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埃德蒙顿远远不是找工天堂。只是竞争的惨烈程度比起某些大城市要差一些。
G公司招人,由来已久。最近的两个来月,该公司扩大规模,急招1000多人。直至发稿时为止(2002年8月27日),他还在不停地招人。每周一都开始上百人的新一轮培训。培训教室已然人满为患。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市招收1000名具有一定IT经验的人士,也并非易事。因为IT在埃德蒙顿并不发达。UA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会屈就于埃德蒙顿。
有网友问,Help Desk这个职位,是否对英语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是的。至少,客户听到你是外国口音,他多半会自己降低语速,如果这时你还听不懂,一个劲“趴顿”,就不太好办。再有,发音不能差得太离谱。然而G公司最近招人甚急,自然降低了门槛。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G公司这样大规模的招人,是否意味着他某一天也会大规模裁人呢?其实我在这个公司的结局,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裁人,我被Lay off;第二种,我因不能胜任被Fire;第三种,若干个月后我另谋高就走人。总之,G公司的很多雇员,都没有打算很长久地干下去。G公司也很清楚这一点。“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
G公司的中国新移民雇员的比例,大概能有千分之六、七,这比例在埃德蒙顿也不算少了。随着最近的扩招,相信这比例还能增加几个千分点。
在埃德蒙顿,象G公司这样顶着风头大规模招人,确实也属少见。最近我听说的另外一个大规模招收IT人士的消息,是加拿大武装部队埃德蒙顿军区招收网络管理人员300人,要求是公民,月薪2000多刀,三年合约。有人说不一定哪天就被派去阿富汗了。谁知道。
再有,让我觉得舒服的,在埃德蒙顿找工作,基本不必同同胞竞争。这就好像如果我是八路军战士,开枪打日本鬼子和开枪打蒋匪军的心情总不会是一样的。
好了。工作的事情就说到这儿。
新移民、朋友篇
要说这埃德蒙顿,华人还真不少,统计数字说华人占将近8%。那么华人是否真的是满街可见呢?这个数字有讲究。
早些年,很多台湾、香港人首先在埃德蒙顿打了天下。看官说埃德蒙顿这么冷,台湾、香港人受得了么。实际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有钱的港台人,他们必然要去温哥华、维多利亚。那里气候好,但生活成本剧高。囊中羞涩的港台人,很多就来到了以埃德蒙顿为代表的其他中部城市。他们在华人中的比例怎么说也得有一多半。他们很多人不讲英语,居住在Chinatown及其周边地区。
另一个大的华人群体,是UA的留学生、学者及其家属。我本人平时很少和他们往来,因为他们自己形成一个交际圈,和新移民的圈子基本不兼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到一个UA的朋友家里玩牌,正好邻居来访,进屋就问“你们好,都是一个系的呀?”我赶忙解释:“我们不是学生,都是社会闲散人员。”从那位邻居的眼神中,我发觉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座可悲的厚障蔽了。UA的相关人员的居住地,主要是UA校内及其周边地区,外加Michener Park及其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
还有就是一小部分在北美飘荡了几年、十几年的老华侨和老加籍华人。这些人基本不和新移民打交道。
这样,华人里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的比例恐怕就很低了。
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大多数是在多伦多、温哥华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埃德蒙顿找到工作过来的;再有一些是到这里投亲靠友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大陆直接登陆埃德蒙顿。我在埃德蒙顿住了半年,这半年里见到的新面孔不多。
大陆来的新移民住在埃德蒙顿,就象是住在国内的一个小县城。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通常有两种以上的途径。而且,这周末见到了一个新移民,过两周不一定在哪儿又能碰见他。新移民互相认识,主要有以下途径:Linc班、找工班、教会、朋友介绍(聚会)、华人集会、上驾校等等。因为这些地方就本来就很少,这些人重复见面的机会就非常多。素不相识的新移民,一旦谈了几句,经常互留电话、地址,以便互通信息。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G公司招人,由来已久。最近的两个来月,该公司扩大规模,急招1000多人。直至发稿时为止(2002年8月27日),他还在不停地招人。每周一都开始上百人的新一轮培训。培训教室已然人满为患。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市招收1000名具有一定IT经验的人士,也并非易事。因为IT在埃德蒙顿并不发达。UA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会屈就于埃德蒙顿。
有网友问,Help Desk这个职位,是否对英语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是的。至少,客户听到你是外国口音,他多半会自己降低语速,如果这时你还听不懂,一个劲“趴顿”,就不太好办。再有,发音不能差得太离谱。然而G公司最近招人甚急,自然降低了门槛。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G公司这样大规模的招人,是否意味着他某一天也会大规模裁人呢?其实我在这个公司的结局,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裁人,我被Lay off;第二种,我因不能胜任被Fire;第三种,若干个月后我另谋高就走人。总之,G公司的很多雇员,都没有打算很长久地干下去。G公司也很清楚这一点。“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
G公司的中国新移民雇员的比例,大概能有千分之六、七,这比例在埃德蒙顿也不算少了。随着最近的扩招,相信这比例还能增加几个千分点。
在埃德蒙顿,象G公司这样顶着风头大规模招人,确实也属少见。最近我听说的另外一个大规模招收IT人士的消息,是加拿大武装部队埃德蒙顿军区招收网络管理人员300人,要求是公民,月薪2000多刀,三年合约。有人说不一定哪天就被派去阿富汗了。谁知道。
再有,让我觉得舒服的,在埃德蒙顿找工作,基本不必同同胞竞争。这就好像如果我是八路军战士,开枪打日本鬼子和开枪打蒋匪军的心情总不会是一样的。
好了。工作的事情就说到这儿。
新移民、朋友篇
要说这埃德蒙顿,华人还真不少,统计数字说华人占将近8%。那么华人是否真的是满街可见呢?这个数字有讲究。
早些年,很多台湾、香港人首先在埃德蒙顿打了天下。看官说埃德蒙顿这么冷,台湾、香港人受得了么。实际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有钱的港台人,他们必然要去温哥华、维多利亚。那里气候好,但生活成本剧高。囊中羞涩的港台人,很多就来到了以埃德蒙顿为代表的其他中部城市。他们在华人中的比例怎么说也得有一多半。他们很多人不讲英语,居住在Chinatown及其周边地区。
另一个大的华人群体,是UA的留学生、学者及其家属。我本人平时很少和他们往来,因为他们自己形成一个交际圈,和新移民的圈子基本不兼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到一个UA的朋友家里玩牌,正好邻居来访,进屋就问“你们好,都是一个系的呀?”我赶忙解释:“我们不是学生,都是社会闲散人员。”从那位邻居的眼神中,我发觉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座可悲的厚障蔽了。UA的相关人员的居住地,主要是UA校内及其周边地区,外加Michener Park及其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
还有就是一小部分在北美飘荡了几年、十几年的老华侨和老加籍华人。这些人基本不和新移民打交道。
这样,华人里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的比例恐怕就很低了。
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大多数是在多伦多、温哥华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埃德蒙顿找到工作过来的;再有一些是到这里投亲靠友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大陆直接登陆埃德蒙顿。我在埃德蒙顿住了半年,这半年里见到的新面孔不多。
大陆来的新移民住在埃德蒙顿,就象是住在国内的一个小县城。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通常有两种以上的途径。而且,这周末见到了一个新移民,过两周不一定在哪儿又能碰见他。新移民互相认识,主要有以下途径:Linc班、找工班、教会、朋友介绍(聚会)、华人集会、上驾校等等。因为这些地方就本来就很少,这些人重复见面的机会就非常多。素不相识的新移民,一旦谈了几句,经常互留电话、地址,以便互通信息。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