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主题:怀念大师系列(1)----评弹大师蒋月泉
版权所有:北男 原作 提交时间:10:49:12 06月21日
一年之内,连续听到几位大师辞世的消息,有的年老久病,有的芳华正茂,但他们的离开都让我唏嘘不已。他们之中我最早迷上的是评弹一代宗师蒋月泉,所以我就先谈谈他吧。
苏州评弹是江南代表性说唱艺术,与北方大鼓各拥半壁江山。
评弹最大特色就是优美高雅,讲究的是“说、噱、弹、唱”四门功夫。它起源于苏州,大盛于上海,之后传遍整个江、浙、沪地区。一般是坐着表演,有单独表演者,称之为“单档”,坐在方桌后方,自己以三弦伴奏;有两人表演者,称之为“双档”,坐在方桌两边,主要表演者为“上档”,持三弦,下家为“下档”,持琵琶。偶尔也有三人表演者。
苏州是个经济富饶文风鼎盛的宝地﹐评弹作家都是文采风流之士﹐更大的特色是许多最优秀的评弹作家是闺中才女。优沃的家庭环境使得她们从小也可以从饱学之士那里习得满腹诗词歌赋,但她们无法像哥哥弟弟那样应试入仕﹐所有的寂寞与才华都汇集到写作评弹话本的过程中宣泄﹐于是就有那幺高雅婉约的作品出现。
评弹以说长篇故事为主,称之为“说大书”或“说评书”,它主要是说,但偶尔夹杂了唱段。此外还有纯唱不说的“小书”,称之为“开篇”,它们独立成段,通常是一些传统小说里的故事,例如“战长沙”、“杜十娘”、“宝玉夜探潇湘馆”、“子鹃夜叹”等等。
评弹的流派称之为“调”,以创始者之姓或名字里的一个字来命名,例如蒋月泉之“蒋调”,徐丽仙之“丽调”,薛筱卿之“薛调”,徐云志的“徐调”,另外还有俞调、杨调、琴调等等。以男性而言,蒋调是最流行、最重要的流派,其次为薛调;女性则是以俞调和丽调为主。
蒋月泉师从周玉泉,因此也有人把蒋调称之为“周蒋调”,但无论如何,评弹的巅峰时期就是蒋月泉的巅峰时期,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延续到文革前。中共建政后,把一批最优秀的艺人集中起来,成立了上海评弹团,给他们搭配了作曲、作词的高人,为他们创造了最好的表演环境。这其中蒋月泉尤其是明星中的明星,组织上安排让徐丽仙这样的大师给他当下档,两人合作,给上海和江南的群众带来精彩绝伦的表演和至高无上的享受。
这种地方倒是显示出集权制度的“优越性”来,因为依照常理,像徐丽仙这样的大师是不可能给人家当下手的。
除了安排徐丽仙和他搭档之外,还给他调派了最优秀的作曲作词专家,于是蒋月泉扶摇直上,红透了半边天。
他除了弹得一手好三弦外,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他那条高亢坚实清越明亮的嗓子。另外蒋调的曲调和演唱风格属于大开大阖满弓满调型,有王者之气。代表作是他和徐丽仙双档演唱的开篇“梁红玉击鼓战金兵”﹐他唱蒋调,徐唱丽调,一人一段轮唱,唱得是绕梁三日﹐荡气回肠,让人听了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物极必反,月圆则缺,他的好日子终于过到头了。文革开始后,所有的戏曲工作者都受到严重的身心摧残。他被下放到某地,有七年之久没摸过三弦。我不知道他那时到底遭了什么罪,反正等文革结束他又复出时,嗓子已经谙哑了。去年他去逝后,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纪念专辑,里面放了几段他在文革后的表演,我实在是不忍看下去,这哪里还是蒋月泉呢?
后来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再登台了,就去了上海戏曲学院评弹班当老师。年老后去了香港定居,不幸中风,上海领导又把他接回来疗养,终于在去年秋天结束了他多姿多彩有喜有悲的一生。
评弹有一项优势就是自弹自唱,不必别人伴奏,没有繁复身段、戏服、化妆等等,只要一把三弦一把琵琶一张方桌一块桌布就可以表演。这项特点也使得评弹能够吸引大批票友,四海传唱。苏州人当年很多都到上海发展,后来有不少人去了香港和台湾,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是评弹票友。香港的票友人多势众,财大气粗,他们成立了评弹票房,定期聚会弹唱练习,甚至还对外公演,还出版了一本“吴韵集”,里面收集了大量评弹开篇的唱词。
台湾的票友人数较少,始终没有成立票房,不过以前苏州同乡会每年过年聚会时都会安排票友演唱助兴,这里面最热心的就是杨锦池先生和程松甫先生。杨老师高头大马,声如洪钟,唱起蒋调来还真是惟妙惟肖;程老师矮小瘦弱,斯文清癯,正适合唱阴柔见长的薛调。杨老师手上功夫不行,只能勉强弹点三弦,而程老师兼擅三弦琵琶,所以刚好可以给杨老师当下手。
我在读台大时就是跟著他们两位票友老师学的弹词。虽是票友,他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学手上功夫,所以我就买了把三弦,跟著程老师学弹。三弦这玩意儿挺麻烦,因为它不像吉他琵琶那样有码定音,因此完全要凭借自己的左手去按出音的高低来,差一点都不行。还好我的音感非常好,这点不成问题。我只需要知道一点基本的指法,其它的自己练习就可以了。
唱的部分更不成问题,我是台大合唱团的,有条金嗓子。所谓跟杨老师学唱,主要就是学习苏州话如何发音,其它的跟著录音带唱也就是了。
我的蒋调唱得最好,其它薛调、丽调、俞调也唱,反正录音带上有的我都学着唱。如今暂住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每天都有评弹节目,我听听之后大概都可以分辨出是什么调,看到中文字幕我大概都知道怎么发音。不是我吹牛,要单论唱工,我并不输给电视上那些专业评弹艺人。
蒋月泉大师除了自己在艺术上空前绝后的成就以外,他在上海戏曲学院也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但他大概不会知道在海峡对岸也有一群从来没到过苏州上海的台湾人也在跟著他的录音带学唱弹词。
很可惜的是我发现上海已经没有年轻人喜欢评弹艺术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版权所有:北男 原作 提交时间:10:49:12 06月21日
一年之内,连续听到几位大师辞世的消息,有的年老久病,有的芳华正茂,但他们的离开都让我唏嘘不已。他们之中我最早迷上的是评弹一代宗师蒋月泉,所以我就先谈谈他吧。
苏州评弹是江南代表性说唱艺术,与北方大鼓各拥半壁江山。
评弹最大特色就是优美高雅,讲究的是“说、噱、弹、唱”四门功夫。它起源于苏州,大盛于上海,之后传遍整个江、浙、沪地区。一般是坐着表演,有单独表演者,称之为“单档”,坐在方桌后方,自己以三弦伴奏;有两人表演者,称之为“双档”,坐在方桌两边,主要表演者为“上档”,持三弦,下家为“下档”,持琵琶。偶尔也有三人表演者。
苏州是个经济富饶文风鼎盛的宝地﹐评弹作家都是文采风流之士﹐更大的特色是许多最优秀的评弹作家是闺中才女。优沃的家庭环境使得她们从小也可以从饱学之士那里习得满腹诗词歌赋,但她们无法像哥哥弟弟那样应试入仕﹐所有的寂寞与才华都汇集到写作评弹话本的过程中宣泄﹐于是就有那幺高雅婉约的作品出现。
评弹以说长篇故事为主,称之为“说大书”或“说评书”,它主要是说,但偶尔夹杂了唱段。此外还有纯唱不说的“小书”,称之为“开篇”,它们独立成段,通常是一些传统小说里的故事,例如“战长沙”、“杜十娘”、“宝玉夜探潇湘馆”、“子鹃夜叹”等等。
评弹的流派称之为“调”,以创始者之姓或名字里的一个字来命名,例如蒋月泉之“蒋调”,徐丽仙之“丽调”,薛筱卿之“薛调”,徐云志的“徐调”,另外还有俞调、杨调、琴调等等。以男性而言,蒋调是最流行、最重要的流派,其次为薛调;女性则是以俞调和丽调为主。
蒋月泉师从周玉泉,因此也有人把蒋调称之为“周蒋调”,但无论如何,评弹的巅峰时期就是蒋月泉的巅峰时期,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延续到文革前。中共建政后,把一批最优秀的艺人集中起来,成立了上海评弹团,给他们搭配了作曲、作词的高人,为他们创造了最好的表演环境。这其中蒋月泉尤其是明星中的明星,组织上安排让徐丽仙这样的大师给他当下档,两人合作,给上海和江南的群众带来精彩绝伦的表演和至高无上的享受。
这种地方倒是显示出集权制度的“优越性”来,因为依照常理,像徐丽仙这样的大师是不可能给人家当下手的。
除了安排徐丽仙和他搭档之外,还给他调派了最优秀的作曲作词专家,于是蒋月泉扶摇直上,红透了半边天。
他除了弹得一手好三弦外,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他那条高亢坚实清越明亮的嗓子。另外蒋调的曲调和演唱风格属于大开大阖满弓满调型,有王者之气。代表作是他和徐丽仙双档演唱的开篇“梁红玉击鼓战金兵”﹐他唱蒋调,徐唱丽调,一人一段轮唱,唱得是绕梁三日﹐荡气回肠,让人听了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物极必反,月圆则缺,他的好日子终于过到头了。文革开始后,所有的戏曲工作者都受到严重的身心摧残。他被下放到某地,有七年之久没摸过三弦。我不知道他那时到底遭了什么罪,反正等文革结束他又复出时,嗓子已经谙哑了。去年他去逝后,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纪念专辑,里面放了几段他在文革后的表演,我实在是不忍看下去,这哪里还是蒋月泉呢?
后来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再登台了,就去了上海戏曲学院评弹班当老师。年老后去了香港定居,不幸中风,上海领导又把他接回来疗养,终于在去年秋天结束了他多姿多彩有喜有悲的一生。
评弹有一项优势就是自弹自唱,不必别人伴奏,没有繁复身段、戏服、化妆等等,只要一把三弦一把琵琶一张方桌一块桌布就可以表演。这项特点也使得评弹能够吸引大批票友,四海传唱。苏州人当年很多都到上海发展,后来有不少人去了香港和台湾,这里面当然有很多是评弹票友。香港的票友人多势众,财大气粗,他们成立了评弹票房,定期聚会弹唱练习,甚至还对外公演,还出版了一本“吴韵集”,里面收集了大量评弹开篇的唱词。
台湾的票友人数较少,始终没有成立票房,不过以前苏州同乡会每年过年聚会时都会安排票友演唱助兴,这里面最热心的就是杨锦池先生和程松甫先生。杨老师高头大马,声如洪钟,唱起蒋调来还真是惟妙惟肖;程老师矮小瘦弱,斯文清癯,正适合唱阴柔见长的薛调。杨老师手上功夫不行,只能勉强弹点三弦,而程老师兼擅三弦琵琶,所以刚好可以给杨老师当下手。
我在读台大时就是跟著他们两位票友老师学的弹词。虽是票友,他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学手上功夫,所以我就买了把三弦,跟著程老师学弹。三弦这玩意儿挺麻烦,因为它不像吉他琵琶那样有码定音,因此完全要凭借自己的左手去按出音的高低来,差一点都不行。还好我的音感非常好,这点不成问题。我只需要知道一点基本的指法,其它的自己练习就可以了。
唱的部分更不成问题,我是台大合唱团的,有条金嗓子。所谓跟杨老师学唱,主要就是学习苏州话如何发音,其它的跟著录音带唱也就是了。
我的蒋调唱得最好,其它薛调、丽调、俞调也唱,反正录音带上有的我都学着唱。如今暂住上海,电视台戏曲频道每天都有评弹节目,我听听之后大概都可以分辨出是什么调,看到中文字幕我大概都知道怎么发音。不是我吹牛,要单论唱工,我并不输给电视上那些专业评弹艺人。
蒋月泉大师除了自己在艺术上空前绝后的成就以外,他在上海戏曲学院也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但他大概不会知道在海峡对岸也有一群从来没到过苏州上海的台湾人也在跟著他的录音带学唱弹词。
很可惜的是我发现上海已经没有年轻人喜欢评弹艺术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