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越南的法国总督宣布投降。1944年,美国CIA派出顾问,武器和资金支持由胡志明领导的对抗日军的越盟。1945年,日军战败,向盟国无条件投降,撤出越南。越盟获取政权。1946年,法国卷土重来,胡志明向美国求助。但因美法是盟国,美以沉默做答。越盟退出河内,在苏联和后来加入的中国的支持下,转入丛林,与法军周旋。
1954年,越盟打败法军,法军无条件投降。
英,法,美,苏四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除美国外,与会各国签署了日内瓦协议。根据协议:法国正式结束在越南的96年统治,全面撤退。越南则由北纬度17度为界,暂分成南北两方。北方由胡领导的劳动党统治,南方则由法支持的阮朝保统治。
1954年,英法俄签署的日内瓦协议分割了越南,也造成了越南近代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移。在日内瓦协议上还有一条是在本世纪内300天内双方人民可以自由来往,决定在哪一边居住。
1954年,吴延?应阮朝保邀请有法国返越,出任首相。第二年,南越全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吴宣布成立越南共和国,自己任首届总统。
1958年,吴氏颁布法令,强迫南越华人加入越籍。吴是天主教徒,1963年,吴动用军警镇压佛教徒,佛教徒不满,纷纷以静坐示威和自焚来抗议。美不满吴的做法,双方出现歧义。
以扬文明为首的数名南越军官发动政变,吴氏兄弟遭枪杀。美国幕后支持政变,但公开否认与政变有任何联系。动荡不安的政局直到阮文绍正式出任总统后,才算稳定下来。
从1955年美国开始派出军事顾问训练南越政府军,到1965年,美军在越南的数目已将近有二十万人。衍生了种种的社会问题,美越混血儿,性病和毒品迅速蔓延。
1964年8月,美对越不宣而战,美空军首次轰炸北越南部地区,展开了“雷霆行动”。要把越共打到谈判桌上。
北越也展开反击,虽然未打成如意算盘,却也大挫美军士气,美国国内反战情绪日益强烈。
1968年,北越和美国在法国巴黎和谈,后南越政府也加入,第二年,越南和美国在巴黎达成停火共识。
1970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北越代表黎德寿在巴黎密秘谈判,1972年,和谈陷入僵局。美总统下令轰炸河内和海防两城,并加强轰炸北越。又和谈,又破裂,又继续轰炸,几番来回。1973年,基辛格和黎德寿在巴黎再密谈,达成协议,同意全面停火,并正式签署巴黎协议。根据协议北越交还美军战俘,美军撤出越南。南越政府一万个不同意巴黎协议,但美国再也不肯帮忙,所以南越只有无可奈何地签了。
由于八年的战争,给越南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北越已被拖到了破产的边缘。要完全倚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才能勉强支撑下去。
南北越几乎同时推出了越化政策。
1956年,南越政府颁发法令,要求华人归化越籍,并使用相当强硬的手段来推行。北越的越化是渐进的,主要是在学校逐渐减少中文课的质和量。相比之下,北越的越化政策比较成功的达到既定目标。
生活背景
满华的父亲出生于江西乡村,做传统的走单帮生意,贩卖各种货品,最后在河内开了家眼镜专门店。洋传教士们来到二十年代的中国,代来了洋火,洋油和洋教。父亲的父母归信了天主教。
她家的瑞昌记眼镜行当时是河内第一家眼睛专门店,生意做的不错,但也属小康。后来北越也进行土地改革,公私合营,眼镜店成了政府的资产,她爸就去上班,变成了“无产资本家”。
满华的一家面临着去南方,还是留在北方的选择。当时美国派了船只接人南迁,台湾也派了飞机接华侨。一家之长的老爸决定全家留在北方河内,当时他们持的是中华民国国籍证明书,证件用繁体中文,越文和法文印成,当时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
满华当时也无法理解老爸为什么没选择去南越或是台湾,他们还有亲戚在台湾。后来归结为是老爸的头脑里的小农保守思想。
满华在越南时一直以中国人自居,很清楚谁是中国人,谁是越南人。但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认知,也说不太清,仿佛是很自然而然从小形成的。家里讲的是江西话,父母也常常讲家乡的人和事,把小孩从小送到华人学校读书。
当地越文学校采用苏联学制,而华人学校采用的是中国学制。用中国的的简体字教科书,语文和算术老师用广东话讲课。作者在小学学过一年的越文,由于不常用,已快要忘光。
老师用图片和歌曲来教育学生,南越人民如火如荼的展开抗美救国的战争。
当时,南越的大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和尚集体静坐抗议,北越也忙着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她的两个姐姐认为新中国形势发展大好,决定回中国。越南的战事在进行着,中国派出工兵协助北越重建被炸毁的公路,铁路和桥梁。她的哥哥姐姐参加了文艺队,中国大使馆给他们送来了戏服和乐器,后来中国发生了文革,文艺队也出现了毛主席语录,歌颂毛的相声,歌舞等,还跳洗衣舞。
随着战事的进展,满华的学校生活也染上了战争的火药味。建防空洞,空袭演习,做救互袋,过着断电缺粮的日子,当时满华11岁。后来学校停了课,疏散到了乡下。在华人学校里,满华遇到了她终身难忘的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中文的亚平老师。她也参加了华人小学的合唱团,在法国人建造的欧洲古典式的河内歌剧院演出庆五一的节目。
满华小学的学籍冊是以繁体中文为主,越文是補充说明。
1969年,他们全家申请回国探亲,在文革期间,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江南之旅。所到之处,所见之亲戚和所听之事,使满华对中国浪漫的向往转向实在。
全家一行四人登上河内---北京---莫斯科---柏林的国际列车,启程前往中国。国际列车由河内进入广西凭祥站,在这里下车,接受中国海关的检查,进入海关大楼,就获得特别礼遇,海关请他们到贵宾厅坐下,给每个人倒茶,又请爸爸抽烟。中国海关的官员笑容满面的回答他们的问题,没有翻动他们的行李,还找人帮他们把行李搬上火车,热情的和满华的爸爸握手告别。一路上,他们总是受到贵宾的礼遇。
在南昌,父母出生长大的地方,有许多亲戚听说他们返乡,都络绎不绝的来探望,满华很快就看出来了,这些亲戚都以为他们在外面发了大财,如今衣锦还乡,回来做撒财童子。
1970年从中国探亲会来后,北越教育部决定对华人学校进行改革,与采用苏联制的越文学校接轨。除中文和算术之外,各课均用越文教授,满华不得不恶补越文。
自从美军来到南越,美式生活便象水银泻地般倾倒而入。在这之前南越基本上是处于农业社会,生活以儒家伦理为依归,这乡村式的宁静生活,在一夜之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军物资,美钞,摇滚乐,可口可乐,汇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热代风暴,从太平洋彼岸袭来,横扫全南越。
“TIGER-BEAT”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美国青少年摇滚杂志。越南的青少年无不以读美军读过的“TIGER-BEAT”过期杂志为时尚。虽看不懂英文,也不可遏制的迷上了一个个蓝眼睛,金头发,英俊潇洒的乐队成员,剪下他们的照片,贴满房间的四壁。
她的哥哥在华人中学法文部读高中,英语是外语课。随着美军带来的摇滚乐,也组织了一支四人乐队,大唱披头士的歌。
70年,满华升入中学。教育部的改革仍在继续。以前华人中学的所有科目都用中文教授,越文是外文,后来变成,除算术外,其余全用越文教授,再后来全部课用越文教授,中文变成外文。教科书同越文学校完全相同。华人对越南人常有偏见,自认为比越南人优越,教育改革后,学校调来大批越南人老师,学生心里多少有抵触情绪。
满华中学的学籍冊只有越文,没有中文。
华人从来也没有被当地人视为其中一分子,包括既使一些在越南已经有三,四代,基本上已经越化了的华人,因为他们的姓氏显示了他们的华人身份。
美军在谈判陷入僵局后,再次猛烈轰炸河内和海防,学校全面停课。一天,满华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人,吉他拌奏的歌声自人群中传出。原来是美国反战风头最劲的电影明星JANE FONDA。JANE FONDA身材修长,金发披肩,脚穿一对用旧轮胎做的胡志明人字拖。
战争,再加上北越的教育改革,满华的基础教育支离破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