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这个人天性散漫,受不得拘束。又有一股子知识分子的臭脾气,即不肯低声下气巴结领导,也不肯跟同事拉帮结派。所以本科毕业的时候,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导师把我送到某部委做技术官僚的推荐。九十年代初,外企刚刚进入中国,虽然有不少不错的机会,但是一个本地户口就弄碎了所有的希望。那个时候,中国的私有经济也从蹒跚慢慢步入正轨。老爹开的小公司,因为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竞争少,而得以迅速发展。所以,我就一头扎到自家的公司里。像所有的员工一样,什么都要干。那几年,除了开发硬件、软件,跑销售差不多用脚量遍了东部沿海几个省的每一寸土地。为自己的公司干,虽然每个月工资拿得不多,但是看着公司的发展,总归感到很满足。不过,商场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也让我厌烦至极,萌发了出国看世界的心思。
我大学期间无心读书,成绩平平。靠着保送,读了本校的研究生。做的课题是个理工结合的杂汇。我的导师懂理不懂工,其他老师懂工不懂理。所以两边对付,居然一边开着自己的公司,也搞胡弄了一个提前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就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读书了。这样子,如果想靠留学出国,根本没有希望上好学校,又不愿意去二流学校将就,移民成了唯一的选择。
移民的过程一切顺利,自己也很是踌躇满志。当时跟 LD 夸口,我有两个专业,拿了学位的工程和自学的计算机,找工的机会应该比别人多。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吃了大亏,也是移民过程中教训最深的一个地方。
九十年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专业人员缺乏,所以稍微有些本领,很容易在企业里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外企,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能跨入那个大门,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学习、积累经验和人脉,几年后坐到比较高的职位比较顺理成章。但是,在整体竞争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涌现的娇娇者,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下子面对语言、文化、关系构成层层的障碍,如果说没有失落,那就是在撒慌了。
我承认,刚刚落地的头三个月,是最迷惘失落的一段日子。自己曾经以为很辉煌的过去,原来不值一文;自己引以骄傲的技能,原来完全无用。究竟该何去何从?每天晚上整夜失眠地在想这个问题。开弓没有回头箭,让我就这样回去,是肯定不能接受的。那么留下来,也要想法打发这三年的移民监啊。既然自己一无所长,还是读书吧。选择有三:一、是回到我的老本行;二、是转学IT,这可是我上大学没能上成的第一志愿啊;三、去学 MBA。可是我从来没有语言天赋,中学期间英语常常不及格,大学的时候也是刚及格的水平面。特别是那破破的口语,能够应付读MBA吗?
所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重新捡起老本行。我们 Landing 的日子是2000年2月29号。一个特殊的日子哦。不过,也就意味着,很多学校的秋季招生已经结束了。没办法,穿起西装,结结巴巴地到几个大学找和我以前专业相关的教授去套磁,企盼能有一线希望。谈一圈,结果只是失望。这条路不通,只能转向剩下的两个选择。
2000年4月,IT的泡沫还没有崩破。经常听到周围某个人上个学习班,然后找到专业工作。我也有些动心。在自己的小公司,硬件上我用8031,80196开发过单片机系统,设计过专用的模数转换器;软件上,独立开发了我们的整个分析软件,中间设计到的算法打印出来也有半尺厚,通讯部分还牵涉到对计算机硬件的底层控制。所以,一度也认为自己能成为IT专业人士。就凭着这些经验,发了几份简历,居然也有代理给了面试。等到看到技能列表上那一串串从来没有见过的技术术语后,我就知道自己离专业人士的差距了。
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学管理最起码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公司。唯一要战胜的是我自己,是否有信心、有毅力。7月初下定决心,9月初考GMAT。考完GMAT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托福分数已经过期,10天后再考托福。10月开始准备申请材料。那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真正地把自己以前的经历掰开揉碎地分析,一点点规划以后的目标。一个月后,申请发出去的时候,自己又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差不多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上 Rolia。很高兴在这里遇到很多热心、积极的朋友。有了他们,上学前打工的日子不再觉得艰苦。那一段,我去仓库搬过箱子,去木工厂打磨过家具,去给卷纸筒的工人做过助手。那一段,曾经肉体上极度疲劳,到了走路打晃的地步。那一段也是真正有机会深入所谓的底层、了解人生的时期。打工的时候,遇到各国来的移民,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加拿大,在这里落地生根。所谓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了解“主流”,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文化也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当我花上一个小时,在冰天雪地里骑着自行车去挣7块2毛5的时薪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生活最差不过如此。即便以后跌倒了再来,我也依旧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而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过下去的。
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一年前压在心头的阴霾已经完全散去。FB, SLX, 钢管舞,野营,旅游,生活重新多姿多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我大学期间无心读书,成绩平平。靠着保送,读了本校的研究生。做的课题是个理工结合的杂汇。我的导师懂理不懂工,其他老师懂工不懂理。所以两边对付,居然一边开着自己的公司,也搞胡弄了一个提前毕业。毕业典礼的时候,就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读书了。这样子,如果想靠留学出国,根本没有希望上好学校,又不愿意去二流学校将就,移民成了唯一的选择。
移民的过程一切顺利,自己也很是踌躇满志。当时跟 LD 夸口,我有两个专业,拿了学位的工程和自学的计算机,找工的机会应该比别人多。这种盲目的自信,让我吃了大亏,也是移民过程中教训最深的一个地方。
九十年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专业人员缺乏,所以稍微有些本领,很容易在企业里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外企,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能跨入那个大门,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学习、积累经验和人脉,几年后坐到比较高的职位比较顺理成章。但是,在整体竞争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涌现的娇娇者,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下子面对语言、文化、关系构成层层的障碍,如果说没有失落,那就是在撒慌了。
我承认,刚刚落地的头三个月,是最迷惘失落的一段日子。自己曾经以为很辉煌的过去,原来不值一文;自己引以骄傲的技能,原来完全无用。究竟该何去何从?每天晚上整夜失眠地在想这个问题。开弓没有回头箭,让我就这样回去,是肯定不能接受的。那么留下来,也要想法打发这三年的移民监啊。既然自己一无所长,还是读书吧。选择有三:一、是回到我的老本行;二、是转学IT,这可是我上大学没能上成的第一志愿啊;三、去学 MBA。可是我从来没有语言天赋,中学期间英语常常不及格,大学的时候也是刚及格的水平面。特别是那破破的口语,能够应付读MBA吗?
所以,我第一个反应就是重新捡起老本行。我们 Landing 的日子是2000年2月29号。一个特殊的日子哦。不过,也就意味着,很多学校的秋季招生已经结束了。没办法,穿起西装,结结巴巴地到几个大学找和我以前专业相关的教授去套磁,企盼能有一线希望。谈一圈,结果只是失望。这条路不通,只能转向剩下的两个选择。
2000年4月,IT的泡沫还没有崩破。经常听到周围某个人上个学习班,然后找到专业工作。我也有些动心。在自己的小公司,硬件上我用8031,80196开发过单片机系统,设计过专用的模数转换器;软件上,独立开发了我们的整个分析软件,中间设计到的算法打印出来也有半尺厚,通讯部分还牵涉到对计算机硬件的底层控制。所以,一度也认为自己能成为IT专业人士。就凭着这些经验,发了几份简历,居然也有代理给了面试。等到看到技能列表上那一串串从来没有见过的技术术语后,我就知道自己离专业人士的差距了。
只剩下最后一条路了。学管理最起码可以用来管理自己的公司。唯一要战胜的是我自己,是否有信心、有毅力。7月初下定决心,9月初考GMAT。考完GMAT突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托福分数已经过期,10天后再考托福。10月开始准备申请材料。那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真正地把自己以前的经历掰开揉碎地分析,一点点规划以后的目标。一个月后,申请发出去的时候,自己又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差不多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上 Rolia。很高兴在这里遇到很多热心、积极的朋友。有了他们,上学前打工的日子不再觉得艰苦。那一段,我去仓库搬过箱子,去木工厂打磨过家具,去给卷纸筒的工人做过助手。那一段,曾经肉体上极度疲劳,到了走路打晃的地步。那一段也是真正有机会深入所谓的底层、了解人生的时期。打工的时候,遇到各国来的移民,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加拿大,在这里落地生根。所谓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了解“主流”,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让自己的文化也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当我花上一个小时,在冰天雪地里骑着自行车去挣7块2毛5的时薪的时候,我告诉我自己,生活最差不过如此。即便以后跌倒了再来,我也依旧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而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过下去的。
当又一个春天来到的时候,一年前压在心头的阴霾已经完全散去。FB, SLX, 钢管舞,野营,旅游,生活重新多姿多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