕士和中文学士。他们一起住在一个女孩家。此女孩将临产,身边没有亲人。女孩雇他们每月800元,伺候月子,免费吃住。Q先生衣厂杂工。孩子2岁尚在国内。
ST夫妇:计算机学士和医学学士。S先生在吹塑厂,7元/小时。T女士则用20元在星岛日报上登了一则广告,称自己是教师,愿教孩子。许多人打电话来,她挑了一家两个孩子的,带上自己的孩子上人家家去看孩子,每月500元。
以上是我认识的5月~9月移民来加的几家人的大致情况。我相信大家在看这些内容时可能会发出苦涩的笑。而这些情况是大多数爱面子的中国人在家信中不愿如实讲出的。据他们讲在衣厂,高学历做体力工的比比皆是。要讲理想、事业恐怕不如养家糊口来得实在。
因为我一分钟也没打过工,其中滋味没有亲自尝过。听别人讲述,毕竟隔了一层。接触的人也少,上面讲的10家人并不具代表性,只是我所认识的人。从他们的情况来看,找不到专业工作的两大难关,一是英语口语差,二是国内工作水平低。各种工作的机会还是有的,关键看你个人水平。我们要用十二分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来弥补这里社会经验与语言能力的不足。不知诸位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国内人们打招呼很常用的一句话是:"没事吧。""没事就好。""混呗。"已经习惯如此生活的人不要说出国,就是去深圳闯一闯,恐怕也会叫苦连天。
亲友们,请破除对国外的幻想,从自己手边的事做起,为祖国、为民族,也为自己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想念你们!请来信谈谈你们的生活情况。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