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加拿大的人,很少有为了打工而来的。多数人的目标,是找到一份高薪的专业工作。那么专业工作的情况又如何呢?

应该这样说,普遍地看,如果在埃德蒙顿找专业工作,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根据朋友们的经验,只能说比多伦多相对好找一点。

这里不妨总结一下在找专业工作方面埃德蒙顿和多伦多的区别:

埃德蒙顿的工作机会的绝对数量恐怕只有多伦多的十分之一;
但是如果摊到每个人头上,情况不知会怎样,就像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下句呢?

在多伦多新移民互相竞争比较严酷,而且国内去的牛人巨多;
在埃德蒙顿你不必同同胞竞争,和你竞争的是印巴人,中东人,东欧人。但我并不是说他们的竞争力可以小视。

在多伦多似乎什么专业都难找工作;
在埃德蒙顿,如果是学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什么的,容易找工作。

来埃德蒙顿的新移民,很多是在多伦多申请到了埃德蒙顿的职位,公司出钱搬家过来的;
很少听说埃德蒙顿的新移民找到多伦多工作。

在多伦多,找专业工作可以把简历撒向汉密尔顿,密西沙家什么的;
在埃德蒙顿,可以觊觎卡尔加里的工作。

IT大公司一旦裁人,多伦多的IT就业市场备受冲击;
这种冲击似乎影响不到埃德蒙顿。

多伦多不知道IT人士有没有一年还没找到工作的。
在埃德蒙顿没听说。

此外,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对IT人士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很多大的IT公司考虑到成本问题,可能要将一些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在埃德蒙顿这类城市,因为多伦多、渥太华什么的地皮够贵,而埃德蒙顿、萨斯卡通这类地方地皮便宜,而且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多伦多。听说而已。

另外,在阿尔伯塔省北部发现巨大的油砂资源。由此带来很多就业机会,而且薪水相当高。只是那些地方过于偏僻,招人困难。不知新移民们有没有兴趣去。

下面将我知道的一些有专业工作的人士介绍一下:

G先生,在多伦多打工近一年,后(2002年)在埃德蒙顿大工厂找到制图工作,5万年薪;

L先生,英语实在不敢恭维,半天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但也许专业很硬。(2001年)在多伦多找到埃德蒙顿的制图工作,几乎不需语言交流,年薪较高。

S女士,(2001年)登陆卡尔加里后三周找到埃市IT工作,迁来。年薪适中。

H先生,在多伦多打工8个月,后找到埃德蒙顿某化学制剂工厂工作(2001年),年薪适中。

N女士,2001在多伦多时将自己简历贴在网上,不日得到埃市工作意向,赶紧打开地图狂找:埃德蒙顿在哪儿?!现在在埃市做Computer Consultant。

U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4个月找到一个起步级的IT工作,但薪水不高。

X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三个月找到computer consultant工作,年薪适中。

A女士,CGA Level 3-4,在维多利亚玩了一年,(2002年)迁至埃市,很快找到会计工作,年薪适中。

J女士,从国内直接过来,近一年时间,(2001年)找到阿省某小镇一工厂的网管工作。遂全家迁去。年薪6万。

T先生和D先生,专业是建筑设计,每年都有contract若干,薪酬适中。没有contract时打些短工。

B先生,经验丰富的程序员,(2002年)从国内过来几个月,尚未找到专业工作。为了跟上技术进步,每天给自己找课题,修炼编程大法。积极同代理联系,找到高薪专业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C女士,UA的MBA,在埃市周边某镇某企业做经济分析,年薪不低。

Z女士,UA的MBA,在埃市找到专业工作。年薪不详

O先生,UA博士毕业后,在渥太华某大学找到教授工作,迁去,年薪很高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出,从国内直接杀向埃德蒙顿的新移民,远不足以充斥埃市的就业市场。于是多伦多的新移民为埃市的工业、IT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同样在加拿大生活了半年的新移民,埃市新移民的找工竞争力似乎较多市要略逊一筹。

现在工作普遍难找。每个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运气特别好的人士,一般人都必须经历几个月的熟悉环境、熟悉就业市场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完成这个过渡,最好选在生活成本低,压力小的地方。不知看官们是何观点。

至于具体的找工方式,在埃德蒙顿和其他地方并无差异。只是在埃德蒙顿,人们依旧相信你在简历上写的任何东西,这也许是和多伦多的一个小小差别吧。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埃德蒙顿整整半年了。回想这半年的经历,我此起彼伏。窃以为半年时间不算短,可以写些东西了。希望对朋友们尤其是即将登陆加拿大的朋友们有所帮助。因为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写,请版主大人不要把此贴移到“枫下之约”板块。谢谢

    从登陆写起,似乎还不够完整。那就再向前追溯几个月吧。

    准备登陆篇

    1999年开始办移民时,申请表上写着三个大字“登陆地点:渥太华”。IT的中心,在1999年,真是没有理由不去;2001年香港面试,移民官问:“你是要去渥太华么?”我答:“不,我改变了主意,去多伦多!因为那里有大批的IT工作机会!”移民官大娘微笑着,赞许地点了点头。

    面试后,几个星期过去了。在这几个星期中,全球IT依旧势如破竹,一泻千里。我几乎每天都在Rolia和Chinasmile上,睁大了眼睛,密切注意着加拿大的形势(或者说是多伦多的形势)。然而每周不停地有不怎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我开始怀疑我移民加拿大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终于我开始重新考虑埃德蒙顿。

    我在哈尔滨读了四年大学,早已知道埃德蒙顿作为哈尔滨的Twin City,是加拿大比较偏北的一个美丽的城市。但其他的一无所知。正是这个一无所知,我在内心中总是很向往这个城市。记得刚开始办移民时,我去参加一个帮助移民面试的英语班。班上的老师-加拿大老太太挨个问:“你是干吗的?为什么要去加拿大?准备去哪个城市?……”出于好玩,我说,“我是程序员,准备去Edmonton。”老太太先是作陶醉状:“口圭,埃德蒙顿,非常美的城市口野!”之后一脸惊诧:“你IT跑去埃德蒙顿作甚?!”但不管她怎么说,我已经打好算盘:在多伦多定居后,如果出去旅游,定然先去埃德蒙顿,看看这个向往中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

    于是闭门谢客,开始苦苦抉择:多伦多还是埃德蒙顿?经过再三考虑和初步的上网查询,列出如下理由:

    埃德蒙顿风景很美
    埃德蒙顿虽然IT不发达,但有很多工业。工业必然需要IT人士的支持
    埃德蒙顿华人少,是练习英语的好地方
    埃德蒙顿找打工工作竞争少
    埃德蒙顿冷一些,但比哈尔滨也冷不到哪去
    自以为英语还能应付
    加拿大不是去了哪个城市就必须一辈子死守在那里,我可以据守埃德蒙顿,伺机扑向多伦多

    这就是一个还没登陆的准新移民的想法,很朴实是吧。

    这个想法公布后,得到家人的几条反对意见:

    风景美不能当饭吃
    到厂矿企业去工作,还能编程序么?岂不是丢了专业
    华人少,生活困难多,人生地不熟,起步艰难
    打工?不想干专业工作啦?没出息!
    冷一些?冷不少呢!你看看地图,看看那纬度,挨冻时候可别叫唤
    英语能应付?多伦多讲的是标准英语,埃德蒙顿人不定什么口音呢
    搬家那么容易?老话说“穷搬家,穷搬家”……

    我必须证明,我应该去埃德蒙顿。

    上网!我搜!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论坛找到一个朋友Y,准备夏天(2001年)移民埃德蒙顿。找到了救星一样,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埃德蒙顿一定要联系呀……

    Y终于在到达埃德蒙顿之后带给我们一系列的好消息。第一个就是:新移民办什么事情都几乎不必排队!之后的消息,都成了我说服家人的充分理由。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做妥了夫人、四位老人和几位亲友的思想工作,本来他们就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在等待移民纸的漫长岁月中,先后订了两次机票,又取消了两次。后来第三次去订票,服务员说:“这不是要去什么猛蹬的那个小伙儿么?”

    看官大概要问了:你不去多伦多也就算了,为何没有考虑卡尔家里或是蒙特利尔呢?

    当时我确实没有精力研究太多的城市。不去卡尔加里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变化太快,我可不愿一天换四、五回衣服;不去蒙特利尔的原因是本人对法语没有好感,而且获知在阿尔伯塔省学英语一样可以从政府拿钱,和在蒙城学法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选择登陆城市的工作告一段落,但上网时总是觉得埃德蒙顿不够热闹。于是那一段时间,经常在论坛上大谈埃德蒙顿的优点云云,希望能找到几个志趣相投者。终于有一天,收到板砖一块。一位网友不无善意地提醒道,你人还没到埃德蒙顿,就高谈阔论,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我细想人家所言极是。没什么切身体会,纸上谈兵,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可能误导群众。于是偃旗息鼓,转向论坛上其他不疼不痒之话题。

    后来又在论坛上结识了两位朋友,又提供了一些情况,大同小异,就不在此赘述了。

    转眼到了2001年11月份,移民纸姗姗而至。于是继续进行切实的准备工作……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在等下文ing
    • 不错,继续,几乎和我同时拿到LP
    • 挺好挺好. 其实在北美流动性很强, 搬家时经常事, 即使首选地不合适, 也可以搬家. 很想去EDMONTON去看看, 等你的介绍.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说到准备工作,我觉得所谓的准备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心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困难,准备好吃苦耐劳,而不是准备来享受生活
      物质的准备: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应付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活所需
      技术的准备:巩固已有的技术特长,了解北美的技术需求,多学多练,多拿几个认证;也包括总结自己的技术特长,初步地学习如何写简历、Cover Letter、工作面试什么的
      英语的准备:参加英语班,在听说读写单词量上获得突破
      对新环境的了解:上网加上道听途说,获得一些办事、学LINC、租房等等的有用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等了漫长的7个半月才等到LP,可以说我登陆之前整整准备了10个月。这10个月的充分准备,使我能够在登陆后基本顺利地完成初期过渡。如果我的准备时间只有几个星期,那么我想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心理上、语言上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

      这10个月里,我每天上网,看到的全都是网友们找不到工作的消息。我知道,每个没登陆的朋友,都认为自己一定有某些优势是网上找不到工作的那些人所不具有的,正是凭此优势,三个来月之内,专业工作是囊中之物。这种想法也曾经占据我的头脑。但10个月每天上网看到的消息,使我最后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没有任何优势,很难找专业工作。我不象网上很多DX,来自京沪深外企,英语、技术顶呱呱,年薪也有几十上百万RMB的实力;我只是一个以雕虫小技在国企混了数年,而后方翻然悔悟的半瓶子醋级选手。这么几年,钱没攒多少,技术没进步多少,只是清福享了不少。记得中国政府批判FLG,一条罪状就是FLG对习练者进行“精神控制”,手段是要求他们每天读数遍“转FL”。我对此深有体会。到不是我天天读“转FL”,而是我天天上网,天天看到工作难找的消息,看了10个月。在这种“精神控制”之下,彻底抛弃了登陆几周就找到专业工作的幻想。

      物质的准备和别的DX们大同小异,没什么可说的。

      技术的准备我做的很不够,仅仅是把自己以前做过的项目总结了一下,弄了些典型代码刻张盘揣在怀里。不是我不想多准备,而是我把绝大部分经历放在了英语学习上。

      技术和英语哪个更重要?这实际是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凭我亚斯口语5分的水平,来加拿大未免寒酸了点。于是决定登陆前主攻英语。到社会上参加大大小小5、6个英语班;隔两三周到英语角转转;听说哪个地方有英语班公开试听、讲座什么的,能蹭一次算一次。这样的结果,是花费RMB三千多,水平有较大长进,从一开始上英语班只听别人说到后来随意垄断课堂。后来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到泰国旅游时,不跟导游,出去乱跑,遇到大事小情就用英语问,问本地人,也问外国人,问完再闲侃一阵,发现自己的英语应付这些鸡毛蒜皮已绰绰有余。现在看起来,如果英语准备的好,登陆后会感觉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反而有时会觉得,加拿大的英语要求也不过如此(这是错觉)。

      随着每天上网,对埃德蒙顿的了解也是日积月累的增加。埃市的政府网站上的很多链接,有时会提供很有用的信息。我从上面下载了埃市地图,公交信息,游乐设施信息。还有NAIT、U of A的网站,上面除了专业设置之类的信息,更有埃市生活指南。还有,我请已在埃城的朋友Y给我弄了张地图寄到家里来。看了几天地图,我对埃城的街道布局也有了一些了解。以至于刚刚到达埃市,坐在接机的车上,还给人家司机指路。

      对埃城的一次最直观的认识,是在2001年的8月,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子马拉松,中央5套进行了全程直播。看着电视,选手们跑过条条街道,一座座建筑,一座座桥,一个个公园。感觉真的很美,尤其是过桥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美丽的河谷。但高楼是真少。加上韩乔生的解说,又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最大的收获是,我妈看了转播说,那地方还不错,去吧,夏天挺好,冬天冻死你可别叫唤。

      后来,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U of A的华人协会的邮件组CSSA。通过这个邮件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帮了别人。在这个邮件组上,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非常满意的住处。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hao!
      • 期待中
      • 好文!推一下!
      • CSSA是个什么东东?给个连接吧。
      • 好!期待下一期。:))
      • 写得真不错,想当初我全家准备来EDMONTON时,就是你及时的信息令我们受益非浅(还有就是LILIBA的帖子),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从中受益。期待下期。
    • 一只勇敢的肠子:D
      • 量词错误:应该是一条肠子。
        • 一磅
          • :-)))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三)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位看官问道什么是CSSA。CSSA就是阿尔伯塔大学的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他维护着一个邮件组,如果你加入这个邮件组,那么你就加入了一个大家庭,大家互通信息。这个邮件组,说是面对学生学者的,可是很多新移民也混迹其中。请到这个网址查询:http://www.ualberta.ca/~cssa/subscribe.htm

      言归正传。

      距登陆还有三个星期,住处还没解决。但在CSSA上已经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一般的光猛柏文的平均价钱,一般的土库的平均价钱等等。还有,去大学越方便,房子越贵,等等。
      但似乎上网找房还不是特别有效,于是买了200元钱的电话卡,开打国际长途。上网查到Edmonton Journal和SUN上的租房信息,感觉似乎可以的,立马打过电话去问,但很快就发现这两个网站很难找到理想的住处,基本上价钱都高。于是注意力全部集中在CSSA上。在CSSA上,连打电话发邮件,先后联系了三处租房。

      第一处,是一位广东太太,她出租一处house。可是她要求先对房客进行Interview,我们在国内如何面试,遂作罢。

      第二处,是两个来自某国的女留学生sublet两室中的一室,和她们联系了半天,觉得还可以,就是有些挤。后来多问了些问题,把她们问烦了,于是我们觉得她们也许不是特别好相处,就作罢。其实,我们以前根本没去过埃德蒙顿,想多了解一些东西,恐怕也是人之常情吧。也许她们的确很忙。

      找完这一处,电话卡就剩20多块钱了。

      第三处,就是现在我们仍在住的地方,说到怎么找到的,还颇有戏剧性。

      大家都知道,移民们都有可能委托国内过来的人带些什么东西,埃德蒙顿华人新移民少,但这种需求仍然存在。想找到一个从国内来的人,也并不很容易。于是,我每天注意着CSSA上的帖子,看谁需要什么,我就写信过去,表示如果这东西不大,可以帮忙。于是这样就和现在的房主U联系上了。以下是联系的过程:

      U(发帖子):我最近需要一个小电脑配件XX adapter,谁有多余的能否转让一下
      Me(写信):我最近从沈阳登陆埃德蒙顿,在我这里XX adapter 5块钱一个,你要是能等几天,我给你带一个过去。
      U(回复):谢谢你,我已经找到了。你从沈阳来?正好我也是东北人。欢迎你来埃德蒙顿。
      Me(回复):不必客气。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抓紧时间快说。哦对了,你要是有什么好的租房信息,还得麻烦你写个email给我。
      U(回复):你在找房哪?我可以帮你找找。要是登陆前你没找到,你可以告诉我,不行你就住我这儿。
      Me(回复):住你那儿?成啊!你那儿啥情况?
      U(回复):…… ……

      随后U给我详细地写了他那里的情况,包括交通情况,购物是否方便,离哪哪哪都有多远,每月付他多少钱,该注意些什么,反正这事是定下来了。

      到现在我们在U家里已经住了半年了。U两口子大大的好人。我们相处得跟亲戚似的。缘分哪!都说百年修来同船渡,那看官你说这个缘分得修几k年。

      U很愿意到机场接我们,可是爱莫能助,第一他上夜班,第二他的车根本装不下我们那么多行李。于是我们重上CSSA,联系了一个老兄,开着Van去机场接我们。我们付他加刀若干。

      折腾二十多个小时,从沈阳抵达埃德蒙顿,开始了新的生活……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继续继续,爱听故事
        • 还有下文吗?我把你全部文章搬到word里去了!
      • Great story! It looks like that you are well prepared. More story please.
      • 好文!
      • 那你50%是hit计算机的了,9几的?另,10年修来同船渡,百年修来共枕眠,估计,你们的修的介于10-100年之间。
      • 肠子兄,我也想从沈阳出发,但是大韩的飞机没有到亚省的啊,咋办?
        您当初怎么走的?是到温哥华后自己买机票的吗?
    • 感觉和我来calgary的情况差不多,顺便说一句,咱们IT业可真是不景气啊:)
      • 我也感觉卡城和埃城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我写的要是有哪儿不对或不够周全的,请不吝刺教。
        • 现在最想听的是你怎么在半年内找到help desk工作的经验,期待中。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回书似乎有些东西还没交待清楚,咱们再打个patch。

      看官说了,你们埃德蒙顿就没有一个新移民接待站么?我来半年了,确实没听说过哪里有。这不奇怪。开个接待站成本不算低,而埃德蒙顿一天都来不了一家新移民,这接待站可怎么维持?至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我想他们肯定是集中在一年的某几段时间来登陆,其他时间接待站就得闲着。这么一来,谁还开接待站?

      看官道你有那么多朋友在埃德蒙顿,为什么不找他们帮你租房呢?我确实认识了几个朋友,但当时比较熟悉的朋友只有Y(说是熟悉,可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而Y当时正好回了国。别的朋友还都不熟。再说了,朋友们和你的观点不全一样。所以还是先靠自己,不行了再去找其他的朋友。

      说到这里,发表一下个人观点。我觉得新移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倾向于投靠原来就有密切联系的亲友。这也是大多数新移民不愿来埃德蒙顿的原因之一。可是,别忘了,“朋友”这个概念是一个动态的集合。埃德蒙顿的新移民,很多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这些人完全可以成为你未来的朋友。

      况且,过多地依赖从前的朋友,至少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你会对他期望值过高,当朋友表示有些事情帮不了你,或是伸手向你索回他替你预付的房租时,你会觉得你们已经有了隔阂;第二就是在北美住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很多消费观念什么的会和你不同,有时也许他认为便宜的价格,你一换成人民币觉得难以接受。

      我现在认识了很多朋友,经常来往,出去BBQ,打打牌。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原来就认识的。在埃德蒙顿交朋友,这是一个大的话题,我会单独写上一篇。

      好了,言归正传,下一篇:

      打工、找工篇

      原本这一篇是准备放在后面的。朋友们说,国内的人最关心的,并非吃喝玩乐、交友什么的。他们最在意这里能不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能打什么样的工;不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等等。我想此话有理,于是将此篇提前。

      说到找工,先来两段看似无关却耐人寻味的描述:

      无论是到机场接我的老兄,还是房主U,还是许许多多跟我见第一面的朋友,知道我从国内来,直接杀向埃德蒙顿,都不无感慨地说:“你来埃德蒙顿,老弟算你来对地方了。”云云。

      无论华人组织发起的找工座谈,还是在LINC遇到的新移民,还是平时朋友小聚,只要一谈到找工的话题,这谈话就立刻变成了控诉大会,大家声泪俱下地声讨多伦多的找工市场的同时,无不感慨万分:“我们这些穷人在埃德蒙顿得到了解放”。

      多伦多的有稳定工作朋友们可能大不以为然。如有什么不同看法,咱们私下里谈。

      好了,切入正题,先说打工。

      在埃德蒙顿打工,我总结了很多人的感觉,归纳起来就是:只要你想干,就能找到。新移民要走出一个打工的误区。就是,没有工做的时候,说什么工都行,挣钱就行;而真正找到一份工之后,马上就又觉得离家太远、shift时间不合适等等,希望再找个更近的,活更轻的,挣的更多的。在埃德蒙顿,尤其容易滋长这个毛病。对于刚来的新移民,最关键的并非找个舒服的地方多挣钱,而是要在打工中和人打交道,积累经验。第一份工如果不合适,你可以只干半个月就走人,但不赞成一天都不干。

      找打工的工作,在埃德蒙顿会有很多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上街自己溜,看见哪个地方“NOW HIRING”,就进去问,如果手头的简历正合适,就当场递上,不合适回家改完了,立马传真发过去。发完不必等回音,继续找下一家。这样如果你出去溜小半天,找个四、五家应该是问题不大。那么这样连找两天,还有找不到的道理么?

      在这里,最容易找到的打工工作,是快餐店,特点是比较累,挣的少。尤其是在学校的假期,学生们都来打工,他们挣的比你还多,你很难平衡;

      其次是餐馆的侍应生、帮厨、洗碗等等。如果你英语较好,能找到侍应生的工作,生意好的时候小费相当客观。但新移民多数找到中餐馆的职位,少数在西人餐馆。但大同小异。

      再有是一些超市的收银员。如果你愿意,进了超市直接找管事的问招不招人。反正我知道Super Store经常招人,可就是那里比较累。

      再有就是各个写字楼可能招Cleaner。

      再有就是周边的工厂企业的流水线上会招些熟练工人。

      再有就是其他各种打杂。

      如果你会修彩电冰箱汽车电脑,或是懂些装修,可以找到具有技术成分的打工工作。

      最后是很多地方需要General Labor。很累,但可能挣的比较多。

      以上我说的肯定不够详尽。领会精神吧。我想除了上街溜,看报纸、朋友互相介绍也是不错的打工捷径。

      好了,举一些实例吧。我认识的这些打工人士:

      H先生,来了半年,朋友介绍去图书馆整理图书,擦擦地什么的,一小时八块多,轻松,没活时上上网,或者坐着发呆;

      O先生,来了几个月,曾经找到在Tower里擦地的工作。擦了三个星期,觉得不能这样浪费时间,遂辞工,潜心找专业工作;

      E女士,到埃德蒙顿三周后,找到附近一个Mr. Sub,$7.00/hour,5 hours/day。三周后,辞工,找到离家更近的一个中餐馆做领位,part time;还有另一个服装超市收银员,part time。这两份工作加一起,每周工作30小时,月收入千元。

      G女士,在埃德蒙顿一家食品工厂流水线上做包装,一小时八块多,属正式员工,full time,有各种福利和待遇。已经干了半年多,工厂偶尔招人,介绍新的朋友去。

      N先生,找到一份修电脑工作,后来去ESL学英语(政府有补助),辞工不干。

      C先生,找到一份修电脑工作,后来公司破产,被迫找专业工作。(这就是我)

      N先生,送Pizza,主要赚小费。但干这活必须有车。

      还有收入相对少些的,主要都是在快餐店打工。

      我上面写的打工,都是指一般比较容易找到的,每小时都在七块到九块之间。多伦多的朋友可能觉得,挣这么点钱够干什么的。但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如果不是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每月一家人的花销包括房租水电、食品、汽车等等有一千二百元足矣。这些钱正好是一个人每月full time打工的收入。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现象:从多伦多过来的朋友,似乎都不怎么愿意打工。主要原因是,从多伦多来到人,绝大多数是在这里找到工作来的,那么家属自然没有经济负担;而且似乎埃德蒙顿打工的工资水平低于多伦多,这样他们也许感觉不好自然不愿打工。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哦,才来了半年,比我来了1年8个月的人知道多得多!继续继续!!!
      • 好文!不过我来多伦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朋友垫的房钱还给他。个人认为无论在北美还是在中国千万不要等人家开口要。
        • 那不对呀。你在香港面试时跟我借的那个别针(别领带用的)怎么还不张罗着还给我呢?
          • 你又不是群众,我拿了你的针线就不要还了吧。:))
          • 18 K 的还是 24 K 的?
        • Kidding... ... :D
        • 其实我觉得朋友帮你垫房钱,就已经充分证明她信任你。
      • 写的实在,期待下文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来加拿大的人,很少有为了打工而来的。多数人的目标,是找到一份高薪的专业工作。那么专业工作的情况又如何呢?

      应该这样说,普遍地看,如果在埃德蒙顿找专业工作,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根据朋友们的经验,只能说比多伦多相对好找一点。

      这里不妨总结一下在找专业工作方面埃德蒙顿和多伦多的区别:

      埃德蒙顿的工作机会的绝对数量恐怕只有多伦多的十分之一;
      但是如果摊到每个人头上,情况不知会怎样,就像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下句呢?

      在多伦多新移民互相竞争比较严酷,而且国内去的牛人巨多;
      在埃德蒙顿你不必同同胞竞争,和你竞争的是印巴人,中东人,东欧人。但我并不是说他们的竞争力可以小视。

      在多伦多似乎什么专业都难找工作;
      在埃德蒙顿,如果是学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什么的,容易找工作。

      来埃德蒙顿的新移民,很多是在多伦多申请到了埃德蒙顿的职位,公司出钱搬家过来的;
      很少听说埃德蒙顿的新移民找到多伦多工作。

      在多伦多,找专业工作可以把简历撒向汉密尔顿,密西沙家什么的;
      在埃德蒙顿,可以觊觎卡尔加里的工作。

      IT大公司一旦裁人,多伦多的IT就业市场备受冲击;
      这种冲击似乎影响不到埃德蒙顿。

      多伦多不知道IT人士有没有一年还没找到工作的。
      在埃德蒙顿没听说。

      此外,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对IT人士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很多大的IT公司考虑到成本问题,可能要将一些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在埃德蒙顿这类城市,因为多伦多、渥太华什么的地皮够贵,而埃德蒙顿、萨斯卡通这类地方地皮便宜,而且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多伦多。听说而已。

      另外,在阿尔伯塔省北部发现巨大的油砂资源。由此带来很多就业机会,而且薪水相当高。只是那些地方过于偏僻,招人困难。不知新移民们有没有兴趣去。

      下面将我知道的一些有专业工作的人士介绍一下:

      G先生,在多伦多打工近一年,后(2002年)在埃德蒙顿大工厂找到制图工作,5万年薪;

      L先生,英语实在不敢恭维,半天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但也许专业很硬。(2001年)在多伦多找到埃德蒙顿的制图工作,几乎不需语言交流,年薪较高。

      S女士,(2001年)登陆卡尔加里后三周找到埃市IT工作,迁来。年薪适中。

      H先生,在多伦多打工8个月,后找到埃德蒙顿某化学制剂工厂工作(2001年),年薪适中。

      N女士,2001在多伦多时将自己简历贴在网上,不日得到埃市工作意向,赶紧打开地图狂找:埃德蒙顿在哪儿?!现在在埃市做Computer Consultant。

      U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4个月找到一个起步级的IT工作,但薪水不高。

      X先生,2001从国内直接过来,三个月找到computer consultant工作,年薪适中。

      A女士,CGA Level 3-4,在维多利亚玩了一年,(2002年)迁至埃市,很快找到会计工作,年薪适中。

      J女士,从国内直接过来,近一年时间,(2001年)找到阿省某小镇一工厂的网管工作。遂全家迁去。年薪6万。

      T先生和D先生,专业是建筑设计,每年都有contract若干,薪酬适中。没有contract时打些短工。

      B先生,经验丰富的程序员,(2002年)从国内过来几个月,尚未找到专业工作。为了跟上技术进步,每天给自己找课题,修炼编程大法。积极同代理联系,找到高薪专业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C女士,UA的MBA,在埃市周边某镇某企业做经济分析,年薪不低。

      Z女士,UA的MBA,在埃市找到专业工作。年薪不详

      O先生,UA博士毕业后,在渥太华某大学找到教授工作,迁去,年薪很高

      从以上的描述,大家可以看出,从国内直接杀向埃德蒙顿的新移民,远不足以充斥埃市的就业市场。于是多伦多的新移民为埃市的工业、IT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同样在加拿大生活了半年的新移民,埃市新移民的找工竞争力似乎较多市要略逊一筹。

      现在工作普遍难找。每个人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运气特别好的人士,一般人都必须经历几个月的熟悉环境、熟悉就业市场的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完成这个过渡,最好选在生活成本低,压力小的地方。不知看官们是何观点。

      至于具体的找工方式,在埃德蒙顿和其他地方并无差异。只是在埃德蒙顿,人们依旧相信你在简历上写的任何东西,这也许是和多伦多的一个小小差别吧。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挺好,挺好。我也听说过。
      • I still expect your 10th.
      • 看来你这肠子是写的比说的好,怎么我同你通电话时没教我这么多招啊?希望早日找到高薪的专业工作。两年后我毕业了要重读此文,希望也能找到一份过得去的专业工作。:)
      • 我赞成你的观点, 见<小城策略> #696681, #697301. 不过, 也不一定适应每个人, 只是考虑的另一个侧面吧. 肠子的文章很是不错, 下篇写啥?
        • 肠子写写你们谈恋爱的事吧,去香港面试的时候就看出你们是神仙夫妇,模范丈夫(妻子),相敬如宾,不知怎么修来的。
          • 后后,起哄了。写阿写阿。我证明,真是模范夫妇。
      • 请问肠子,在埃市有哪些找工网站?谢谢!!!
        • 对不起,你需要的网址我会在第七回里提到。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六)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上回书写完后,朋友们提醒道,你的文章看起来很有煽动性,可是也容易给人以错觉,就是埃德蒙顿似乎遍地是工作,新移民来了随便就能找到一个。

      所以我再来个patch。记得三年前,IT泡沫那个黄金时代,很多IT公司红了眼睛招人,不管什么人,只要投简历说自己是IT,就在考虑之列,不管是本行还是改行的通通有高薪工作。而现在大多数行业都供大于求,新移民如果没有竞争力,在哪里找工作都很难。打个比方说,如果想找到高薪IT工作,在多伦多需要十成功力,那么在埃德蒙顿,可能7成半,8成也就够了。如果你只有四成功力,就算你到了埃德蒙顿,一样玩不转。

      别人都说完了,该写我自己了。

      我二月底来到埃德蒙顿,感受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零下三十五度,冰天雪地里等公交车,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但这个时候,占据内心的没有悲凉,只有希望。因为春天很快就要到来了。

      登陆一个月以后,一天上网偶然发现一个电脑店需要技工。赶紧摸过去。这段经历,就是前段时间我写的歪诗《打工半个月》。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不可多得的一段经历。

      这个电脑店的老板是个白人老匹夫,属于极端精打细算,且心术极为不正的那种。但是,受气之余,收获不小。第一,这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榨取剩余价值,对马克思的学说有了更深的认识;第二,改变了我原来不紧不慢干活的习惯;第三,获取了最初的所谓“加拿大经验”。

      要说这“加拿大经验”,很多人恨之入骨。我的看法是,与其在ESL学着英语拿政府补助,不如打份合适的工,来获取“加拿大经验”。比如有一天,那老儿干着活,让我把Windex递给他。可我当时就是不知道Windex就是那瓶蓝色清洁剂。我找了半天,不得要领。那老儿气急败坏地冲过来,伸手在架子上把Windex够了下来,并狠狠瞪我一眼。我心想,X,你TM把标签冲里面放,谁能找到!你把眼睛瞪冒泡了才好那。

      还有一次,老头命令我把一台旧电脑内部的灰尘清理干净,我找了个纸板,一顿猛扇。老儿摇了摇头,抄起一个金属筒,让我看凑过去看主板。我正端详着CPU,老头一按机关,一股气流直冲电脑,把所有灰土吹出来,吹我一脸。我当时差点薅住他脖领子,我X你妈你也太损了吧!转念一想,“七十不打,八十不骂”。算了吧。洗脸去了。

      过后,我觉得,尽管这老头不是东西,但在这里,我至少知道了Windex是清洁剂,压缩空气筒可以用来清理灰尘。看官,您说,不正是这些个点点滴滴,构成了你的“加拿大经验”么。

      后来,这老儿将我轰走,听说又先后招了两人,且如法炮制,干两周后轰走再招,这是后话。

      从这个电脑店出来后,学了两周车,上了两周Linc,觉得乏味,又开始找专业工作,未果。于是静下心来,确定了近期的目标。

      我在国内时,电脑方面搞过很多东西:网络、UNIX、PC机的维护、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开发、编程等等。搞过的东西太杂,难免不精。以这样的实力,似乎不大有利。于是将主攻方向确定为程序员(数据库开发)和技术支持兼电脑维修。

      最近两年涌现出了太多的程序员,而且很多是具有UA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手,我只能仗着3年的编程经验同他们一搏;至于修电脑,我查遍了UA的课程设置,没发现他们的Computer Science里面有“攒机”这门课。而且也没有修电脑专业的博士、硕士出台。而且侧面了解到,同胞们改行搞IT的,90%是程序员,另外10%去学了数据库,没人去搞那下里巴人的电脑维修。于是窃喜,这个行业竞争应该不太剧烈。懂行的看官该说了:攒机那玩意,小学生都干得了!可是,看官您别忘了,正是小学生都干得了的活,CS的Master才不屑于去干。而且,小学生攒机,给他新配件还行。如果全是旧的呢?这里就需要有很多的经验了。而这些经验,从任何一本CS的教科书里都找不到。

      确定下方向以后,又找了一个多星期工作,依旧没有下文。情急之中,打起了Cold Call,准备再找一份part time的修电脑工作(打工)。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wait for the next one...
      • Awesome post! Please continue to write and post.
      • 感谢肠子。
      • 关于电脑维修,太简单,大学里面自然没有。你去college看看, 基本每个学校都有。而且工资给的很低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要说这Cold Call还真灵。我事先准备了一套说辞,找来黄页挨家打。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先把这套说辞背一遍。接电话的人一般都很有礼节,回绝得很客气。

      第一天打了30多,没戏,总结了一下,第二天下午再打,碰上一位他还真缺人:
      “啊,是啊,我这缺一个人手,你什么时候能过来?”
      “你在XX号yy街是吧?我一小时后能过去。我得把简历准备一下。”
      “准备什么简历,那玩意有个P用,什么也不用,你就过来吧。”

      我骑上车,顶着下午5点的烈日,直奔这电脑店而去。到了那里一看,又是一间门脸不大的二手电脑店。一见老板,嘿,怎么又是一个白发苍苍白人老头。我怎么跟老头这么有缘分!

      老头见我来了,一指旁边桌子:“这一堆东西应该能装成一台486,给你一个小时,看你能干到哪。那堆机箱多数能用,随便拽一个就成。不管干成什么样,今天我给你10块钱。”我说:“zhe1”。

      于是拿来个电源,把这堆东西插上,格了硬盘,装上95…… 一个小时过去了,95刚好装完,正检测硬件呢,老头过来说:“看你干的还满熟练的,明天再来把他全装好吧。这十块钱归你了。”

      剩下的自不必说了,凭着在第一个老头那里获得的经验,第二天很快装妥。老头很满意,贴上价签“$139”。

      干到第三天,和老头协商了一下,每周工作25小时,每小时8块5。谈妥之后,当场兑现这几天的工资。

      这个老头和上一个大不一样。属于很Nice的人,同时也大大咧咧。他大概不是很懂技术,对我十分信任。我说这东西坏了,他就点头,认为的确修不好了。他从不看着人干活,我在工作间干活时,他就躲在后面看录像。有瘾。一般电脑店老板都防备工人偷东西,这老头最开始时各个内存条、显卡什么的还有数,我拿个什么东西还要记一笔,后来就让我随便拿了。反正我也是秋毫无犯。

      实际上他也雇了另一个技工(白人小伙),只是这人不好好干活,哪里赶得上我勤劳质朴的中国人民。过了10来天,老头就请他开路了。

      以后的若干天,基本上保持着一天装1.5台的速度。很快,老头的货架上原来的一堆堆配件变成了一台台电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老头这个电脑店的地点不好。处于埃市最贫困地区。附近建筑剧破,居民没有几个安居乐业的,都是些酒鬼、身残志不坚、每天靠上街要钱维持或是吃政府救济的人。我给他装的电脑,越来越多,却没见他卖出去几台。这也是夏天热的缘故。一般夏天热,生意就不好。

      但是,好在这老头一般不拖欠工钱。如果这周五给不了,下周一他肯定弄些钱来付给我。我也
      比较对得起他,干活比较卖力气。旧件装电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每天下了班以后,总是去“电脑维修”网站(www.diannaoweixiu.com)去转转,自然也就学了不少知识,而且很多第二天就用上了。

      就这样干了两个多月,和老头关系相当融洽。我的技术也大有长进,效率也有提高。原来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现在也搞清楚了。只是最后由于某种原因老头的电脑店无法为继,关门大吉了。我也就再次回到了社会上,重新成为一名社会闲散人员。

      上次有朋友问我埃市的找工网站。我来写几个:
      http://edmontonjobshop.ca
      http://www.ab.plusjobs.com
      http://www.albertajobs.com
      http://www.alljobsearch.com
      http://www.aplin.ab.ca
      http://www.careerclick.com
      http://www.edmontonhelpwanted.com
      http://www.allcanadianjobs.com
      http://www.find-a-job-canada.com/edmonton-jobs.html
      http://www.actijob.com/actijob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hl=en&lr=&safe=off&group=ab.jobs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olute
      • 上帝!你写得真好,是连载?看来起码要写到第十。盼望下一篇。
        • good articles. I like to read more too.
      • 肠子,顺便问一句:在加拿大考驾照,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钱?多谢。
        • 每个省都不一样。目前阿尔伯塔省
          登陆后立刻可以去考7号牌,考过后立即可以学车并随时可以去考5号牌,考过后立即可以买车,随意开。一般情况下,从开始看书准备考7号牌到找驾校学车到通过路考拿5号牌,要历经3到4周,花费300到400加刀。

          但以上说的是目前情况。据说阿省运输厅很可能在今年10月份修改政策,效仿安省,就是很多人要等八个月,历经两次路考。
          • 谢谢。这样我就不用在国内考个驾照了。在上海C照可是要花5000中国刀,快相当于1000加刀了,而且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 肠子,都在等你下文呢,怎么两天了也没见更新?:)
        • 肠子可够辛苦的。碰到肠子媳妇,她说肠子晚上11点下班,第二天10点起床,起床后饭也来不及吃,先写传记。写完了,饭还是来不及吃,匆匆去上班。我们edmonton人真够热心的。
          • 谁叫他热心肠呢!^_^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八)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趁着没工作,每天开着车出去跑上一圈,车技有了一定长进。但时间一长,心里不免发慌。于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找专业工作的历程。

      在这里,我不得不先表白一下:我找到的专业工作,并非年薪好几万的工作。他只是一个初级的IT专业工作,Title是Help Desk Agent,任务是每天接听电话解决电脑及外设技术问题。薪酬按小时算,$10/hour,full time。有的看官可能对此不屑。但我的文章里写的,就是一个技术水平、运气、和交际圈子都属中等偏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新移民的经历。用句“东方时空”的话说,这叫做“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找专业工作有个特点,就是一星期只盯住几个职位,针对他们精心炮制简历和Cover Letter,而不象其他的朋友们广种薄收。这样的好处就是,如果哪家公司真的给你打电话了,你不会想半天才知道怎么应对。

      在这一轮的找工中,互联网仍然充当主要信息来源,其次是夫人每天打工回家,都拿来当天的Edmonton Sun和Edmonton Journal。在此期间,又通过打Cold Call得到一些信息。主要的职位有:

      某代理为某企业找IT Specialist;
      某公司招收安装软件人员(Rollout Technician);
      某电脑商场招收技术人员;
      还有一些程序员的职位,我也发去简历,但根本不抱希望。

      果然,某电脑商场安排了一次面试,一个香港技术主管居高临下,问了我许多问题。看得出他对我在第二个电脑店的经历很感兴趣。问了几个技术细节的问题,我答的还不错。

      结果后来,他说:“从简历上看,你主要用旧件装机,那么对最新的主板、显卡什么的你熟悉么?”

      我说:“我每天上网关注新技术和信息。而且有时也有客人搬来新电脑让我来修。”

      主管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让我回去等消息。我挺后悔,简历里光写旧件经验了,忘了这个公司是卖新电脑的。不过,按照一般的思维,旧件一般都不稳定,能装出一台稳定的电脑,也并非易事。“曾经沧海难为水”,应付那些稳定的新件,又有何难。

      后来一直就没有消息。

      那家招rollout tech的公司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去周边的小镇装软件。我一想,为这3个月的contract工作我还得换台新车。算了罢。

      后来七月下旬的一天,见到SUN报纸上有一则Job Fair的启事,说周日G公司要招收几百名IT方面的Help Desk Agent,并在E酒店举办Job Fair。于是我就又费了半天时间,写了简历,把我在国内时做过的两年多客户服务的经历渲染了一下,又特意在第二个电脑店的经历里面加入了“客户服务”的痕迹。

      其实这个G公司,我以前和他曾经过招。结果10招之内,我就被击溃。那是在登陆三个星期的时候,一个朋友给了我这个公司的号码,我也没客气,当场打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趴顿”了十几次,人家没办法,说“你半年后再申请吧”。

      现在他又来大规模招人,岂有不去之理,但也不抱太大希望。他们的job fair从10点到5点,我决定下午两点去。第一,去早了肯定得排队,排队会消耗斗志;第二,去晚了人家招完了我岂不白去。于是决定赶个中场。

      周日下午穿好行头,开车直奔E酒店而去。

      到了E酒店,并未发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场景。偌大个舞厅,只有G公司的招聘人员十几位,外加Candidate不过七八个人。进去说明来意,递上简历。当场被安排进行一次笔试。找地方坐下,翻开试卷,全都是比较简单的概念题。搜肠刮肚,答完试卷,交卷时被告知请等几分钟。

      过一会,一位招聘者满面笑容而至。“你答对了80%,不错,可以问你几个问题么?”于是问了十来个问题,都是找工作的书上罗列的比较典型的面试问题。

      言谈之中,我又发现这考官对我在电脑店打工的经历很有兴趣。别的经历,也正中下怀,对答如流。问完问题,考官又让我去等。

      这次等来的是这次招聘的主管。劈头就问我明天能否直接到公司接受培训。我赶紧说,行行行,怎么着都行。然后她老人家又交待了一番公司地址、注意事项、时间什么的。

      看来是差不多了。我打道回府。出了大厅,见到多数应聘的人喜形于色。但我很奇怪,为何这个招聘会门可罗雀,我原来认为至少要排一个小时的队。

      现在我已经在这公司干了一个月。个中的酸甜苦辣,以后再写。

      这个工作属起步级IT工作,薪水很低。但有以下优点:
      每天接电话,英语将有较大长进;
      可以接触很多很实际的电脑技术知识;
      可以更多地接触本地人和本地文化;
      在这个公司工作的经历,可以为今后找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如今IT一塌糊涂,我也不再奢望一步到位找到高薪的IT工作。我只能逐步过渡。实际上,应聘G公司的这个职位的,不乏很多CS的Master和Ph. D。不知他们在递简历的时候,心里是个什么滋味。也许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还有很多的希望。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原本有很多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肠子, 你写得真不错! 其实HELP DESK作为起步工作也蛮好的, 英文会提高很快. 祝你好运!
      • 很欣赏你脚踏实地的作风.但是俺也纳闷,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JOB FAIR冷冷清清?对比多伦多DCS招聘的熙熙攘攘,埃市真的是找工天堂?考虑搬家ing.....
        • 你太抬举我了,脚踏实地属无奈之举。要是能一步登天,谁还脚踏实地。: |
      • Thanks_for_sharing._Reading_this_kind_of_post_is_one_of_the_reasons_I_keep_coming_to_Rolia.(Believe_or_not,the"space"key_on_my_keyboard_is_defeative.I_can_not_put_space_between_words.)
      • 请教 热心的肠子: 你所说的help desk 一职是不是英语的要求很高? 其实我也想找这样的工作,但几乎是所有的position describe都要求: Must hav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是不是这样?谢谢您的帮助!
      • A good article
        You tell us a very valuable information making us know there is a job like this. Thanks!
      • 谢谢肠子,我也决定,回头也去calgary攒攒机。这年头!
      • “应聘G公司Help Desk Agent的,不乏很多CS的Master和Ph. D”,请问一下,这些硕博递简历时有没有隐瞒学位?这种入门级的职位是否会受高学位的影响呢?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埃德蒙顿远远不是找工天堂。只是竞争的惨烈程度比起某些大城市要差一些。

      G公司招人,由来已久。最近的两个来月,该公司扩大规模,急招1000多人。直至发稿时为止(2002年8月27日),他还在不停地招人。每周一都开始上百人的新一轮培训。培训教室已然人满为患。实际上,在埃德蒙顿市招收1000名具有一定IT经验的人士,也并非易事。因为IT在埃德蒙顿并不发达。UA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会屈就于埃德蒙顿。

      有网友问,Help Desk这个职位,是否对英语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是的。至少,客户听到你是外国口音,他多半会自己降低语速,如果这时你还听不懂,一个劲“趴顿”,就不太好办。再有,发音不能差得太离谱。然而G公司最近招人甚急,自然降低了门槛。所以现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G公司这样大规模的招人,是否意味着他某一天也会大规模裁人呢?其实我在这个公司的结局,不外乎三种,第一种,裁人,我被Lay off;第二种,我因不能胜任被Fire;第三种,若干个月后我另谋高就走人。总之,G公司的很多雇员,都没有打算很长久地干下去。G公司也很清楚这一点。“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

      G公司的中国新移民雇员的比例,大概能有千分之六、七,这比例在埃德蒙顿也不算少了。随着最近的扩招,相信这比例还能增加几个千分点。

      在埃德蒙顿,象G公司这样顶着风头大规模招人,确实也属少见。最近我听说的另外一个大规模招收IT人士的消息,是加拿大武装部队埃德蒙顿军区招收网络管理人员300人,要求是公民,月薪2000多刀,三年合约。有人说不一定哪天就被派去阿富汗了。谁知道。

      再有,让我觉得舒服的,在埃德蒙顿找工作,基本不必同同胞竞争。这就好像如果我是八路军战士,开枪打日本鬼子和开枪打蒋匪军的心情总不会是一样的。

      好了。工作的事情就说到这儿。


      新移民、朋友篇

      要说这埃德蒙顿,华人还真不少,统计数字说华人占将近8%。那么华人是否真的是满街可见呢?这个数字有讲究。

      早些年,很多台湾、香港人首先在埃德蒙顿打了天下。看官说埃德蒙顿这么冷,台湾、香港人受得了么。实际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有钱的港台人,他们必然要去温哥华、维多利亚。那里气候好,但生活成本剧高。囊中羞涩的港台人,很多就来到了以埃德蒙顿为代表的其他中部城市。他们在华人中的比例怎么说也得有一多半。他们很多人不讲英语,居住在Chinatown及其周边地区。

      另一个大的华人群体,是UA的留学生、学者及其家属。我本人平时很少和他们往来,因为他们自己形成一个交际圈,和新移民的圈子基本不兼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到一个UA的朋友家里玩牌,正好邻居来访,进屋就问“你们好,都是一个系的呀?”我赶忙解释:“我们不是学生,都是社会闲散人员。”从那位邻居的眼神中,我发觉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座可悲的厚障蔽了。UA的相关人员的居住地,主要是UA校内及其周边地区,外加Michener Park及其一些交通方便的地方。

      还有就是一小部分在北美飘荡了几年、十几年的老华侨和老加籍华人。这些人基本不和新移民打交道。

      这样,华人里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的比例恐怕就很低了。

      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大多数是在多伦多、温哥华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埃德蒙顿找到工作过来的;再有一些是到这里投亲靠友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大陆直接登陆埃德蒙顿。我在埃德蒙顿住了半年,这半年里见到的新面孔不多。

      大陆来的新移民住在埃德蒙顿,就象是住在国内的一个小县城。一个人认识另一个人,通常有两种以上的途径。而且,这周末见到了一个新移民,过两周不一定在哪儿又能碰见他。新移民互相认识,主要有以下途径:Linc班、找工班、教会、朋友介绍(聚会)、华人集会、上驾校等等。因为这些地方就本来就很少,这些人重复见面的机会就非常多。素不相识的新移民,一旦谈了几句,经常互留电话、地址,以便互通信息。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记得坛子中有一篇为什么香港人比我们更能适应的文章。看来不假。
      • 文章好!俺本来也计划去阿省,但还是到了多伦多。事实证明,绝对对了!
      • 的确如此,俺这疙瘩一般大学学生不愿和俺们社会闲散人员交往,认识的朋友基本都是上班一族,交流也方便。
      • very very good. your article must be very helpful for others. Thanks a lot!
      • 555,和一个人说俺是移民,那人来一句:嗯,现在啥人都能出国了。//不过学校里读书的很多人其实也挺惨的。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读硕;毕业再找不到工作,读博。开口闭口是phd。
        • 那叫"屁挨着地"
          • 也叫永久脑损伤。
          • 至少回国名头比我们好听,吹的比我们要响。
      • good.
      • 好肠子...
      • go ahead, waiting
    • 登陆埃德蒙顿半年记(十)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每个人出国之前,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大家一起聊天、喝酒,还经常互相帮帮忙什么的。然而来了加拿大,就不得不离开这个朋友圈,去加入一个新的圈子或者重新建立一个朋友圈。很多人在出国前,都有一个“融入主流”的梦想。来了几个月之后,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最最现实的朋友,还是这些新移民们。因为这些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苦辣酸甜。

      在加拿大结交朋友,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尽量和乐观、豁达的朋友打交道
      在埃德蒙顿,远离家人,也没有原来就熟悉的朋友。朋友们的情绪会对你产生很大影响。多结交一些有工作的朋友,或是即使打工,也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朋友。少结交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的朋友。

      第二,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别人帮助了你,要想着回报
      在埃德蒙顿的新移民圈子,更加接近于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大家互相帮忙。一个人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心存回报,但具体的回报方式是帮助下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如果朋友帮不了你,不要心存不满;也不要让朋友为难

      别的不多说,就说找房这件事情吧。埃德蒙顿没有新移民接待站。找房是很多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应该说,帮即将登陆的朋友找房,是一件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很忙,没法拿出很多时间精力来找。一般只能比较个三四处,权衡一下地点、价钱,就作出一个决定,没法做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一旦决定了某一处房子,一般都要替朋友交纳一些定金,登陆后的新移民一旦决定入住,签约一般都要签至少半年。过后,如果住的顺心,当然什么都好说,如果有什么不合适,问题就出来了。新移民很多人有这种心理,登陆前,信誓旦旦,只要找到住的地方就行;入住后,遇到气味不好、噪声、房价过高、交通不便等问题,就怨声载道,抱怨朋友怎么给找了这么个房子,于是就产生了少许隔阂,等等。

      所以,新移民们要对朋友多一些理解。如果找到一个朋友能做到替你预付定金,那么这个朋友已经是相当的够朋友了。不能要求更多了。

      好像要跑题,回过头来说说我的朋友圈子吧。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朋友真的不少。可是登陆了加拿大,这些朋友就只能在网上见面了。人不能成天生活在过去,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朋友。

      我们前几个埃德蒙顿的朋友,都是在网上认识的。他们帮助我了解了很多事情。其中的一个朋友,是一个好张罗的人,维护着一个相当大的朋友圈子。我们加入了之后,一下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吃喝玩乐,有时探讨一些技术问题、找工技巧,经常交换一些软件、CD什么的。

      总的来说,朋友们之间互相帮助,有这样几个方面:
      电脑:有的人对电脑不大熟悉,电脑出了毛病,肯定要找电脑专家来trouble shooting;有的人拨号上网,难免找用DSL的朋友下载些东西;有的朋友临时需要刻几张光盘,就找有CDRW的朋友帮助;还有可能时而利用一下朋友的打印机、扫描仪等等。

      汽车:没有车寸步难行,买车又买不好,当然得找朋友参谋、看车、可能还要请朋友帮着开两圈来试车;至于开车带着新登陆的移民购物办事,就更是家常便饭了;车出了毛病,恐怕在送修之前也要找懂车的朋友给分析一下。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朋友肯替你试车,尤其是还肯跑高速,那么这个人相当够朋友。因为他要冒一些风险。

      搬家:就不用多说了。

      找工:朋友的介绍和互通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有点儿王又辛家书的风范!辛苦了!
      • 掌声响起。
      • “朋友”二字的分量是不轻的,真要担得起。
      • 待续……
      • 写的真好!人们去了那么多,还是肠子无私,真是后来者的幸福。
        • 呵呵,拜托,抬高肠子也就罢了,还把我们给贬低一通。
          • 那你也写写,从妇女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
        • 谢谢肠子的热心,我们一家10月底将从温市迁到爱市,我们的超市12月开张。 欢迎到时前来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