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by 林语堂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

  所以,我们晓得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就是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混合,产生了一种和谐的人格;这种和谐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认目的。我们在这种和谐的人格中,看见一种生的欢快和爱好,这是值得注意的。
  要我描写这种人生的爱好的性质是很困难的;用一个臂喻来说明,或叙述一位人生的爱好者的真事迹;是比较容易的。陶渊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头。当我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的。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的,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心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文学的浪漫主义,与道家的闲散生活和反抗儒家的教义,已经在中国活动了两百多年,而和前世纪的儒家哲学合并起来,造成这么一种和谐的人格。在陶渊明的身上,我们看见那种积极的人生观已经丧失其愚蠢的满足,而那种玩世的哲学也已经丧失其尖刻的叛逆性(我们在托洛的身上还可以看见这么一种特质——这是一个不朽的标志),而人类的智慧第一次在宽容的嘲弄的精神中达到成熟期了。在我的心目中,陶渊明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奇怪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肉的专一和灵的傲慢的奇怪混合,就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感官和心灵是和谐相处的。因为理想的哲学家能够了解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够酷爱人生而不过度,能够看见尘世的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站在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地位,而不敌视人生。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象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陶渊明生于第四世纪的末叶,是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吏的曾孙;这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吏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陶渊明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可是不久便辞职,过着耕田的生活,因此患了一种疾病。有一天,他对亲朋们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有一个朋友听见这句话,便给他做彭泽令。他因为很喜欢喝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归去来辞》这首名赋。从此以后,他就过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他自己很穷,和穷人一起过活;他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里,曾悲叹他们衣服不整,而且做着平常工人的工作。可是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的儿子的地方去,帮他们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他唯一的弱点便是喜欢喝酒。他过着很孤独的生活,不常和宾客周旋,可是一看见酒的时候,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的。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好整以暇地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他是一个谦逊、简朴、自立的人,交友极为谨慎。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度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使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们在煮酒,他们拿他头上的葛巾来漉酒,用完还给他,他又把葛巾着在头上。
  他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叫做白莲社,由一位大学者主持。这个领袖想请他加入白莲社,有一天便请他赴宴,他所提出的条件是可以在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当他刚要签字正式入社的时候,他却“攒眉而去”了。大诗人谢灵运很想加入这个白莲社,可是找不到门路。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所以有一天便请他和另一位道家的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那位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那位朋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有一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禁大笑。这三位大笑的老人后来成为中国绘画上的常用题材,因为这个故事象征着三位无忧无虑的智者的欢乐,象征着在幽默感中团结一致的三个宗教的代表人物的欢乐。
  他就这样过着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做一个智慧而快活的老人。可是在他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三四篇偶然写出来的文章,一封给他儿子的信,三篇祭文(其中有一篇是自祭文)和遗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些话里,我们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在《归去来辞》里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这篇名作是他在公历405年11月决定辞掉县令的职务时写的。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逻辑家的话,他也许会决定出家去做和尚,彻底逃避人生。可是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来,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伸过他的庭院的树枝,和他所抚爱的孤松是太可爱了;他因为是一个近情的人,而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这样酷爱人生的,他由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而获得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他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请问"心为形役"是什么意思?
    • up
    • 我望文生义: 是不是心灵为肉体所累啊.就是说在做本心不想做的事情,感到痛苦啊... (错了别籁我)
      • 后半句不对。“心为形役”不是本心不想做,而是营营碌碌无法超然的意思。
        • 有道理
          • 无为有为,生中庸之道。
            • 小时候俺爹就教我两样,一样中庸,一样三从四德. 三三四四我没学好是一定的,中庸学了20来年,腻了,开始想跟从自己的心了...
              • 恭喜你,你学成了。
    • 好像是中学课本里的东西。
    • 「寧靜」是養生的不二法門,它的至境是「無視」、「無聽」。「無視」並非不視物;「無聽」也並非不聽音,而是視而不煩其心,聽而不擾其意,如石落古井,但聽轟然一聲,石落而水波無痕,也就是不以心為形役的意思
      • 不以心为形役 感觉是个很高的境界, 但是理解不透. 我觉得你说的好象有道理. 重读<归去来兮辞>, 好象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
        • 普罗大众诚皆心为形役。然心不为形役亦非甚么妙高之境界。若兀求此所谓心境,尔心则为心所役也。
          • 本来还大概有点感觉,一看你说的,又是一个不懂
            • 人心很难满足。大多数人以现实的心为形役来满足饕餮之心,也有人心为心役追求虚妄的遗世独立。你说那种好?
              • 我觉得哲学问题根本没法讨论,什么是好呐? 好和坏的定义不也是抽象的?
              • 俺现在俗,什么实惠就喜欢什么。等老了更俗就去遗世独立。
                • 中庸之道不是没有特色的平庸。中庸就是顺其自然。不过于强求,不自命清高。
                • 根本就是,懂哲学就可以不用吃饭咋的
                  • 我理想中的职业是做个思想家,天天思考人生的真谛。
                    • 我的理想是个美食评论家,光吃不花钱
                      • 妹妹,今夜我不管心人类,只想着
                        • 你白天饿着了?
                          •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 我这飞来横祸算谁的?555555555555
                              • 谁发横财算谁的。
                  • 所以你现在又懂哲学,又没地儿住,天当被,地当炕,野菜野果当干粮:)
                    • 555555555555555,你大爷的!!!!!!!!!!!
    • 仓廪实而知礼节;识时务者为俊杰;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有余而力不足。
    • 我本来想解释得很明白,但我学识太浅,说不出来,含恨而眠。
      • 差点看错,酒醒大半。还说怎么今天突然想不通了。
    • by 林语堂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

      --------------------------------------------------------------------------------

        所以,我们晓得如果我们把积极的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当地混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与不动作之间;介于尘世徒然的匆忙与完全逃避人生责任之间;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学之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满的理想了。还有一点更加重要,就是这两种不同的观念的混合,产生了一种和谐的人格;这种和谐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认目的。我们在这种和谐的人格中,看见一种生的欢快和爱好,这是值得注意的。
        要我描写这种人生的爱好的性质是很困难的;用一个臂喻来说明,或叙述一位人生的爱好者的真事迹;是比较容易的。陶渊明,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头。当我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的。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的,是会使那些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心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文学的浪漫主义,与道家的闲散生活和反抗儒家的教义,已经在中国活动了两百多年,而和前世纪的儒家哲学合并起来,造成这么一种和谐的人格。在陶渊明的身上,我们看见那种积极的人生观已经丧失其愚蠢的满足,而那种玩世的哲学也已经丧失其尖刻的叛逆性(我们在托洛的身上还可以看见这么一种特质——这是一个不朽的标志),而人类的智慧第一次在宽容的嘲弄的精神中达到成熟期了。在我的心目中,陶渊明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奇怪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肉的专一和灵的傲慢的奇怪混合,就是不流于灵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质生活的奇怪混合;在这种混合中,感官和心灵是和谐相处的。因为理想的哲学家能够了解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够酷爱人生而不过度,能够看见尘世的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站在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地位,而不敌视人生。因为陶渊明已经达到了那种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所以我们看不见一丝一毫的内心冲突,所以他的生活会象他的诗那么自然,那么不费力。
        陶渊明生于第四世纪的末叶,是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吏的曾孙;这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吏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陶渊明少时,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可是不久便辞职,过着耕田的生活,因此患了一种疾病。有一天,他对亲朋们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有一个朋友听见这句话,便给他做彭泽令。他因为很喜欢喝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归去来辞》这首名赋。从此以后,他就过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他自己很穷,和穷人一起过活;他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里,曾悲叹他们衣服不整,而且做着平常工人的工作。可是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的儿子的地方去,帮他们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他唯一的弱点便是喜欢喝酒。他过着很孤独的生活,不常和宾客周旋,可是一看见酒的时候,纵使他和主人不认识,他也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的。有时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这种古代的乐器只有在心境很平静的时候,好整以暇地慢慢弹起来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或想玩玩音乐的时候,常常抚这张无弦之琴。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他是一个谦逊、简朴、自立的人,交友极为谨慎。判史王弘非常钦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度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使他们量一量。此后王弘要和他见面的时候,常常在林泽间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们在煮酒,他们拿他头上的葛巾来漉酒,用完还给他,他又把葛巾着在头上。
        他住在庐山之麓,当时庐山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叫做白莲社,由一位大学者主持。这个领袖想请他加入白莲社,有一天便请他赴宴,他所提出的条件是可以在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的,可是主人答应了。当他刚要签字正式入社的时候,他却“攒眉而去”了。大诗人谢灵运很想加入这个白莲社,可是找不到门路。那位法师还想跟陶渊明做朋友,所以有一天便请他和另一位道家的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那位法师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那位朋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座桥,可是有一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陶渊明回家时,他们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禁大笑。这三位大笑的老人后来成为中国绘画上的常用题材,因为这个故事象征着三位无忧无虑的智者的欢乐,象征着在幽默感中团结一致的三个宗教的代表人物的欢乐。
        他就这样过着一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心地坦白的、谦逊的田园诗人,做一个智慧而快活的老人。可是在他那部关于喝酒和田园生活的小诗集,三四篇偶然写出来的文章,一封给他儿子的信,三篇祭文(其中有一篇是自祭文)和遗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些话里,我们看见一种造成和谐的生活的情感与天才;这种和谐的生活已经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他在《归去来辞》里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这篇名作是他在公历405年11月决定辞掉县令的职务时写的。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兮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避主义者”,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逻辑家的话,他也许会决定出家去做和尚,彻底逃避人生。可是陶渊明是酷爱人生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来,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伸过他的庭院的树枝,和他所抚爱的孤松是太可爱了;他因为是一个近情的人,而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这样酷爱人生的,他由这种积极的、合理的人生态度而获得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他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有了INTERNET真好, 不明白的事情尽可以SEARCH, 又找到一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想起陶渊明(zt)

      放荡形骸地大醉了一场,是在阔别十年后的一次同学的聚会上。一觉醒来,东方既白,丝丝晨风从窗户的隙缝中,一点一点地漫淫过来,甜甜的,酥酥的,沁人心脾,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通体清爽的感觉。
        这样的状态下,眼前便有朦朦胧胧的情景幻化出来,竟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意境。

        宽袍大袖的陶公,飘飘逸逸地站在小船上,也是在这样的晨曦微风中,逃脱了污浊的官场,奔向温馨的家居。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地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他的神态是幸福的,轻松的,安祥的,超脱的,自由的。因为在这时,他的心灵终于和他的肉体统一了,他不再受“以心为形役”的折磨了。其实他也知道,县令在老百姓的眼里,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小官。他也知道,那五斗的小米对他那样一个破落的家庭来说,该是多么重要。他也知道,归田园之后,等待他的,将是多么沉重的一副生活的重担。他的心里更是十分清楚,在世人的眼睛里,他将是一个何等样的大傻瓜。总之,他有着千万条的理由,不该如此意气用事,弃官而归的。

        但只要有一条理由,就足以使他义无反顾地作出这样的选择了,那就是自由--心的自由,灵魂的自由,意志的自由,精神的自由。而他唯一感到遗憾的竟然是,此后他的酒瘾,可能不会得到充分的满足了。他太喜欢喝酒了,因为酒会减轻那黑暗的时代给他心灵带来的重压,因为酒能使他的诗思神飞,能把他带到另一个桃花源式的人类乐园中去。不过,他依然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幸福的人。

        这便是陶渊明,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活得率真,活得实在,活得个性,活得潇洒,无愧于做了一回天地之间那一个大大的人。有人说他是古今第一个活得最真的人,这论断,我曾不明白,而今在这样一个东方既白、醉意朦胧的时刻,我终于明白了。

        迷朦中,我觉得陶渊明在向我走来,他那晨风中飘飘的白衣,在我的眼前渐渐地幻化成了一面镜子,照着自己的时候,我感到一种人格的力量在我的心中升腾。

        因崇拜仰慕,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我的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温暖。

        这时,天已大亮,阳光从未有过的明媚,新的一天的生活又要开始了。

       

      《邳州市报》 1995 年 6 月 14 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学会淡泊---柏建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贪欲,是我们自己祭起的高悬于自己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淡泊,教我们贴向自然,贴向平凡,去寻回生命的本色。

      淡泊希求简单,贪欲使人复杂。

      简单的人对复杂的事也会感到很简单,复杂的人对简单的事也会感到很复杂。

      贪欲的宣言是“得到”。淡泊的自白是“放弃”。

      得到权力。得到名望。得到金钱。得到后还想再得到,但生活里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放弃角逐。放弃贪婪。放弃投机。放弃后还会再放弃,但人生里你绝不会什么都放弃。

      所以说,贪欲是抓住别人的手,淡泊则是守住自己的心。

      其实,只要想抓,那你就可能抓住权术,那你就可能抓住骗术,那你就可能抓住摇钱术。但“如果心灵是漂泊的,那么,树干支撑不住茫然的躯体;如果双手是无力的,那么,抓住的便都是水。”

      反之,只要愿守,那你就能够守住寂寞,那你就能够守住气节,那你就能够守住清贫。因为,心灵是踏实的,淡泊便象一粒种子,在这片沃土上体味着生长的全部的欢悦和自由。

      贪欲的人,受制于喧嚣,喜欢浅浅地抛头露面,哗众取宠。

      淡泊的人,得益于宁静,喜欢深深地潜入其中,埋头做事。

      所以,一个贪欲的人,往往活得很粗糙;一个淡泊的人,常常活得很充实;一个淡泊的人总是生活得很沉稳,而一个贪欲的人从来生活得很浮躁。

      粗糙会让人感到很劳累。充实会让人感到很滋润。沉稳会让人感到很自信。浮躁会让人感到很神经。

      淡泊的人从不苛求人生。贪欲的人总是梦见人生好奢侈。

      淡泊的人为的是体验人生。贪欲的人为的是占有世界。

      体验人生,尝的是酸甜苦辣,但既然是体验----那即使生活里你撞得焦头烂额,也仍然能寻到自得其乐的一份快意。

      占有世界,多的是周旋较量,指手划脚,沽名钓誉----可世界这么大,岂是你,我能占有得了的?于是,但象《渔夫和金鱼》里那个贪得无厌的渔婆,永远也没有顺心如意的时候。

      就这样,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淡泊从不嫉恨热闹,也从不为纷扰所困。淡泊的人之所以能够在嘈杂,喧哗中不被淹没,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持平。

      当然,淡泊并不是将欲望全都斩断,淡泊是面对人生路上总会闪出的花花绿绿的这些那些,眯起眼睛也许会看得更清楚。

      淡泊更不是无所作为。淡泊是清醒的减压,适度的松驰,韧性的进取。淡泊最知道,能耐千年平淡而一朝开花的铁树是美中奇美。淡泊执着地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时你只需屏心静气地等待,该来的总是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

      淡泊的聪明处就在于生活中从不奢求什么,也从不乞求什么。

      远离生活是逃避。远离世俗是淡泊。

      不作非份之想,这正是淡泊的胜利。

      而于幸福的宁静之上,再去奋斗,每一份收获便都是意外的喜悦!

      境由心造。

      淡泊的根基是心境,淡泊的极致是境界。

      喜欢微晴的天空,细细的雨,喜欢看雪花在路灯下纷纷扬扬,世界静极静极,这是一种心境。

      淡泊的心境对自然充满喜悦,淡泊的境界对人生涌生感激;淡泊的心境对世界并不苛求,淡泊的境界总觉得生活太慷慨;淡泊的心境能读出生命中少有事件,淡泊的境界已品味生命中只有故事。

      由“心为形役”到“境由心造”,这是一个飞跃;从淡泊的心境到淡泊的境界,这是一条上升。

      要求得淡泊的心境,有时很难也有时不难;但要超脱到淡泊的境界,从来都难。

      境界需要大智慧。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会淡泊吧:认真做事,轻松做人。

      学会了淡泊,那你就会真正地悟出:有一种生活叫沉淀。有一种幸福叫沉浸。

      ----《青年月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有一回, 在一次偶然的聚会里, 见到一女网民, 外貌不甚出众, 随手抓住了我,追问另一人的消息, 鄂然之余,被此人之烁烁眼光吸引,其中欲识君以比君的神态 一呼即出. 当时, 心中顿起敬叹--看似平凡之躯壳后面
      可是藏有一个不甘平凡的灵魂哪.......

      心为形役, 那是活得太不甘心,又太无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