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东游记之三----第二十一号泊位
在午后的太阳雨里,我们离开了佩姬湾。落日时分,我们在旅馆后面的林间路上散步时,经过一座小小的教堂。教堂的墓地上,大大小小的墓碑立在不知名的树木,以及夜来香和熏衣草的香气中。记得一个墓碑上写着:William XXX, 生于1774年,死于1851年。我望着那墓碑,心想,二百多年前这位老者是怎么来到这片土地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恋爱过吗?明天,当我们参观哈里法斯市的“第二十一号泊位”,也就是移民博物馆时,或许就有了答案。
阳光明媚的早晨,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驱车前往哈里法斯市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省城原来并不是个蛮荒的地方。高速公路上飞奔着的也是车水马龙,市区里林立的是和其它的城市没有太大区别的高楼大厦和老旧残屋。对了,还有那熟悉也恼人的单行线。照着事先在网上下载的行车路线,在忙乱的城市里七拐八拐之后,我们来到一家超市的停车场。过路的人说,把车停在这里,然后绕过右手的高楼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这是一幢朴实的红砖楼,共有三层。楼顶上挂着用涂了蓝色油漆的金属条拼成的两个大字--PIER 21(第二十一号泊位)。这个与铁路连接的海上泊位在1928到1971年的四十几年里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的欧洲移民和士兵。
上了博物馆的二楼,见一位约有六十来岁,身着制服,微微有些发福的女士正领着一群人往展览厅里走,人群里有些是中年人推着轮椅中的老人,有的是年轻人手里攥着纸张,还有的就是我们这些游人模样的。我们的讲解员亲切地问了问大家都来自哪里。然后指着墙上的照片给我们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残垣断壁中的法国人如何逃到这个远离硝烟的国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地的难民、参战士兵,他们的欧洲新娘和孩子怎样在加拿大政府的召唤下重整家业;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人,希腊人怎样纷纷涌入这个有工作,有海的地方。
期间,人群中会时不时的有人插话,告诉大家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父辈就是在哪个特定时期来到这里的。那个手攥着纸张的女士,急切地告诉我们,她的父母就是在二次大战之后,经第二十一号泊位入境加拿大的。望着人群,我想,不知这里是否有昨天墓地里遇见的威廉(William)老人的后代。
我们风趣的讲解员还讲了当年初到加国的荷兰人的故事,她问大家,荷兰人是干什么的?是农民啊!可是他们不吃玉米,认为那是喂牲口的,可是在第二十一号泊位,人们把已经加工好的玉米片给那些荷兰人吃,他们还竟觉得挺美味。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一些意大利人把老家的香肠偷偷地绑在身上,在海上航行了几十天,香肠都变了质却还不肯放弃这一点来自故乡的念想。
最后我们看了场有关第二十一号泊位的立体电影。待出了博物馆的大门见一辆草绿色的旧火车正停在那里。当年人们就是乘坐这样的火车分赴加拿大的四面八方。那古董跟二十年前我在江南读书时乘的火车毫无二致。我问来自巴基斯坦的先生:这个东西熟悉吗?他说:非常熟悉。我们于是在车前合影,算是故“物”重游。
之后,我们还打趣说,寻根原来是人类共同的本能。我们曾想在这里寻到自己的历史,可哪知我们这些在新纪元初乘着飞机来到加国的新移民并不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并不失落,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历史,是另一段历史的开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在午后的太阳雨里,我们离开了佩姬湾。落日时分,我们在旅馆后面的林间路上散步时,经过一座小小的教堂。教堂的墓地上,大大小小的墓碑立在不知名的树木,以及夜来香和熏衣草的香气中。记得一个墓碑上写着:William XXX, 生于1774年,死于1851年。我望着那墓碑,心想,二百多年前这位老者是怎么来到这片土地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恋爱过吗?明天,当我们参观哈里法斯市的“第二十一号泊位”,也就是移民博物馆时,或许就有了答案。
阳光明媚的早晨,树叶在风中哗哗作响,驱车前往哈里法斯市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省城原来并不是个蛮荒的地方。高速公路上飞奔着的也是车水马龙,市区里林立的是和其它的城市没有太大区别的高楼大厦和老旧残屋。对了,还有那熟悉也恼人的单行线。照着事先在网上下载的行车路线,在忙乱的城市里七拐八拐之后,我们来到一家超市的停车场。过路的人说,把车停在这里,然后绕过右手的高楼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这是一幢朴实的红砖楼,共有三层。楼顶上挂着用涂了蓝色油漆的金属条拼成的两个大字--PIER 21(第二十一号泊位)。这个与铁路连接的海上泊位在1928到1971年的四十几年里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的欧洲移民和士兵。
上了博物馆的二楼,见一位约有六十来岁,身着制服,微微有些发福的女士正领着一群人往展览厅里走,人群里有些是中年人推着轮椅中的老人,有的是年轻人手里攥着纸张,还有的就是我们这些游人模样的。我们的讲解员亲切地问了问大家都来自哪里。然后指着墙上的照片给我们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残垣断壁中的法国人如何逃到这个远离硝烟的国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地的难民、参战士兵,他们的欧洲新娘和孩子怎样在加拿大政府的召唤下重整家业;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意大利人,希腊人怎样纷纷涌入这个有工作,有海的地方。
期间,人群中会时不时的有人插话,告诉大家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父辈就是在哪个特定时期来到这里的。那个手攥着纸张的女士,急切地告诉我们,她的父母就是在二次大战之后,经第二十一号泊位入境加拿大的。望着人群,我想,不知这里是否有昨天墓地里遇见的威廉(William)老人的后代。
我们风趣的讲解员还讲了当年初到加国的荷兰人的故事,她问大家,荷兰人是干什么的?是农民啊!可是他们不吃玉米,认为那是喂牲口的,可是在第二十一号泊位,人们把已经加工好的玉米片给那些荷兰人吃,他们还竟觉得挺美味。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一些意大利人把老家的香肠偷偷地绑在身上,在海上航行了几十天,香肠都变了质却还不肯放弃这一点来自故乡的念想。
最后我们看了场有关第二十一号泊位的立体电影。待出了博物馆的大门见一辆草绿色的旧火车正停在那里。当年人们就是乘坐这样的火车分赴加拿大的四面八方。那古董跟二十年前我在江南读书时乘的火车毫无二致。我问来自巴基斯坦的先生:这个东西熟悉吗?他说:非常熟悉。我们于是在车前合影,算是故“物”重游。
之后,我们还打趣说,寻根原来是人类共同的本能。我们曾想在这里寻到自己的历史,可哪知我们这些在新纪元初乘着飞机来到加国的新移民并不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并不失落,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历史,是另一段历史的开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