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说到准备工作,我觉得所谓的准备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心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困难,准备好吃苦耐劳,而不是准备来享受生活
物质的准备: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应付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活所需
技术的准备:巩固已有的技术特长,了解北美的技术需求,多学多练,多拿几个认证;也包括总结自己的技术特长,初步地学习如何写简历、Cover Letter、工作面试什么的
英语的准备:参加英语班,在听说读写单词量上获得突破
对新环境的了解:上网加上道听途说,获得一些办事、学LINC、租房等等的有用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等了漫长的7个半月才等到LP,可以说我登陆之前整整准备了10个月。这10个月的充分准备,使我能够在登陆后基本顺利地完成初期过渡。如果我的准备时间只有几个星期,那么我想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心理上、语言上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
这10个月里,我每天上网,看到的全都是网友们找不到工作的消息。我知道,每个没登陆的朋友,都认为自己一定有某些优势是网上找不到工作的那些人所不具有的,正是凭此优势,三个来月之内,专业工作是囊中之物。这种想法也曾经占据我的头脑。但10个月每天上网看到的消息,使我最后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没有任何优势,很难找专业工作。我不象网上很多DX,来自京沪深外企,英语、技术顶呱呱,年薪也有几十上百万RMB的实力;我只是一个以雕虫小技在国企混了数年,而后方翻然悔悟的半瓶子醋级选手。这么几年,钱没攒多少,技术没进步多少,只是清福享了不少。记得中国政府批判FLG,一条罪状就是FLG对习练者进行“精神控制”,手段是要求他们每天读数遍“转FL”。我对此深有体会。到不是我天天读“转FL”,而是我天天上网,天天看到工作难找的消息,看了10个月。在这种“精神控制”之下,彻底抛弃了登陆几周就找到专业工作的幻想。
物质的准备和别的DX们大同小异,没什么可说的。
技术的准备我做的很不够,仅仅是把自己以前做过的项目总结了一下,弄了些典型代码刻张盘揣在怀里。不是我不想多准备,而是我把绝大部分经历放在了英语学习上。
技术和英语哪个更重要?这实际是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凭我亚斯口语5分的水平,来加拿大未免寒酸了点。于是决定登陆前主攻英语。到社会上参加大大小小5、6个英语班;隔两三周到英语角转转;听说哪个地方有英语班公开试听、讲座什么的,能蹭一次算一次。这样的结果,是花费RMB三千多,水平有较大长进,从一开始上英语班只听别人说到后来随意垄断课堂。后来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到泰国旅游时,不跟导游,出去乱跑,遇到大事小情就用英语问,问本地人,也问外国人,问完再闲侃一阵,发现自己的英语应付这些鸡毛蒜皮已绰绰有余。现在看起来,如果英语准备的好,登陆后会感觉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反而有时会觉得,加拿大的英语要求也不过如此(这是错觉)。
随着每天上网,对埃德蒙顿的了解也是日积月累的增加。埃市的政府网站上的很多链接,有时会提供很有用的信息。我从上面下载了埃市地图,公交信息,游乐设施信息。还有NAIT、U of A的网站,上面除了专业设置之类的信息,更有埃市生活指南。还有,我请已在埃城的朋友Y给我弄了张地图寄到家里来。看了几天地图,我对埃城的街道布局也有了一些了解。以至于刚刚到达埃市,坐在接机的车上,还给人家司机指路。
对埃城的一次最直观的认识,是在2001年的8月,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子马拉松,中央5套进行了全程直播。看着电视,选手们跑过条条街道,一座座建筑,一座座桥,一个个公园。感觉真的很美,尤其是过桥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美丽的河谷。但高楼是真少。加上韩乔生的解说,又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最大的收获是,我妈看了转播说,那地方还不错,去吧,夏天挺好,冬天冻死你可别叫唤。
后来,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U of A的华人协会的邮件组CSSA。通过这个邮件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帮了别人。在这个邮件组上,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非常满意的住处。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心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困难,准备好吃苦耐劳,而不是准备来享受生活
物质的准备: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应付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活所需
技术的准备:巩固已有的技术特长,了解北美的技术需求,多学多练,多拿几个认证;也包括总结自己的技术特长,初步地学习如何写简历、Cover Letter、工作面试什么的
英语的准备:参加英语班,在听说读写单词量上获得突破
对新环境的了解:上网加上道听途说,获得一些办事、学LINC、租房等等的有用信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等了漫长的7个半月才等到LP,可以说我登陆之前整整准备了10个月。这10个月的充分准备,使我能够在登陆后基本顺利地完成初期过渡。如果我的准备时间只有几个星期,那么我想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心理上、语言上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
这10个月里,我每天上网,看到的全都是网友们找不到工作的消息。我知道,每个没登陆的朋友,都认为自己一定有某些优势是网上找不到工作的那些人所不具有的,正是凭此优势,三个来月之内,专业工作是囊中之物。这种想法也曾经占据我的头脑。但10个月每天上网看到的消息,使我最后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没有任何优势,很难找专业工作。我不象网上很多DX,来自京沪深外企,英语、技术顶呱呱,年薪也有几十上百万RMB的实力;我只是一个以雕虫小技在国企混了数年,而后方翻然悔悟的半瓶子醋级选手。这么几年,钱没攒多少,技术没进步多少,只是清福享了不少。记得中国政府批判FLG,一条罪状就是FLG对习练者进行“精神控制”,手段是要求他们每天读数遍“转FL”。我对此深有体会。到不是我天天读“转FL”,而是我天天上网,天天看到工作难找的消息,看了10个月。在这种“精神控制”之下,彻底抛弃了登陆几周就找到专业工作的幻想。
物质的准备和别的DX们大同小异,没什么可说的。
技术的准备我做的很不够,仅仅是把自己以前做过的项目总结了一下,弄了些典型代码刻张盘揣在怀里。不是我不想多准备,而是我把绝大部分经历放在了英语学习上。
技术和英语哪个更重要?这实际是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我只是觉得,凭我亚斯口语5分的水平,来加拿大未免寒酸了点。于是决定登陆前主攻英语。到社会上参加大大小小5、6个英语班;隔两三周到英语角转转;听说哪个地方有英语班公开试听、讲座什么的,能蹭一次算一次。这样的结果,是花费RMB三千多,水平有较大长进,从一开始上英语班只听别人说到后来随意垄断课堂。后来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到泰国旅游时,不跟导游,出去乱跑,遇到大事小情就用英语问,问本地人,也问外国人,问完再闲侃一阵,发现自己的英语应付这些鸡毛蒜皮已绰绰有余。现在看起来,如果英语准备的好,登陆后会感觉心理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反而有时会觉得,加拿大的英语要求也不过如此(这是错觉)。
随着每天上网,对埃德蒙顿的了解也是日积月累的增加。埃市的政府网站上的很多链接,有时会提供很有用的信息。我从上面下载了埃市地图,公交信息,游乐设施信息。还有NAIT、U of A的网站,上面除了专业设置之类的信息,更有埃市生活指南。还有,我请已在埃城的朋友Y给我弄了张地图寄到家里来。看了几天地图,我对埃城的街道布局也有了一些了解。以至于刚刚到达埃市,坐在接机的车上,还给人家司机指路。
对埃城的一次最直观的认识,是在2001年的8月,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子马拉松,中央5套进行了全程直播。看着电视,选手们跑过条条街道,一座座建筑,一座座桥,一个个公园。感觉真的很美,尤其是过桥时,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美丽的河谷。但高楼是真少。加上韩乔生的解说,又对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最大的收获是,我妈看了转播说,那地方还不错,去吧,夏天挺好,冬天冻死你可别叫唤。
后来,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U of A的华人协会的邮件组CSSA。通过这个邮件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帮了别人。在这个邮件组上,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非常满意的住处。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