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二章 南下吐谷浑 之 人小心大的高昌(一)
转眼之间两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西突厥的内斗也基本告一段落了。阿史那泥孰支持的肆叶护可汗取得了完胜。团结在肆叶护可汗周围的西突厥人民同叛乱分子莫贺咄可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好人好事。
肆叶护可汗的驾下也出现了一位小可汗,乙利可汗。毫无疑问,这是对功臣的奖励。阿史那泥孰虽然没有更上一层楼,在平叛过程中的表现也一点都不逊色。据说莫 贺咄可汗就是折在泥孰的手里,堪称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们不仅为泥孰同学的高风亮节所倾倒,又一个圣人诞生了。除了敬佩之外,还能有其他什么想法?
胜利之后的肆叶护似乎成了名副其实的西突厥大可汗,扭转乾坤的领袖、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怎么是似乎?
高风亮节往往代表着着更高的威望,某些情况下往往还代表着人心的走向,与更大的权势。战功最多的是乙利可汗,消灭主要叛匪莫贺咄可汗的是阿史那泥孰,肆叶护可汗这个大可汗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硬家伙。在突厥人的世界里仅仅凭着先可汗之子显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肆叶护可汗深深地感觉到大权旁落的危险。接下来也许有三个剧本可以上演,战后重建,西突厥人民在肆叶护可汗的领导之下医治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创伤;或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篡位。
具体采用哪一个剧本,估计导演会把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悬念能吸引人的好奇,过分的悬念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另辟蹊径。尤其是当悬念的不确定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危的时候,有谁还会留恋悬念带来的意外?
西突厥的内乱给西域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西突厥的领袖们在众人面前漏了底。西域各族人民终于发现,西突厥不再是保持西域稳定的关键,而是破坏西域稳定的关键;西突厥的可汗们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是问题本身。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突厥大可汗似乎不那么光彩夺目了,一颗东方明星已经冉冉升起。虽然这些人没有听说过天可汗的故事,也不可能提前听到这个传说,但是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用行动揭示了这位众王之王的存在。
早在双方大战不止的时候,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都曾经遣使朝廷请求支持。换取支持的唯一手段就是当年统叶护可汗推崇无比的和亲。
李世民虽然没有一兵一卒在西域,甚至连一个媚眼都没有抛过,却俨然成为西突厥内部纷争的评判员,这份殊荣着实出人意料。对于双方的请求李世民自然是没有办 法同意,静观其变才能因势利导、左右逢源。这个亮相虽然还只是个侧影,却已经给西域人民留下给强烈的震撼。
引朝廷西进的诱惑简直就是难以拒绝,何况还有高昌王的推波逐流。
高昌是这一历史片断中与朝廷走得最近的西域国家,也许前面还得加上唯一两个字。称作朝廷与西域的桥梁毫不为过,至于为什么,原因很多、背景很复杂。
高昌王麹文泰早年曾经在隋朝做过四年质子,那可是隋朝最兴旺的时刻。强大的隋王朝在年轻的麹文泰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个经历应该是文泰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身在火焰山下,心系东西两京,麹文泰的心时刻随着中原王朝的脉搏而动。祖国的点滴变化无不牵动着海外赤子的心,这是一点不掺假的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当然也离不开客观的政治现实乃至于经济利益。
隋末唐初这一段,随着伊吾在东西交通中地位的提高,鄯善路的废弃,高昌几乎成了西域各国走向中原的唯一窗口。李唐兴起之后,东、西突厥自顾不暇的客观政治 态势也使高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相对独立的状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外交自由度。高昌才有机会接近朝廷、理解朝廷,坐看风云变换。
几个因素走在一起决定了高昌与朝廷的关系是越走越近。隔三差五的就来朝贡,亲戚也总是越走越亲。据说哈巴狗这种动物就是通过高昌第一次来到中原大地的,那是高昌王送给唐高祖李渊的礼物。李世民登基之后,这个联系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
政治秩序的稳定必然逐步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处于东西方交通十字路口的高昌正是大有作为之时。估计往来的养路费、买路钱,高昌人收了不少。现实的利益,未来 的繁荣,都使麹文泰有无限的动力继续激活脚下的丝绸之路。在西突厥内乱不止的情况下,朝廷就作为稳定西域的一个备选力量被麹文泰推介给了西域各国。
在整合了西域各国的认知之后,公元630年年底麹文泰启程前往唐都长安,作为西域各国的代表忽悠李世民。
久有凌云志,重走河西路。
二十年来说寒暑,故地重游话今昔。
事隔多年再次踏上通往长安之路,麹文泰是心潮澎湃、目不暇给,看到些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人小心大的高昌(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转眼之间两年的时间即将过去,西突厥的内斗也基本告一段落了。阿史那泥孰支持的肆叶护可汗取得了完胜。团结在肆叶护可汗周围的西突厥人民同叛乱分子莫贺咄可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好人好事。
肆叶护可汗的驾下也出现了一位小可汗,乙利可汗。毫无疑问,这是对功臣的奖励。阿史那泥孰虽然没有更上一层楼,在平叛过程中的表现也一点都不逊色。据说莫 贺咄可汗就是折在泥孰的手里,堪称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我们不仅为泥孰同学的高风亮节所倾倒,又一个圣人诞生了。除了敬佩之外,还能有其他什么想法?
胜利之后的肆叶护似乎成了名副其实的西突厥大可汗,扭转乾坤的领袖、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怎么是似乎?
高风亮节往往代表着着更高的威望,某些情况下往往还代表着人心的走向,与更大的权势。战功最多的是乙利可汗,消灭主要叛匪莫贺咄可汗的是阿史那泥孰,肆叶护可汗这个大可汗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硬家伙。在突厥人的世界里仅仅凭着先可汗之子显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肆叶护可汗深深地感觉到大权旁落的危险。接下来也许有三个剧本可以上演,战后重建,西突厥人民在肆叶护可汗的领导之下医治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创伤;或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篡位。
具体采用哪一个剧本,估计导演会把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悬念能吸引人的好奇,过分的悬念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另辟蹊径。尤其是当悬念的不确定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安危的时候,有谁还会留恋悬念带来的意外?
西突厥的内乱给西域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西突厥的领袖们在众人面前漏了底。西域各族人民终于发现,西突厥不再是保持西域稳定的关键,而是破坏西域稳定的关键;西突厥的可汗们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而是问题本身。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突厥大可汗似乎不那么光彩夺目了,一颗东方明星已经冉冉升起。虽然这些人没有听说过天可汗的故事,也不可能提前听到这个传说,但是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用行动揭示了这位众王之王的存在。
早在双方大战不止的时候,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可汗都曾经遣使朝廷请求支持。换取支持的唯一手段就是当年统叶护可汗推崇无比的和亲。
李世民虽然没有一兵一卒在西域,甚至连一个媚眼都没有抛过,却俨然成为西突厥内部纷争的评判员,这份殊荣着实出人意料。对于双方的请求李世民自然是没有办 法同意,静观其变才能因势利导、左右逢源。这个亮相虽然还只是个侧影,却已经给西域人民留下给强烈的震撼。
引朝廷西进的诱惑简直就是难以拒绝,何况还有高昌王的推波逐流。
高昌是这一历史片断中与朝廷走得最近的西域国家,也许前面还得加上唯一两个字。称作朝廷与西域的桥梁毫不为过,至于为什么,原因很多、背景很复杂。
高昌王麹文泰早年曾经在隋朝做过四年质子,那可是隋朝最兴旺的时刻。强大的隋王朝在年轻的麹文泰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个经历应该是文泰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身在火焰山下,心系东西两京,麹文泰的心时刻随着中原王朝的脉搏而动。祖国的点滴变化无不牵动着海外赤子的心,这是一点不掺假的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当然也离不开客观的政治现实乃至于经济利益。
隋末唐初这一段,随着伊吾在东西交通中地位的提高,鄯善路的废弃,高昌几乎成了西域各国走向中原的唯一窗口。李唐兴起之后,东、西突厥自顾不暇的客观政治 态势也使高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相对独立的状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外交自由度。高昌才有机会接近朝廷、理解朝廷,坐看风云变换。
几个因素走在一起决定了高昌与朝廷的关系是越走越近。隔三差五的就来朝贡,亲戚也总是越走越亲。据说哈巴狗这种动物就是通过高昌第一次来到中原大地的,那是高昌王送给唐高祖李渊的礼物。李世民登基之后,这个联系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
政治秩序的稳定必然逐步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处于东西方交通十字路口的高昌正是大有作为之时。估计往来的养路费、买路钱,高昌人收了不少。现实的利益,未来 的繁荣,都使麹文泰有无限的动力继续激活脚下的丝绸之路。在西突厥内乱不止的情况下,朝廷就作为稳定西域的一个备选力量被麹文泰推介给了西域各国。
在整合了西域各国的认知之后,公元630年年底麹文泰启程前往唐都长安,作为西域各国的代表忽悠李世民。
久有凌云志,重走河西路。
二十年来说寒暑,故地重游话今昔。
事隔多年再次踏上通往长安之路,麹文泰是心潮澎湃、目不暇给,看到些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人小心大的高昌(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