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如是悲情——看《悲情城市》
刘铮|乔纳森
来源:卓越网
看〖悲情城市〗的时候就细数着,数下来一共有12个运动的镜头。这12个镜头说是运动的也很勉强,不是人物在房间里起身走动,就是自下而上地拍一幅风景,每段长不过四,五秒钟。想想看,12个运动的镜头加到一块超不过一分钟,在漫长的两个半小时里头,除了这一分钟,镜头都是静止的。
都说侯孝贤服膺小津,在我看,他在运用静止镜头方面实在走得比小津安二郎还远。这“远”是真的远,你看每次刀光血影打打杀杀的不都是远远地拍的吗?我们的心都煎焦了:但见青黑的夜色怀抱着山脚下一爿小酒店,灯火把房子染成暖洋洋的橘黄色,酒店外面几个渺小的灰白身形跳动着,挥舞手里的刀,砍,砍,砍......可我们只能远远地瞻望,耳边响着男人们的嘶喊。
〖悲情城市〗是一部让我笑不起来,哭不出来的片子,虽然它自有其可笑可悲的段落。
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夜里,林阿禄的长子林文雄的小妾生了个儿子,也正是这时候广播里传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然而政治大事跟老百姓远非贴心贴肝,抱孙子比日本人垮台要紧。此后广播又扮演了一次喜剧角色: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受挫的“2.28”事件发生,医院里挤满了受伤流血的百姓,台湾省主席陈仪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斯斯文文的说词显得那么滑稽。然而,笑不起来,笑也只能是苦的。
好骂娘的林文雄发牢骚说:“台湾人可怜,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这话有多苦,不管谁拿了台湾去,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可怜的还是台湾人;怪不得他们把生儿子看得那么重,天底下也就是这还是抓得住的了。连这最后的踏实也夺走了,人还怎么活?人还且得活呢。
老三林文良贩毒给大哥文雄发觉了,惹恼了黑道,文良被诬入狱。放出来时人已经痴呆了,抱着盘里的食物不停地往嘴里塞。后来,文雄和黑道首领在赌场相遇,文雄手下兄弟被砍了,他冲出来寻仇,“砰砰”两枪给打死了,扑倒在地。小过道上一群拿刀拿枪的男人站在那里。
文雄的葬礼。惨白的招幡。几十人身着丧衣坐在一起合影。再往后,是自幼失聪的老四林文清和吴宽美的婚礼。三拜九叩,一滴不漏地拍下来。“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的闽音里面,悲喜莫辨。葬礼,婚礼,文雄死了,文清的孩子出生了,生生不已。但我感到这生比死还苦,生来受苦,给人踩,给人骑,过着破破烂烂的一生,象条狗似的死去。而在这样的生存里,继续繁衍下去的渴望又是那么强烈,实在没有什么悲凉比这更大的了。
陈辉扬在〖生生死死随人愿〗那篇文章里说,看到文清和宽美收到宽美哥哥宽荣被捕后来信的那场戏,他“不觉滴下泪来”。我滴不下泪来。饰演宽美的辛树芬坐在榻榻米上,拉着不懂事的孩子,茫然地哭了,演文良的梁朝伟不能讲话只伸出手握住了辛树芬的手指。不错,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这都未免将这场戏看低了。我觉得很冤,很委屈,哭不出来,我觉得编剧心太狠。也许所谓悲剧就在于它不得不是悲剧,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悲剧,无可避免地成为悲剧。
最后,老四文清也给抓走了。老大文雄死了,老二早就失踪了,只剩下老迈的林阿禄,痴呆的老三和宽美娘俩儿围坐在桌旁吃饭。四九年,蒋介石来到台湾,定都台北。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个家族是给历史碾成了齑粉,然而历史无知无觉,江山依旧秀美。
片子里面的细节遮天蔽日,有一场戏我记得格外清楚:革命的同志们在方桌边议论着国事,旁边初相识的文清和宽美通过笔谈在讲童年的事情。阳光那么柔和,羞涩的两个人好像置身仙境,完全不理会周围在说什么。那一刻真是温柔,温柔得让你觉得一生不可能再有。然而当真是再也没有了,一切都冷了,碎了,你倒会觉出那一刻的温柔竟有多么残忍。
二, 无声的悲凉--又见《悲情城市》
黄小邪
来源:卓越网
一直觉得看《悲情城市》的感觉是欲哭无泪。影院的灯光亮起来,字幕出现the end时,呆呆站在那儿,居然没能忍住眼泪。周围好多人,与我一样,在灯光里默然伫立,望着已成空白的银幕,在期盼,在回想,抑或,悄悄流泪。
一年前看录相带的时候,没有想过还能看到胶片。银幕上出现竖版的"悲情城市"四个字,一直刻在心底的音乐忽然如潮水涌出的时候,眼睛忽然有些模糊。也许不是我滥情,因为在黑暗里,耳边是热烈的掌声,影院里久违的热烈的掌声。对真正的好电影,对真正打动人的电影,彼此的感觉,如此一致。
记忆中存留的图景一直是佳木葱茏的山,与山路,文清接宽美行于山路的隐约身影。与此处的音乐一起留在心里的。还有文清入山寻找宽荣时的音乐,轻盈起舞的钢琴,农夫,老牛,几乎世外桃源了。可惜未能免劫。扼杀真理的时候,任何地方,无法逃避。几年前还没有看过电影《悲情城市》的时候,听了原声cd。封面的字与电影片头一样的。那时只是很喜欢这里的音乐,尤其喜欢这四个字的感觉--悲情城市。如今想来这四个字承载的历史、命运的东西其实很沉重。轻飘的东西无法担得起这样的悲凉。
才想起原来总提起的在灿烂青春里跃进瀑布的日本女孩出自这里。永远年轻,不待如樱花离枝的凄凉。是宽美写在纸上给文清的。喜欢两个人在一起淡淡的感觉。旁边一群人愤世嫉俗或家长里短,他们旁若无人来去写着文字,仿佛远离了所有尘世喧嚣。可惜这样两个安然的人的安然的爱情在那种境况里亦无法安然。印象里有人说起文清、宽美和孩子在深秋的车站等车的场景。两个人安静的脸色,孩子坐在行李上好奇地四处张望的可爱模样。静默不动的镜头,没有激动控诉,只是冷眼旁观。不置已辞,冷静得让人心碎。
就如宽美喂孩子吃饭的晚上,文清面色沉郁给她看她哥哥出事的信。起初宽美故作平静地继续喂孩子,最后终于忍不住扶住文清胳膊抽泣。没有语言,事实上后半部分文清和宽美的戏很少台词,但是静默里有内容,不觉得苍白无力,反倒无声的悲凉更动人心,更有力量。
字幕的出现方式让我想起古老的无声电影的字幕。古雅,内敛。没有觉得分割画面割裂情节。
梁朝伟的表演还是不错。用眼神,用躯体语言达到此种程度,很难得。一样因为那种无法言说的气韵。
关于政治,相信大家都很明白,不必多说。一段历史,一个家族,兄弟几个,悲多欢少的生活。忘不掉二嫂明明知道结局还是在盲目期盼,每天例行公事把丈夫的诊所打扫干净等他回来开门看病。生存,有时因为一种信念。如片中一位为信念而死的人勉励后代的话:尊严地活。寥寥几个字,却沉重得无法托起。尊严地活,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呵。宽荣和山里的同道,文清和狱里的伙伴,甚至大哥文雄,也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死。最后,文清的生死已不重要,对大家来说。尊严地活着或者死去,一样感人。
好在,还有阿谦。是宽美和文清的希望,也是我们--观者的希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刘铮|乔纳森
来源:卓越网
看〖悲情城市〗的时候就细数着,数下来一共有12个运动的镜头。这12个镜头说是运动的也很勉强,不是人物在房间里起身走动,就是自下而上地拍一幅风景,每段长不过四,五秒钟。想想看,12个运动的镜头加到一块超不过一分钟,在漫长的两个半小时里头,除了这一分钟,镜头都是静止的。
都说侯孝贤服膺小津,在我看,他在运用静止镜头方面实在走得比小津安二郎还远。这“远”是真的远,你看每次刀光血影打打杀杀的不都是远远地拍的吗?我们的心都煎焦了:但见青黑的夜色怀抱着山脚下一爿小酒店,灯火把房子染成暖洋洋的橘黄色,酒店外面几个渺小的灰白身形跳动着,挥舞手里的刀,砍,砍,砍......可我们只能远远地瞻望,耳边响着男人们的嘶喊。
〖悲情城市〗是一部让我笑不起来,哭不出来的片子,虽然它自有其可笑可悲的段落。
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夜里,林阿禄的长子林文雄的小妾生了个儿子,也正是这时候广播里传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然而政治大事跟老百姓远非贴心贴肝,抱孙子比日本人垮台要紧。此后广播又扮演了一次喜剧角色: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受挫的“2.28”事件发生,医院里挤满了受伤流血的百姓,台湾省主席陈仪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斯斯文文的说词显得那么滑稽。然而,笑不起来,笑也只能是苦的。
好骂娘的林文雄发牢骚说:“台湾人可怜,众人吃,众人骑,没人疼”,这话有多苦,不管谁拿了台湾去,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可怜的还是台湾人;怪不得他们把生儿子看得那么重,天底下也就是这还是抓得住的了。连这最后的踏实也夺走了,人还怎么活?人还且得活呢。
老三林文良贩毒给大哥文雄发觉了,惹恼了黑道,文良被诬入狱。放出来时人已经痴呆了,抱着盘里的食物不停地往嘴里塞。后来,文雄和黑道首领在赌场相遇,文雄手下兄弟被砍了,他冲出来寻仇,“砰砰”两枪给打死了,扑倒在地。小过道上一群拿刀拿枪的男人站在那里。
文雄的葬礼。惨白的招幡。几十人身着丧衣坐在一起合影。再往后,是自幼失聪的老四林文清和吴宽美的婚礼。三拜九叩,一滴不漏地拍下来。“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的闽音里面,悲喜莫辨。葬礼,婚礼,文雄死了,文清的孩子出生了,生生不已。但我感到这生比死还苦,生来受苦,给人踩,给人骑,过着破破烂烂的一生,象条狗似的死去。而在这样的生存里,继续繁衍下去的渴望又是那么强烈,实在没有什么悲凉比这更大的了。
陈辉扬在〖生生死死随人愿〗那篇文章里说,看到文清和宽美收到宽美哥哥宽荣被捕后来信的那场戏,他“不觉滴下泪来”。我滴不下泪来。饰演宽美的辛树芬坐在榻榻米上,拉着不懂事的孩子,茫然地哭了,演文良的梁朝伟不能讲话只伸出手握住了辛树芬的手指。不错,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这都未免将这场戏看低了。我觉得很冤,很委屈,哭不出来,我觉得编剧心太狠。也许所谓悲剧就在于它不得不是悲剧,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一步步走向悲剧,无可避免地成为悲剧。
最后,老四文清也给抓走了。老大文雄死了,老二早就失踪了,只剩下老迈的林阿禄,痴呆的老三和宽美娘俩儿围坐在桌旁吃饭。四九年,蒋介石来到台湾,定都台北。不管愿意不愿意,这个家族是给历史碾成了齑粉,然而历史无知无觉,江山依旧秀美。
片子里面的细节遮天蔽日,有一场戏我记得格外清楚:革命的同志们在方桌边议论着国事,旁边初相识的文清和宽美通过笔谈在讲童年的事情。阳光那么柔和,羞涩的两个人好像置身仙境,完全不理会周围在说什么。那一刻真是温柔,温柔得让你觉得一生不可能再有。然而当真是再也没有了,一切都冷了,碎了,你倒会觉出那一刻的温柔竟有多么残忍。
二, 无声的悲凉--又见《悲情城市》
黄小邪
来源:卓越网
一直觉得看《悲情城市》的感觉是欲哭无泪。影院的灯光亮起来,字幕出现the end时,呆呆站在那儿,居然没能忍住眼泪。周围好多人,与我一样,在灯光里默然伫立,望着已成空白的银幕,在期盼,在回想,抑或,悄悄流泪。
一年前看录相带的时候,没有想过还能看到胶片。银幕上出现竖版的"悲情城市"四个字,一直刻在心底的音乐忽然如潮水涌出的时候,眼睛忽然有些模糊。也许不是我滥情,因为在黑暗里,耳边是热烈的掌声,影院里久违的热烈的掌声。对真正的好电影,对真正打动人的电影,彼此的感觉,如此一致。
记忆中存留的图景一直是佳木葱茏的山,与山路,文清接宽美行于山路的隐约身影。与此处的音乐一起留在心里的。还有文清入山寻找宽荣时的音乐,轻盈起舞的钢琴,农夫,老牛,几乎世外桃源了。可惜未能免劫。扼杀真理的时候,任何地方,无法逃避。几年前还没有看过电影《悲情城市》的时候,听了原声cd。封面的字与电影片头一样的。那时只是很喜欢这里的音乐,尤其喜欢这四个字的感觉--悲情城市。如今想来这四个字承载的历史、命运的东西其实很沉重。轻飘的东西无法担得起这样的悲凉。
才想起原来总提起的在灿烂青春里跃进瀑布的日本女孩出自这里。永远年轻,不待如樱花离枝的凄凉。是宽美写在纸上给文清的。喜欢两个人在一起淡淡的感觉。旁边一群人愤世嫉俗或家长里短,他们旁若无人来去写着文字,仿佛远离了所有尘世喧嚣。可惜这样两个安然的人的安然的爱情在那种境况里亦无法安然。印象里有人说起文清、宽美和孩子在深秋的车站等车的场景。两个人安静的脸色,孩子坐在行李上好奇地四处张望的可爱模样。静默不动的镜头,没有激动控诉,只是冷眼旁观。不置已辞,冷静得让人心碎。
就如宽美喂孩子吃饭的晚上,文清面色沉郁给她看她哥哥出事的信。起初宽美故作平静地继续喂孩子,最后终于忍不住扶住文清胳膊抽泣。没有语言,事实上后半部分文清和宽美的戏很少台词,但是静默里有内容,不觉得苍白无力,反倒无声的悲凉更动人心,更有力量。
字幕的出现方式让我想起古老的无声电影的字幕。古雅,内敛。没有觉得分割画面割裂情节。
梁朝伟的表演还是不错。用眼神,用躯体语言达到此种程度,很难得。一样因为那种无法言说的气韵。
关于政治,相信大家都很明白,不必多说。一段历史,一个家族,兄弟几个,悲多欢少的生活。忘不掉二嫂明明知道结局还是在盲目期盼,每天例行公事把丈夫的诊所打扫干净等他回来开门看病。生存,有时因为一种信念。如片中一位为信念而死的人勉励后代的话:尊严地活。寥寥几个字,却沉重得无法托起。尊严地活,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呵。宽荣和山里的同道,文清和狱里的伙伴,甚至大哥文雄,也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死。最后,文清的生死已不重要,对大家来说。尊严地活着或者死去,一样感人。
好在,还有阿谦。是宽美和文清的希望,也是我们--观者的希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