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近来的【长相思】和【少年游】活动,同学们的习作各有得失,前面的评述备矣。但我仔细翻腾了一下,发现一个普遍问题。不少作品,有句无篇,其中一个共性是,写景往往欠缺,不如抒情之笔。实际上,古人早就说过,写景难过抒情。这其中的原因,颇值得思考探讨。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是见识卓然。诗词,归根结底是为了抒发寓寄内心情感。而其中的景色描写,无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是为了映衬烘托感情。有我之境,自不必说,感发强烈,与景融合,其情显而易见。比如姜夔之“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欧阳修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都是正面映衬,情景交融。诗经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反衬烘托。
而无我之境,虽然下笔很淡,似乎了无情感,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却也寓情其中。王国维欣赏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仔细品味,似乎是闲适心情。“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全是萧索之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是超然。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雨中”“灯下”,动静交织,“落”“鸣”映照死生,其声入耳,悲欣难名。
诗词的三要素是“知”“觉”“情”,虽然都是要素,但是重要性或者根本性却有差别。“情”是目的,“觉”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映衬情感,通过感性和形象的表现,达到令人“感知”“触发” 其情的目的。
如果理解了这点,似乎就比较容易探究大家作品的写景欠缺了。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确是见识卓然。诗词,归根结底是为了抒发寓寄内心情感。而其中的景色描写,无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是为了映衬烘托感情。有我之境,自不必说,感发强烈,与景融合,其情显而易见。比如姜夔之“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欧阳修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都是正面映衬,情景交融。诗经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反衬烘托。
而无我之境,虽然下笔很淡,似乎了无情感,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却也寓情其中。王国维欣赏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仔细品味,似乎是闲适心情。“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全是萧索之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是超然。而“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雨中”“灯下”,动静交织,“落”“鸣”映照死生,其声入耳,悲欣难名。
诗词的三要素是“知”“觉”“情”,虽然都是要素,但是重要性或者根本性却有差别。“情”是目的,“觉”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映衬情感,通过感性和形象的表现,达到令人“感知”“触发” 其情的目的。
如果理解了这点,似乎就比较容易探究大家作品的写景欠缺了。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