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总得来说,您这个包袱抖得不能算成功

就算包子姓李,那个嫖娼的大腕也姓李,这并不能构成笑料,因为你没有铺垫,没有让人领会你所指的嫖娼的李姓大腕,就是指代的咱们网上的这位李姓“包子”。
如果你不用铺垫,非要让人一下子就领会你的意思,那你所说的就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人和事。比如我说我打算起个英文名字叫克林顿,后来一琢磨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办公室里有一姐姐起了名叫莱文斯基。这个包袱就能抖响,因为克林顿、莱文斯基大伙都熟悉,他们俩什么关系,发生过什么事情,大家都熟悉。这就不用铺垫,一说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如果你想把“天津相声演员喜欢嫖娼. 最近刚有个姓李的出事了”当成个包袱抖响,并且让人知道你是指代的就是咱们网上这位天津包子,那必须得有这么几个条件:
1.天津真的有一个姓李的相声演员嫖娼,而且这件事情为大家所熟知;
2.咱们这位“天津包子”也真的姓李,而且也嫖过娼,当然了,不一定真的嫖,但至少跟“嫖娼”这两个字有关系,比如说他平常开玩笑说过、暗示过自己嫖娼,而这件事情也为大家所熟知。
这样你的包袱才能抖响。
一点意见,不知道成熟与否。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大写的“人”字——马志明先生专访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转贴自《北美生活》

    大写的“人”字
    ——马志明先生专访

    作者:钟剑

    一直想为马氏相声以及马氏的人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下笔,因为我知道,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

    我记得自打我记事起,耳朵里就能听到相声了。相声能逗乐,这是我对相声的第一认识,我的孩提时代也因有了相声而闪现出光彩,而从小我就知道了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等等名字。曾几何时,相声以及相声演员是多么的“火”:电台、电视台没事就播相声,相声演员不是主持这节目,就是参加这个那个的活动,风光无限!然而谁又能想到,曾经红红火火的相声,到后来竟然衰落了!以至于人们一提起相声就说,现在最可乐的事情就是相声再也不可乐了!

    “大厦将倾兮,一木难扶”!相声究竟是衰落了,能让人记住的大概只有那几个寥若晨星的姓名,然而,有一个名字在我心里却是这些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那就是,马三立。

    在中国,提到相声,有两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不能不提的,一位是侯宝林,另外一位就是马三立。而我之所以对马老及他老人家所代表的“马氏相声”情有独钟,完全是出自一种“平民艺术”的情结。

    说句老实话,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马三立的。他的嗓音太过低沉和沙哑,以至于每次听他的段子,都必须把收音机的音量开得很大,也还是听不清。更气人的是,在收音机里听现场的观众笑声不断,好像马老有无穷的包袱一样,真是急煞人也!直到后来,马志明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他能在《论拳》里练上一段只戏曲武生演员才会用的“铁门槛”;他能够把王派的快板、谢派的单弦,以及白派京韵大鼓等不同曲种,演绎得维妙维肖;而他的嘴上功夫,更是干净利落脆。那段给我印象最深的《五味俱全》里的贯口:“要使那,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大气不污染,地面不下陷,人人住高楼,家家有电扇,坐着大沙发,看着大彩电,穿着小西服、吃着炸酱面……”,都快二十年了,每次听依然让人捧腹不已!渐渐地,我听出来马志明的表演中似乎有不少马三立老爷子的东西,那种平民化的语言,那种睿智,那种出其不意的幽默,那扎实的基本功……虽然马氏父子以说传统相声见长,但他们相声里的那种独特的魅力,绝不会让我感觉他们的相声太老了,相反,他们的“活”倒使得我在相声的一片颓势当中找到了一丝清新隽永的感觉。直到后来,我对“马氏相声”慢慢地,由喜欢简直到了崇拜。

    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练,环境的变迁,让我又慢慢远离了相声,也差不多让我忘记了相声。直至最终移民加拿大,我才发现,我的生活缺少了一种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相声,尤其是马老爷子的相声。2001年底,马老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在天津举办,那时候我已经来到了加拿大,为4万年薪出卖着自己的大脑,并时不时地出卖着自己休息的权利,对马老爷子最后的演出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据说当时天津市的老百姓为观看老爷子的演出,已经达到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的地步。我记起来,大概新闻媒体已经很久没有用“万人空巷”这个词了。我的印象里,只有当年革命群众上新华书店买红宝书有过“万人空巷”,再有就是后来女排头一次夺冠有过一次“万人空巷”,而这次马老告别舞台的“万人空巷”,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好在现在我们有互联网,我们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很快我就从互联网上下载到了马老告别演出的音像文件。以前听老爷子的段子都是让我捧腹大笑,而这次马老的这场最后的“绝唱”好悬没让我掉下眼泪来。马老上台已经是由人搀扶着,那时他已经得了癌症,再加上本来年势已高,行动已经变得非常迟缓。然而在台上,他的风趣依旧,睿智依旧,幽默依旧,而他的《数板》里的几句“在家孝顺你的父和母,也不必千里烧香奔泰安。父母的恩情有多么重!父母的恩情重如泰山”,却是让我直想哭!2003年2月11日,当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登陆到互联网的时候,得到的却是马老去世的消息。这一次,我哭了!

    我得以结识马志明老师纯粹是出于对马老爷子的怀念。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马老师的通讯地址,就给他写了封信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马老师居然回信了!回信不长,但字里行间可以让人感受得到,马老师是真心把热爱相声的观众当成是自己的挚己,自己的知音。从此,我跟马老师之间就有了偶尔的书信与电话的来往,但始终未能谋面。今年夏天,我的这个遗憾终于得到了补偿。在神州处处都是烈日炎炎的时节,我趁着回国度假的机会,顶着北京、天津的桑拿天气,终于在天津见到了我心目中的偶像。

    初次见到马志明老师的时候,只见他穿着一身中式的短裤短褂,显得很干练。然而马老师毕竟是老了!在这之前,我对马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1986年他在中央电视台说《五味俱全》的时候。现在的马老师,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声音也开始向低沉与沙哑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像老爷子了。然而,他的眼睛却依旧十分有神。

    跟马老师聊天的内容自然离不开相声,离不开马三立老爷子。“老爷子去世这么长时间,还有这么多观众怀念他,有这么多‘马迷’们还想着我,我这心里十分感激!特别是有海外的这些相声迷们热衷于马氏相声,虽然不大合于潮流,但对我来说,颇有知遇之感”。马老师的谈吐比我想象的还要谦虚,这大概是老爷子的遗传因子起的作用吧!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老爷子的“训诫”,就是“不许称‘马派’”,如果说有“马派”,那是北京的马连良先生,那叫马派!相声没派!所以,多年来,马家的人总是自称“马氏”相声。

    马老师的性格多少有点内向型,平时话不多,但只要一谈起相声,就滔滔不绝了。而一聊起马氏相声,马老师总爱从根上聊起。马氏家族的人说相声,或者从事曲艺方面的工作,已经是好几代人了。如果从马三立老爷子这开始往上算,老爷子的祖父,马诚方,是清末有名的评书艺人,以说《水浒》见长;而老爷子父亲马德禄,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再往下就是马桂元、马三立,马老下面就是马敬伯、马志明。而志明老师的公子马六甲,虽然没有正式从艺,但却是正式拜过师,学过艺,也登过台的,也算是相声曲艺行里的人。这样一算下来,马家已经是整整五代人都与相声,与曲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样一个家族,说是“曲艺世家”、“相声世家”,一点都不过分。马氏相声在相声界也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以至于相声界有“无徒不宗马”一说!然而,马氏家族的人在全国范围的观众当中的知名度,却与马氏相声实际拥有的地位相去甚远!按志明老师的话说,就是马家这些说相声的人,从来“都是没有大红大紫过”,只有到马三立这里才真正做到了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而即便从全国的范围来讲,马老的名气就是在他已经成名的情况下,也无法与侯宝林、马季,甚至姜昆相比。“马季要打一百分,老爷子连三十分都不够”。

    其实马老成名远不是近五十年的事情,而是早在四十年代,马老就已经是京津两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当时马老与侯一尘搭档,按志明老师的话,就是“马侯”时代,“那桌围子这边画着一猴,那边画着一马。那‘马侯’这一场,到北京就是原子弹的效果”!但那时,马老的名气还只局限于京津一带,而在我印象里,真正让“马三立”这三个字一夜之间响彻大江南北的,其始作俑者就是那段脍炙人口的《买猴》。

    说到《买猴》,上点岁数的人大概对这个段子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没有不熟悉的,这就是马大哈——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以至于人们后来形成了一句口头语,一说这个人办事粗心,就说:“瞧你这人办事,真是个马大哈”!一段相声里的人物,能如此深入人心,产生如此深刻的社会影响,恐怕在相声的历史上也不多见!而一个相声演员因为一段相声在以后的政治运动中大起大落,就更不多见!

    了解马氏相声的人都知道,马三立跟马志明的相声,都是以塑造小人物见长,什么“马大哈”啊,“马善人”啊,“马喜藻”啊,“马大学问”啊,包括志明老师的《纠纷》里面的王德成、丁文元,莫不是如此!“所有段子都是说的是人,都是挖掘人的内心世界。都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活,人的思想。所以这个,马氏的特点,他不掌握这个剧中人,他要塑造这个的情况,他不轻易的背这个”。马氏相声在艺术上是无与伦比的精益求精,而为了塑造“马大哈”这个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马老爷子可以说倾尽了大半生的心血,以至于若干年后的政治运动中,马老一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最初马老接到《买猴》这个本子是1954年,一开始老爷子是不愿意接这个本子的,一个是因为它太长,相当于一段半相声;另外,它这其中有许多“倒插笔”,也就是倒叙手法。这种手法在文学作品里常见,但在相声里,几乎见不到,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段子难就难在这儿!它不像《夸住宅》这样的传统段子,你说错一个字,说漏了一句,观众基本察觉不到。但《买猴》这样的段子,你说错一句,说漏一句,就很有可能接不上后面的词,整个节目就晾在台上了。在马老之前,同样是相声名家的刘宝瑞也说过这段,天津几位名家也说过,但效果都不理想。老爷子虽然一开始是领导逼着让他弄这个段子,但是后来看到别人都拿不下来这段,他也来了精神。他反复看,反复琢磨这些人物,这些情节,一点一点推敲,直到咂么透了,然后重新写。为了一个“马大哈”,马老可以说是竭尽平生所学。他对艺术的追求可以说是永无止境,一辈子都在追求舞台上的“火”,追求跟别人不一样,还要比别人高。也许这也算是一点“名利思想”吧!凭借着他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传统相声的知识,就象盖楼一样,整个把原作者何迟的本子推倒重来,最后终于让“马大哈”横空出世!

    《买猴》给马老爷子带来了成功,从1955年到1957年的两年时间,是《买猴》上演最频繁的时候,电台里播,剧场里面演,十来个省、市电台要求转录,各地观众、听众的信件则继续飞来,许多机关、工厂要求去慰问演出。“马三立”这三个字,跟“马大哈”一起响彻神州大地,以至于后来毛主席在接见马老的时候,都忘不了“买猴子,买猴子”的叨念。

    然而,马老因《买猴》而红,也因《买猴》而累,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1958年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都以这段《买猴》开刀,把马老与原作者何迟一起打成了利用相声“恶毒地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的“反党集团”。直到1977年马老平反,将近20年的蹉跎岁月,马老只说了3年的相声。其余时间,不是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就是蹲“牛棚”、摇煤球、打扫卫生。

    而这段时间的右派生活,不仅改变了马老爷子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一家人的命运。据马志明老师自己回忆,志明老师一开始没打算说相声,由于从小爱听京剧,而最终是瞒着家里报考了戏曲学校。由于马老被定成了右派,志明老师在戏校的日子也不好过。从前自己父亲在电台广播团当团长、副团长,又是这个劳模,又是那个委员的,自己很得志,但忽然间,父亲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成了“地富反坏右”分子,同事也不热情了,领导也不理了。人情冷暧,世态炎凉一下摆到了自己眼前,很快自己在戏校里就不得志了。

    说着说着,马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插曲:“说我沾老头的光,知道么?只能说是沾他右派的光!绝对是没有个好!那当年我在戏曲学校的时候,度荒年间,唱武戏,最累的人一人补六个鸡蛋,煮鸡蛋。一个演员给六个。我呢,是《雁荡山》里头的,除去号兵跟孟海公以外,就是我,最累!哪场都有我!爬山、下水、攻城、摸黑,都有我!下台我去领鸡蛋去,没我的!‘这是给革命同志吃的!’这就是沾老头光!”。

    在戏校已经看不到任何前途,万般无奈之下,马老师这才决定调到曲艺团。1962年,马老师正式改行说相声,63年,调到天津市曲艺团工作。而此时的马三立老爷子,虽然已经度过1958年反右的风波,属于“脱帽右派”,但仍属于“可以利用,不可重用”之列。随着文革的到来,马氏父子最终免不了一起蹲“牛棚”的结局。

    1970到1977年这段时间,马氏一家被下放到了农村。按老爷子意思,“咱们——就这儿,将来都得埋在这儿!咱就种地了!”一个老艺术家落到如此境地,这是历史的悲剧,民族的悲剧。然而马老爷子却能够泰然处之,就象一棵野草,搁哪能在哪生活。既然命运安排自己在农村务农,那么索性就在这里扎下根来,老老实实当农民。志明老师说,当时“要给我娶一个农民的媳妇儿,以后你就这儿了!甭想回去!台上没咱了!”。但是,这段7年的农村生活,也给了志明老师一个天赐的机会,也就是日后被称为“传统相声总复习”的这段时间。

    “他不是闲着难受么?也没有个半导体,也没有电,也没有人理咱,他农民都跟咱划清界线了!人家都跟阶级敌人不来往。除了借钱以外,绝不上咱家来。所以那个时候,你说,干嘛去呢?所以就,爷俩就在屋坐着,无形中,他脑子里就是这点相声,自然而然地,就提起来——唉!当年有一个《贼鬼夺刀》,那个谁说得好!那个刘奎珍说得不错!当年你大爷,怎么样怎么样……”马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闪着光,似乎又回到了那一个苦中作乐的年代。是啊!十年浩劫,能有七年时间在几乎全封闭的环境下把这些传统艺术的精华过上一遍,怎么着也不能算是虚度光阴啊!尽管马老师说,当初他只是拿这些东西当成解闷,但不可否认,这段时间对传统相声的系统学习的确为他重返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按马老师自己的话,“等于我又上了一个大专”。

    文革结束以后,马氏父子得以重返舞台。望着台下热情的观众,老爷子再一次把20年前招致祸端的《买猴》重新拿出来的时候,一上台先说了一句“我是马三立”,便不由得热泪夺眶而出。老人家在年过七旬的时候终于重新获得了艺术青春,不久后,志明老师也获得了重返舞台的机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给马老爷子平反的时候,老爷子的档案里根本找不到当年被打成右派的任何文字认定材料,也就是说老爷子当了那么多年的右派,纯属“无凭无据”。历史就是最好的相声,在它面前,我们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更是时时扮演着被取悦与被嘲讽的角色。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不平凡的经历,马氏父子得以接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马氏相声才得以在群众中特别有人缘,特别有生活基础。“马氏相声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当我把这个问题提给马老师后,马老师解释说:“它接触的都是广大的穷苦老百姓,它反映的东西也容易被广大的这些老百姓、群众接受”,“它没有虚的、浮夸的东西,所以群众比较愿意听它的” 。真实,可以说是马氏相声的生命所在,灵魂所在!文革结束,马老爷子在历尽劫难以后,又一次拿起何迟先生的本子《似曾相识的人》的时候,为了塑造那个“四人帮余孽曲艺团团长”,可以说是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痛彻肺腑的矛盾心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将那个吃、拿、卡、要的“四人帮余孽曲艺团团长”的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其灵魂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老爷子一辈子没学会说瞎话,一辈子没学会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一点成就了他相声艺术的真实,而正是这一点却让老人家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着实很“吃亏”,以至于老爷子在晚年的时候总结自己的一生,说自己总是“逆境多于顺境”。

    老爷子是旧社会成长的艺人。在旧社会,穷苦大众根本没有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而穷艺人的地位就更为低下。军阀、兵痞、流氓、混混、鬼子、汉奸……只要是个人就可以欺负你。当时天津有个最有名的大流氓叫袁文会,此人充当日伪汉奸,贩卖华工,开办妓院,贩毒吸毒,设立赌场,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对待穷艺人更是有恃无恐,能欺负就欺负。北京的相声艺人戴少甫就曾经因为说《打白朗》得罪了袁文会,差点被打断了腿,而马老爷子受此人的欺压则更是变本加厉,根本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连人格都没有。老爷子在旧社会尝尽了屈辱,但从来没有为了迎合谁而去巴结、奉承谁,昧着良心地去挖门子,昧着良心地去说瞎话,从来没有!可命运安排老爷子生来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很多时候他也只能用逆来顺受来保全自己,但骨子里,老爷子是最有骨气的。

    解放以后,艺人们有了地位,老爷子当然也有了地位,但这时的他也没有多少张扬,更没有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名气捞额外好处。就拿曾经的有一次,老爷子让毛主席接见这件事来说,当然,跟大多数人一样,老爷子也以被毛主席接见为荣,但绝不会有那种市侩小人的“黄马褂”心理,觉得自己被伟人接见了,就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了。老人家依然实事求是地,自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普通演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从不拿这个说事。
    说到这,志明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当初上东北,日本时期,坐火车。日本人去查票,查到老头这儿了。有一个汉奸,就问:“你哪的人?你什么人?”
    老头说:“我是中国人。”
    “啪!”一个嘴巴子!打一嘴巴。
    “我,我,我是日本人!”
    “嚯!你他妈冒充日本人!”“啪!”又打一嘴巴子!
    “我不是人行了吧!”
    作为一个旧社会的穷艺人,他怕事。他见着这个当官的,他绝对是吓坏了!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不是人还不行么?”人家都乐了,说:“满洲国人!你是满洲国!”
    “啊!我满洲国。”
    “哦!行!过去吧!”就过去了。
    这个事在回忆录,他完全照原样就端上去了。那时候,这书出来以后,我就问他,您怎么把这也写上去了?
    “就是那么回事!”
    我说您应当说啊:“我是中国人!我不像那汉奸走狗,知道么?他吃人饭不拉人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说您要来一这个呢?让他打一顿,这不是您的成就么?那现在您就可以拿它说事了!
    他没那么办,他绝不这么说!

    老爷子这种性格,多多少少也影响了志明老师。按志明老师的话来说,“血统这玩意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的”!1986与1988年,马老师曾经两度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电视相声大赛。虽然说无论是马老师参赛的段子的水平,还是马老师的表演,都够一流的水准,但实际比赛的成绩都不理想。《五味俱全》名落孙山,《纠纷》勉勉强强给了个三奖。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比赛其实都是有黑幕的,很多参赛演员都给评委送钱,最后才获奖。但马老师坚持一分钱不给,“我要是送1分钱,这奖也是买来的”!
    志明老师在相声圈子里是出了名的耿直,可以说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相对于老爷子的逆来顺受,志明老师更多的是抗争,而且每每与人聊起相声圈子里这些事,不论好坏事,总是直呼其名,从不隐讳。他是天津市文化局职称评定委员会高级评委,而在他这里却没有门子可走,曾经有人托人情,要他在评定职称的时候照顾一下,他当时就对那个人说:“你回去吧,我肯定不会投你的票!”

    这种性格在如今的社会的的确确是很吃不开的!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老爷子跟志明老师在历次政治中,与其说是受运动本身的冲击,不如说是受同行的排挤。那些在业务上嫉妒马氏的成就,想借踩别人一脚自己往上爬的人,早就对马氏父子恨之入骨,再加上马氏父子这种耿直与不合作,“穿小鞋”自然是难免的了。而且这些欺负人的人也掌握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欺负马家人没什么风险,什么人都可以欺负,因为马家没什么势力,不会说你今天欺负了他,回头哪一天他翻过身来,能把你整趴下,马家不会。直到今天,这种旧式的封建行会的遗风,加上新式官僚的权势,直接导致志明老师的演出机会廖廖,医药费难以报销,而马六甲从艺的问题也是希望渺茫。

    而马家的人似乎对这一切都能安之若素,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相声段子,一门心思琢磨怎样从生活里发掘素材,一门心思琢磨自己的那点业务。如果说家学渊源,相声界大概无人可以与马氏家族相提并论,但老爷子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锐意改革,绝不固步自封。“老爷子日记本上总写着这路话:我凭什么吃饭?要么就是: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好不可,非精不可!总是这样!”老爷子对相声的钻研,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而这种痴迷同样也被志明老师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一段《大保镖》,可以说死了几十年了,愣是让马先生给救活了,不单“活”,而且“火”;一段《纠纷》,让人们都知道了有个丁文元跟王德成;而老爷子晚年用自己有限的科普知识演绎的《讲卫生》,则更是把人带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原来科普知识还可以用相声来这样说!说老实话,就即便现在很多读过书的人都未必搞得清细菌跟病毒有什么区别,而在老爷子的相声里,这个概念却表达得很准确,而这背后又有谁知道他老人家下了多大苦功!

    “老爷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一个“痴人”,“痴傻呆惗”,‘痴’!艺痴!是一个别的都看得很不重的人!也不太顾及自己亲情的人!”

    老爷子一辈子,不为名,不为利,最在乎的就是能不能观众逗乐了。为这个,他成了右派;为这个,他更是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上台为大家说笑。很早以前,我就听说,当年老爷子的老伴甄惠敏病危的时候,老爷子在明知自己老伴即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依然在台上坚持认认真真地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而此时志明老师在舞台侧幕后面,正在焦急地等待父亲演出结束,好把父亲赶紧拉回家去。最终,甄老太太没能逃出病魔的手掌,几十年相濡以沫的老伴撒手人寰。“他把观众看作是自己的,不是一般的亲人,甚至是自己老人,我在孝顺你们”,志明老师说句话的时候,能让人感觉到它的份量。而我在品味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用生命书写的大写的“人”字,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又跟马老师聊了马六甲从艺的问题,同时,也是马氏相声传承的问题,因为我临回国的时候,咱们多伦多著名的写手字者让我带话,说一定要让马老师谈这个问题。“马氏相声已经不是老马家一家的事,马三立是中国的国宝,马氏相声是全中国人民的财富。一百年以后,人们可能不记得这时候的天津市市长是谁,但人们会永远记得马三立这个名字,这个马氏相声怎么能让它断了根呢?”字者说这话的时候,我可以看得出他的一片拳拳之心,可以看得出他跟我一样,对马氏相声那一份真心的热爱。

    “这个传承问题,这也得根据客观的现实,对吧!”马老师听完我的问题以后,眯缝着眼说了这么一句似乎是无可奈何的话。事实上,所谓“传承”的问题,也确实不是马老师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以六甲的嘴上功夫,家学渊源,对曲艺的掌握程度,应该说,在现今的曲艺界,绝不会排在后面,但六甲报考曲艺学校,却没有考上,人家不要。至于说进曲艺团吃这碗开口饭,则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哪个团都不要。然而,话锋一转,马老师又说:“也并不是说,马家如果没人了,这马氏相声就完了么?那就是说有志于相声的这个,广大的爱好者,不单是专业的啊!往往我发现有时候业余的,或者说是,喜好者,他们理解马氏相声,要比专业的只深不浅。也会有人,去好好研究老头的东西,会发扬光大的!”马氏相声不一定非得姓马,才能发扬光大,一席话顿时又让我感到了真正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传承马氏相声,究竟传承的什么?不是戴着个眼镜,操一口沙哑的天津口音说“逗你玩”,而是“传承的是一种,对相声的理解,对相声的认识,还有对相声事业不懈追求的一种精神”!

    老爷子生前有一大群徒弟,但据马老师介绍,都是挂名的,没有正式的,“有时候,人们有一种错误认识啊,一个是血统,一个是师承。好像你有一大帮徒弟了,你就有继承人了!这是两码事!这徒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趋炎附势的人也有,有的是借腕儿,有的是为了在这里找碗饭吃。是不是真正能够像老爷子似的,不计名利,不怕打击,就为了研究这业务,以此为乐的人,拿我这来说,都做不到”!所以,至于传承老爷子的艺术精华就更别提了,因为像老爷子这样痴迷地研究相声的人,现在几乎没有。

    人生贵在有一种精神,有时候这种精神是支撑自己鼓足勇气生活下去的一种动力,而从与马志明老师接触过程中,我终于领悟到,这种精神其实是一种良知。马氏相声的良知在于一种让人无比亲切的平民情怀与市井视角,而马三立老人与马志明老师的良知,则来自对最底层老百姓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从马老嘴里听到发自内心的《西江月》,而绝不会听到昧着良心用相声的语言给还在亟待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民们硬塞上一台宝马车,或者是笔记本电脑。这就是马氏相声,台上看的是笑,台下尝的则是人生百味!

    也许,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ding
      • 你不是天津人,能听懂小马的相声吗?
        • 介个嘛,俺好歹也是中国人好不好
    • 老哥呀,我就是看了5遍你给我的少马爷的访谈录才写的那篇感想,我觉得我这个岁数不会再成为追星族了,但生生是被少马爷的功夫和为人折服了。能在他乡遇到像你这样的知音,真好呀!
      • 谢谢!欲将心事赋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喜欢马三立相声,却刚知道他父子如此刚正不阿的为人,更增加了敬重。多谢介绍,大喊三声:写得好!
    • 现在还记得马三立的那个相声:“逗你玩。”
    • 天津相声演员都比较低调,专注于专业。其它地方的一些演员经常不务正业,靠其他手段出名。天津现在混得最好的相声演员算是冯巩、刘亚津了,也是靠演电影、电视剧。刘亚津其实相声不怎么样
      • 天津相声演员喜欢嫖娼. 最近刚有个姓李的出事了
        • 那人不是天津的,您弄错了!
          • 亏你还是讲相声的. 一点幽默感也没有. 我当然知道那个李是北京市人. 可 天津包子 姓 李 你知道吗 ? 我这种开玩笑的风格可能你还没见过. 呵呵.
            • 说不定哪天北京就归天津管了呢,也没准就对了。天津省北京市演员李某。。。
              • 是的. LZ 还应该接着说, "是的. 我是主管天津省北京市垃圾曲艺团的领导的 ...."
            • 惭愧!惭愧!您这包袱皮太厚,我还真得绕一阵子才能绕过来!呵呵!
              • 这种手法在上海独角戏里常用. 曲艺要发展,要注意多交流互相学习. 否则昆剧就是下场. 呵呵
                • 其实这种手法相声里很多。只不过你这个玩笑的前提是别人也得知道 包子 的姓,否则就一点好笑的地方都没有了。
                  • 包子 的姓 他自己写得这么清楚 你还看不见 First Name : Vega Last Name : Lee. 哎, 我无话可说.
                    • 问题是也有可能姓黎,姓厉啊!
                      • 要与时共进. 现在正好不是有个姓 李的撞在枪口了吗 ? 随便拿来一用, 正合适.
                        • 你这个叫硬拗。。。
                          • 哈哈, 我不和女人斗嘴的. 你认真想一下 到底谁在 "硬拗" 李是一个大姓, 不是吗? 你现在的状态和你的呢称 很附和. 我逃 ..........
                            • 呸,这个昵称俺还挺自豪的呢,你想, burned soil, 是什么? 。。。 比你这熬了一千年的老浆糊强吧? :)
                              • Soil Bean
                                • 土豆的意思。
                                  • 看书考证书去!又在这瞎起哄了
                        • 读您的笑话还得会脑筋急转弯。
                          • 那里, 习惯了就会很快地反映过来. 没那么复杂
                    • 。。。 就不许是 利,厉,历,黎, etc 啊?
                      • (#2803454@0)
                      • 就不许!就是逼你这么联想 (#2803455@0)
                    • 要说那是拼音的话,我都读成 L~E~ 了。不过平常人见面,都问吃了,喝了,迷了,喽了,点了,餐了,颠了,撒鸭子了。这个 vega 是虾米意思,还得等包子自己解答。
                      • 好象韩国人和广东人李 的拼音都是用 "Lee" 的
                        • 我知道的包子是天津的,难道他还有韩国或者广东的血统?
                          • 没有. 那家伙在冒充广东人. 我猜想
                            • ... 你索性说他冒充英国血统好了
                              • 刚才有关你的呢称. 我查了字典了. 可惜给版主删了. 我留下了. 如你喜欢. 我PM 给你. 哈哈
                                • "给版主删了" 那么严重?! 俺又是缺啥Q了呀?你快PM吧。。。 唉,又要动脑筋想新昵称了 :(
                                  • Pm 了. 原文抄送. 对不住了. 呵呵
                                    • 哼。。。 版主对俺真好, 气S你 :)))
                                      • 大家都看完了才删的,不就是家家都用的嘛!
                                        • (#2803553@0)
                                          • 天津包子-就不考
                                        • 完了. 看来你师傅一定要改呢称了
                • 总得来说,您这个包袱抖得不能算成功
                  就算包子姓李,那个嫖娼的大腕也姓李,这并不能构成笑料,因为你没有铺垫,没有让人领会你所指的嫖娼的李姓大腕,就是指代的咱们网上的这位李姓“包子”。
                  如果你不用铺垫,非要让人一下子就领会你的意思,那你所说的就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人和事。比如我说我打算起个英文名字叫克林顿,后来一琢磨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办公室里有一姐姐起了名叫莱文斯基。这个包袱就能抖响,因为克林顿、莱文斯基大伙都熟悉,他们俩什么关系,发生过什么事情,大家都熟悉。这就不用铺垫,一说出来,大家肯定都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如果你想把“天津相声演员喜欢嫖娼. 最近刚有个姓李的出事了”当成个包袱抖响,并且让人知道你是指代的就是咱们网上这位天津包子,那必须得有这么几个条件:
                  1.天津真的有一个姓李的相声演员嫖娼,而且这件事情为大家所熟知;
                  2.咱们这位“天津包子”也真的姓李,而且也嫖过娼,当然了,不一定真的嫖,但至少跟“嫖娼”这两个字有关系,比如说他平常开玩笑说过、暗示过自己嫖娼,而这件事情也为大家所熟知。
                  这样你的包袱才能抖响。
                  一点意见,不知道成熟与否。
                  • 算了. 没那么复杂. 本来我是跟在“天津包子”的贴下面的. 就两个人之间的玩笑. 没想到你出来纠正. 故才有此一说. 我和他很熟. 用不着什么铺垫. 当然. 你一定要作为包袱来抖, 那是另外一回事.
                    "本来是一件挺美好的事", 让你上升到艺术的角度. 我有点恐高症.
                    • See, you made things complicated. I was 八卦 a lot. Next time use PM.
                      • 弟弟呀. 有悱闻才红得快呀. 呵呵
                    • 嘿嘿,原来治浆糊要用这招
                  • 好学术呀,累死浆糊他也博不了您了。嗯,只有我能用理论解释!
                    我用的是你的理论,人家浆糊的笑料包子一看就心领神会,那是他们俩都知道的东西。简而言之,那东西不是给咱们笑的,只是勾了咱八卦细胞而已。
                    • TMD,人家浆糊上边儿讲了,俺怎么没看到,还在这儿得意洋洋分析半天。真笨!
                  • lol
        • 问题是李什么?
          • 不会是李世民吧!
            • 姓李的都是李市民,问题他是那个李市民呐。
          • (#2803434@0)
            • 包子是说相声的?包子喜欢嫖娼?这也太震惊了吧?!
              • 打住.
      • 刘亚津以前的活还行
        跟刘亚津同一拨的人里,侯长喜还不错,只可惜他在天津,如果在北京,估计姜昆、笑林之流就没地方摆了。刘亚津以前的活还不错,只是后来搞小品跟电视剧去了!印象里只有他跟王宏说的《阔人》,还有跟侯耀华说过一段修水管子的段子(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 Many Tianjin actors are better than their same generation in Beijin.I can't fine who is better than 苏文茂,李伯祥,Wei Wenliang in Beijing of their generation.
      • 请教: 象苏文茂,李伯祥等都是以贯口著称,他们和马氏有什么师承关系吗?
        • No. Tianjin马氏 is not like another 马氏 in Beijing, very interested to be a Shifu of other famous actors. I don't know how Beijing马氏 is so famous. His performance is really bad.
          • 一般说“马氏”都指着马三立说的,不会指马季
            • 我知道,不过那时没法输中文,只好拷贝了。
          • 是北京人, 但从来没有觉得马屁的相声好. 就他文革对他师傅的作为, 为人就不怎么样
            • 也不能这么说!那个年代人性扭曲,马季当时为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做出师徒反目的事情,也不能说做得就不对。毕竟后来师徒还是合解了!而且马季在相声界人缘算是还可以,不算太坏。马季再阴险,阴险不过常宝霆!
              • 我不这么认为,做不好可以不做。他靠什么这么大名气?业务水平?呸!还不是会跟形势、迎风倒。那个时代如果不是图个人名利,有点骨气也不用做到那样。后来他这么大份了,谁好意思不和解啊。那也只是他师傅心胸开阔,跟他无关。
        • 苏文茂是常宝堃的徒弟,李伯祥是赵佩茹的徒弟。
          常宝堃艺名“小蘑菇”,解放前与张寿臣、马三立、戴少甫、侯宝林并称为“五档相声”,抗美援朝时赴朝慰问演出壮烈牺牲。
          赵佩茹原是常宝堃搭档,常宝堃牺牲后,给马三立捧哏,文革期间受迫害,后因尿毒症去世。赵先生是相声界公认的水平堪与马三立并驾齐驱的大家,无论捧还是逗都有独到之处。现在大家所熟知高英培、李伯祥、侯耀文都是他的徒弟。
          • 谢了您呐掌柜的. 您老这儿货真全.:D 常宝华常贵田又是小蘑菇的什么人呢?
            • 常宝华是小蘑菇的四弟,常贵田是小蘑菇的儿子。
              此外常宝华、常宝峰还都是马三立的徒弟,不过按志明老师的话,“都是寄名的,没有正式的”。
              • 不过他们的相声也够差,常宝峰有些相声还行,其它哥几个全靠他哥了。
                • 怎么说呢?一言以蔽之,小蘑菇一个人的死,可以说是救了常家一家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首先说常连安这个人,就是小蘑菇的父亲,背景比较复杂。他唱过戏,是正经作科唱过的,后来因为嗓音“倒仓”,改说了相声。他这一辈子,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黑白两道结识了不少人,真正是所谓的“江湖人”。
                  咱文中所提到的解放前的大恶霸袁文会,跟常家是有交情的。当年袁文会搞“兄弟剧团”的时候,常宝堃即任团长。虽然那时候小蘑菇才十几岁,算是不懂事的孩子,但他能在袁文会手下当团长,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他老爹运动的结果。当时马三立也在袁文会手下干,受尽了气,待遇跟小蘑菇竭然不同。抗战胜利后,马爷当即就作出决定,不在兄弟剧团干了。
                  解放以后,虽然袁文会倒了台,并且被枪毙,但常家善于跟风,善于跟形势,结交的人又广,自然不会甘于人后。于是,就有了小蘑菇赴朝演出的壮举。当然,小蘑菇赴朝本身是个很了不起的举动,他的牺牲也并非家里人的本意,但这一牺牲却成了常家的政治资本,不但洗净了他们家在旧社会的江湖黑底子,还成了他们家日后大红大紫的基础。从此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常家几乎没受什么冲击,更何况文革期间,北京一个马季,天津一个常宝霆,是革命的,是冲击别人的人。老一辈的相声艺人,朱相臣、白全福,甚至随同小蘑菇一起去过朝鲜的赵佩茹(小蘑菇牺牲时,赵先生就在他身边,子弹差一点就连他一起打中了)、马三立等,都下放到农村了,唯有常宝霆一枝独秀,在天津曲艺界呼风唤雨。
                  文革结束后,常家那些在文革不得志的人,也是在众多相声演员中复出最快的。常贵田、常宝华凭借《帽子工厂》、《四人帮办报》等节目一炮窜红,常宝霆也以《道德法庭》(某业内人士提到此节目时,说这是最没道德的人开道德法庭)等节目重新奠定了自己在曲艺界的地位,并且继续大权在握。由此可见常家根基多深,底子多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不了解这些内幕,但从来就没喜欢过常家的相声段子,倒是很喜欢给常宝霆捧哏的白全福,白头发老头,表演的也很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