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 魏君子
吴思远慧眼识英雄
新艺城群豪扬威名
却说这人活在世上,除去生老病死乃必经之事外,还有一件是逢人必有的,那便是人际关系。这人跟人自然要打交道,而交来往去却不外乎恩、怨、情、仇四字,今天我们要表的这位英雄对于此道可谓体会颇深,他便是香港电影的一代宗师徐克、徐老怪!要说他与香港影坛其他好汉的恩怨情仇,真是一言难尽,令人扼腕叹息呀。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俗话说追本溯源,讲徐克的恩仇故事,还得从他初踏影坛开始。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电影业虽然已开始面临西片的冲击,技术的落后和拍摄手法的老套也日渐突出,但张彻、楚原的武侠片、李小龙的功夫片、许冠文的喜剧片却仍然深受当时香港市民的喜爱,由此也吸引了更多有的志于从事电影这一行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洪金宝、曾志伟等人没有学历,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当武师、做场记,慢慢上位;而许鞍华、徐克等毕业于国外电影专业院校的高材生回港发展则是先从电视编导开始练手。其时之香港电视剧正处在发展阶段,急需专业人才加入,改变其制作粗糙、手法老套的痼疾,徐克等人的加入正是生逢其时,可以一展所长,学以致用。
进电视台不久,徐克就编导出一部武侠剧《金刀情侠》,该剧加进了许多电影拍摄技术,手法熟练老道且有所创新,风格虽然古龙化,但又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楚原导演的古龙武侠电影,一下便赢得圈内人的口碑,同时也吸引了著名电影人吴思远对徐克的关注。要说这吴思远可是香港电影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早年以影片《廉政风暴》、《李小龙传奇》、《南拳北腿》等片闻名,80年代导演的《法外情》更算得上经典之作,90年代起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委员会的主席,为发展香港电影作出极大贡献。另外,他还享有“影坛伯乐”之名,70年代,他自组思远影业公司伊始,便大胆启用武师出身、从没有过导演经验的袁和平拍功夫片,更邀请当时罗维旗下、正背负“票房毒药”恶名的成龙主演,所担风险不可谓不大,但结果却是《蛇形刁手》《醉拳》两片票房狂收、好评如潮,袁和平、成龙二人也从此走红,名扬世界,这其中吴思远功不可没。
如今这位“伯乐”又相中徐克,极力游说他拍电影,徐克的志向本是进军电影界,此次有吴思远引路,加上感念知遇之恩,当即便从电视台跳槽到思远影业公司,拍摄了《碟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三部惊世之作。这三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徐克日后的影片风格:黑色暴力、对现实的冷峻态度、寓言化的故事还有他自始至终迷恋的视觉特技。徐克也因此成为当时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徐克初踏影坛便遭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厄运,三部影片票房皆不理想,吴思远虽然没有怪罪之意,徐克却是心中不安,如何拍摄既能体现自己艺术旨趣又能适合观众口味的影片成了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正此时,黄百鸣、石天、麦嘉三人合组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思远影业公司合作拍片,徐克便抓住时机,编导了极具卡通化风格的喜剧影片《鬼马智多星》,该片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徐克又再接再厉拍了续集《我爱夜来香》,票房成绩更是惊人!摆脱了票房失利阴影的徐克信心倍增,又集合了当时新艺城几乎所有资金及工作人员拍摄了成本极高的摩登动作喜剧《最佳拍档》,影片以精彩、诙谐的特技动作吸引了大批观众,从而也成为当时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之后又开拍的三部续集,徐克与曾志伟、麦嘉、黄百鸣、高志森、林岭东等众多电影人通力合作,成功的延续了这一系列的票房神话。
其时之徐克已然扬眉吐气,不久又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可以独立制作电影。自这之后,徐克事业的辉煌时代终于拉开序幕,令我等后辈所钟爱的经典电影也已开始酝酿。
而他与吴思远的合作也远没结束,90年代初极负盛名的“黄飞鸿”系列的前三集便是吴思远亲自监制,并与嘉禾公司联合推出的——至此,吴、徐二人的渊源才算告一段落。
(二)
吴宇森落魄逢徐克
英雄片竟绝兄弟情
诗曰: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话说得虽好,但也只是人的美好愿望,兄弟反目之后再想化敌为友,谈何容易?不过,有人又不明白了,本是好兄弟又为何翻脸成仇呢?呵呵,这里的情况可复杂了,从历史上讲,管仲、鲍叔牙曾有争端乃是各为其主;孙膑、庞涓反目斗杀盖因嫉妒作祟;司马光、王安石成仇对立却是政见不同;而今日我们要说的吴宇森、徐克这对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他们却是为何割袍断义、分道扬镳的呢?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却说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当年名震香江的功夫武侠片大师张彻。这张彻在20世纪70年代可谓最红的电影导演,所拍影片凌厉、肃杀,于后辈影响极大,同时他的门下也出了很多得意高徒,如王羽、姜大卫、李修贤、郭追、狄龙、陈观泰等人。这些人早在70年代就已威名赫赫,而同样出自张彻门下的吴宇森在当时却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吴宇森很早便弃学入片场工作,后来跟随恩师张彻做副导演,受益匪浅。但是待到吴宇森自己做导演时,所拍影片却极少卖座,80年代进入新艺城后,他接手的电影几乎都是喜剧片,而这绝非吴宇森的长项,因此在票房上更是连遭失利。长此以往,已很少有人找他拍片——这意味着他以后很难再有机会做导演了,现在想来,其时吴宇森之落魄处境虽强似秦琼当锏、杨志卖刀,但失落心情却恰如韩愈遭贬、东坡放逐,正所谓壮志难酬、有才难施,眼看便要抱撼终生了。
也是机缘巧合,某晚吴宇森参加了一个电影人的聚会,见别人事业得意,谈笑风生,再想自己连戏都拍不到,老吴苦闷顿生,便自顾自地抽烟喝酒,也许是精神恍惚,又可能是寻思事情过于集中,一时不慎,他竟将一位女士的手当成了烟灰缸!而这位女士非是旁人,乃是当时徐克的红颜知己,后来的夫人施南生!由此,便引起了徐克与吴宇森的一番谈话。其实早在新艺城时期两人便已相识,只是交情不深。但通过这回甚至以后的几次聊天,徐、吴二人发现两人对于电影的理解尤其是对将传统侠义精神贯注到电影的意识竟是如此一致,当真是言语投机、相见恨晚,心中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之后不久,徐克与吴宇森共同构思了一部电影的大纲,由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摄制,徐克担任监制,吴宇森做导演,这便是无数影迷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徐、吴二人试图将传统侠义精神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因此《英雄本色》中对情义、浪漫、暴力的着力渲染,令人观后热血沸腾,侠气顿生。该片一经公映便引起轰动,票房狂收,连得大奖,使得吴宇森和影片中的主演“小马哥”周润发都咸鱼翻生,一洗昔日被称作“票房毒药”的恶气,而吴宇森为影片精心设计的风格强烈暴力场面也开始奠定自己暴力美学大师的地位。
《英雄本色》的成功,使得徐、吴二人友情与默契又进一步,紧接拍摄的《英雄本色2》更是两人通力合作产生的佳作,其间虽有关于影片表现形式等等艺术理念的不同看法,但也只是争鸣探讨,还能做到相互尊重,心平气和。可是到得拍摄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的第三部英雄片《喋血双雄》时,极爱将自己的强烈意识强加于人的徐克和极端坚持个人风格的吴宇森终于闹翻了,由龃龉口角到最后影片拍完吴宇森独立门户,自组公司,两人的兄弟交情竟然只持续了几年的功夫。哼哼,拍的影片将兄弟友情渲染得感天动地,生死不渝,临到自己便反目成仇、互不打理,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呀。
说到这儿,各位看官也许明白了,吴、徐二人的兄弟成仇虽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误解,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创作理念不合,别的不提,就说两人在对影片动作场面风格迥然不同的处理吧,吴宇森爱用大量慢镜头强调角色的气势,动作讲究乐感及形体美。而徐克对动作场面的处理则讲究凌厉,画面快速的剪接,多场景的转换,让人目不暇接,别有一种刺激。而且吴宇森擅长枪战,徐克则长于功夫打斗,可谓各有千秋(还有一点,徐克非常注重女性形象的刻画,而吴宇森影片中女人却只是一种点缀而已)。但要将二者风格融到一起,就必须有一方妥协,由此兄弟决裂也便在所难免了。
也许是巧合,分道扬镳后的徐克拍的《英雄本色3》和吴宇森公司的创业作《喋血街头》都将故事背景放到了70年代的越南,情节、风格虽然不同,但讲的都是男人的故事,兄弟间的情份——而这些,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两位导演来讲,却已是恍如隔世,难再回首了。
(三)
胡金铨应邀拍“笑傲”
生龃龉徐克招骂名
要说在武侠片领域,能称得上大师的不多,而凭借武侠片扬名世界的更是凤毛麟角。去年的李安虽以《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但他本人却并不是以拍武侠片闻名。另外,“武侠片”在重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也远不只李安一家,早在20年前,由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侠女》便曾荣获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使得西方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武侠片的独特魅力,胡金铨也因在武侠片领域的成就被法国某权威杂志评为1978年度世界五大导演之一(中国享此殊荣的还有后来的张艺谋)
在我的眼里,武侠文化在六七十年代,小说当以金庸、古龙为最,电影则是胡金铨、张彻称雄。在风格上,张彻颇肖古龙,动作讲究简洁有力,影片只讲江湖仇杀,极少历史演义,风格凌厉、肃杀。而胡金铨则极似金庸,影片皆有历史背景,服装道具,细枝末节务求巨细,风格则追求古朴凝重,透出禅学意味,虽不若张彻影片几乎部部卖座,但要论成就却在其之上——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当1989年徐克筹拍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时,便想到了当时已然处在半退休状态的胡金铨,力邀其出山导演该片。老胡自问宝刀不老,正好借此重振雄风,而徐克也想以胡金铨驾驭武侠片的能力,加上自己电影工作室制作出的惊人视觉效果合力打造出一部旷世的武侠经典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如此,便一拍即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早就被电影人预言为“影坛佳话“的胡、徐合作却出现了问题,影片拍摄不到一半,老胡和小徐闹僵了!说起原因却是出在徐克身上。既然已将导筒交给胡金铨,便应听他调遣,全力合作,尊重其创作思路、导演风格,可他徐某人竟然从一开始便以监制的身份对胡金铨的导演工作横加干预,不断将自己对《笑傲江湖》的创意注入到影片中去,那老胡本以为是正常的艺术争鸣,而且有些不无道理,倒也没放在心上,但日子久了,他才发觉自己的导演地位几近驾空,徐克对影片各个领域的全面介入,令老胡形同虚设!——这倒也罢了,最令胡金铨难以接受的是他和徐克在《笑傲江湖》的创作理念上出现重大分歧,一个要将浪漫古朴风格进行到底,另一个则要拍成一部风格凌厉、视觉惊人、借古喻今的政治寓言。谁也不让步,就意味着胡金铨的失败,因为《笑傲江湖》剧组的主力干将都来自徐克电影工作室,而他却是势单力孤,虽然后来女弟子许鞍华闻知此事赶来帮忙,但也已回天乏力,于事无补了,于是,影片拍摄工作没有结束,胡金铨便黯然失色退出剧组,而余下的导演工作则由徐克、程小东、李惠民三人共同完成。,
对于这部集四位导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记得有人这样评价:“既有胡金铨古朴的浪漫风格,造型具有中国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画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马行空、迅速流畅的武打设计和角度多变的镜头和剪接;可谓写实与想象并行,视觉上有一种潇洒的美感。”不过,依在下个人看法,这话恭维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轻,画面、武打、剪接对于武侠片来说固然重要,故事、结构却是任何影片成功的关键!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里都好,就是故事讲得差了点,出现与原著无关的东厂太监情节是胡金铨拿手的玩意;而令狐冲到处和人扯闲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说皆含针贬时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则是徐克擅长的好戏,两者的融合显然并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场面调度、武打编排、镜头表现、画面意境和优美的音乐都足以让人不去理会故事架构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还是取得了成功。
《笑傲江湖》虽然完成,但徐克、胡金铨由该片发生的龃龉却闹了个满城风雨,大多数人都站在了胡金铨的一边,而香港另一位与胡金铨齐名的大师级导演李翰祥竟然公开宣告:宁可饿死,也不跟徐克合作!一时间,徐克招来阵阵谴责之声……
此后不久,徐克重拍胡金铨的经典名作《龙门客栈》,改名为《新龙门客栈》,影片完全消解了胡金铨老版《龙门客栈》凝重、严肃、阳刚的风格,代之以嘻笑怒骂、调风弄月的轻松气氛,该片的动作场面更被徐克剪接得凌厉、肃杀,让人心头一震,该片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与此同时,胡金铨导演的电影《阴阳法王》却是票房、口碑皆差,影片一如其当年《山中传奇》的精雕细刻,但故事节奏缓慢,视觉特技落后,最后郑少秋与洪金宝决战一场简陋之极,令人不忍卒看。胡金铨遭此重创不再拍片,过不几年,又曾意图拍摄一部当年华工在美血泪史的野心之作,但老胡身体渐弱,未几便驾鹤西游了,而烂片《阴阳法王》竟成大师遗作,实在可叹!——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四)
两岸“棋王”荟萃精妙
徐氏风格压制严浩
香江影坛导演多为草莽出身,经年在片场摸爬滚打,才闯出一片天,有了导演名份。而出自名门正派(电影专业学院)的导演极少,自海外进修归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徐克、严浩便是当时这群稀有动物中的两位青年侠士。
在70年代末期掀起的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中,徐、严皆是主将。同时严浩所导演的《夜车》与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称得上香港早期黑色暴力电影的经典之作,由此也可窥见西方电影对这二人共同的影响。不过,自此之后,徐克、严浩这两位新浪潮导演的创作方向便以黑色暴力为分界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数:严浩回归内地,专拍淡而有味、风格清新的乡土电影,《似水流年》《天菩萨》可算其代表作品;徐克则以类型片为载体,追求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蜀山剑侠传》《倩女幽魂》乃其时徐老怪的经典之作。本来一位专攻艺术片,另一位沉醉于类型片,是自走阳关道,各不相干,但谁能想到两人居然就相逢独木桥,来个风云聚会,强强合作呢?
事情缘起却是徐克的电影工作室筹拍电影《棋王》,因为严浩是香港拍内地电影的高手,因此便诚邀严浩加盟导演。严浩对该片也极有兴趣,答应后便投入编剧工作,结果剧本由他和梁家辉共同完成。要说这个剧本也算奇思妙想了,它居然改编自内地钟阿城和台湾张系国创作的两篇故事各异名字却相同的《棋王》!论时代背景,一个是昔日之文革,另一个却是今日之台湾;讲人物身份,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是人称“棋呆子”的下乡知青,张系国《棋王》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人称“神童”的天才小孩,至于内容情节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严浩、梁家辉甚至还有徐克居然就将这两篇后来同被文坛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名作通过今时已成为广告人的岑建勋回忆当年文革期间的遭遇给巧妙地糅在一起!--呵呵,野心够大的,不过影片本身却让人有些失望。
综观电影《棋王》,我们已很难看到有严浩以前影片的风格,作为监制和导演之一的徐克却将他的理念完全注入到影片中,开始政治意味极浓文革资料画面配着罗大佑的《爱人同志》的确触目惊心,但影片通篇过分渲染难免显得苍白。今时台湾的商业竞争和为争夺“神童”想预知自己未来的情节完全商业化套路,流于肤浅,不见任何出奇之处。而影片的精华所在王一生的文革故事却完全是徐克风格的演绎,演员颇有意味的对话让人想起了忧国忧民的黄飞鸿,最后象棋车轮大战,绝世高手竟是归隐的道士更象极了武侠片的通俗桥段远离了原著神韵!反观严浩在影片中几乎未起到任何作用,倒是他亲自出演的钟阿城让人有些印象(是不是他光顾着当演员而忘记了导演工作呢?)
领教了徐老怪的独断专行和强烈的个人意识,忍受过《棋王》的失败,严浩已根本不愿再提及这次和徐克的合作。此后不久,他凭借《滚滚红尘》《天国逆子》《太阳有耳》等片再度崛起,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连获大奖,从而迎来了自己电影事业的再次辉煌——而徐克自此也不再涉足此类题材的影片了,个中原由,不探自明。
(五)
双雄聚首借“黄”立威
二度合作以“黑”为最
俗谚有云:自古英才出寒门,此言不虚。古代只因家中贫苦,便晓得生活不易,遂有自立向上之心,最终得成正果、名垂青史之名臣良将数不胜数,范仲淹、岳武穆等等莫不如此。不过,本回要说的“寒门英才”却是今时的一位武术名家——李连杰!
李连杰幼年丧父,家道困顿,所幸有贤母支撑,尚可糊口。那小李上到小学时便因身手敏捷被选上武术队,他也吃得苦,认得真,加上天赋过人,没几年便技压群童,此后参加国家武术大赛竟从少年组到成人组连拿五届全能冠军,堪称前所未有之奇迹!而其间参加拍摄张鑫炎导演的港片《少林寺》,更是李连杰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影片在国内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他名声鹊起,从而开始走上演艺道路。
说起来在李连杰之前,香港的动作功夫片已经历关德兴、王羽、李小龙几个阶段,就是成龙当时也已拍了《醉拳》等经典功夫片。而《少林寺》仍能让看惯了功夫片的港台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因由,却是李连杰等一班武术运动员的武术动作与以往大不相同。原来,他们所练之功夫乃是已被新中国改造之新型武术,亦可称表演性武术。此种武术是以着美观大方为原则创造的,对力道的要求远逊于对姿态的舒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花拳绣腿”极适合通过电影展示出来,因此,李连杰多年练就的优美姿态与成龙集京剧、杂耍于一体的诙谐动作一起,并成为日后功夫片的两大流派。
自《少林寺》后,李连杰又接拍了两部“少林”戏——傅奇导演的《少林小子》和刘家良导演的《南北少林》,虽然票房口碑仍佳,但他已不想再重复这一题材,紧接着与徐小明合导的《中华英雄》改走“抗日”故事。可惜该片质量实在一般,故事老套、动作也没任何特色,在当时反响不大,加之李连杰生了一场怪病,虽得异人相救,却令其有了避世消极之心,不久竟携同门师姐兼贤妻黄秋燕远走美国,以教拳为生。
哪知到了美国,才知此地非比国内,凡事皆需从头做起,创业艰难不说,还要照顾两个刚出生的女儿,个中滋味必令李连杰感慨良多。因此,其时有香港公司请他复出拍戏,李连杰思忖再三能终于应允了。头两部《龙在天涯》和《龙行天下》皆是就地取材、在美国拍的时装功夫片,虽然都没取得成功,但对李连杰本人而言,意义却是重大:《龙在天涯》令他认识了日后的第二任妻子利智,《龙行天下》则让李连杰遇到了令自己的电影事业“风云再起”的贵人——徐克!
此时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屡出佳作,已然扬威华人世界。而正欲筹拍“旧瓶装新酒”的电影《黄飞鸿》更被徐克慎之又慎,单是挑选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便已令他大费脑筋。李连杰的出现,使徐克认准了要重塑“黄飞鸿”这一经典形象非他莫属,虽有投资公司嘉禾高层对演惯了活泼俏皮的冲动少年角色且身材略显矮小的李连杰能否胜任“一代武学宗师”表示怀疑,但因徐老怪的力排众议,还是做了妥协。结果当李连杰以“黄飞鸿”的形象在片场拍了几次戏后,众人无不称赞李连杰气质、身手皆有宗师风范,更誉徐克伯乐之功。——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无疑是最熟悉也是最令人喜爱的。较之关德兴版的严肃正统和成龙版的少年调皮,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则是严肃而不失幽默,不擅风情却又身陷十三姨的温柔乡。而最重要的是,在著名武侠片导演徐克重新打造的“黄飞鸿”系列影片中,黄师傅这一经典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的乱世中迷惘且具有忧患意识的武师,可说是颇有深意。
由于《黄飞鸿》上映后好评如潮,票房狂收3000万,徐克便顺势推出续集。然而,就在《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拍摄期间,李连杰与嘉禾的劳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原来当时李连杰很不满经纪人罗大卫(名导演罗维之子)联合嘉禾对自己的盘剥,于是在他结交的换帖兄弟、电影奇人蔡子明热心帮助下,于《男儿当自强》开拍不久,竟宣布罢工!双方一番拉锯战,最后嘉禾让步,李连杰也炒了罗大卫,而让蔡子明做自己的经纪人。其后不久,本是江湖人物的蔡子明被黑帮仇杀,李连杰悲痛之余,完成与嘉禾签的最后一部片约《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便化名李阳中与好友元奎自组正东电影制作公司,转投永盛,自此与嘉禾公司再无任何业务瓜葛!
在李连杰与嘉禾的劳资矛盾中,徐克的身份很是尴尬,他与嘉禾公司合作已久,《黄飞鸿》系列更是由嘉禾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得以完成,而李连杰又是“黄飞鸿”中的灵魂人物——因此我们这些旁观者的确很难得知当时徐克到底偏向了哪一方。另外,说到李连杰与徐克的关系,实际上也只是体现在工作业务上,李连杰曾说:作为电影人,徐克有许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尽管他对《东方不败》中令狐冲这个江湖浪子形象十分地不赞同,但还是按照徐克的要求演了,结果票房口碑真的很好。这正是“虽有争鸣,却还能有一方心平气和,愿作让步。至于两人的私下交往,恐怕就是泛泛之交,以徐老怪的脾气相信很少有人能忍受得了——而后人盛传的徐、李闹翻之说,纯属穿凿附会,否则时隔三年之后,两人怎会又有二度合作呢?
1996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与永盛电影公司开始合作,向氏兄弟正好借此将这两位当年的黄金组合重新聚在一起,而徐克、李连杰各自发展后票房也都难续当日辉煌,因此一拍即合,先是一部由徐克监制、李连杰主演的《黑侠》声势惊人,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动作被李连杰发挥得迅捷有力、干净利落,与《精武英雄》可并称李连杰现代派功夫的极至之作,而徐克也将影片的风格定位为凌厉、冷酷,画面略显阴沉,时时呈现一种杀机,总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影片上映后票房虽然不佳,但口碑极好,近年来更被一般影迷推崇备至,足见其精彩程度!倒是两人合作的《黄飞鸿6西域雄狮》有些令人失望,洪金宝的武打设计甚少出彩之处,黄飞鸿以“无影”身形躲避牛仔枪击更属黔驴技穷,遭人诟病。而在同一年,黄飞鸿失忆误入印第安人部落和《我是谁》中成龙也是因失忆落入非洲野人部落桥段的雷同,不禁让我们感叹,原来香港电影编剧的想象力也是如此的匮乏!——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借着前几集的余威,,《西域雄狮》竟取得了3000多万的高票房收入。
自此之后,李连杰与徐克几乎同时进军好莱坞,各自为战,结果徐老怪铩羽而归,李连杰虽然身价“步步高”,但几部美国影片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如今,徐克归国,回归传统武侠题材,李连杰也寄希望于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能令自己的电影事业再上层楼——至于在下奢望的二人将来的三度合作,恐怕只能靠所谓的“缘分”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吴思远慧眼识英雄
新艺城群豪扬威名
却说这人活在世上,除去生老病死乃必经之事外,还有一件是逢人必有的,那便是人际关系。这人跟人自然要打交道,而交来往去却不外乎恩、怨、情、仇四字,今天我们要表的这位英雄对于此道可谓体会颇深,他便是香港电影的一代宗师徐克、徐老怪!要说他与香港影坛其他好汉的恩怨情仇,真是一言难尽,令人扼腕叹息呀。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俗话说追本溯源,讲徐克的恩仇故事,还得从他初踏影坛开始。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电影业虽然已开始面临西片的冲击,技术的落后和拍摄手法的老套也日渐突出,但张彻、楚原的武侠片、李小龙的功夫片、许冠文的喜剧片却仍然深受当时香港市民的喜爱,由此也吸引了更多有的志于从事电影这一行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洪金宝、曾志伟等人没有学历,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当武师、做场记,慢慢上位;而许鞍华、徐克等毕业于国外电影专业院校的高材生回港发展则是先从电视编导开始练手。其时之香港电视剧正处在发展阶段,急需专业人才加入,改变其制作粗糙、手法老套的痼疾,徐克等人的加入正是生逢其时,可以一展所长,学以致用。
进电视台不久,徐克就编导出一部武侠剧《金刀情侠》,该剧加进了许多电影拍摄技术,手法熟练老道且有所创新,风格虽然古龙化,但又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楚原导演的古龙武侠电影,一下便赢得圈内人的口碑,同时也吸引了著名电影人吴思远对徐克的关注。要说这吴思远可是香港电影史上不可不提的人物,早年以影片《廉政风暴》、《李小龙传奇》、《南拳北腿》等片闻名,80年代导演的《法外情》更算得上经典之作,90年代起担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委员会的主席,为发展香港电影作出极大贡献。另外,他还享有“影坛伯乐”之名,70年代,他自组思远影业公司伊始,便大胆启用武师出身、从没有过导演经验的袁和平拍功夫片,更邀请当时罗维旗下、正背负“票房毒药”恶名的成龙主演,所担风险不可谓不大,但结果却是《蛇形刁手》《醉拳》两片票房狂收、好评如潮,袁和平、成龙二人也从此走红,名扬世界,这其中吴思远功不可没。
如今这位“伯乐”又相中徐克,极力游说他拍电影,徐克的志向本是进军电影界,此次有吴思远引路,加上感念知遇之恩,当即便从电视台跳槽到思远影业公司,拍摄了《碟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三部惊世之作。这三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徐克日后的影片风格:黑色暴力、对现实的冷峻态度、寓言化的故事还有他自始至终迷恋的视觉特技。徐克也因此成为当时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徐克初踏影坛便遭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厄运,三部影片票房皆不理想,吴思远虽然没有怪罪之意,徐克却是心中不安,如何拍摄既能体现自己艺术旨趣又能适合观众口味的影片成了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正此时,黄百鸣、石天、麦嘉三人合组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思远影业公司合作拍片,徐克便抓住时机,编导了极具卡通化风格的喜剧影片《鬼马智多星》,该片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徐克又再接再厉拍了续集《我爱夜来香》,票房成绩更是惊人!摆脱了票房失利阴影的徐克信心倍增,又集合了当时新艺城几乎所有资金及工作人员拍摄了成本极高的摩登动作喜剧《最佳拍档》,影片以精彩、诙谐的特技动作吸引了大批观众,从而也成为当时香港最卖座的电影。之后又开拍的三部续集,徐克与曾志伟、麦嘉、黄百鸣、高志森、林岭东等众多电影人通力合作,成功的延续了这一系列的票房神话。
其时之徐克已然扬眉吐气,不久又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可以独立制作电影。自这之后,徐克事业的辉煌时代终于拉开序幕,令我等后辈所钟爱的经典电影也已开始酝酿。
而他与吴思远的合作也远没结束,90年代初极负盛名的“黄飞鸿”系列的前三集便是吴思远亲自监制,并与嘉禾公司联合推出的——至此,吴、徐二人的渊源才算告一段落。
(二)
吴宇森落魄逢徐克
英雄片竟绝兄弟情
诗曰: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话说得虽好,但也只是人的美好愿望,兄弟反目之后再想化敌为友,谈何容易?不过,有人又不明白了,本是好兄弟又为何翻脸成仇呢?呵呵,这里的情况可复杂了,从历史上讲,管仲、鲍叔牙曾有争端乃是各为其主;孙膑、庞涓反目斗杀盖因嫉妒作祟;司马光、王安石成仇对立却是政见不同;而今日我们要说的吴宇森、徐克这对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他们却是为何割袍断义、分道扬镳的呢?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却说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当年名震香江的功夫武侠片大师张彻。这张彻在20世纪70年代可谓最红的电影导演,所拍影片凌厉、肃杀,于后辈影响极大,同时他的门下也出了很多得意高徒,如王羽、姜大卫、李修贤、郭追、狄龙、陈观泰等人。这些人早在70年代就已威名赫赫,而同样出自张彻门下的吴宇森在当时却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吴宇森很早便弃学入片场工作,后来跟随恩师张彻做副导演,受益匪浅。但是待到吴宇森自己做导演时,所拍影片却极少卖座,80年代进入新艺城后,他接手的电影几乎都是喜剧片,而这绝非吴宇森的长项,因此在票房上更是连遭失利。长此以往,已很少有人找他拍片——这意味着他以后很难再有机会做导演了,现在想来,其时吴宇森之落魄处境虽强似秦琼当锏、杨志卖刀,但失落心情却恰如韩愈遭贬、东坡放逐,正所谓壮志难酬、有才难施,眼看便要抱撼终生了。
也是机缘巧合,某晚吴宇森参加了一个电影人的聚会,见别人事业得意,谈笑风生,再想自己连戏都拍不到,老吴苦闷顿生,便自顾自地抽烟喝酒,也许是精神恍惚,又可能是寻思事情过于集中,一时不慎,他竟将一位女士的手当成了烟灰缸!而这位女士非是旁人,乃是当时徐克的红颜知己,后来的夫人施南生!由此,便引起了徐克与吴宇森的一番谈话。其实早在新艺城时期两人便已相识,只是交情不深。但通过这回甚至以后的几次聊天,徐、吴二人发现两人对于电影的理解尤其是对将传统侠义精神贯注到电影的意识竟是如此一致,当真是言语投机、相见恨晚,心中便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之后不久,徐克与吴宇森共同构思了一部电影的大纲,由徐克的电影工作室摄制,徐克担任监制,吴宇森做导演,这便是无数影迷心目中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徐、吴二人试图将传统侠义精神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因此《英雄本色》中对情义、浪漫、暴力的着力渲染,令人观后热血沸腾,侠气顿生。该片一经公映便引起轰动,票房狂收,连得大奖,使得吴宇森和影片中的主演“小马哥”周润发都咸鱼翻生,一洗昔日被称作“票房毒药”的恶气,而吴宇森为影片精心设计的风格强烈暴力场面也开始奠定自己暴力美学大师的地位。
《英雄本色》的成功,使得徐、吴二人友情与默契又进一步,紧接拍摄的《英雄本色2》更是两人通力合作产生的佳作,其间虽有关于影片表现形式等等艺术理念的不同看法,但也只是争鸣探讨,还能做到相互尊重,心平气和。可是到得拍摄徐克监制、吴宇森导演的第三部英雄片《喋血双雄》时,极爱将自己的强烈意识强加于人的徐克和极端坚持个人风格的吴宇森终于闹翻了,由龃龉口角到最后影片拍完吴宇森独立门户,自组公司,两人的兄弟交情竟然只持续了几年的功夫。哼哼,拍的影片将兄弟友情渲染得感天动地,生死不渝,临到自己便反目成仇、互不打理,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呀。
说到这儿,各位看官也许明白了,吴、徐二人的兄弟成仇虽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误解,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创作理念不合,别的不提,就说两人在对影片动作场面风格迥然不同的处理吧,吴宇森爱用大量慢镜头强调角色的气势,动作讲究乐感及形体美。而徐克对动作场面的处理则讲究凌厉,画面快速的剪接,多场景的转换,让人目不暇接,别有一种刺激。而且吴宇森擅长枪战,徐克则长于功夫打斗,可谓各有千秋(还有一点,徐克非常注重女性形象的刻画,而吴宇森影片中女人却只是一种点缀而已)。但要将二者风格融到一起,就必须有一方妥协,由此兄弟决裂也便在所难免了。
也许是巧合,分道扬镳后的徐克拍的《英雄本色3》和吴宇森公司的创业作《喋血街头》都将故事背景放到了70年代的越南,情节、风格虽然不同,但讲的都是男人的故事,兄弟间的情份——而这些,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两位导演来讲,却已是恍如隔世,难再回首了。
(三)
胡金铨应邀拍“笑傲”
生龃龉徐克招骂名
要说在武侠片领域,能称得上大师的不多,而凭借武侠片扬名世界的更是凤毛麟角。去年的李安虽以《卧虎藏龙》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但他本人却并不是以拍武侠片闻名。另外,“武侠片”在重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也远不只李安一家,早在20年前,由胡金铨导演的武侠片《侠女》便曾荣获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使得西方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武侠片的独特魅力,胡金铨也因在武侠片领域的成就被法国某权威杂志评为1978年度世界五大导演之一(中国享此殊荣的还有后来的张艺谋)
在我的眼里,武侠文化在六七十年代,小说当以金庸、古龙为最,电影则是胡金铨、张彻称雄。在风格上,张彻颇肖古龙,动作讲究简洁有力,影片只讲江湖仇杀,极少历史演义,风格凌厉、肃杀。而胡金铨则极似金庸,影片皆有历史背景,服装道具,细枝末节务求巨细,风格则追求古朴凝重,透出禅学意味,虽不若张彻影片几乎部部卖座,但要论成就却在其之上——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当1989年徐克筹拍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时,便想到了当时已然处在半退休状态的胡金铨,力邀其出山导演该片。老胡自问宝刀不老,正好借此重振雄风,而徐克也想以胡金铨驾驭武侠片的能力,加上自己电影工作室制作出的惊人视觉效果合力打造出一部旷世的武侠经典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如此,便一拍即合。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早就被电影人预言为“影坛佳话“的胡、徐合作却出现了问题,影片拍摄不到一半,老胡和小徐闹僵了!说起原因却是出在徐克身上。既然已将导筒交给胡金铨,便应听他调遣,全力合作,尊重其创作思路、导演风格,可他徐某人竟然从一开始便以监制的身份对胡金铨的导演工作横加干预,不断将自己对《笑傲江湖》的创意注入到影片中去,那老胡本以为是正常的艺术争鸣,而且有些不无道理,倒也没放在心上,但日子久了,他才发觉自己的导演地位几近驾空,徐克对影片各个领域的全面介入,令老胡形同虚设!——这倒也罢了,最令胡金铨难以接受的是他和徐克在《笑傲江湖》的创作理念上出现重大分歧,一个要将浪漫古朴风格进行到底,另一个则要拍成一部风格凌厉、视觉惊人、借古喻今的政治寓言。谁也不让步,就意味着胡金铨的失败,因为《笑傲江湖》剧组的主力干将都来自徐克电影工作室,而他却是势单力孤,虽然后来女弟子许鞍华闻知此事赶来帮忙,但也已回天乏力,于事无补了,于是,影片拍摄工作没有结束,胡金铨便黯然失色退出剧组,而余下的导演工作则由徐克、程小东、李惠民三人共同完成。,
对于这部集四位导演之功的《笑傲江湖》,记得有人这样评价:“既有胡金铨古朴的浪漫风格,造型具有中国古代木刻白描人物画的意趣;又有徐克式的天马行空、迅速流畅的武打设计和角度多变的镜头和剪接;可谓写实与想象并行,视觉上有一种潇洒的美感。”不过,依在下个人看法,这话恭维成分居多,而且避重就轻,画面、武打、剪接对于武侠片来说固然重要,故事、结构却是任何影片成功的关键!再看《笑傲江湖》,整部影片哪里都好,就是故事讲得差了点,出现与原著无关的东厂太监情节是胡金铨拿手的玩意;而令狐冲到处和人扯闲篇以及片中人物嘴中所说皆含针贬时弊借古喻今的寓意则是徐克擅长的好戏,两者的融合显然并不成功,但是影片的整体风格、场面调度、武打编排、镜头表现、画面意境和优美的音乐都足以让人不去理会故事架构的缺撼,因此《笑傲江湖》在票房上还是取得了成功。
《笑傲江湖》虽然完成,但徐克、胡金铨由该片发生的龃龉却闹了个满城风雨,大多数人都站在了胡金铨的一边,而香港另一位与胡金铨齐名的大师级导演李翰祥竟然公开宣告:宁可饿死,也不跟徐克合作!一时间,徐克招来阵阵谴责之声……
此后不久,徐克重拍胡金铨的经典名作《龙门客栈》,改名为《新龙门客栈》,影片完全消解了胡金铨老版《龙门客栈》凝重、严肃、阳刚的风格,代之以嘻笑怒骂、调风弄月的轻松气氛,该片的动作场面更被徐克剪接得凌厉、肃杀,让人心头一震,该片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与此同时,胡金铨导演的电影《阴阳法王》却是票房、口碑皆差,影片一如其当年《山中传奇》的精雕细刻,但故事节奏缓慢,视觉特技落后,最后郑少秋与洪金宝决战一场简陋之极,令人不忍卒看。胡金铨遭此重创不再拍片,过不几年,又曾意图拍摄一部当年华工在美血泪史的野心之作,但老胡身体渐弱,未几便驾鹤西游了,而烂片《阴阳法王》竟成大师遗作,实在可叹!——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四)
两岸“棋王”荟萃精妙
徐氏风格压制严浩
香江影坛导演多为草莽出身,经年在片场摸爬滚打,才闯出一片天,有了导演名份。而出自名门正派(电影专业学院)的导演极少,自海外进修归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徐克、严浩便是当时这群稀有动物中的两位青年侠士。
在70年代末期掀起的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中,徐、严皆是主将。同时严浩所导演的《夜车》与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称得上香港早期黑色暴力电影的经典之作,由此也可窥见西方电影对这二人共同的影响。不过,自此之后,徐克、严浩这两位新浪潮导演的创作方向便以黑色暴力为分界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数:严浩回归内地,专拍淡而有味、风格清新的乡土电影,《似水流年》《天菩萨》可算其代表作品;徐克则以类型片为载体,追求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蜀山剑侠传》《倩女幽魂》乃其时徐老怪的经典之作。本来一位专攻艺术片,另一位沉醉于类型片,是自走阳关道,各不相干,但谁能想到两人居然就相逢独木桥,来个风云聚会,强强合作呢?
事情缘起却是徐克的电影工作室筹拍电影《棋王》,因为严浩是香港拍内地电影的高手,因此便诚邀严浩加盟导演。严浩对该片也极有兴趣,答应后便投入编剧工作,结果剧本由他和梁家辉共同完成。要说这个剧本也算奇思妙想了,它居然改编自内地钟阿城和台湾张系国创作的两篇故事各异名字却相同的《棋王》!论时代背景,一个是昔日之文革,另一个却是今日之台湾;讲人物身份,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是人称“棋呆子”的下乡知青,张系国《棋王》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个人称“神童”的天才小孩,至于内容情节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严浩、梁家辉甚至还有徐克居然就将这两篇后来同被文坛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名作通过今时已成为广告人的岑建勋回忆当年文革期间的遭遇给巧妙地糅在一起!--呵呵,野心够大的,不过影片本身却让人有些失望。
综观电影《棋王》,我们已很难看到有严浩以前影片的风格,作为监制和导演之一的徐克却将他的理念完全注入到影片中,开始政治意味极浓文革资料画面配着罗大佑的《爱人同志》的确触目惊心,但影片通篇过分渲染难免显得苍白。今时台湾的商业竞争和为争夺“神童”想预知自己未来的情节完全商业化套路,流于肤浅,不见任何出奇之处。而影片的精华所在王一生的文革故事却完全是徐克风格的演绎,演员颇有意味的对话让人想起了忧国忧民的黄飞鸿,最后象棋车轮大战,绝世高手竟是归隐的道士更象极了武侠片的通俗桥段远离了原著神韵!反观严浩在影片中几乎未起到任何作用,倒是他亲自出演的钟阿城让人有些印象(是不是他光顾着当演员而忘记了导演工作呢?)
领教了徐老怪的独断专行和强烈的个人意识,忍受过《棋王》的失败,严浩已根本不愿再提及这次和徐克的合作。此后不久,他凭借《滚滚红尘》《天国逆子》《太阳有耳》等片再度崛起,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连获大奖,从而迎来了自己电影事业的再次辉煌——而徐克自此也不再涉足此类题材的影片了,个中原由,不探自明。
(五)
双雄聚首借“黄”立威
二度合作以“黑”为最
俗谚有云:自古英才出寒门,此言不虚。古代只因家中贫苦,便晓得生活不易,遂有自立向上之心,最终得成正果、名垂青史之名臣良将数不胜数,范仲淹、岳武穆等等莫不如此。不过,本回要说的“寒门英才”却是今时的一位武术名家——李连杰!
李连杰幼年丧父,家道困顿,所幸有贤母支撑,尚可糊口。那小李上到小学时便因身手敏捷被选上武术队,他也吃得苦,认得真,加上天赋过人,没几年便技压群童,此后参加国家武术大赛竟从少年组到成人组连拿五届全能冠军,堪称前所未有之奇迹!而其间参加拍摄张鑫炎导演的港片《少林寺》,更是李连杰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影片在国内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他名声鹊起,从而开始走上演艺道路。
说起来在李连杰之前,香港的动作功夫片已经历关德兴、王羽、李小龙几个阶段,就是成龙当时也已拍了《醉拳》等经典功夫片。而《少林寺》仍能让看惯了功夫片的港台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因由,却是李连杰等一班武术运动员的武术动作与以往大不相同。原来,他们所练之功夫乃是已被新中国改造之新型武术,亦可称表演性武术。此种武术是以着美观大方为原则创造的,对力道的要求远逊于对姿态的舒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花拳绣腿”极适合通过电影展示出来,因此,李连杰多年练就的优美姿态与成龙集京剧、杂耍于一体的诙谐动作一起,并成为日后功夫片的两大流派。
自《少林寺》后,李连杰又接拍了两部“少林”戏——傅奇导演的《少林小子》和刘家良导演的《南北少林》,虽然票房口碑仍佳,但他已不想再重复这一题材,紧接着与徐小明合导的《中华英雄》改走“抗日”故事。可惜该片质量实在一般,故事老套、动作也没任何特色,在当时反响不大,加之李连杰生了一场怪病,虽得异人相救,却令其有了避世消极之心,不久竟携同门师姐兼贤妻黄秋燕远走美国,以教拳为生。
哪知到了美国,才知此地非比国内,凡事皆需从头做起,创业艰难不说,还要照顾两个刚出生的女儿,个中滋味必令李连杰感慨良多。因此,其时有香港公司请他复出拍戏,李连杰思忖再三能终于应允了。头两部《龙在天涯》和《龙行天下》皆是就地取材、在美国拍的时装功夫片,虽然都没取得成功,但对李连杰本人而言,意义却是重大:《龙在天涯》令他认识了日后的第二任妻子利智,《龙行天下》则让李连杰遇到了令自己的电影事业“风云再起”的贵人——徐克!
此时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屡出佳作,已然扬威华人世界。而正欲筹拍“旧瓶装新酒”的电影《黄飞鸿》更被徐克慎之又慎,单是挑选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便已令他大费脑筋。李连杰的出现,使徐克认准了要重塑“黄飞鸿”这一经典形象非他莫属,虽有投资公司嘉禾高层对演惯了活泼俏皮的冲动少年角色且身材略显矮小的李连杰能否胜任“一代武学宗师”表示怀疑,但因徐老怪的力排众议,还是做了妥协。结果当李连杰以“黄飞鸿”的形象在片场拍了几次戏后,众人无不称赞李连杰气质、身手皆有宗师风范,更誉徐克伯乐之功。——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无疑是最熟悉也是最令人喜爱的。较之关德兴版的严肃正统和成龙版的少年调皮,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则是严肃而不失幽默,不擅风情却又身陷十三姨的温柔乡。而最重要的是,在著名武侠片导演徐克重新打造的“黄飞鸿”系列影片中,黄师傅这一经典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的乱世中迷惘且具有忧患意识的武师,可说是颇有深意。
由于《黄飞鸿》上映后好评如潮,票房狂收3000万,徐克便顺势推出续集。然而,就在《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拍摄期间,李连杰与嘉禾的劳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原来当时李连杰很不满经纪人罗大卫(名导演罗维之子)联合嘉禾对自己的盘剥,于是在他结交的换帖兄弟、电影奇人蔡子明热心帮助下,于《男儿当自强》开拍不久,竟宣布罢工!双方一番拉锯战,最后嘉禾让步,李连杰也炒了罗大卫,而让蔡子明做自己的经纪人。其后不久,本是江湖人物的蔡子明被黑帮仇杀,李连杰悲痛之余,完成与嘉禾签的最后一部片约《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便化名李阳中与好友元奎自组正东电影制作公司,转投永盛,自此与嘉禾公司再无任何业务瓜葛!
在李连杰与嘉禾的劳资矛盾中,徐克的身份很是尴尬,他与嘉禾公司合作已久,《黄飞鸿》系列更是由嘉禾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得以完成,而李连杰又是“黄飞鸿”中的灵魂人物——因此我们这些旁观者的确很难得知当时徐克到底偏向了哪一方。另外,说到李连杰与徐克的关系,实际上也只是体现在工作业务上,李连杰曾说:作为电影人,徐克有许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尽管他对《东方不败》中令狐冲这个江湖浪子形象十分地不赞同,但还是按照徐克的要求演了,结果票房口碑真的很好。这正是“虽有争鸣,却还能有一方心平气和,愿作让步。至于两人的私下交往,恐怕就是泛泛之交,以徐老怪的脾气相信很少有人能忍受得了——而后人盛传的徐、李闹翻之说,纯属穿凿附会,否则时隔三年之后,两人怎会又有二度合作呢?
1996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与永盛电影公司开始合作,向氏兄弟正好借此将这两位当年的黄金组合重新聚在一起,而徐克、李连杰各自发展后票房也都难续当日辉煌,因此一拍即合,先是一部由徐克监制、李连杰主演的《黑侠》声势惊人,袁和平设计的武打动作被李连杰发挥得迅捷有力、干净利落,与《精武英雄》可并称李连杰现代派功夫的极至之作,而徐克也将影片的风格定位为凌厉、冷酷,画面略显阴沉,时时呈现一种杀机,总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影片上映后票房虽然不佳,但口碑极好,近年来更被一般影迷推崇备至,足见其精彩程度!倒是两人合作的《黄飞鸿6西域雄狮》有些令人失望,洪金宝的武打设计甚少出彩之处,黄飞鸿以“无影”身形躲避牛仔枪击更属黔驴技穷,遭人诟病。而在同一年,黄飞鸿失忆误入印第安人部落和《我是谁》中成龙也是因失忆落入非洲野人部落桥段的雷同,不禁让我们感叹,原来香港电影编剧的想象力也是如此的匮乏!——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借着前几集的余威,,《西域雄狮》竟取得了3000多万的高票房收入。
自此之后,李连杰与徐克几乎同时进军好莱坞,各自为战,结果徐老怪铩羽而归,李连杰虽然身价“步步高”,但几部美国影片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如今,徐克归国,回归传统武侠题材,李连杰也寄希望于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能令自己的电影事业再上层楼——至于在下奢望的二人将来的三度合作,恐怕只能靠所谓的“缘分”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