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小心大的高昌(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看错了吧?穿越了吧?这不是曹操的三国吗?怎么能与唐初相提并论?麹文泰也这样问自己,怀疑自己穿越到了三国。当年的繁荣、奢华、威武哪里去了?这就是天可汗的太平世界吗?太太平了,太平的连人都没有了。
麹文泰也许有些后悔,感觉自己来得有些冒失。不过说啥都晚了,既来之则安之,走一步看一步吧。
唐皇李世民在大明宫接见了高昌王麹文泰夫妇。
高昌王妃都出马了?
高昌王妃也是中原人,是当年隋炀帝赐婚的宇文氏姑娘。麹文泰这次真是郑重其事,可算是夫妻双方把家还。第一夫人亲自出马那就是无往而不利,夫人外交能够起 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夫人来了,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就得亲自出面接待,这就进入了李世民的家庭。一旦建立了私人友谊,很多事情就都好办了。
接见过程是庄重、亲切,麹文泰夫妇也是如沐春风。席间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西域的形势,麹文泰自然是痛斥了西突厥内乱对区域和平的危害,表达了西域人民盼望天可汗的迫切心情,紧接着就试探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恳请太宗皇帝能够允许西域十几国的代表前来朝贡。
这个场合,这个要求,由高昌王亲自提出来,基本上没有办法拒绝。话赶话,轮到李世民这只剩下一个字,“准!”
听到这个答复,高昌王的一颗心算是放到地上了。
麹文泰之所以敢于在西域各国国君面前夸下海口,愿意充当这么个引荐人,除了现实的利益驱动之外,麹文泰也觉得自己与朝廷的关系不错。这些年来一直充当朝廷 在西域的一个眼线,也没把自己当外人,也不是外人。况且这个动议对朝廷也不是没有好处,宣扬国威,恩泽四方,难道天可汗还不如亡国之君杨广吗?
天可汗真就不如杨广!
台面上李世民答应得好好地,宴会一结束就遭到了抨击。谁呀?胆子这么大?
当然是魏征了!
李世民与魏征是贞观之治的两个标志性人物。一君、一臣,一个犯颜进谏,一个虚怀若谷。魏征原来是建成太子的手下,能与李世民形成现在的君臣关系,说明双方都不是凡人。尤其是魏征, 很能体会领导的意图。
李世民最怕什么?最怕成为亡国之君,最怕蹈隋炀帝的覆辙。魏征给李世民提供的都是治这个病的偏方。
这一次魏征只提到了两个字“银子”。
西域十几国的使节加上随从就得上千人,这得花多少银子?你这当领导的脑袋一热,一拍脑门子就邀请这么多人来白吃白喝,沿途的郡县能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吗?
银子,李世民脸一红,还真没想到这些事儿,现在确实是囊中羞涩。那咋办?已经答应人家了,麹文泰的大臣厌怛纥干已经受命启程回高昌迎接西域各国的使节了。
没办法,追回来吧。
追回来也不行啊,麹文泰已经同西域各国的领导们商量好了,都在等消息, 不能就这么音信皆无哇。那咋办?凉拌。
李世民就此任命厌怛纥干为折冲都尉直中书译语(也就是翻译),代表朝廷前往西域宣慰。当然了,也欢迎西域各国前来中原,只不过不能当作宾客了。换句话说就是费用自理,公款旅游不行了。
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让麹文泰很难堪,始料不及。都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一不二,现在看来也有特殊情况啊。当年的隋炀帝可不是这样啊,那是一诺千金、一锤定音,看起来天可汗真不如隋炀帝,大唐真不如大隋。也别说,在这一点上李世民确实不如隋炀帝。
高昌王的雄图大略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郁闷!
李世民言而无信,食言自肥,郁闷!
这就是一个严重的外交事件,接下来的戏怎么唱?估计李世民都不大好意思再接见麹文泰了。更难的是麹文泰,有点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意思。至今思项羽,如何回西域?
就在这关键时刻,双方陷入两难的关键时刻,高昌王妃上书“请预宗室”。也就是说高昌王妃希望李世民能把自己当作皇室的女儿对待。
聪明,睿智,中国人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在这件事上朝廷驳了高昌王的面子,双方的友谊还要继续。
“诏赐李氏,封常乐公主,下诏慰谕之。”
朝正月大典一过,麹文泰启程归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李世民也知道这次是得罪人了。虽然极力“慰谕之”,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够化解高昌王的不满。
同二十年前的中原之行一样,此次朝贡也在麹文泰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天可汗在麹文泰的心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以天可汗为基点的宏图大业自然是泡汤了,下一步怎么办暂时麹文泰还没有方向。不过局势的变化容不得麹文泰细想,刚刚平静下来的西域再起刀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心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看错了吧?穿越了吧?这不是曹操的三国吗?怎么能与唐初相提并论?麹文泰也这样问自己,怀疑自己穿越到了三国。当年的繁荣、奢华、威武哪里去了?这就是天可汗的太平世界吗?太太平了,太平的连人都没有了。
麹文泰也许有些后悔,感觉自己来得有些冒失。不过说啥都晚了,既来之则安之,走一步看一步吧。
唐皇李世民在大明宫接见了高昌王麹文泰夫妇。
高昌王妃都出马了?
高昌王妃也是中原人,是当年隋炀帝赐婚的宇文氏姑娘。麹文泰这次真是郑重其事,可算是夫妻双方把家还。第一夫人亲自出马那就是无往而不利,夫人外交能够起 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夫人来了,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就得亲自出面接待,这就进入了李世民的家庭。一旦建立了私人友谊,很多事情就都好办了。
接见过程是庄重、亲切,麹文泰夫妇也是如沐春风。席间自然而然地就谈到了西域的形势,麹文泰自然是痛斥了西突厥内乱对区域和平的危害,表达了西域人民盼望天可汗的迫切心情,紧接着就试探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恳请太宗皇帝能够允许西域十几国的代表前来朝贡。
这个场合,这个要求,由高昌王亲自提出来,基本上没有办法拒绝。话赶话,轮到李世民这只剩下一个字,“准!”
听到这个答复,高昌王的一颗心算是放到地上了。
麹文泰之所以敢于在西域各国国君面前夸下海口,愿意充当这么个引荐人,除了现实的利益驱动之外,麹文泰也觉得自己与朝廷的关系不错。这些年来一直充当朝廷 在西域的一个眼线,也没把自己当外人,也不是外人。况且这个动议对朝廷也不是没有好处,宣扬国威,恩泽四方,难道天可汗还不如亡国之君杨广吗?
天可汗真就不如杨广!
台面上李世民答应得好好地,宴会一结束就遭到了抨击。谁呀?胆子这么大?
当然是魏征了!
李世民与魏征是贞观之治的两个标志性人物。一君、一臣,一个犯颜进谏,一个虚怀若谷。魏征原来是建成太子的手下,能与李世民形成现在的君臣关系,说明双方都不是凡人。尤其是魏征, 很能体会领导的意图。
李世民最怕什么?最怕成为亡国之君,最怕蹈隋炀帝的覆辙。魏征给李世民提供的都是治这个病的偏方。
这一次魏征只提到了两个字“银子”。
西域十几国的使节加上随从就得上千人,这得花多少银子?你这当领导的脑袋一热,一拍脑门子就邀请这么多人来白吃白喝,沿途的郡县能有这么大的接待能力吗?
银子,李世民脸一红,还真没想到这些事儿,现在确实是囊中羞涩。那咋办?已经答应人家了,麹文泰的大臣厌怛纥干已经受命启程回高昌迎接西域各国的使节了。
没办法,追回来吧。
追回来也不行啊,麹文泰已经同西域各国的领导们商量好了,都在等消息, 不能就这么音信皆无哇。那咋办?凉拌。
李世民就此任命厌怛纥干为折冲都尉直中书译语(也就是翻译),代表朝廷前往西域宣慰。当然了,也欢迎西域各国前来中原,只不过不能当作宾客了。换句话说就是费用自理,公款旅游不行了。
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让麹文泰很难堪,始料不及。都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一不二,现在看来也有特殊情况啊。当年的隋炀帝可不是这样啊,那是一诺千金、一锤定音,看起来天可汗真不如隋炀帝,大唐真不如大隋。也别说,在这一点上李世民确实不如隋炀帝。
高昌王的雄图大略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郁闷!
李世民言而无信,食言自肥,郁闷!
这就是一个严重的外交事件,接下来的戏怎么唱?估计李世民都不大好意思再接见麹文泰了。更难的是麹文泰,有点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意思。至今思项羽,如何回西域?
就在这关键时刻,双方陷入两难的关键时刻,高昌王妃上书“请预宗室”。也就是说高昌王妃希望李世民能把自己当作皇室的女儿对待。
聪明,睿智,中国人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在这件事上朝廷驳了高昌王的面子,双方的友谊还要继续。
“诏赐李氏,封常乐公主,下诏慰谕之。”
朝正月大典一过,麹文泰启程归国。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李世民也知道这次是得罪人了。虽然极力“慰谕之”,只是不知道是否能够化解高昌王的不满。
同二十年前的中原之行一样,此次朝贡也在麹文泰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
天可汗在麹文泰的心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以天可汗为基点的宏图大业自然是泡汤了,下一步怎么办暂时麹文泰还没有方向。不过局势的变化容不得麹文泰细想,刚刚平静下来的西域再起刀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心结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