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亲友们,您好。
让我接着上封信,继续写下去。
到这里来,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目前失业率是8%,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地铁站里有一则快餐店广告,上面写着,我们不能帮你尽快找到工作,却可以让您现在不饿。可见找工作是一个日常性的话题。
B夫妇来了,就急着打工挣钱。他们查各种报纸,打电话、发传真,绝大多数石沉大海,也有个别公司写来了拒绝信,几个来电话要面试,他们往往步行几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去应试。
B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二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cm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B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元和$30元,后来又有一天,B自己卖出的多了,没要公司补贴,挣了$25元,这种当天分钱是最好的了。
C找到的工作也类似,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二十一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干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后来,BC看穿了,这么干不行,还得发挥专业的优势。他们以前到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人事部门查用人信息(Human Resource,管招人),按信息发传真,递上自己的简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发出上百个传真了,永远是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这里当地人比,实在没有优势-工作经历、语言、人际关系等等。
前几天,他们又换了一种办法,先去大学或医院拿介绍,这种介绍十分详尽,甚至列出每个主持研究人员的姓名和照片、每个正式工作人员的姓名,及他们的研究内容及资金等等情况。有的放矢发简历。主持研究的教授可以到医院或政府申请经费,自己聘工作人员,招几个人,付多少钱,全由教授自己决定。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但教授常常招学生,可以少付工资,这样的话,用人量很大,却不会到Human Resource去招人。
B昨天就找到了这么一个教授,现在还不知情况怎样,据说年薪只有一万多元。
E,去洋人餐馆应聘女招待,一个职位十几个人去应聘,看这样子她也不会被聘上,只好回家抱着被子哭。E想得太天真了,期望又高,她以为,白领工作找不到,餐馆工这一必修课总能上吧。
要知道,白人、黑人等等,也有许多人文化程度很低,他们只能干不要文化的工作,面试时一开口,就把初来的新移民比下去了。街上看到的筑路、建筑、擦高层建筑外墙玻璃、收垃圾等粗笨工作,差不多全是白人,连黑人都很少。据说是这类工作工资很高,工会组织的势力又大,老板招什么人,工会会有影响。
F在国内博士毕业,自己联系访问学者到美国。一年半了,在美解决不了身份问题,只好移民加国,来这里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工作。
G夫妇及孩子,在德国7年了,解决不了身份问题,移民来加国。
我也发了十多份传真,给各个电视公司,也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多数都无回音。有一次,直接闯入某电视广播公司,恰好技术主管有空,接待了我。他先问我是如何找去的,为什么不预约,我赶紧回答,才来两周情况不熟,不懂规矩,从电话黄页查了地址就来了。他又问我一些电视和广播、发射的一些专门术语,他们的节目正播着广东话节目,问我懂不懂。告诉我,他是从巴基斯坦某电视台来的,我用手写的简历不行,得正规、漂亮些,然后,不大客气地送我出来。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因为到现在为止,这是唯一的技术主管和我直接谈话。
9月16日,我到CBC,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加拿大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样,是国家广播公司。
承蒙朱师傅介绍,去CBC找N先生。小伙恰好出差,要一周后才回来。
经人指点,我来到CBC的Job Shop(Human Resource下属专管招人的机构),屋里有几个文件夹,分别写着"内部"和"外部"。有的职位,只招已在CBC工作的"内部"人员,而"外部"的职位,是无论"内"、"外"人,都可应聘。这个内外与国内"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概念不同,只要聘入CBC,哪怕是三个月的临时性职位,也是"内部"。
那天,有两个"内部"职位,播出部技术员和后期编辑技术员,一个"外部"
职位,一般性维护技师(General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我只能应聘维护技师。
填表,交了两份手写的简历,回去等通知。
这是临时性职位,工作时间是一年,年薪29,000~39,000,内容是一般性维护、修理、设备安装、联线,向使用机器的人介绍操作方法等,工作内容与国内技术人员相同。
一周后,24日,CBC技术主管来电话,说简历已看过,还需要参加一个笔试,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由Job Shop的人通知。
又过了一周,10月3日,又是技术主管发来一个传真,告诉我,考卷已从蒙特利尔(这里译为满地可)寄来,让我一周后参加考试。我打电话问他,考什么内容,好做点儿准备,他说他也不知道题目,只是些基础知识,不考操作,他叫C,从名字上看,象是中国人。
再过一周,10月7日,来加拿大整整一个月了。
上午9:00,到CBC。一共有3个人参加考试,香港来的老陈,40多岁,另一个人已在CBC工作,和我差不多年纪,象印度人的样子。时间紧,来不及多谈,有职员领我们到一个大会议室,宣布考三小时,不得离席,请先上厕所。象高考一样,每人一个信封。自己拆封,内有厚厚的一叠考题80页,两张答题纸和几页草稿纸。我的英汉字典是征得允许后,才放在桌上。
考题说明上讲,50道电子基础题,30道电视技术基础题。我象翻书一样,翻一下题目,好家伙,全是些电路等等的图。第一道题是:达林顿管是做什么用的,天啊,这是《电子线路》课上学的,鬼才记得它是干什么用的!得了,先做后30题吧。第51题是,在调音台上,加上从电吉它来的信号后,输出音量减小,可能是1、2、3、4,这种题好答。但后30题中,有七八个问题涉及到NTSC制式标准的具体数据,这就只好连猜带蒙。再转回前50道题,细细一看,其实不难,有RC电路时间常数,RLC电路频率响应,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化简,计算机原理,涉及面宽,但题极简单,如:问计算机中有三条总线,是哪三条等等,但问题是许多东西早就记不清了,好比一个用惯了计算器的人,忽然让你用笔算两个4位数乘法一样。只有两道题,我没大读懂意思。用了八次字典。考完之后,考题、答卷纸、草稿纸又全部装进信封寄回蒙特利尔。
经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CBC招人的要求。我现在就可以到多伦多大学办一个借书证,把大学和现在用的东西复习一遍,以适应它的要求。所以,下定决心进CBC是有可能的。我要努力去做。
一个职位越难得到,它也就越好。据说6个月的短期职位就是比较长的了,第一次谋职,能得到3个月的合同就不错,何况这是一年的合同。
9月30日,我还在CBC申请一个音响工程师助理的职位。实际上是个跑腿的活儿,音响工程师让干点什么事,如放话筒架、架机器,复印节目单等。但对人的要求却不少。高中毕业,音频技术课程或工作经历,一年以上,必须有现代录音室设备的知识。包括并不仅限于:数字线性磁带录声机、模拟24轨机,不少于8路输出的多轨调音台,及多种辅助设备,包括限幅器、压缩器,平衡门等,多种麦克风及性能;能操作多种主要的音频后期制作设备;能看懂系统图;必须完全了解基本音频后期制作系统,包括线性和非线性,设备间联接,及人与设备的结合;音频后期制作 信号路径,基本设备操作,调音台、录象机、同步系统,多轨机操作;还应具备多种手动操作技能,包括音乐录制方面;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组织和计划能力;非正常情况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熟悉后期制作产业,包括音乐杂志。以上是节译出对这职位的需求。它的工作内容是国内干音响的人都在做的一样的工作,而对人的要求,却是国内音频高级工程师也不见得完全具备的。我不知道这里的小伙子是否真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这个职位,没有给我回音,我知道,它需要的是象我台文艺部聘的小董这样的小伙子:能干、肯吃苦、听话、腿勤,有眼色。
H买东西时认识了一个商场里工作的中国人F。F在国内是英语教师,数年前来加,来加2周后,就在这个商场找到了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F介绍H去商场工作,因为圣诞节快到了,要增加临时职位,负责下班后往货架上摆商品,晚上8:30到深夜。每小时工资9元。H去面试,又拿出卷子来考试,15分钟内答完:四则运算题、几组数字找出其规律,几种形状找出其规律,一段短文讲该店历史,及宗旨;某年其分号已遍布全国,问:阿尔伯达省有无分号,店的宗旨是什么(价廉),BUY的反意词是什么,等等。
第一次面试通过了,请等电话,还有一次面试。
这封信前一页讲B去某医院的一个实验室去面试。也是在医院走廊里见到一个中国人,那人十分热情,告诉他某教授有钱,正要招人。他去了,大老板说二老板要人,二老板见了后说可以,但要请示另一大老板,第二天,三个老板都在,见过之后,让下周一再来,因为还有9个人也在申请这一职位。让他下周一再来,就只好在家等电话,看来有戏。我们且等着吧。
E看见一个快餐店生意红火,就进去问要人否?答曰:"要",交谈之后,要E的SIN卡,E的SIN尚未申请下来。过几天SIN来了,赶紧给送去,店主仍表示"要",请在家等电话。
诸位看官,世人都说国外好,唯有工作最难找。在第一封信中,讲这里阳光灿烂。这里确是阳光灿烂!没有大气污染,太阳光硬硬地照下来,西安永远没有这么明亮的太阳,这么碧绿的草地、蓝天和白云!!!W每天早晨去餐馆上工,用他的话讲,是迎着朝阳,走向地狱。
拥有一份工作的人,是十分自豪的。我去申请电话,正与一个大块头的白人职员讲话,一个显然与他认识的黑人妇女,向他打招呼," How are you?"你好吗?他大声回答"Perfect never nice!"棒极了,没治了!当然多少带点调侃的味道。我被他的高兴劲渲染得,没有工作也满面春风。的确,在这儿的工作人员,都对工作很认真,我接触得最多的是店员、接待员,他们都认真、有效、彬彬有礼地工作。没有松松垮垮无精打彩的人,更没有粗鲁冲撞、翻白眼的。
接下来的信中,我会讲我们每周六去富人区拣东西,YARD SALE 买便宜货,去市区,尼亚加拉瀑布去玩的见闻,欢迎继续收看。
因我初来乍到,所见所闻难免片面,好也罢,坏也罢,姑妄写之,姑妄读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祝每个人愉快,请微笑。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让我接着上封信,继续写下去。
到这里来,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目前失业率是8%,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地铁站里有一则快餐店广告,上面写着,我们不能帮你尽快找到工作,却可以让您现在不饿。可见找工作是一个日常性的话题。
B夫妇来了,就急着打工挣钱。他们查各种报纸,打电话、发传真,绝大多数石沉大海,也有个别公司写来了拒绝信,几个来电话要面试,他们往往步行几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去应试。
B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二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cm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B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元和$30元,后来又有一天,B自己卖出的多了,没要公司补贴,挣了$25元,这种当天分钱是最好的了。
C找到的工作也类似,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二十一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干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后来,BC看穿了,这么干不行,还得发挥专业的优势。他们以前到多伦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人事部门查用人信息(Human Resource,管招人),按信息发传真,递上自己的简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发出上百个传真了,永远是客客气气的拒绝。这才明白了,自己和这里当地人比,实在没有优势-工作经历、语言、人际关系等等。
前几天,他们又换了一种办法,先去大学或医院拿介绍,这种介绍十分详尽,甚至列出每个主持研究人员的姓名和照片、每个正式工作人员的姓名,及他们的研究内容及资金等等情况。有的放矢发简历。主持研究的教授可以到医院或政府申请经费,自己聘工作人员,招几个人,付多少钱,全由教授自己决定。安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是$6.85元/小时,但教授常常招学生,可以少付工资,这样的话,用人量很大,却不会到Human Resource去招人。
B昨天就找到了这么一个教授,现在还不知情况怎样,据说年薪只有一万多元。
E,去洋人餐馆应聘女招待,一个职位十几个人去应聘,看这样子她也不会被聘上,只好回家抱着被子哭。E想得太天真了,期望又高,她以为,白领工作找不到,餐馆工这一必修课总能上吧。
要知道,白人、黑人等等,也有许多人文化程度很低,他们只能干不要文化的工作,面试时一开口,就把初来的新移民比下去了。街上看到的筑路、建筑、擦高层建筑外墙玻璃、收垃圾等粗笨工作,差不多全是白人,连黑人都很少。据说是这类工作工资很高,工会组织的势力又大,老板招什么人,工会会有影响。
F在国内博士毕业,自己联系访问学者到美国。一年半了,在美解决不了身份问题,只好移民加国,来这里三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工作。
G夫妇及孩子,在德国7年了,解决不了身份问题,移民来加国。
我也发了十多份传真,给各个电视公司,也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多数都无回音。有一次,直接闯入某电视广播公司,恰好技术主管有空,接待了我。他先问我是如何找去的,为什么不预约,我赶紧回答,才来两周情况不熟,不懂规矩,从电话黄页查了地址就来了。他又问我一些电视和广播、发射的一些专门术语,他们的节目正播着广东话节目,问我懂不懂。告诉我,他是从巴基斯坦某电视台来的,我用手写的简历不行,得正规、漂亮些,然后,不大客气地送我出来。这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因为到现在为止,这是唯一的技术主管和我直接谈话。
9月16日,我到CBC,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加拿大广播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一样,是国家广播公司。
承蒙朱师傅介绍,去CBC找N先生。小伙恰好出差,要一周后才回来。
经人指点,我来到CBC的Job Shop(Human Resource下属专管招人的机构),屋里有几个文件夹,分别写着"内部"和"外部"。有的职位,只招已在CBC工作的"内部"人员,而"外部"的职位,是无论"内"、"外"人,都可应聘。这个内外与国内"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概念不同,只要聘入CBC,哪怕是三个月的临时性职位,也是"内部"。
那天,有两个"内部"职位,播出部技术员和后期编辑技术员,一个"外部"
职位,一般性维护技师(General Maintenance Technologist)。我只能应聘维护技师。
填表,交了两份手写的简历,回去等通知。
这是临时性职位,工作时间是一年,年薪29,000~39,000,内容是一般性维护、修理、设备安装、联线,向使用机器的人介绍操作方法等,工作内容与国内技术人员相同。
一周后,24日,CBC技术主管来电话,说简历已看过,还需要参加一个笔试,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由Job Shop的人通知。
又过了一周,10月3日,又是技术主管发来一个传真,告诉我,考卷已从蒙特利尔(这里译为满地可)寄来,让我一周后参加考试。我打电话问他,考什么内容,好做点儿准备,他说他也不知道题目,只是些基础知识,不考操作,他叫C,从名字上看,象是中国人。
再过一周,10月7日,来加拿大整整一个月了。
上午9:00,到CBC。一共有3个人参加考试,香港来的老陈,40多岁,另一个人已在CBC工作,和我差不多年纪,象印度人的样子。时间紧,来不及多谈,有职员领我们到一个大会议室,宣布考三小时,不得离席,请先上厕所。象高考一样,每人一个信封。自己拆封,内有厚厚的一叠考题80页,两张答题纸和几页草稿纸。我的英汉字典是征得允许后,才放在桌上。
考题说明上讲,50道电子基础题,30道电视技术基础题。我象翻书一样,翻一下题目,好家伙,全是些电路等等的图。第一道题是:达林顿管是做什么用的,天啊,这是《电子线路》课上学的,鬼才记得它是干什么用的!得了,先做后30题吧。第51题是,在调音台上,加上从电吉它来的信号后,输出音量减小,可能是1、2、3、4,这种题好答。但后30题中,有七八个问题涉及到NTSC制式标准的具体数据,这就只好连猜带蒙。再转回前50道题,细细一看,其实不难,有RC电路时间常数,RLC电路频率响应,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化简,计算机原理,涉及面宽,但题极简单,如:问计算机中有三条总线,是哪三条等等,但问题是许多东西早就记不清了,好比一个用惯了计算器的人,忽然让你用笔算两个4位数乘法一样。只有两道题,我没大读懂意思。用了八次字典。考完之后,考题、答卷纸、草稿纸又全部装进信封寄回蒙特利尔。
经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CBC招人的要求。我现在就可以到多伦多大学办一个借书证,把大学和现在用的东西复习一遍,以适应它的要求。所以,下定决心进CBC是有可能的。我要努力去做。
一个职位越难得到,它也就越好。据说6个月的短期职位就是比较长的了,第一次谋职,能得到3个月的合同就不错,何况这是一年的合同。
9月30日,我还在CBC申请一个音响工程师助理的职位。实际上是个跑腿的活儿,音响工程师让干点什么事,如放话筒架、架机器,复印节目单等。但对人的要求却不少。高中毕业,音频技术课程或工作经历,一年以上,必须有现代录音室设备的知识。包括并不仅限于:数字线性磁带录声机、模拟24轨机,不少于8路输出的多轨调音台,及多种辅助设备,包括限幅器、压缩器,平衡门等,多种麦克风及性能;能操作多种主要的音频后期制作设备;能看懂系统图;必须完全了解基本音频后期制作系统,包括线性和非线性,设备间联接,及人与设备的结合;音频后期制作 信号路径,基本设备操作,调音台、录象机、同步系统,多轨机操作;还应具备多种手动操作技能,包括音乐录制方面;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组织和计划能力;非正常情况下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熟悉后期制作产业,包括音乐杂志。以上是节译出对这职位的需求。它的工作内容是国内干音响的人都在做的一样的工作,而对人的要求,却是国内音频高级工程师也不见得完全具备的。我不知道这里的小伙子是否真能具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这个职位,没有给我回音,我知道,它需要的是象我台文艺部聘的小董这样的小伙子:能干、肯吃苦、听话、腿勤,有眼色。
H买东西时认识了一个商场里工作的中国人F。F在国内是英语教师,数年前来加,来加2周后,就在这个商场找到了工作,一干就是很多年。F介绍H去商场工作,因为圣诞节快到了,要增加临时职位,负责下班后往货架上摆商品,晚上8:30到深夜。每小时工资9元。H去面试,又拿出卷子来考试,15分钟内答完:四则运算题、几组数字找出其规律,几种形状找出其规律,一段短文讲该店历史,及宗旨;某年其分号已遍布全国,问:阿尔伯达省有无分号,店的宗旨是什么(价廉),BUY的反意词是什么,等等。
第一次面试通过了,请等电话,还有一次面试。
这封信前一页讲B去某医院的一个实验室去面试。也是在医院走廊里见到一个中国人,那人十分热情,告诉他某教授有钱,正要招人。他去了,大老板说二老板要人,二老板见了后说可以,但要请示另一大老板,第二天,三个老板都在,见过之后,让下周一再来,因为还有9个人也在申请这一职位。让他下周一再来,就只好在家等电话,看来有戏。我们且等着吧。
E看见一个快餐店生意红火,就进去问要人否?答曰:"要",交谈之后,要E的SIN卡,E的SIN尚未申请下来。过几天SIN来了,赶紧给送去,店主仍表示"要",请在家等电话。
诸位看官,世人都说国外好,唯有工作最难找。在第一封信中,讲这里阳光灿烂。这里确是阳光灿烂!没有大气污染,太阳光硬硬地照下来,西安永远没有这么明亮的太阳,这么碧绿的草地、蓝天和白云!!!W每天早晨去餐馆上工,用他的话讲,是迎着朝阳,走向地狱。
拥有一份工作的人,是十分自豪的。我去申请电话,正与一个大块头的白人职员讲话,一个显然与他认识的黑人妇女,向他打招呼," How are you?"你好吗?他大声回答"Perfect never nice!"棒极了,没治了!当然多少带点调侃的味道。我被他的高兴劲渲染得,没有工作也满面春风。的确,在这儿的工作人员,都对工作很认真,我接触得最多的是店员、接待员,他们都认真、有效、彬彬有礼地工作。没有松松垮垮无精打彩的人,更没有粗鲁冲撞、翻白眼的。
接下来的信中,我会讲我们每周六去富人区拣东西,YARD SALE 买便宜货,去市区,尼亚加拉瀑布去玩的见闻,欢迎继续收看。
因我初来乍到,所见所闻难免片面,好也罢,坏也罢,姑妄写之,姑妄读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祝每个人愉快,请微笑。
王又辛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