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表演工作坊推出第二部作品《暗戀桃花源》,
由賴聲川構思,主持集體即興創作而成,由李立群、金士傑、丁乃竺
、顧寶明、劉靜敏、金士會、管管等十一人演出。這一齣由時裝悲劇
和古裝喜劇交織而成的複雜作品,孕含了豐富的時代意義和人性中共
同的夢想和無奈。觀眾哭完了又笑、笑完了又哭,兩個劇團因誤會而
同時在劇場中彩排,在嚴肅氣氛中不斷鬧出笑話,而在打鬧中又牽引
出許多嚴肅的主題。
在《暗戀桃花源》中賴聲川試圖用悲和喜兩種似乎相反的手法,來表
現一些關於這個時代許多「暗戀」情況,以及許多對「桃花源」的觀
念。原計演十二場,結果場場暴滿;加演四場;加七場,
共計二十三場,打破了表演工作坊一九八五年的連演記錄,而進劇場
的觀眾也不再只限於大專生,反而《暗戀桃花源》吸引了廣大社會人
士以及高中甚至國中學生,許多都是第一次進劇場看舞台劇。
編劇︰賴聲川規劃完成之集體即興創作
導演︰賴聲川
演員︰金士傑(江濱柳)
丁乃竺(雲之凡)
賴聲川被日本NHK電視台稱為「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美
國橘郡記事報稱他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
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一九八三年回國後就展開在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的教學工作以及以集體即興創作方式進行的戲劇
創作,作品包括【表演工作坊】演出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暗戀桃花源》、《圓環物語》、《西遊記》、《回頭是彼岸》、《這
一夜,誰來說相聲?》、《台灣怪譚》、《紅色的天空》、《一夫二
主》、《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又一夜,他們說相聲》、《我
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關係》及藝術學院演出的《我們都是這樣
長大的》、《過客》、《變奏巴哈》、《田園生活》、《落腳聲––
古厝中的貝克特》、《海鷗》、《面試》及蘭陵劇坊演出的《摘星》。
電影作品有一九九二年的《暗戀桃花源》及一九九四年的《飛俠阿達》。
賴聲川曾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曾於一
九八八年獲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一九八九年因對文化的貢獻而獲選
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九九二年電影《暗戀桃花源》榮獲東京
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一九九三年柏林影展『導演論壇』最佳影
片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最佳
導演及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等三項獎項,影片並在國際著名之影展中
放映,包括在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中之放映。一九九四年完成新片《
飛俠阿達》,入選多倫多、東京、紐約、都林、鹿特丹、柏林等重要
國際影展,深獲好評。曾擔任超級電視台每日直播連續喜劇《我們一
家都是人》的創意總監並因此劇入圍金鐘獎最佳導演。
1954年10月25日生
學歷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1983
輔仁大學文學士,1976
重要經歷
戲劇工作者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教授、教授、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創辦所長
【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獲獎
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暗戀桃花源》、1992)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暗戀桃花源》、1992)
柏林國際影展卡里加里獎(《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暗戀桃花源》、1993)
香港舞台劇獎特別榮譽獎(2000)
重要講座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校董講座
(Regents’ Lec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0)
創作作品:
劇場(原創,編劇與導演)
1.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
出、1984;1984參加第五屆實驗劇展演出)
2.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3. 《過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4;1985參
加鑼聲定目劇場劇展演出)
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85
;1993重演,1994美國、亞洲巡迴)
5. 《變奏巴哈》(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5)
6. 《暗戀桃花源》(【表演工作坊】演出,1986;1991重
演、美國、亞洲巡迴;1999重演)
7. 《田園生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6)
8. 《圓環物語》(【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9. 《西遊記》(【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10. 《回頭是彼岸》(【表演工作坊】演出,1989;1990亞洲巡迴)
11.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
1989;1989-90美國、亞洲巡迴)
12. 《臺灣怪譚》(【表演工作坊】演出,1991)
13. 《紅色的天空》(【表演工作坊】演出,1994;1994美國巡
迴;1998執導香港話劇團於香港演出;1998-99執導大陸北京一
級演員於北京演出)
14.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97)
15.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16. 《我和我和他和他》(【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1998
代表台灣於香港第二屆華文戲劇節演出)
17.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18.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出
於香港,2000)
19. 《如夢之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2000)
劇場(導演、劇本非自創)
1. 《落腳聲?古厝中的貝克特》(劇作家貝克特;國立藝術學
院戲劇系演出、1988)
2. 《海鷗》(劇作家契訶夫;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0)
3. 《面試》(劇作家范?義大利;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1)
4. 《一夫二主》(劇作家高多尼;【表演工作坊】演出,1995)
5. 《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劇作家庫許納;【表演工作坊】
演出,1996)
6. 《靈戲》(劇作家郭寶崑;新加坡實踐話劇團演出,1998)
劇場(舞臺設計)
1.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2.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3. 《絕不付帳!》(【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
4.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5.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
出於香港,2000)
電影(編劇與導演)
1. 《暗戀桃花源》(1992)
2. 《飛俠阿達》(1994)
電視(編劇與導演)
1. 《我們一家都是人》(1995-97, 共244集)
出版
1.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皇冠,1986。
2. 《暗戀桃花源》。台北:皇冠,1986。
3. 《圓環物語》。台北:皇冠,1987。
4. 《今之昔》(品特二齣劇本之翻譯)。台北:皇冠,1987。
4. 《西遊記》。台北:皇冠,1988。
5. 《回頭是彼岸》。台北:皇冠,1989。
6. The Peach Blossom Land. 英文版,收於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Trans. Martha Cheu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賴聲川:劇場》四冊。台北:元尊,1999。
8. 《僧侶與哲學家》(翻譯)。台北:先覺,1999。
學術出版
1. “Mysticism and Noh in O’Neill.” Theater
Journal. Vol. 35, No. 1(March 1983).
2. “Pieces of Thought, Fragments of Myth: The
Orient in Strindberg’s Dream Plays.” Chung-Wai
Literary. Vol. 13, No. 6 (Nov. 1984).
3. “The Noh Plays of Samuel Beckett.” 《藝術
評論》, Vol. 1, Nov. 1989, Taipei.
4. “Specifying the Universal.” The Drama Review.
Vol. 38, No. 2, T142 (Summer 1994).
其他為演出之中文翻譯
1. 貝克特:《戲》(1988)
2. 貝克特:《無言劇二》(1988)
3. 貝克特:《來去》(1988)
4. 貝克特:《俄亥俄即興》(1988)
5. 貝克特:《落腳聲》(1988)
6. 貝克特:《什麼哪裡》(1988)
7. 契訶夫:《海鷗》(1990)
8. 范?義大利:《面試》(1991)
9. 艾克鵬:《廚房鬧劇》(1992)
10. 高多尼:《一夫二主》(1995)
11. 達利歐?弗:《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12. 庫許納:《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1996)
13. 達利歐?弗:《絕不付帳!》(1998)
有聲出版品
1.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飛碟,1985)
2.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飛碟,1989)
3. 《台灣怪譚》(飛碟,1991)
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新版、飛碟,1993)
5.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豐華,1997)
影像出版品
1.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群聲,1994)
2. 《台灣怪譚》(飛碟,1994)
3.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新版、飛碟,1994)
4. 《回頭是彼岸》(群聲,1994)
5. 《紅色的天空》(群聲,1995)
6. 《一夫二主》(群聲,1996)
7.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群聲,1998)
8. 《我和我和他和他》(群聲,1999)
9. 《暗戀桃花源》(群聲,2000)
賴聲川的戲,往往不是打內容裡面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動。而總是在一
場精彩、機智的辯證過程中,誘人無法抗拒的一步一步走進他的世界
,終至完全投降。
——朱天文"一個舞臺兩齣戲",中國時報,3/10/86
舞臺劇《暗戀桃花源》頗受重視,藝術館成天接到觀眾電話詢問賣票
情況,使得藝術館單位不堪其擾,根本無法工作,索性裝了個電話錄
音,把導演賴聲川老婆丁乃竺電腦公司的電話號碼告知,轉路問詢。
這下子,丁乃竺的電腦公司變成電信局,昨天一天共接五百通電話,
所有工作停頓無法進行。他們在商量︰再裝個電話錄音,只是不知道
該把電話號碼轉到何方。
——景小佩,民生報,3/5/86
《暗》劇演員金士傑,前天接到教育召集令,立刻向【表演工作坊】
表明,可能無法參加演出,使得工作人員急如熱鍋上螞蟻,後經工作
人員與文工會主任宋楚瑜聯繫,宋楚瑜答應代金士傑辦理暫緩征召,
昨天得以順利演出。
——"暗戀桃花源差點開天窗",聯合報,3/9/86
《暗》劇既有實驗劇的用心和創意,又有通俗劇的娛樂效果。單就故
事情節來看,這戲基本上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懷舊病加男女三角關係的
混合體。可是,別具一格的編劇和導演,加上一等一的演技,卻使這
麼一個通俗故事變成生動、嚴謹、有趣又有意義的戲。……
詮釋這戲也不是非把視界弄狹窄、非把著眼點硬按在當代史上的臺灣
與大陸不可。「暗戀」與「桃花源」一古一今,未嘗不是在訴說一個
古今皆然的矛盾心理。古今人人求桃花源,只是有人身在其中,偏到
他處尋。這麼詮釋的話,不只「桃花源」,根本整齣《暗戀桃花源》
就是寓言劇。
——劉光極,"兩處桃花源?一樣錯戀",當代創刊號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繼《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再
度造成轟動,連續十六場均為滿座,十八日至二十日的加演,出現高
達兩千元一張的黃牛票,是此間舞臺劇前所未見的。
——"暗戀桃花源連連滿場,黃牛票賣到一張兩千",中國時報,3/19/86
—(转自武汉观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由賴聲川構思,主持集體即興創作而成,由李立群、金士傑、丁乃竺
、顧寶明、劉靜敏、金士會、管管等十一人演出。這一齣由時裝悲劇
和古裝喜劇交織而成的複雜作品,孕含了豐富的時代意義和人性中共
同的夢想和無奈。觀眾哭完了又笑、笑完了又哭,兩個劇團因誤會而
同時在劇場中彩排,在嚴肅氣氛中不斷鬧出笑話,而在打鬧中又牽引
出許多嚴肅的主題。
在《暗戀桃花源》中賴聲川試圖用悲和喜兩種似乎相反的手法,來表
現一些關於這個時代許多「暗戀」情況,以及許多對「桃花源」的觀
念。原計演十二場,結果場場暴滿;加演四場;加七場,
共計二十三場,打破了表演工作坊一九八五年的連演記錄,而進劇場
的觀眾也不再只限於大專生,反而《暗戀桃花源》吸引了廣大社會人
士以及高中甚至國中學生,許多都是第一次進劇場看舞台劇。
編劇︰賴聲川規劃完成之集體即興創作
導演︰賴聲川
演員︰金士傑(江濱柳)
丁乃竺(雲之凡)
賴聲川被日本NHK電視台稱為「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美
國橘郡記事報稱他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
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一九八三年回國後就展開在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的教學工作以及以集體即興創作方式進行的戲劇
創作,作品包括【表演工作坊】演出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暗戀桃花源》、《圓環物語》、《西遊記》、《回頭是彼岸》、《這
一夜,誰來說相聲?》、《台灣怪譚》、《紅色的天空》、《一夫二
主》、《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又一夜,他們說相聲》、《我
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關係》及藝術學院演出的《我們都是這樣
長大的》、《過客》、《變奏巴哈》、《田園生活》、《落腳聲––
古厝中的貝克特》、《海鷗》、《面試》及蘭陵劇坊演出的《摘星》。
電影作品有一九九二年的《暗戀桃花源》及一九九四年的《飛俠阿達》。
賴聲川曾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所長,曾於一
九八八年獲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一九八九年因對文化的貢獻而獲選
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九九二年電影《暗戀桃花源》榮獲東京
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一九九三年柏林影展『導演論壇』最佳影
片卡里加里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最佳
導演及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等三項獎項,影片並在國際著名之影展中
放映,包括在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中之放映。一九九四年完成新片《
飛俠阿達》,入選多倫多、東京、紐約、都林、鹿特丹、柏林等重要
國際影展,深獲好評。曾擔任超級電視台每日直播連續喜劇《我們一
家都是人》的創意總監並因此劇入圍金鐘獎最佳導演。
1954年10月25日生
學歷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1983
輔仁大學文學士,1976
重要經歷
戲劇工作者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副教授、教授、戲劇系主任,戲劇研究所創辦所長
【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獲獎
東京國際影展青年導演銀櫻獎(《暗戀桃花源》、1992)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暗戀桃花源》、1992)
柏林國際影展卡里加里獎(《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暗戀桃花源》、1993)
新加坡國際影展飛比西國際評審團獎(《暗戀桃花源》、1993)
香港舞台劇獎特別榮譽獎(2000)
重要講座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校董講座
(Regents’ Lec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0)
創作作品:
劇場(原創,編劇與導演)
1.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
出、1984;1984參加第五屆實驗劇展演出)
2.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3. 《過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4;1985參
加鑼聲定目劇場劇展演出)
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85
;1993重演,1994美國、亞洲巡迴)
5. 《變奏巴哈》(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5)
6. 《暗戀桃花源》(【表演工作坊】演出,1986;1991重
演、美國、亞洲巡迴;1999重演)
7. 《田園生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86)
8. 《圓環物語》(【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9. 《西遊記》(【表演工作坊】演出,1987)
10. 《回頭是彼岸》(【表演工作坊】演出,1989;1990亞洲巡迴)
11.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
1989;1989-90美國、亞洲巡迴)
12. 《臺灣怪譚》(【表演工作坊】演出,1991)
13. 《紅色的天空》(【表演工作坊】演出,1994;1994美國巡
迴;1998執導香港話劇團於香港演出;1998-99執導大陸北京一
級演員於北京演出)
14.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表演工作坊】演出,1997)
15.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16. 《我和我和他和他》(【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1998
代表台灣於香港第二屆華文戲劇節演出)
17.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18.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出
於香港,2000)
19. 《如夢之夢》(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2000)
劇場(導演、劇本非自創)
1. 《落腳聲?古厝中的貝克特》(劇作家貝克特;國立藝術學
院戲劇系演出、1988)
2. 《海鷗》(劇作家契訶夫;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0)
3. 《面試》(劇作家范?義大利;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演出、1991)
4. 《一夫二主》(劇作家高多尼;【表演工作坊】演出,1995)
5. 《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劇作家庫許納;【表演工作坊】
演出,1996)
6. 《靈戲》(劇作家郭寶崑;新加坡實踐話劇團演出,1998)
劇場(舞臺設計)
1. 《摘星》(蘭陵劇坊演出、1984)
2. 《先生,開個門!》(【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3. 《絕不付帳!》(【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
4. 《十三角關係》(【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5.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表演工作坊】演
出於香港,2000)
電影(編劇與導演)
1. 《暗戀桃花源》(1992)
2. 《飛俠阿達》(1994)
電視(編劇與導演)
1. 《我們一家都是人》(1995-97, 共244集)
出版
1.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皇冠,1986。
2. 《暗戀桃花源》。台北:皇冠,1986。
3. 《圓環物語》。台北:皇冠,1987。
4. 《今之昔》(品特二齣劇本之翻譯)。台北:皇冠,1987。
4. 《西遊記》。台北:皇冠,1988。
5. 《回頭是彼岸》。台北:皇冠,1989。
6. The Peach Blossom Land. 英文版,收於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Trans. Martha Cheu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賴聲川:劇場》四冊。台北:元尊,1999。
8. 《僧侶與哲學家》(翻譯)。台北:先覺,1999。
學術出版
1. “Mysticism and Noh in O’Neill.” Theater
Journal. Vol. 35, No. 1(March 1983).
2. “Pieces of Thought, Fragments of Myth: The
Orient in Strindberg’s Dream Plays.” Chung-Wai
Literary. Vol. 13, No. 6 (Nov. 1984).
3. “The Noh Plays of Samuel Beckett.” 《藝術
評論》, Vol. 1, Nov. 1989, Taipei.
4. “Specifying the Universal.” The Drama Review.
Vol. 38, No. 2, T142 (Summer 1994).
其他為演出之中文翻譯
1. 貝克特:《戲》(1988)
2. 貝克特:《無言劇二》(1988)
3. 貝克特:《來去》(1988)
4. 貝克特:《俄亥俄即興》(1988)
5. 貝克特:《落腳聲》(1988)
6. 貝克特:《什麼哪裡》(1988)
7. 契訶夫:《海鷗》(1990)
8. 范?義大利:《面試》(1991)
9. 艾克鵬:《廚房鬧劇》(1992)
10. 高多尼:《一夫二主》(1995)
11. 達利歐?弗:《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12. 庫許納:《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1996)
13. 達利歐?弗:《絕不付帳!》(1998)
有聲出版品
1.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飛碟,1985)
2.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飛碟,1989)
3. 《台灣怪譚》(飛碟,1991)
4.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新版、飛碟,1993)
5.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豐華,1997)
影像出版品
1.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群聲,1994)
2. 《台灣怪譚》(飛碟,1994)
3.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新版、飛碟,1994)
4. 《回頭是彼岸》(群聲,1994)
5. 《紅色的天空》(群聲,1995)
6. 《一夫二主》(群聲,1996)
7.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群聲,1998)
8. 《我和我和他和他》(群聲,1999)
9. 《暗戀桃花源》(群聲,2000)
賴聲川的戲,往往不是打內容裡面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動。而總是在一
場精彩、機智的辯證過程中,誘人無法抗拒的一步一步走進他的世界
,終至完全投降。
——朱天文"一個舞臺兩齣戲",中國時報,3/10/86
舞臺劇《暗戀桃花源》頗受重視,藝術館成天接到觀眾電話詢問賣票
情況,使得藝術館單位不堪其擾,根本無法工作,索性裝了個電話錄
音,把導演賴聲川老婆丁乃竺電腦公司的電話號碼告知,轉路問詢。
這下子,丁乃竺的電腦公司變成電信局,昨天一天共接五百通電話,
所有工作停頓無法進行。他們在商量︰再裝個電話錄音,只是不知道
該把電話號碼轉到何方。
——景小佩,民生報,3/5/86
《暗》劇演員金士傑,前天接到教育召集令,立刻向【表演工作坊】
表明,可能無法參加演出,使得工作人員急如熱鍋上螞蟻,後經工作
人員與文工會主任宋楚瑜聯繫,宋楚瑜答應代金士傑辦理暫緩征召,
昨天得以順利演出。
——"暗戀桃花源差點開天窗",聯合報,3/9/86
《暗》劇既有實驗劇的用心和創意,又有通俗劇的娛樂效果。單就故
事情節來看,這戲基本上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懷舊病加男女三角關係的
混合體。可是,別具一格的編劇和導演,加上一等一的演技,卻使這
麼一個通俗故事變成生動、嚴謹、有趣又有意義的戲。……
詮釋這戲也不是非把視界弄狹窄、非把著眼點硬按在當代史上的臺灣
與大陸不可。「暗戀」與「桃花源」一古一今,未嘗不是在訴說一個
古今皆然的矛盾心理。古今人人求桃花源,只是有人身在其中,偏到
他處尋。這麼詮釋的話,不只「桃花源」,根本整齣《暗戀桃花源》
就是寓言劇。
——劉光極,"兩處桃花源?一樣錯戀",當代創刊號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繼《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再
度造成轟動,連續十六場均為滿座,十八日至二十日的加演,出現高
達兩千元一張的黃牛票,是此間舞臺劇前所未見的。
——"暗戀桃花源連連滿場,黃牛票賣到一張兩千",中國時報,3/19/86
—(转自武汉观影)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