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偶然机会,拿到了电影《梅兰芳》的光盘。看完之后连连感慨:当年的《霸王别姬》,拍得真好啊!
电影大致分三节:改戏创新;孟小冬之恋;蓄须抗演。
第一部分拍得相对成功一些,少年梅的扮相和表演都不错。十三燕的原型显然是谭鑫培。历史上梅谭打过对台,梅也赢了。将改戏与对台放到一起,有一点问题:大家没看到梅的创举给京剧带来什么好处,却发现改革直接逼死了一位宝刀不老的长辈艺人。十三燕的刻划不好。开始的时候,太跋扈,看不出伶人之受气;败的时候,太仓促,很难想象第一天用靠把戏叫了满座儿的大牌,会在第二天因为对手挂了出悲剧新戏而一败涂地。演员之间打对台,剧场老板永远是胜者,受伤害的是失败的演员日后的出路。这里讲打了两天对台戏就破产,很难理解。
孟小冬之恋部分,更象是《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 的中文版。行刺部分是历史故事的移花接木。这一点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便装清唱一折不好,两个人举手投足都很笨,孟(章)身上看不到一点老生的架式。这场戏黎章二人不可能演好,又没法用替身,导演强人所难了。两人恋爱的演绎,镜头太粘,交代太清,观众想象的空间太小了。
蓄须抗日部分不错。梅的“把艺人地位提高一点啊”的讲话媚了一些。话太多。
全剧试图以梅的伯父(梅雨田?)的信为精神贯穿,处处脱节,这是电影最失败的地方。梅雨田在“老佛爷”寿日穿白遭打,这不是对伶人的针对性迫害。全剧除了邱母寿宴一折,没有提到过伶人受压迫,全剧也从不表现梅的刻苦,倒象是赌了几把,侥幸赢了。如果仅从电影看,似乎旦角想不以男色事人,就可以做到,这是粉饰。历史上,梅曾跟随张勋和张作霖。这一点可以避讳,却没必要强调梅摔门而去就可以保持玉洁冰清。其实,用《霸王别姬》中隐晦的无奈来表现要好得多啊。
还有一个让人哑然失笑的地方是梅接受“伶界大王”的牌匾。一则,这个称号,梅到去世也断然不敢接受,二则,梅的祖父是同光十三绝梅巧伶,梅家的牌匾是要避讳这个字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电影大致分三节:改戏创新;孟小冬之恋;蓄须抗演。
第一部分拍得相对成功一些,少年梅的扮相和表演都不错。十三燕的原型显然是谭鑫培。历史上梅谭打过对台,梅也赢了。将改戏与对台放到一起,有一点问题:大家没看到梅的创举给京剧带来什么好处,却发现改革直接逼死了一位宝刀不老的长辈艺人。十三燕的刻划不好。开始的时候,太跋扈,看不出伶人之受气;败的时候,太仓促,很难想象第一天用靠把戏叫了满座儿的大牌,会在第二天因为对手挂了出悲剧新戏而一败涂地。演员之间打对台,剧场老板永远是胜者,受伤害的是失败的演员日后的出路。这里讲打了两天对台戏就破产,很难理解。
孟小冬之恋部分,更象是《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 的中文版。行刺部分是历史故事的移花接木。这一点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便装清唱一折不好,两个人举手投足都很笨,孟(章)身上看不到一点老生的架式。这场戏黎章二人不可能演好,又没法用替身,导演强人所难了。两人恋爱的演绎,镜头太粘,交代太清,观众想象的空间太小了。
蓄须抗日部分不错。梅的“把艺人地位提高一点啊”的讲话媚了一些。话太多。
全剧试图以梅的伯父(梅雨田?)的信为精神贯穿,处处脱节,这是电影最失败的地方。梅雨田在“老佛爷”寿日穿白遭打,这不是对伶人的针对性迫害。全剧除了邱母寿宴一折,没有提到过伶人受压迫,全剧也从不表现梅的刻苦,倒象是赌了几把,侥幸赢了。如果仅从电影看,似乎旦角想不以男色事人,就可以做到,这是粉饰。历史上,梅曾跟随张勋和张作霖。这一点可以避讳,却没必要强调梅摔门而去就可以保持玉洁冰清。其实,用《霸王别姬》中隐晦的无奈来表现要好得多啊。
还有一个让人哑然失笑的地方是梅接受“伶界大王”的牌匾。一则,这个称号,梅到去世也断然不敢接受,二则,梅的祖父是同光十三绝梅巧伶,梅家的牌匾是要避讳这个字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