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非IT类移民大事记
1996年9月拿到学生签证,因为错过开学一个月,落地蒙特利尔亲戚家暂住。全部家当是两个皮箱,和借来的4千美金。暂住期间在服装厂打黑工,$4一小时。
1997年1月飞往西部大草原读硕士。
1997年暑假,坐灰狗到美国打黑工。3个月过后,拒绝了餐馆工友和老板的挽留,回加拿大读书。在我,这是个必然的决定,在福建偷渡来的餐馆工友和老板看来,很傻。
1998年初,在师兄的鼓励下,由论文类硕士转成课程类,因为反正导师也没有项目,没有钱拿。当时不懂两者的区别,只想早点毕业,早点赚钱。现在看来是把继续读博士的路堵死了。
1998年底课程结束,做了一个project,答辩,毕业。在毕业前收到移民纸。
1999年2月,在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个小公司的工作。先干起来再说。费了无数的劲学会了开车,生平第一次一次性花掉6500加元,买了一辆91年的Honda Civic,红色的hatch back,最简单的一款。至今仍然怀念。
2000年9月,终于耐不住小镇的寂寞和对工作前景的绝望,辞职,卖车,搬家,来到Ontario的一个小城,想随大流,回学校去读计算机。其实我还真是喜欢计算机,喜欢编程序。那时候计算机正热着,学校也不好进,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定不了位。这期间也找着工作,面试着。
几个月过后,学校没定下来,offer来了,在一家小公司做drafter。又搬家。工作了一个月,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又找工作。其实这drafter我还真做不来,今天这个人说要把这个放在左边,明天换一个人又说要放在右边。我觉得放在哪边还不都是一样,表达清楚就行了嘛。可是人家是工程师,说了算。
2001年2月,找到新工作,又搬家。这个工作还不错,也还算稳定。我申请P.Eng. 也顺利拿到。
同年,后院失火。姐姐的生意越做越差,每天大笔钱出,很少钱入。本来跟姐姐一家一起住得挺好的父母跟姐夫也有了矛盾,闹得很不开心,又坚决不肯搬回老家。姐姐夹在中间难做人,几乎家庭破裂。我出国是姐姐资助的,这时候不能坐视。那时候国内房价尚低,一咬牙,到银行申请了line of credit,给父母在国内买房。
2002年6月在这个小城里买了个小房子,5%的首付。这个时候那个Line of Credit 还没还完,首付多了也没有。周围的朋友看着我都觉得纳闷:一个单身,又没钱,买什么房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受周围买房大潮的影响,说买就买了。买完发现,原来买了房子以后还有很多开销。没钱了,家里的电器,工具只有买旧的凑合,还两张信用卡来回倒着用(低息信用卡支票很好用)。
小公司跟经济大环境联系得紧,我工作一年后经历了的第一次裁员。虽然没裁到我,但也兔死狐悲。反正我也不喜欢这个工作了。公司小,该学的学会了,其他的也不感兴趣。又开始看招工广告,递简历。
2003年6月,找到一家大公司的工作。这骑马找马就是不一样。又搬家。房子没舍得卖,出租了,自己租房子住。
2004年,又在一个很小的镇上买了房,还是5%的首付。继续倒信用卡低息支票用。很喜欢这个小小镇的田园风光,房子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小房子,大院子。开心。
2004年底,不名贵的花终于也有了主,一个人的自由生活结束了,变成甜蜜2人世界。
那家公司据说进去的人就很少有出来的,同事大多是从20几岁进公司,一做做到退休的。可是我进去以后两三年,情况就变了。公司被收购了,从前的大公司突然变成了一个小棋子,公司大家庭的氛围没有了,大家都感觉无所适从。家人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就我最衰,到哪哪倒。于是我就又找工作,递简历。
2007年底,在Mississauga找到新工作,舍不的我乡下的房子,加入了commuter一族,至今。时光流逝,稀里糊涂的,我竟然就Senior了。现在看看新毕业的学生做的计算,写的报告,经常觉得错误很多,一点条理都没有,太不专业了。想想自己当初可能更差,感谢这些年当中我的mentor们的耐心调教,才有了今天。于是经常在审计算读报告时告诫自己,收敛,收敛,再收敛;耐心,耐心,更耐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