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没想到, 本人的拙见有这么多人有同感. 昨天限于时间, 很多话没说完说透. [修订了标点符号]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首先, 山大王的文章和观点也是比较有信息量的. 看得出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努力的在写的时候, 保持客观. 看了以后, 我了解了不少最新情况. 先谢过.

但是每个个人是很难真正地做到客观的. 包括我的观点也必然有强烈的主观烙印. 所以每个人都是"一管之见".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每个人都写出绝对客观, 绝对符合事实的文章来. 从读者的角度看, 综合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 估计能得出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印象. 这才应该是我们论坛的目的.

下面我再贡献一点个人管见, 供大家参考.

1. 关于空气, 环境和服务

我们回去, 一开始确实会感到空气不好. 但这是最快适应的部分. 至于有些服务上的不方便, 也是在刚回去的初期才会感到反差. 我上次回去, 就第一个晚上感觉到一些反差. 第二天一起来就接受了国内的这些. 毕竟是从中国出来的啊.

2. 旅游费用

你举的几个例子, 确实很便宜, 比我在广东的时候还便宜. 希望能一直这么便宜下去并能享受到不错的服务. 而不是带着整天去购物.

我也能举出很多这边的极端例子. 比如, 办个赌场证, 5元就玩一天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些例子都不是常态.

说到大瀑布, 我觉得可以说明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一大重要区别, 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国外旅游便宜的原因.

国内现在各景点的门票实在太高了. 而且到处收费. 上个黄山, 没几百元还到不了山顶. 如果是大瀑布这种世界级的风景区在中国, 那还不得收你个200RMB门票? 国内的景区, 现在还搞出很多假的古迹和景点(比如全国到处都是的西游记宫), 导游是很热中带我们去那种地方的.

国外的旅游区, 收费都非常低, 甚至免费. 我们的花费其实就是车费和住宿. 你可以complain班芙的motel收你120, 可是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3. 国内的科技创新

山大王提到了几个公司. 我也不否认这一点. 这么一个大国, 多少也得有点科技创新和产品出来. 问题是, 这种土壤有没有, 是否足够肥沃.

你说的中星微是否那个做"中国芯"的公司? 如果是, 那还是别提了吧.

以前, 还看过一篇批判中关村的文章, 我同意其中的观点. 中关村现在热中于邀请什么500强企业进村, 却忽略对小公司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际上, 把地皮炒得很高, 让这些公司呆不住.

政府出面搞的东西, 必然是这样的. 它要的是效应, 而不是实绩, 更不是看给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在中国的visibility都太低了. 一个500强企业看中中关村要进驻重要, 还是一群鸡毛小公司, 搞出一堆现在看起来没市场的东西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让那些鸡毛小公司生存发展的环境, 创新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 现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的一些大公司, 十几年前, 乃至几年前不就是一些车库公司吗?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我一年半前去硅谷, 本以为会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 但是让我惊讶的是, 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 过去是, 现在还是我们IT人的圣地.

中关村是什么样子呢? 一开始是组装机一条街, 后来是"总代理"一条街, 后来变成了餐馆一条街(发现做餐馆比卖电脑来钱, 那是我出国前的事), 再后来全是高楼大厦, 大公司. 可以暂称为"商务一条街"吧. 反正, 我没看到硅谷那种科技创新的气氛.

再广义点说, 自己当老板, 随便当什么老板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 很多移民过来, 后来自己开店去了. 都是在国内从来没有干过, 怎么到了这里就行了? 其实加拿大政府是非常扶持小生意的. 现在开小店的, 每年才交几个税? 税务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从没有听说哪个警察, 税务, 工商, 黑社会整天来你餐馆蹭吃蹭喝, 也没听说办个执照手续到处求人的.

你如果考察一下国内的海归企业, 你会发现, 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 但有一点是惊人的一致. 就是把争取政府的扶植当作重中之重. 而办得好的企业(不管是否海归企业), 一定是这门必修课学得好的. 而什么样的企业能争取到政府扶持, 除了关系外, 还要看概念, 看概念的推销. 这个推销不是推销给市场, 而是推销给政府和官员. 这是正常的商业吗?

原因很简单, 目前在中国, 政府及其相关公司企业还是资源的最大占有者. 也是最大的消费者. 商业自身发展的良性土壤还差得远.

上次我回去碰到一个例子, 一伙海归, 搞了个产品. 他们的材料上, 一个字都没提他们的产品先进在哪里, 对用户的帮助在哪里. 但是充满了以下内容:
- 胡主席某年某月接见CEO及照片
- 军方应该用他们的XX系统. 因为这是中国产权, 否则有战略危险. (军方要用了他们的, 市场就保证了)
- 某地政府白给了多少平方米的厂房, 多少万的孵化资金.

看了这个, 我算是茅塞顿开. 知道自己将来要海归淘金的话, 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第一要搞一些在国外和市长,省长,总理的合影, 挂在醒目的位置.
第二是要搞个外国学位, 最好是博士. 实在没能力, 什么巴灵顿, 克莱登都行.
第三要自己注册一个协会或团体. 名头越大越好. 如果胡主席等来访, 打破头也要混到"侨领"的对伍里面参加合影.
第四是要搞一个产品. 这个产品不需要有用, 也不用太担心偷取职务成果的嫌疑. 但要显得是好概念.
第五是要对自己做一些背景宣传. 比如, 毅然放弃某大公司10余万年薪的工作之类.

4. 加拿大的医疗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评加拿大的医疗. 甚至还暗示不如中国. 这个荣誉, 恐怕再无耻的中国卫生部长, 也是不敢领受的.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我是用得不少的. 甚至觉得, 就我几年来交的那点税, 恐怕不足以支付我全家看那么多病. 最受人批评的急诊, 我就用过好几次. 感觉还不错. 态度不用说, 效率也很高. 开始在NYGH看, (Scarborough的General hospital差一点), 后来在Markham看, 都很好.

也许是我运气好. 最长的一次, 等了2小时, 但是一进去很快就确诊, 马上就手术了, 所以, 总体效率也很高). 一般等半小时左右.

5. 加拿大的问题

海归能成为今天的热点, 并不是国内的机会那么好, 那么容易把握. 而是加拿大的问题造成的. 理论上, 现在据说是历史上就业率最好的时期. 但是, 在我看来, 占国移男国移女主体的IT行业, 就业形势还不怎么样(比前几年好一点). 起薪下降. 大量使用temporary job, 而减少permanent.

原因很简单, 小国, 工作市场小, 前几年来了太多移民, 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就算有工作. 而加拿大的生活特点是, 平时攒不下钱来. 一年的收入除去花费攒下的只够再过3个月. 一旦有变, 则比较狼狈. 国内的话, 剩的钱比较多.

还有, 人久静思动. 也是个原因.

我现在熬了数年, 工资算熬得挺高了. 但是, 到外面一看, 很难再找相同工资的工作. 这就使得自己在公司面前矮了半截. 出路在何方呢? 也许去做contractor, 也许去美国, 也许就是看看能否海归了. 所以, 产生海归念头非常正常. 有句话说"生活在别处", 总是别人的生活, 别处的生活显得更精彩些. 是不是真的这样, 就看每个人自己的机遇了.

6. 今天为什么要回, 应该先问问当年为什么要走

中国在大发展, 也不是等我们出了国, 才开始的. 前几年发展也很快. 可是, 我们却"毅然"走了. 现在却"毅然要谢绝国外的高薪"而海归了.

我觉得有时候回顾自己当年走的原因, 有助于清醒认识.

一加元在加拿大的购买力肯定比不上7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 但是也绝对不是1:1的. 1CAD=3RMB比较正常. 按照这个标准, 我们现在在加拿大的收入也不怎么办. 就算高一点的税后5000-6000, 也不过等于15000-18000. 这个收入在国内大城市的白领中, 不难挣到. 本人出国前, 也已经挣到了. 不过, 当时为什么要走呢? 原因很多, 除了圆一个出国梦以外, 我个人当时是觉得自己在国内遇到了事业的瓶颈. 国外的局限性我是看得很清楚的.

当时问过不少已经在国外的人, 国外好在哪里, 大家除了环境好外, 几乎说不出什么新的. 但是我要走这一点确是看清楚了. 我毕业后没有象很多同学那样出国, 而是到广东闯荡了数年. 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成功和许多人的沉沦. 成功的, 做得好的人实际上永远是极少数. 我看到最多的人, 都从公司跳槽去政府, 海关, 银行等舒服的, 稳的地方. 说到华为, 我对它也非常熟悉. 一个外面风光的公司, 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看来, 生活却是地狱. 在搞实业的企业里工作, 日子都难受.

我的想法很简单, 与其到国内混, 还不如到国外去混. 所以, 就出国了. 后来回国办事, 见到了一些当时没走的人. 也印证了自己出国是否正确的问题. 结论是, 对我来说, 是正确的. 至少so far是正确的. 如果不自己办公司, 只是打份工, 还是国外好, 机会也多. 加拿大要是呆得没前途, 还有美国.

现在很多人回去, 据说不错, 这可能让人觉得人人都能回去挣个30-50万的. 也许, 留在本地的, 能挣到, 我们空降回去的反而挣不到. 我的公司, 外派回去工作, 接着拿这边的工资, 工作两三年. 动心的人不少. 但真正报名的不多. 后来公司说太高, 要降到30万. 更没人去了. 原因是什么? 如果立足在北美发展, 回国带一群国内的人工作的经历就没什么用. 而你在那里拿10个本地员工的工资, 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而想回国发展的人, 普通的技术管理可移植性很差. 至少从结果看很差. 有几个回去明显就是想回国发展的. 但5年过去还赖在公司. 公司把他的职务和权力一减再减, 工资5年也没涨过, 可能是想让他自己走吧, 可他就是不走. 如果国内机会这么好, "区区"几十万的工资还让他这么恋栈?

7. 海归的目的----钱和事业

所谓的海归主要还是冲着在国内能挣更多的钱, 过更好的生活才回去的. 如果给他不高的收入, 看他还回不回去. 同理, 中国人出国也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的. 美加澳新欧日, 基本上就是这个preference. 再狂热的出国迷, 也不会想到去越南, 非洲, 南美这些地方.

8. 国内的物价水平其实很高

比如去大商场购物. 如果想买好的东西, 价格往往比国外还贵. 还老担心受骗上当. 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 到了国外卖, 反而价格比较诚实.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明明是国产的服装, 鞋, (贴了个外国商标), 在这里我觉得还能买. 一回去, 发现成了进口货, 有牌子的, 价格虚高. 对, 有耐心等的话, 可以等到很低的折扣. 但是,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等到清仓的.

总体印象, 在国内大商场里, 我觉得家电之类工业品, 食物, 都有不错的价格. 但几次回国, 都没办法在那里买衣服(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别人买了送我小孩的, 价格都很高, 反正我自己是绝不会买的.

最不好的就是买东西的时候老担心受骗. 比如, 别人能在这个店里买到3折, 而我却只能买到8折, 或者到别的店能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都会给消费者非常不爽的感觉.

9. 长期生活的费用很高

因为小孩上学, 看病之类的费用很高. 房价现在也非常离谱.养车的费用(特别是停车费, 过桥过路费)比国外高很多.

过桥费和过路费, 相信现在在国内开车的人都有很惨痛的体会.

停车费, 虽然每次似乎5-10元, 但架不住到处都要. 我们在加拿大生活, 总体的停车费开支是不多的, 因为绝大多数地方不要停车费. 或者有些不得不去的地方停车费还比较合理.

上回我去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件. 一看$1/小时. 一天封顶也没几块.

10. 国内的应酬很多, 看起来生活很刺激. 短期回访觉得很好. 但是如果长期生活, 可能会想求清静而不得. 因为应酬多不等于朋友多. 也不等于机会多.

我自己有个特殊的人生体会(不知道别人有没有). 我人生路上的几次重大关口, 真正给了我有力帮助的都不是平时密切来往, 吃来喝去的人. 而恰恰是一些萍水相逢, 甚至是来往很少, 或平时看不上的一些人.

11. 国内的税实际上很高, 而且很少抵扣.

如果诚实纳税的话, 我的收入在国内交的税比加拿大都高, 更比美国高.

我公司有些外派到中国的, 他们宁可选择做税务居民, 在加拿大交税. 国内的海归现在交的税少是因为现在有买房买车的抵扣. 这是一个政策性的优惠措施. 不能看成长期的税务政策.

还有, 就是现在虽然税务监管越来越严. 但是偷漏所得税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 你不诚实纳税, 能算靠诚实劳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回国一游有感 (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回国一游有感 (二)
    (续上)

    我主要是回去探亲的,并不是去“蚊工”的,所以只是吃吃饭,了解下行情。
    我的一个外企的同事和国企的一个旧同事合伙开了公司,这位外企的是Team lead级的,国企的是市级电信大公司副总级的。
    这公司也是做电信行业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有10个左右古东。最大的是我们原来的领导,曾经坐到到省级公司副总的位置,现在做投资公司“第一副总”职位的人
    我和这两哥们都是老友,又是刚30出头还有点想法的年纪,所以比较谈的来。这位省级的副总也很平易近人,竟也借着见他公司股东之际赏光见了下我。

    老实说后来我知道他们为啥对和我吃饭有兴趣。原来中国的电信业工程也不好作了。现在公司刚起步,努力在开发印尼和亚非小国的市场。
    他们现成派去的人员英语很烂,无法沟通,有一定阻力。当然希望我这样的老部下能加盟。

    由于是新公司,100多号人,去年才做了2千万,算算一个人平均才20万。所以副总的车还没配全。“总监”也才12万多薪水。
    他们请的一个负责软件部门的兄弟是在BC读博士中断了回国的,老婆孩子还在加拿大。想想这点钱寄回去也够不爽的。

    我总觉的国企是管理混乱,中饱私囊的地方。我当年的同学分到深圳同样公司的一位,他现在是IP电话部分负责人,几乎坐到分公司核心团队里了。
    结果分公司一口气被抓了7个人,都是核心成员,他们合伙贪污,最多的一个被判了7年。

    出于对私企、国企的一些偏见,我现在还没进一步联系他们。

    在广州的几年里,在几个外企大公司作过。回去看看老同事。大部分人还在做一样的工作,一部分人被Lay off了,没有飞跃的人物。
    这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也就是如果混着不如出去镀镀金的好。
    5年前象我们这批90年代中毕业,工作5年左右的基本上在10万到15万左右,现在都在25万到30万之间了
    他们要么是Architect, Senior Technical Person 或 带一个很小团队的最基层的Manager. 有的转做了PM,在40万左右
    我估计如果是在北京和上海,同样职位薪水要高些。
    不少人感觉国内工作压力大,应酬伤身体。其实也因人而异。做Architect和偏技术领导的收入比Sales类的低,但压力和身体破坏里也小很多。

    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和大学扩招,相当多的人置疑这些”高薪“的可持续性。实际上我觉的根本不用担心。
    在中国的外企听说过出差2人一间酒店的吗?Per Diem 不还是美国标准?
    3、40万不只相当4、5万米园?估计在美国请个Help Desk也要这么多吧。

    在最新的一期《读者》上有篇文章叫”面对低薪年代“。据文章说,2005年大学毕业生有300多万,在几个大城市调查下,2005年平均入行薪水为¥1000,
    比2004年的¥1200低了。不过我的感觉是还是因人而异。我哥开的公司请的都是中专生,他说他们稳定肯干。刚来的也有¥1000多,做的好的3个都有¥6、7000每月。
    所以他的手下很稳定。
    在中国是没有工作稳定一说的,如果你是弱势群体的,年老体弱、小病不断或是处不好人际关系总被人排挤的那种,中国是很没有保障的。
    相像下40多岁如果一病不起或是站错队变成政治斗争牺牲品或是还出于一线技术工作而又水平落伍从而被炒掉,估计那时你该怀念起加拿大了。

    中国现在是变革时期,象香港70年代,中国2、30年代。社会保障很差,拜金主义、礼乐崩坏、崇尚物质、唯利是图。
    然而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无穷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即便这种创造力是以弱势群体的利益甚至生命为代价的。
    实际上为什么我们这些90年代的人可以有10、20倍于普通大众的收入?原因是很简单的:
    1 文革毁掉了一代人,当我们入行时,这些本该是社会中坚的人由于教育水平低而无法参加游戏。而当我们30多岁的时候,他们又面临下岗的命运。
    2 90年代是外企加入中国的时代。加拿大有许多5、60岁的UNIX管理员、程序员、DBA。中国的大学在90年代中还在学DOS。有谁和我们竞争呢?
    3 35岁歧视是中国特色的招聘要求。许多职位指明不要女的。加拿大你能问应聘人的年龄、身高么?相反女的在加拿大还容易入行。
    4 漫长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是不会觉的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要象蚂蚁一样的生活。没有人会觉得花2块钱让个人把煤气瓶搬到6楼有何不妥。

    这个时代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中国的冒险家最擅长的厚黑学。
    刘备要舍不得扔孩子估计也收买不了人心。老毛更绝,老婆一碴又一碴,儿子风了炸死了没关系,10多个能送就送了。
    对比起来,我们估计永远也风光不了,一提起国内,孩子、教育、前途都是事儿。

    也象香港当年一样,在经济起飞的时候,地产业最火。广州的地产比起北京、上海、深圳已经是洒洒碎了,但是也是可以说飞涨。
    广州的房子当然也还有5、6000/平的,但真能被我们这些人看中的都在7000到9000之间。
    虽然修了4条地铁,另两条也很块会完工,但是住在番禺等市郊依然很不方便,所以郊区的房子相对还比较便宜些。
    国内的房子有下面几个特点:
    1 只是买了使用权,不是产权。可以用70年。
    2 还没有地税,非自住的物业税在酝酿,还没出台。草案是一次性2%左右,不象加拿大每年1%,自住也不例外。
    3 管理费很便宜,¥2/平左右。比起加拿大旧CONDO动不动$300 - $500就象毛毛雨
    4 小区有比较完善的保安,效率不知道,不过不必象加拿大被人砸了挡风玻璃偷东西没人管。
    5 住宅的高密度让我们在加拿大生活惯的人不舒服
    6 由于各地的人还在大量涌入,好的地段的出租率很高
    7 车位是另买的,在10万到20万之间,不过买了后多半还要交管理费,在1、200左右。所以许多人停在街上的停车位,有的也就2、300每月
    8 国内住房算“公摊面积”,号称100平方的才80,号称130平方的可能实际就100

    我认识的朋友中不少是买了多处房产的,今年8500/平的去年在6500左右。国内的房产投资效益好。
    在加拿大,非自住的房子收益是要交高收入税的。国内几千块每月房租,一年就1千左右的税,还不少人逃税
    我原来租的Appartment 是$750每月,其中$350要交Condo Fee, 银行贷款利息也要1、200把,其间修外墙房东交了$5000, 翻修厕所花了$3000
    更换炉头、冰箱也有近1000,所以每次见我房东她都说没钱赚。
    而在国内我一朋友在天河北去年买的40平方30多万的One Bed Room,带上家具可以租2500每月,而且非常好租,那里的楼都被戏称为二奶楼。
    另外一个我哥的朋友也是建筑师,在国企的设计院也有40多万收入,业余还炒更有另外40万,老婆也有10万左右收入。刚超生了,老婆在家修养
    请了3个保姆,2个照顾爸妈,一个照顾孩子。有3处房产,其中一个天河带家具的收¥5000每月。
    对比起来我的一个20多年钱来的同事,买了10万多的Condo投资,现在中午还自己带饭。另外一个多伦多的朋友,来了近7年,家庭收入15万多
    生第2个孩子时他说直在做恶梦,倒不是钱的问题,因为第一个已经把业余时间全占去了。已经好多年没下馆子看过电影了。

    写这些的原因不是因为我觉得国内的生活更可取。我选择在加拿大是因为更多的人文因素和家庭原因。
    我可以没有防盗门,坐车可以把包背着而不是抱着,孩子可以自己坐校车而不用接送,下午可以4点钟下班带孩子去公园
    住在现在近2000尺带院子、空调的房子而不用去操心过劳死、脂肪肝、神经衰弱、用脑过度。
    不过我尊重选择并羡慕国内朋友的选择,不会象一些“二外”一样可怜的去寻找一些优越感。


    * 广东省2005年GDP已经超越HK和4小龙,提前完成邓小平的宏愿。
    * 广州的第6条地铁年底前完工,另4条在建
    * 广东人均年收入达到3到4万
    * 广州2010年举办亚运会将带旺真个地产和相关行业
    * 8月份开始珠江经过多年治理,泳场将象全市人民开放
    * 中国2005年GDP已经达到世界第四

    对于国内打拼的人,这个时代的确是让人振奋的。站在沿江的崭新的大路边,看着象森林一样两边辉煌的高楼大厦,
    做为一个中国人真的非常自豪。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之一的部分在:
      • hillman请你说话放小心一些,你在TELUS充其量一technical suppport,不要借罢工发横财梦,小心被人家指着鼻子骂你SCAB!!!
    • 传说中的沙发.
      • 已阅读,写的挺好,虽然有些地方并不认同,先做个记号!:)
    • 非常认同。国内是冒险家的乐园, 是“乱世”英雄的年代, 可风光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究竟在哪儿生活,关键看一个人想要怎样的生活方式。
      • 没有不同意的,可是有一点,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可不是你所说的象现在"礼乐崩坏,道德沦丧", 不要搞错了.
    • 加拿大有许多5、60岁的UNIX管理员、程序员、DBA。 --- MARK
      • 有点夸张,不过4,50岁的UNIX管理员,程序员,DBA确实有很多.
    • 2个问题, 1广州街头治安现在怎么样了? 2据广东统计信息网,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元,和你提到的3,4万/人差的比较多,是不是说这几年平均收入增加5,6倍呢?
      • 人以群分,LZ只是说自己对周围小圈子的感觉,肯定不会包括那些给他服务的社会底层的人。计算人均收入时,肯定忘了为两块钱扛煤气罐上六楼的人。在有些中国精英眼里,大多数中国人连统计数字都不配。
        • 给你提个醒,那些为两块钱扛煤气罐上六楼的99.99%都不是广东人,所以在广东省的统计数据中是反映不出来的,他们应该统计到他们的户口所在地的数据里的,懂了吧? 楼主说的是广东省的统计数据,拜托你看清楚一点再发表意见.
          • 楼上说的是统计不实。比如说,你(广东人)雇佣了20个外地人。你们的产值是21万。那么现在的统计就是你1个人有21万的产值。这个统计学概念对吗?这是中国特有的户口作怪。
            • 好了,举个例子,请问你一下,香港雇用了很多外地员工,那么每年香港的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为什么没有把外地员工的人数加进入呢?还有啊,算人均数据的时候,你看到有哪一个国家是把外来人口算进去的?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 GDP应包括所有的人在本地的产出(和国籍户口无关)。GNP应包括所有的国民收入(包括本国人的国外收入,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香港的GDP包括所有人在港的产出,不包括港人不在港的产出。
                • 看清楚,是人均,这里说的是算不算别的地方的人数。
                  • 广东的人均GDP应包括所有的常驻人口(不是指户口),比较通用的是一年有半年及以上时间在广东的人,应包括大多数民工。统计起来比较困难,只是一个大概估计。
                  • 我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对还是错。作为统计学,你可以统计极小圈子的数字,但你必须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本空间用什么方法做出的。我甚至可以做出吸毒和吸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统计数字,你信吗?
        • 每次看到这些就受不了的酸....你在国内是为两块钱扛煤气罐上六楼的人吗? 当然是比较移民中的普遍情况
          • 现在谈的是统计数字,有你这么统计的吗?你可以统计极小圈子的数字,但你必须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本空间用什么方法做出的,别误导大家。
      • 请看清楚一点, 广州和广东只有一个字之差,但是确是不同的范围, 广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广东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高出很多的,不懂就不要乱说, 一个中国人连广州和广东的区别都分不清,真是无语以对,
        • 别激动,LZ说的是广东的收入,2005年上半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21元
          • 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10990元 广州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21元,这个有什么区别?不过广州在中国大城市里面人均收入第一而物价指数则倒数1,2,确实很吸引人
    • "广东省2005年GDP已经超越HK和4小龙,提前完成邓小平的宏愿。"----上网查了一下, 韩国2004年的GDP是当年广东的3倍, 难道广东在一年之内GDP便翻了两翻(2003到2004年广东的GDP增长率是14%多一点), 超越了韩国? 可能吗?
      • 前几天的广州日报写的,我用的原话。
        • 山兄别在意, 我不是想否定祖国建设的大好形势, 只是对一些数字感兴趣. 从搜索到的资料看, 广东去年的GDP超过了HK和SINGAPORE, 但没超过台湾, 距韩国的距离更大, 可能记者同志一高兴信手改成了四小龙......
          • 顺便说点感想: 感觉山兄描述的国内的"美好生活", 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内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的. 比如说廉价的保姆, 那是以做保姆的人的低收入为代价的. 廉价的商品也是以工厂中打工仔们的低工资为代价的, 所以
            如果有钱, 在中国花钱会感觉更爽, 有人上人的感觉. 但在加拿大人人平等, 贫富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习惯了在中国做人上人的人, 在这里可能会"觉得精神上很苦闷"了.
            • 你说的对,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有的人追求这个,我觉得也是对的。如果加拿大卖的 made in china 的东西都是加拿大本地工人造的,我们买的起吗?
              • 这种廉价的商品是那些每月只得到几百元RMB的女工在广东制作出来的,她们的工资不可能买车买房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这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极不公平的剥削方式.
                • 那么你觉得怎样做可以让她们摆脱这样极不公平的剥削现实呢?拒绝再买Made In China的商品?拒绝再买Made in China的廉价商品?
                  如果说回国可以享受到劳动力廉价带里的好处。那么在加拿大,美国的WalMart, K-Mart消费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享受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好处呢?

                  当你说:“在加拿大人人平等, 贫富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习惯了在中国做人上人的人, 在这里可能会"觉得精神上很苦闷"了. ”的时候, 是不是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也比较“人上人”了呢?

                  探讨一下而已。
                  • 事实上, 单纯从商品消费上, 加拿大与中国差别不大(在感受上), 虽然中国商品在这里已经被加上了本地经销商的费用, 但有多少人是因为觉得买东西"贵"而不喜欢加拿大? 更多的恐怕还是觉得这里购买"服务"比中国贵.
                    比如雇保姆, 餐馆中的服务员, 纳税(实际上是购买政府服务)等. 因为服务是很难进口的.

                    贫富差距大是中国的现实, 不过个人感觉这种现实只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临时形态, 随着一个社会的成熟与进步, 必然要逐步走向类似加拿大这样的平等社会, 所以这种在中国"人上人"的感觉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不好说.

                    不瞒慎兄, 我也是俗人, 如果能有"人上人"的感觉, 我也会觉得很爽. 不过我原本要表达的意思不是这个. 我的意思是: 不是所有的移民朋友出国前都处在贫富差距金字塔的上层, 有的原先是处在中层, 甚至是下层被剥削的位置上(这并不是由于个人能力造成的), 所以大家对国内的看法会有所不同. 同时也想说明HILLMAN描述的国内的美好生活并不具有普遍性.

                    仅供探讨.
              • 我要说的意思不在这里. 我的意思是: 有些移民可能原先在国内像山兄一样处出于贫富差距金字塔的上层, 而有些则处在中层甚至下层, 所以大家对国内的感受不一样. 所以持的看法观点也与山兄不同, 这很正常.
          • 香港和澳门的所有基础设施,无论电力/自来水/蔬菜/肉类都是广东提供的,而且都讲广东话, 把香港和澳门算进广东,为什么不可以打败四小龙?
            • 对,再不够,还有广西,反正也是讲粤语。这是什么逻辑?
              • 别忘了加上在加拿大的香港和两广移民们的GDP。不就是数字麽?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自己看得顺眼就可以。
                • 呵呵,没错!
            • HK is in 四小龙 ,so HK beats HK
      • 3倍可能是指人均额
        • 这里是我搜索到的结果: 广东2004年的GDP是RMB16040亿元, 按升值后的RMB汇率来算也不超过US$2000亿; 2004年韩国GDP总值为6796亿美元. --大家自己算算. 如果是人均, 那就不是三倍的差距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广东人口数量在2005年初就超过了9000万, 而韩国人口到2005年底才达到4700多万, 所以, 如果人均的话, 韩国会领先得更多, 远不止3倍了.
          • 呵呵,看来大跃进的风,还在刮啊。
        • 出于兴趣, 我又查了一下台湾的数据: 台湾在2004年的GDP总量是3000亿美元左右, 假设台湾在2005年GDP为零增长, 广东GDP也得增长50%才能赶上台湾----这不但远远超过了中国去年的平均增长率, 而且
          也远远超过了广东2003到2004年的GDP增长率(14%多)----可能性大吗? 我很怀疑.
      • 确切的说,应该是"广东省2005年GDP已经超越HK和新加坡“
    • GDP就别提了,扛煤气罐的也不说了,看看广州的大学生DDMM们吧。
      • 这是不是跟那个多伦多电子厂招工的新闻可以称为姊妹篇呢?
    • 顶一把,虽然我们的选择和你不一样,我们已经决定回去了,虽然还没有找工作。在这边两人合起来有160k+的收入,但是还是觉得精神上很苦闷,想回家,只回广州。
      • cool!
      • LOL.
      • You won't feel 苦闷 after you have kids.
        • 有了孩子忘了娘?
          不瞒您说,我们很快就有孩子了,但这不是选择加拿大的理由。我们更希望四代同堂。
    • 客观真实,我就是喜欢实事求是的朋友。加国生活单调,人容易得心理疾病。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杀自已一家妻小的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工作生活缺一不可。
      • 这位朋友说话欠客观
        ‘那么多的杀自已一家妻小的事’,有多少?
        请问你到过加拿大吗,看注册地你应该在北京生活。相比北京大多数人的生活,这里要健康和有趣的多。希望你有机会来生活一段时间,当然工作不是太好找,钱要多带点。
        山大王兄的文章回味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我前面说了几句风凉话,不要往心里去呀..
        • 我在TORONTO呆过两年半,孩子和我现在返回中国
          • 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
    • 你这是在拿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比如你提到的电信副总)和加拿大的普通老百姓比较,有可比性吗?
      如果你那他们(或者你们那一拨的)和这边随便一个上市公司的CEO,甚至VP比较一下如何? 实话说,你的描述和你的观点到处充满着矛盾,这可能是你本身思想的矛盾:一方面你欣赏并羡慕着在国内的所谓"人上人"生活,另一方面你更舍不得这边普通老百姓(至多算你中等偏上阶层吧)的生活. 强烈建议你做个两栖动物,两边的好都占上.
      • 我也想知道人家老总赚多少钱,人家不说啊 :o) 我觉得我提到的都是我同学、朋友的情况。只是想表达一下如果我们不出国,在国内混大致会是个什么样子。你是不是想说中国的普通人实际上很苦?你的观点和我的主题不矛盾吧。
        • 补充一下,我大学同学都是21世纪初某二流大学毕业(CS),截至到05年圣诞: 1个月薪命,公司配期权现在开宝马5系;1个总经理月薪3万,GOLF+50万房子付清;1某小公司老总,开JETTA月薪不清;其他2个月薪大概1万2,开FIAT和赛欧供50万的房子
          • 其实你说的差不多,国内就是这样,我家在内地我也就职电信企业,
            现在收入也不错,几辆车几套房,吃的用的便意买,但是我还是想出去,一为孩子的教育,二是国外环境好,当然到国外工作环境就不好了,钱也不好赚,有利有弊,看你如何取舍了。
            • 如果你说的是自然环境,加拿大夏天很好,冬天不怎么样.另外你孩子小学和中学还是国内读比较好,过来随随便便就能上最TOP的本科
              • 这个我知道但是国内孩子太累了,我也不想她读死书,还希望能多学几门外语,所以早出来英语学好了,还可以到其它国家学语言。
                • 学了又有什么意思?
              • Misleading!
        • If you don't know, let me tell you, Your CEO, yes, the CEO in your company made around 5 million CA$ last year in Salary only, not include Stock Shares.
          pls compare him with the CEOs in China, do you get the idea?
          You said your friends are in Senior Management Level in China's big company, what is your position in your current company? If they are not the same, do not compare your salary or your life standard with theirs, cause they're in MAJOR SOCIETY there in high level, which you are NOT here!
    • 说到广州的房产,我想楼主说的不是很清楚.我来补充几点
      先说一下买,

      其实在广州买旧楼更划算, 象30几万就可以买到越秀区挺好位置的二手楼了,我前年(2004)就买了一套, 建筑面积80多平方,3房一厅,有8年左右新,带电梯.广州的楼的管理费是跟有没有电梯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面积有关系.,我有另一个没电梯的房子,是2房一厅,管理费是40多, 而有电梯的房子的管理费是100多一点. 而不是象楼主说的是按平方来算管理费的,

      说到租,
      天河区当然是贵,因为是新区.但是如果在老区,就便宜很多, 象我上面提到的3房一厅,就只能租1800,不包水电.还蛮好租出去的, 而另一个二房一厅的就只能租1500, 所以说租房子拿天河区来说就不是很适当了,
    • 很欣赏,文字简练思路清晰,等之三~
    • BUSHA
    • 对国内的大好形势, 我说几句反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 别提什么GDP了, 除了中国, 哪个国家把GDP这么当回事. GDP和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关系.
      记得有个笑话, 说, 两个经济学家, A给了B 500万, 而B又还给了A 500万, 结果他们一共创造了1000万的GDP.

      2) 国内的房产, 特别是广东的房产有严重的喜新厌旧现象. 比如, 你提到的自己只看得上9000以上的房子. 可是, 现在卖3000一平米的房子, 在几年前它们刚推出时, 也是9000.

      不是因为它旧得没法住了, 而是买得起贵房子的人, 是不会去买旧房子的. 旧房子的设计概念和新的有很大差别. 而且, 新的概念还在不断地出来.

      广州和深圳就有这样的有趣现象. 两座楼, 一街之隔, 一个卖9000, 一个卖4000. 就是因为另一个是几年前建的旧款楼. "款式"旧了, 在广东的楼市里面是最大的折旧因素.

      3) 在广州买衣服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便宜, 除非你买的是地摊上的. 到大商场看看, 看得上的都很贵. 可以说比加拿大还贵. 没错, 会买的人在地摊上也能买到大商场中同样甚至更好的东西. 但你这么写就有明显的误导嫌疑. 我在YARD SALE上买到一辆$20的自行车, 然后, 我就能宣布加拿大自行车20元就能买到?

      4) 每个刚回国的人都会震撼于国内市容的变化. 建了很多房子和路. 但是, 我们仔细想想, 国内的所谓发展, 除了建了许多房子和路外, 还有什么?

      其实一个地方的逻辑层次远比其物理层重要. 比如, 我们住在多伦多, 可是DOWNTOWN的高楼大厦是30层还是100层, 其实和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老实说, 还比不上华盛开业对我的意义大.

      硅谷的市容比多伦多还不如. 连一座象样的大厦都没有. 可是谁能否认硅谷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回去, 发现现在大家还是在做所谓的"系统集成", 还是没什么自己的创新和产品. 现在多了一个业务. 就是如雨后春笋般的软件外包公司.

      从所谓市容上的巨大发展中清醒后, 我也看到了很多国内真正的进步. 比如依法行政, 依法纳税(至少税务的那伙官员和警察不象以前那么横行霸道了. 工商部门还没太多改善, 基本上政府的公务员们, 在人们眼里比以前不象蝗虫了).

      还有就是重视环保了.

      比几年前退步的地方也很多, 比如教育, 医疗, 就业, 治安.

      以前, 我出国前, 问那些在国外的人, 国外有什么好的, 几乎人人都说"国外环境好". 除此以外, 却说不出什么了. 那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国外的优点. 我今天还是这个观点. 国外最大的好处也是逻辑层的, 就是"公平环境", 而不是自然环境.

      同样在衡量国内的进步时, 我觉得建的房子多, 漂亮, 不算什么真正的优点. 希望唱高调的朋友要说出象样的理由来.

      我记得以前在国内时, 有次去汕头出差, 看到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两座大广场比肩而立, 一座是市政府, 一座是市委. 你看了这个, 是觉得这个城市有实力, 还是觉得资源在这里被浪费了?

      又记得去年带父母过PEACEBRIDGE的美国海关. 发现堂堂海关, 美国的国门, 竟在一个破烂房子里, 连个空调都没有, 用的是一台大电扇, 还是工厂用的那种. 难道美国那么穷? 美国政府那么穷?

      看了这样的政府, 我至少知道, 它绝不会有广东那种动则几百万身价的公安干警.

      5) 你回国短期住和长期生活的消费内容是非常不同的.
      有几个项目, 你肯定没有算进去. 一是人情往来. 二是子女教育费用. 三是医疗费用. 在国内有强烈的愿望要攒钱, 挣钱, 因为, 钱是现在国内唯一靠得住的东西. 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 在国外, 虽然钱也很重要, 但是, 没有那么严重.

      6) 国内旅游的费用是很高的, 比加拿大高得多. 而且服务也不行.

      7) 国内的体育锻炼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8) 国内的咖啡馆, 酒吧, 舞厅等夜生活场所的费用也比国外高.

      9) 国内的养车费用不低. 你必须拿佳美比佳美. 不能用个国产车来比. 当然, 由于多伦多的保险费和考车费在整个北美洲都是出奇的高, 所以, 比国内的费用确实还高些.

      10) 我也不赞同只有乱才有更多机会的说法. 机会就那么多. 它主要是由于国内市场大决定的. 乱并没有创造更多的机会, 它只是创造了更动态的机会分配方式. 对于有路子的人, 他能占有更多的机会. 好象显得国内的机会很多似的. 而在另一面, 更多的人连他们自身的一些基本权益都无法得到. 在乱的环境中, 腐败等行为还要从市场上寻租, 所以, 这就象一个赌场一样. 赌场并没有创造财富, 不但如此, 它还要抽头. 所以, 总的钱数是在减少. 但由于创造了少数幸运儿, 所以, 大家都以为这个赌场是个发财的地方. "机会很多".

      你如果觉得自己能成为捞得着的人,那自然是回去好. 如果, 你也不过是打份工. 靠的是诚实的劳动来谋生, 我觉得还是加拿大好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upport. Very good points!
      • This is a good one ... anyway I will be back to China soon ...
      • 从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解析. 关于GDP是个很搞笑的数据,另外国内越来越多的纳税人开始关心交的税究竟被政府用在哪里.
      • 逻辑清晰,有见地,好文原创。赞一个。
      • 帮你纠正一下错误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你的总体论点是中国存在很多问题,这个和我一致。
        具体的小论点有些出入,我给你纠正一下。

        1) 别提什么GDP了, 除了中国, 哪个国家把GDP这么当回事. GDP和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关系.
        --> 不对。GDP高了说明国家富强了,公司生意多了,职工有些钱了。
        我走的时候事业单位好多在发1000多的工资,现在老爸退休金都3000多,大专学校正副教授退休都有4、5000

        2) 国内的房产, 特别是广东的房产有严重的喜新厌旧现象.
        --> 你是想说二手房不保值,对吧。这个是比加拿大的Condo风险高,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房产升值。加拿大的Condo物业费逐年涨,也抵消了业主的回报

        3) 在广州买衣服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便宜, 除非你买的是地摊上的. 到大商场看看, 看得上的都很贵. 可以说比加拿大还贵.
        --> 有很多衣服在1000多,打折变200。我的衣服都是大商场买的,春节后都在打折
        中国是纺织品的生产国,你说中国的衣服比加拿大贵就不对了。
        加拿大的Columbia牌的外衣,许多在$200以上,在国内好多就¥300,一摸一样

        4) 每个刚回国的人都会震撼于国内市容的变化. 建了很多房子和路. 但是, 我们仔细想想, 国内的所谓发展, 除了建了许多房子和路外, 还有什么?
        --> 辩论最怕说这样一看就走极端的话
        国内很多技术在跟风,没核心产品。但也有华为这样的自主产权的公司。
        象中星微就是自主做芯片设计,港湾网络就自主开发高端领先的光通信设备。
        我们系的一个哥们在北京租的民工房自己开发的技术产品并成功融资,去年刚刚卖给西门子,完全自己技术,共4千万RMB

        5) 你回国短期住和长期生活的消费内容是非常不同的. 有几个项目, 你肯定没有算进去. 一是人情往来. 二是子女教育费用. 三是医疗费用.
        --> 这个和我的观点一致,我的第三部分在分析

        6) 国内旅游的费用是很高的, 比加拿大高得多. 而且服务也不行.
        --> 我们刚去的香港一日游,¥88,包一顿午饭。桂林专列卧铺”贵宾“团,5天包食住¥599每人。广州日报的一句话叫2005年旅游市场是‘旺丁不旺财’
        加拿大6月份以后去banff,连Motel都要$120一天起,你还是自己租车

        7) 国内的体育锻炼的费用也是很高的.
        --> 你要去体育中心打球当然贵。在楼底下打羽毛球或者去玩Laser Tag或野战或保龄球或斯诺克,都比我在加拿大玩的便宜很多。有的地方2块钱保龄球。
        当然加拿大找个免费足球场、网球场容易些。但你说的太绝对

        8) 国内的咖啡馆, 酒吧, 舞厅等夜生活场所的费用也比国外高.
        --> Starbuck 都比加拿大便宜,没税啊。我在深圳蛇口去的沿江的酒吧,都是老外,吃饱了才100不到。更不用说3里屯了,还能听个歌。
        在加拿大要个鸡翅、生胡萝卜的Plate都要$18。回头还要给10%的小费15%的税。

        9) 国内的养车费用不低. 你必须拿佳美比佳美. 不能用个国产车来比. 当然, 由于多伦多的保险费和考车费在整个北美洲都是出奇的高, 所以, 比国内的费用确实还高些.
        --> 我哥的别克,30万左右的那种,全喷了一遍漆才2600RMB。后屁股全换了,字都重新码过才不到2000。而且不涨保险
        我朋友3000块的车就刮了下车门,保险现在就涨到3000多每年。另个朋友的Civic刮了下车门,喷一下$700

        10) 我也不赞同只有乱才有更多机会的说法. 机会就那么多. 它主要是由于国内市场大决定的.


        11) 你如果觉得自己能成为捞得着的人,那自然是回去好. 如果, 你也不过是打份工. 靠的是诚实的劳动来谋生, 我觉得还是加拿大好些.
        --> 回去要么是高端的比如百度、亚信、中星微的,回去创业;要么是外派的,随时回的来;要么就是低端的在加拿大混的不好的;
        还有就是一些不甘寂寞的一些人,比如刚去做了新东方CFO的。回去的绝大部分还是靠诚实的劳动来谋生。
        你的概念不清。捞得着的人和靠的是诚实的劳动来谋生不矛盾。

        我也不喜欢国内污染、脏乱差,不过提要提到点子上,别乱说。
        我在第三部分会分析愿意回流和不回流的各自的优与劣。希望我知道的能给坐完移民监的人点帮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tarbuck 都比加拿大便宜" Wrong. A cup of 咖啡 ¥30.
        • 楼主所说的与我的感觉有点出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Columbia的外衣,这里打折的时候只有$50。

          中国很多消费非常高,并非楼主所想的那样。如果成天去地摊,那这里还有dollar店呢。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低价市场,但是不表明大多数的商业交易都是以极低价格进行的。

          楼主说的广州我不清楚,上海我呆二十多年。近两年我那些朋友们都也算混出头了。一个个年薪没有50万也有30万。不过一个个更加抠门了,原因?医疗,教育,养老。这些费用在加拿大多少?我想楼主并非不知道。

          去年8月回去一次,我只是觉得上海的消费很贵。Starbuck的咖啡比美国加拿大税后都贵,不知道楼主什么地方来的便宜?上海的汇金广场,那里的娱乐消费档次不能算最高的,也就是这里Bay/Bloor那家53层咖啡店的水平。不过那家全Toronto有名的咖啡店在周六晚上最低消费只有10CAD,一杯像模像样的咖啡只有3刀,汇金上一杯咖啡多少?最低消费额又是多少?汇金里一个哈根达斯多少?也许上海统一价格,大家都卖40RMB,连超市里都不例外。这里哈根达斯多少?5.99能到手了吧。
          说吃,这个实在无法比较,中国要好得多,不过1CAD=1RMB的价格我实在无法得到,我说的是上海,也许广州有,我就不得而知了。
          看了楼主一些说法,有一点我实在无法同意。以上海与Toronto的比较,1CAD=4-5RMB,个人感觉,这综合了我几乎所有朋友的消费水准,只供参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国内比加拿大贵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汽车、金沙巧克力、奶粉、加州进口葡萄、进口药、进口装饰材料、正版软件。你想说什么?
            我的论点是在80%时间消费生活基本开支时的感觉和国企不死不活工资差不多。
            你的反驳是中国的某种外国咖啡比加拿大贵。
            香港的房子、物价、小费都和加拿大差不多或更贵,加州的房子是天价,生了大病也没钱治,加拿大人不也是回流和南迁?
            那种说什么1CAD=X RMB的说法就和7万CND在Toronto等于12万在加州,6万CND在Alberta等于8万在温哥华一样。
            许多人愿意拿8万住在加州不愿住Toronto, 愿意30万在温哥华住60平方的Appartment不愿住Alberta 25万2000尺的House.
            阳光值多少钱?孩子未来,自己身体值多少钱?工作机会和事业发展值多少钱?和亲人生活在一起值多少钱?
            写议论文要谈到点子上
            • 基本生活水平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的。如果楼主在广州,相信不只是上上馆子吃吃早茶,到廉价市场里买买衣服吧。就如我那些赚30万50万的同学朋友一个样子。
              单和上海低收入人士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层次,就有这个层次的相应要求。并非一成不变的。

              我这个层次就和国内国外相应层次的同仁们相比较。世界上有吃不饱的人,对他们来说吃一顿饱饭自然是奢侈品,但是也有拥有私人飞机的主,对他们来说一辆BMW745或者Proche911就是生活必需品。

              楼主,你的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站在一个高得多的层次上看低层次的消费水平。
          • 1RMB=1CAD, 要看主要的基本生活指标,房子就是这样,其它的东西,老百姓能?
            • 主要基本生活指标涵盖的范围太大了,你说的房子更是另类。至少在上海可以算作基本生活,但是绝对是1CAD=6-7RMB的水平
          • 我从广州来,家人也还在广州,楼主基本上实事求是,当然这也是小圈子环境,你非得拿民工说事,就没办法了。我的朋友同学基本在30-50万收入之间,广州人和上海人最大的区别
            估计就是花钱的方式了,广州人不抠门,特别是花在吃上面,我就没见过我的朋友同学挣得越多越小气的,当然不该花的也不充大头鬼。

            说到旅游消费,我是深有感触,不管国内国外我每年至少两次long trip, weekend trip都懒得数了。在中国,来回机票加上打折绝对比加拿大便宜,不过还是没有美国内陆航班便宜。酒店就更不用说了,北京的5星级酒店公司价5-600人民币,这里就是一小inn也得将近100加币,当然不排除我有时能定到50左右的三星级。北美的faimont, crown plaza,拉斯维加斯赌场酒店,inn,甚至super 8还有不知名的我住得不少,觉得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发现在北美要经常旅行,还是camping省钱。也有好的,这边哪怕是很偏僻的地方,条件也不会太差,不象西藏阿里,川滇西部等等。

            还有体育锻炼,在多伦多找一个personal trainer, 至少$65,(有便宜的推荐一个),在北京bally's,只要不到人民币100,哪个便宜?

            其实无非就是个人感受,个人选择,没什么必要提高到什么精神道德的层面,真要有报负就回去为民请命吧。我这种小市民凭技能打份工,只看哪里的生活更好,花少的钱享受好的生活罢了。
            • 顶!你是我肚里的虫子。
            • 说的比较客观,顶一下
          • 补充一下
            在我眼里columbia也就是一个普通牌子,几年前我在国内买过columbia的裤子,rmb100+一条而已。真正outdoor的东西我买mountain hardware, marmot, north face这些牌子。比较以下gap和国内的baleno,价格baleno便宜一点,不多,但是质量好很多,亲身体验。其他非休闲类的服装我以前多数去香港买,价格和美国差不多,比加拿大可是便宜多了去了.地摊货我是不买的.

            我以前在外企,养老和医疗都是公司的,没觉得加拿大医疗系统有什么好处,特别最近的看专科和急诊的经验令我坚定了回国的决心.别跟我说国内医疗有多黑,跟我没关系,认识得都是好医生,主任以上.

            说起hagen daaz, 吃过的人都知道,国内的和加拿大超市里的是两回事.hagen daaz在亚洲和欧洲的市场定位跟北美完全不一样.
            • Columbia在国内卖的非常贵,广州的几家COLUMBIA专卖店普通的羽绒服要买2,000多人民币. 中国的哈根大斯有雪糕火锅吃不过很贵;StartBruck的装修比加拿大的豪华很多;BALENO/S&K/Bossini的衣服比Old NavY/Sears/TheBay之类的无论款式还是质地好不少
              我的衣服90%都是广州带过来的. 有几个广东来的MM更夸张,所有衣服、首饰和化妆品都是从广州的流行前线、上下九状元芳和香港的BONJOUR/SASA买过来的。

              不过加拿大的毛衣外套挺便宜的,赶上打折买几件也不错
      • "记得有个笑话, 说, 两个经济学家, A给了B 500万, 而B又还给了A 500万, 结果他们一共创造了1000万的GDP. "--这个真的只是一个笑话,别当真,那1000万不能算入GDP的,呵呵。
      • 第十条的“赌场”说绝对精辟。
      • good good!
      • 啧啧,真是人才啊!
      • You are right!
      • 现在在中国只有金钱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
        • Wrong way, more money less safety
      • 没想到, 本人的拙见有这么多人有同感. 昨天限于时间, 很多话没说完说透.
        首先, 山大王的文章和观点也是比较有信息量的. 看得出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努力的在写的时候, 保持客观. 看了以后, 我了解了不少最新情况. 先谢过. 但是每个个人是很难真正地做到客观的. 包括我的观点也必然有强烈的主观烙印. 所以每个人都是"一管之见".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每个人都写出绝对客观, 绝对符合事实的文章来. 从读者的角度看, 综合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 估计能得出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印象. 这才应该是我们论坛的目的. 下面我再贡献一点个人管见, 供大家参考. 1. 关于空气, 环境和服务 我们回去, 一开始确实会感到空气不好. 但这是最快适应的部分. 至于有些服务上的不方便, 也是在刚回去的初期才会感到反差. 我上次回去, 就第一个晚上感觉到一些反差. 第二天一起来就接受了国内的这些. 毕竟是从中国出来的啊. 2. 旅游费用 你举的几个例子, 确实很便宜, 比我在广东的时候还便宜. 希望能一直这么便宜下去并能享受到不错的服务. 而不是带着整天去购物. 我也能举出很多这边的极端例子. 比如, 办个赌场证, 5元就玩一天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些例子都不是常态. 说到大瀑布, 我觉得可以说明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一大重要区别, 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国外旅游便宜的原因. 国内现在各景点的门票实在太高了. 而且到处收费. 上个黄山, 没几百元还到不了山顶. 如果是大瀑布这种世界级的风景区在中国, 那还不得收你个200RMB门票? 国内的景区, 现在还搞出很多假的古迹和景点(比如全国到处都是的西游记宫), 导游是很热中带我们去那种地方的. 国外的旅游区, 收费都非常低, 甚至免费. 我们的花费其实就是车费和住宿. 你可以complain班芙的motel收你120, 可是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3. 国内的科技创新 山大王提到了几个公司. 我也不否认这一点. 这么一个大国, 多少也得有点科技创新和产品出来. 问题是, 这种土壤有没有, 是否足够肥沃. 你说的中星微是否那个做"中国芯"的公司? 如果是, 那还是别提了吧. 你如果考察一下国内的海归企业, 你会发现, 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 但有一点是惊人的一致. 就是把争取政府的扶植当作重中之重. 而办得好的企业(不管是否海归企业), 一定是这门必修课学得好的. 而什么样的企业能争取到政府扶持, 除了关系外, 还要看概念, 看概念的推销. 这个推销不是推销给市场, 而是推销给政府和官员. 原因很简单, 目前在中国, 政府及其相关公司企业还是资源的最大占有者. 也是最大的消费者. 商业自身发展的良性土壤还差得远. 上次我回去碰到一个例子, 一伙海归, 搞了个产品. 他们的材料上, 一个字都没提他们的产品先进在哪里, 对用户的帮助在哪里. 但是充满了以下内容: - 胡主席某年某月接见CEO - 军方应该用他们的XX系统. 因为这是中国产权, 否则有战略危险. (军方要用了他们的, 市场就保证了) - 某地政府白给了多少平方米的厂房, 多少万的孵化资金. 看了这个, 我算是茅塞顿开. 知道自己将来要海归淘金的话, 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以前, 还看过一篇批判中关村的文章, 我同意其中的观点. 中关村现在热中于邀请什么500强企业进村, 却忽略对小公司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际上, 把地皮炒得很高, 让这些公司呆不住. 政府出面搞的东西, 必然是这样的. 它要的是效应, 而不是实绩, 更不是看给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在中国的visibility都太低了. 一个500强企业看中中关村要进驻重要, 还是一群鸡毛小公司, 搞出一堆现在看起来没市场的东西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让那些鸡毛小公司生存发展的环境, 创新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 现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的一些大公司, 十几年前, 乃至几年前不就是一些车库公司吗?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我一年半前去硅谷, 本以为会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 但是让我惊讶的是, 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 过去是, 现在还是我们IT人的圣地. 中关村是什么样子呢? 一开始是组装机一条街, 后来是"总代理"一条街, 后来变成了餐馆一条街(发现做餐馆比卖电脑来钱, 那是我出国前的事), 再后来全是高楼大厦, 大公司. 可以暂称为"商务一条街"吧. 反正, 我没看到硅谷那种科技创新的气氛. 再广义点说, 自己当老板, 随便当什么老板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 很多移民过来, 后来自己开店去了. 都是在国内从来没有干过, 怎么到了这里就行了? 其实加拿大政府是非常扶持小生意的. 现在开小店的, 每年才交几个税? 税务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从没有听说哪个警察, 税务, 工商, 黑社会整天来你餐馆蹭吃蹭喝, 也没听说办个执照手续到处求人的. 4. 加拿大的医疗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评加拿大的医疗. 甚至还暗示不如中国. 这个荣誉, 恐怕再无耻的中国卫生部长, 也是不敢领受的.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我是用得不少的. 甚至觉得, 就我几年来交的那点税, 恐怕不足以支付我全家看那么多病. 最受人批评的急诊, 我就用过好几次. 感觉还不错. 态度不用说, 效率也很高. 开始在NYGH看, (Scarborough的General hospital差一点), 后来在Markham看, 都很好. 也许是我运气好. 最长的一次, 等了2小时, 但是一进去很快就确诊, 马上就手术了, 所以, 总体效率也很高). 一般等半小时左右. 5. 加拿大的问题 海归能成为今天的热点, 并不是国内的机会那么好, 那么容易把握. 而是加拿大的问题造成的. 理论上, 现在据说是历史上就业率最好的时期. 但是, 在我看来, 占国移男国移女主体的IT行业, 就业形势还不怎么样(比前几年好一点). 起薪下降. 大量使用temporary job, 而减少permanent. 原因很简单, 小国, 工作市场小, 前几年来了太多移民, 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就算有工作. 而加拿大的生活特点是, 平时攒不下钱来. 一年的收入除去花费攒下的只够再过3个月. 一旦有变, 则比较狼狈. 国内的话, 剩的钱比较多. 还有, 人久静思动. 也是个原因. 我现在熬了数年, 工资算熬得挺高了. 但是, 到外面一看, 很难再找相同工资的工作. 这就使得自己在公司面前矮了半截. 出路在何方呢? 也许去做contractor, 也许去美国, 也许就是看看能否海归了. 所以, 产生海归念头非常正常. 有句话说"生活在别处", 总是别人的生活, 别处的生活显得更精彩些. 是不是真的这样, 就看每个人自己的机遇了. 6. 今天为什么要回, 应该先问问当年为什么要走 中国在大发展, 也不是等我们出了国, 才开始的. 前几年发展也很快. 可是, 我们却"毅然"走了. 现在却"毅然要谢绝国外的高薪"而海归了. 我觉得有时候回顾自己当年走的原因, 有助于清醒认识. 一加元在加拿大的购买力肯定比不上7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 但是也绝对不是1:1的. 1CAD=3RMB比较正常. 按照这个标准, 我们现在在加拿大的收入也不怎么办. 就算高一点的税后5000-6000, 也不过等于15000-18000. 这个收入在国内大城市的白领中, 不难挣到. 本人出国前, 也已经挣到了. 不过, 当时为什么要走呢? 原因很多, 除了圆一个出国梦以外, 我个人当时是觉得自己在国内遇到了事业的瓶颈. 国外的局限性我是看得很清楚的. 当时问过不少已经在国外的人, 国外好在哪里, 大家除了环境好外, 几乎说不出什么新的. 但是我要走这一点确是看清楚了. 我毕业后没有象很多同学那样出国, 而是到广东闯荡了数年. 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成功和许多人的沉沦. 成功的, 做得好的人实际上永远是极少数. 我看到最多的人, 都从公司跳槽去政府, 海关, 银行等舒服的, 稳的地方. 说到华为, 我对它也非常熟悉. 一个外面风光的公司, 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看来, 生活却是地狱. 在搞实业的企业里工作, 日子都难受. 我的想法很简单, 与其到国内混, 还不如到国外去混. 所以, 就出国了. 后来回国办事, 见到了一些当时没走的人. 也印证了自己出国是否正确的问题. 结论是, 对我来说, 是正确的. 至少so far是正确的. 如果不自己办公司, 只是打份工, 还是国外好, 机会也多. 加拿大要是呆得没前途, 还有美国. 现在很多人回去, 据说不错, 这可能让人觉得人人都能回去挣个30-50万的. 也许, 留在本地的, 能挣到, 我们空降回去的反而挣不到. 我的公司, 外派回去工作, 接着拿这边的工资, 工作两三年. 动心的人不少. 但真正报名的不多. 后来公司说太高, 要降到30万. 更没人去了. 原因是什么? 如果立足在北美发展, 回国带一群国内的人工作的经历就没什么用. 而你在那里拿10个本地员工的工资, 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而想回国发展的人, 普通的技术管理可移植性很差. 至少从结果看很差. 有几个回去明显就是想回国发展的. 但5年过去还赖在公司. 公司把他的职务和权力一减再减, 工资5年也没涨过, 可能是想让他自己走吧, 可他就是不走. 如果国内机会这么好, "区区"几十万的工资还让他这么恋栈? 7. 海归的目的----钱和事业 所谓的海归主要还是冲着在国内能挣更多的钱, 过更好的生活才回去的. 如果给他不高的收入, 看他还回不回去. 同理, 中国人出国也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的. 美加澳新欧日, 基本上就是这个preference. 再狂热的出国迷, 也不会想到去越南, 非洲, 南美这些地方. 8. 国内的物价水平其实很高, 比如去大商场购物. 如果想买好的东西, 价格往往比国外还贵. 还老担心受骗上当. 最明显的, 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 到了国外卖, 反而价格比较诚实.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明明是国产的服装, 鞋, (贴了个外国商标), 在这里我觉得还能买. 一回去, 发现成了进口货, 有牌子的, 价格虚高. 对, 有耐心等的话, 可以等到很低的折扣. 但是,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等到清仓的. 总体印象, 在国内大商场里, 我觉得家电之类工业品, 食物, 都有不错的价格. 但几次回国, 都没办法在那里买衣服(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别人买了送我小孩的, 价格都很高, 反正我自己是绝不会买的. 最不好的就是买东西的时候老担心受骗. 比如, 别人能在这个店里买到3折, 而我却只能买到8折, 或者到别的店能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都会给消费者非常不爽的感觉. 9. 长期生活的费用很高, 因为小孩上学, 看病之类的费用很高. 房价现在也非常离谱.养车的费用(特别是停车费, 过桥过路费)比国外高很多. 过桥费和过路费, 相信现在在国内开车的人都有很惨痛的体会. 停车费, 虽然每次似乎5-10元, 但架不住到处都要. 我们在加拿大生活, 总体的停车费开支是不多的, 因为绝大多数地方不要停车费. 或者有些不得不去的地方停车费还比较合理. 上回我去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件. 一看$1/小时. 一天封顶也没几块. 10. 国内的应酬很多, 看起来生活很刺激. 短期回访觉得很好. 但是如果长期生活, 可能会想求清静而不得. 因为应酬多不等于朋友多. 也不等于机会多. 我自己有个特殊的人生体会(不知道别人有没有). 我人生路上的几次重大关口, 真正给了我有力帮助的都不是平时密切来往, 吃来喝去的人. 而恰恰是一些萍水相逢, 甚至是来往很少, 或平时看不上的一些人. 11. 国内的税实际上很高, 而且很少抵扣. 如果诚实纳税的话, 我的收入在国内交的税比加拿大都高, 更比美国高. 我公司有些外派到中国的, 他们宁可选择做税务居民, 在加拿大交税. 国内的海归现在交的税少是因为现在有买房买车的抵扣. 这是一个政策性的优惠措施. 不能看成长期的税务政策. 还有, 就是现在虽然税务监管越来越严. 但是偷漏所得税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 你不诚实纳税, 能算靠诚实劳动?
        • 好贴。呱唧呱唧。// 标点符号是中文的就好了。每一点分一个段就更好了。
        • Thanks!
        • 强烈建议你把贴子另开一个新话题,建议版主给上导读。
      • 谁说其他国家不把GDP当回事? - 英国国家统计局将GDP上调1% 可能重新超过中国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英国国家统计局将GDP上调1% 可能重新超过中国
        --------------------------------------------------------------------------------

        2006-02-20 18:19:37 点击:

        2006年02月17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熊剑锋 发自广州

          据《金融时报》14日报道,由于修正了软件产业投资数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将上月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调高了1%。经过此次修正后,英国经济总量将可能重新超过中国而位居世界第四。

          此前,根据英国今年1月2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英国GDP增长1.8%,经济总量折合2.03万亿美元。

          对软件产业中商业投资额测算方法做出的修正,立刻提高了英国在经济产出、商业投资和繁荣程度方面的数字,并提高了英国在国际经济排名中的位置。

          在软件产业方面的修正将使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1%,这超过去年经济增幅的一半。同时,该国自1992年以来所有年份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也将向上修正近0.1个百分点。

          英国统计局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一家公司开发的软件的价值将是原先设想的5倍。该机构称,其对2003年英国软件产业投资的预估值可能要从25亿英镑上调至130亿英镑。

          修订后的结果也将使英国软件总投资处于与其他国家的同等水平,并显示英国软件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美国。英国国家统计局称,鉴于金融服务业在英国经济中占巨大比例,这一结果合情合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没想到, 本人的拙见有这么多人有同感. 昨天限于时间, 很多话没说完说透. [修订了标点符号]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首先, 山大王的文章和观点也是比较有信息量的. 看得出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努力的在写的时候, 保持客观. 看了以后, 我了解了不少最新情况. 先谢过.

        但是每个个人是很难真正地做到客观的. 包括我的观点也必然有强烈的主观烙印. 所以每个人都是"一管之见".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每个人都写出绝对客观, 绝对符合事实的文章来. 从读者的角度看, 综合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 估计能得出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印象. 这才应该是我们论坛的目的.

        下面我再贡献一点个人管见, 供大家参考.

        1. 关于空气, 环境和服务

        我们回去, 一开始确实会感到空气不好. 但这是最快适应的部分. 至于有些服务上的不方便, 也是在刚回去的初期才会感到反差. 我上次回去, 就第一个晚上感觉到一些反差. 第二天一起来就接受了国内的这些. 毕竟是从中国出来的啊.

        2. 旅游费用

        你举的几个例子, 确实很便宜, 比我在广东的时候还便宜. 希望能一直这么便宜下去并能享受到不错的服务. 而不是带着整天去购物.

        我也能举出很多这边的极端例子. 比如, 办个赌场证, 5元就玩一天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些例子都不是常态.

        说到大瀑布, 我觉得可以说明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一大重要区别, 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国外旅游便宜的原因.

        国内现在各景点的门票实在太高了. 而且到处收费. 上个黄山, 没几百元还到不了山顶. 如果是大瀑布这种世界级的风景区在中国, 那还不得收你个200RMB门票? 国内的景区, 现在还搞出很多假的古迹和景点(比如全国到处都是的西游记宫), 导游是很热中带我们去那种地方的.

        国外的旅游区, 收费都非常低, 甚至免费. 我们的花费其实就是车费和住宿. 你可以complain班芙的motel收你120, 可是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3. 国内的科技创新

        山大王提到了几个公司. 我也不否认这一点. 这么一个大国, 多少也得有点科技创新和产品出来. 问题是, 这种土壤有没有, 是否足够肥沃.

        你说的中星微是否那个做"中国芯"的公司? 如果是, 那还是别提了吧.

        以前, 还看过一篇批判中关村的文章, 我同意其中的观点. 中关村现在热中于邀请什么500强企业进村, 却忽略对小公司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际上, 把地皮炒得很高, 让这些公司呆不住.

        政府出面搞的东西, 必然是这样的. 它要的是效应, 而不是实绩, 更不是看给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在中国的visibility都太低了. 一个500强企业看中中关村要进驻重要, 还是一群鸡毛小公司, 搞出一堆现在看起来没市场的东西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让那些鸡毛小公司生存发展的环境, 创新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 现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的一些大公司, 十几年前, 乃至几年前不就是一些车库公司吗?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我一年半前去硅谷, 本以为会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 但是让我惊讶的是, 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 过去是, 现在还是我们IT人的圣地.

        中关村是什么样子呢? 一开始是组装机一条街, 后来是"总代理"一条街, 后来变成了餐馆一条街(发现做餐馆比卖电脑来钱, 那是我出国前的事), 再后来全是高楼大厦, 大公司. 可以暂称为"商务一条街"吧. 反正, 我没看到硅谷那种科技创新的气氛.

        再广义点说, 自己当老板, 随便当什么老板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 很多移民过来, 后来自己开店去了. 都是在国内从来没有干过, 怎么到了这里就行了? 其实加拿大政府是非常扶持小生意的. 现在开小店的, 每年才交几个税? 税务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从没有听说哪个警察, 税务, 工商, 黑社会整天来你餐馆蹭吃蹭喝, 也没听说办个执照手续到处求人的.

        你如果考察一下国内的海归企业, 你会发现, 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 但有一点是惊人的一致. 就是把争取政府的扶植当作重中之重. 而办得好的企业(不管是否海归企业), 一定是这门必修课学得好的. 而什么样的企业能争取到政府扶持, 除了关系外, 还要看概念, 看概念的推销. 这个推销不是推销给市场, 而是推销给政府和官员. 这是正常的商业吗?

        原因很简单, 目前在中国, 政府及其相关公司企业还是资源的最大占有者. 也是最大的消费者. 商业自身发展的良性土壤还差得远.

        上次我回去碰到一个例子, 一伙海归, 搞了个产品. 他们的材料上, 一个字都没提他们的产品先进在哪里, 对用户的帮助在哪里. 但是充满了以下内容:
        - 胡主席某年某月接见CEO及照片
        - 军方应该用他们的XX系统. 因为这是中国产权, 否则有战略危险. (军方要用了他们的, 市场就保证了)
        - 某地政府白给了多少平方米的厂房, 多少万的孵化资金.

        看了这个, 我算是茅塞顿开. 知道自己将来要海归淘金的话, 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第一要搞一些在国外和市长,省长,总理的合影, 挂在醒目的位置.
        第二是要搞个外国学位, 最好是博士. 实在没能力, 什么巴灵顿, 克莱登都行.
        第三要自己注册一个协会或团体. 名头越大越好. 如果胡主席等来访, 打破头也要混到"侨领"的对伍里面参加合影.
        第四是要搞一个产品. 这个产品不需要有用, 也不用太担心偷取职务成果的嫌疑. 但要显得是好概念.
        第五是要对自己做一些背景宣传. 比如, 毅然放弃某大公司10余万年薪的工作之类.

        4. 加拿大的医疗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评加拿大的医疗. 甚至还暗示不如中国. 这个荣誉, 恐怕再无耻的中国卫生部长, 也是不敢领受的.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我是用得不少的. 甚至觉得, 就我几年来交的那点税, 恐怕不足以支付我全家看那么多病. 最受人批评的急诊, 我就用过好几次. 感觉还不错. 态度不用说, 效率也很高. 开始在NYGH看, (Scarborough的General hospital差一点), 后来在Markham看, 都很好.

        也许是我运气好. 最长的一次, 等了2小时, 但是一进去很快就确诊, 马上就手术了, 所以, 总体效率也很高). 一般等半小时左右.

        5. 加拿大的问题

        海归能成为今天的热点, 并不是国内的机会那么好, 那么容易把握. 而是加拿大的问题造成的. 理论上, 现在据说是历史上就业率最好的时期. 但是, 在我看来, 占国移男国移女主体的IT行业, 就业形势还不怎么样(比前几年好一点). 起薪下降. 大量使用temporary job, 而减少permanent.

        原因很简单, 小国, 工作市场小, 前几年来了太多移民, 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就算有工作. 而加拿大的生活特点是, 平时攒不下钱来. 一年的收入除去花费攒下的只够再过3个月. 一旦有变, 则比较狼狈. 国内的话, 剩的钱比较多.

        还有, 人久静思动. 也是个原因.

        我现在熬了数年, 工资算熬得挺高了. 但是, 到外面一看, 很难再找相同工资的工作. 这就使得自己在公司面前矮了半截. 出路在何方呢? 也许去做contractor, 也许去美国, 也许就是看看能否海归了. 所以, 产生海归念头非常正常. 有句话说"生活在别处", 总是别人的生活, 别处的生活显得更精彩些. 是不是真的这样, 就看每个人自己的机遇了.

        6. 今天为什么要回, 应该先问问当年为什么要走

        中国在大发展, 也不是等我们出了国, 才开始的. 前几年发展也很快. 可是, 我们却"毅然"走了. 现在却"毅然要谢绝国外的高薪"而海归了.

        我觉得有时候回顾自己当年走的原因, 有助于清醒认识.

        一加元在加拿大的购买力肯定比不上7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 但是也绝对不是1:1的. 1CAD=3RMB比较正常. 按照这个标准, 我们现在在加拿大的收入也不怎么办. 就算高一点的税后5000-6000, 也不过等于15000-18000. 这个收入在国内大城市的白领中, 不难挣到. 本人出国前, 也已经挣到了. 不过, 当时为什么要走呢? 原因很多, 除了圆一个出国梦以外, 我个人当时是觉得自己在国内遇到了事业的瓶颈. 国外的局限性我是看得很清楚的.

        当时问过不少已经在国外的人, 国外好在哪里, 大家除了环境好外, 几乎说不出什么新的. 但是我要走这一点确是看清楚了. 我毕业后没有象很多同学那样出国, 而是到广东闯荡了数年. 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成功和许多人的沉沦. 成功的, 做得好的人实际上永远是极少数. 我看到最多的人, 都从公司跳槽去政府, 海关, 银行等舒服的, 稳的地方. 说到华为, 我对它也非常熟悉. 一个外面风光的公司, 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看来, 生活却是地狱. 在搞实业的企业里工作, 日子都难受.

        我的想法很简单, 与其到国内混, 还不如到国外去混. 所以, 就出国了. 后来回国办事, 见到了一些当时没走的人. 也印证了自己出国是否正确的问题. 结论是, 对我来说, 是正确的. 至少so far是正确的. 如果不自己办公司, 只是打份工, 还是国外好, 机会也多. 加拿大要是呆得没前途, 还有美国.

        现在很多人回去, 据说不错, 这可能让人觉得人人都能回去挣个30-50万的. 也许, 留在本地的, 能挣到, 我们空降回去的反而挣不到. 我的公司, 外派回去工作, 接着拿这边的工资, 工作两三年. 动心的人不少. 但真正报名的不多. 后来公司说太高, 要降到30万. 更没人去了. 原因是什么? 如果立足在北美发展, 回国带一群国内的人工作的经历就没什么用. 而你在那里拿10个本地员工的工资, 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而想回国发展的人, 普通的技术管理可移植性很差. 至少从结果看很差. 有几个回去明显就是想回国发展的. 但5年过去还赖在公司. 公司把他的职务和权力一减再减, 工资5年也没涨过, 可能是想让他自己走吧, 可他就是不走. 如果国内机会这么好, "区区"几十万的工资还让他这么恋栈?

        7. 海归的目的----钱和事业

        所谓的海归主要还是冲着在国内能挣更多的钱, 过更好的生活才回去的. 如果给他不高的收入, 看他还回不回去. 同理, 中国人出国也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的. 美加澳新欧日, 基本上就是这个preference. 再狂热的出国迷, 也不会想到去越南, 非洲, 南美这些地方.

        8. 国内的物价水平其实很高

        比如去大商场购物. 如果想买好的东西, 价格往往比国外还贵. 还老担心受骗上当. 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 到了国外卖, 反而价格比较诚实.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明明是国产的服装, 鞋, (贴了个外国商标), 在这里我觉得还能买. 一回去, 发现成了进口货, 有牌子的, 价格虚高. 对, 有耐心等的话, 可以等到很低的折扣. 但是,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等到清仓的.

        总体印象, 在国内大商场里, 我觉得家电之类工业品, 食物, 都有不错的价格. 但几次回国, 都没办法在那里买衣服(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别人买了送我小孩的, 价格都很高, 反正我自己是绝不会买的.

        最不好的就是买东西的时候老担心受骗. 比如, 别人能在这个店里买到3折, 而我却只能买到8折, 或者到别的店能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都会给消费者非常不爽的感觉.

        9. 长期生活的费用很高

        因为小孩上学, 看病之类的费用很高. 房价现在也非常离谱.养车的费用(特别是停车费, 过桥过路费)比国外高很多.

        过桥费和过路费, 相信现在在国内开车的人都有很惨痛的体会.

        停车费, 虽然每次似乎5-10元, 但架不住到处都要. 我们在加拿大生活, 总体的停车费开支是不多的, 因为绝大多数地方不要停车费. 或者有些不得不去的地方停车费还比较合理.

        上回我去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件. 一看$1/小时. 一天封顶也没几块.

        10. 国内的应酬很多, 看起来生活很刺激. 短期回访觉得很好. 但是如果长期生活, 可能会想求清静而不得. 因为应酬多不等于朋友多. 也不等于机会多.

        我自己有个特殊的人生体会(不知道别人有没有). 我人生路上的几次重大关口, 真正给了我有力帮助的都不是平时密切来往, 吃来喝去的人. 而恰恰是一些萍水相逢, 甚至是来往很少, 或平时看不上的一些人.

        11. 国内的税实际上很高, 而且很少抵扣.

        如果诚实纳税的话, 我的收入在国内交的税比加拿大都高, 更比美国高.

        我公司有些外派到中国的, 他们宁可选择做税务居民, 在加拿大交税. 国内的海归现在交的税少是因为现在有买房买车的抵扣. 这是一个政策性的优惠措施. 不能看成长期的税务政策.

        还有, 就是现在虽然税务监管越来越严. 但是偷漏所得税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 你不诚实纳税, 能算靠诚实劳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good point. Thanks
        • excellent points
        • good article. Thank you and hillman.
        • "可是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请你说说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知之者知也,。。。。。。
          • $8. 白云山5块。比的比较不合适 :) 就是Camping 又涨价了。估计是去年公园工人罢工后的结果。 URL->
            • 我一月去的班芙,买路费是一个人$15. 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只8刀?
        • 上回我去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件. 一看$1/小时. 一天封顶也没几块. Downtown Toronto parking $3.5 for every half hour and $20 per day. Is it cheap for you?
          • I don't think so. Of course if you want to park some expensive place you can find it. If you park before 9:00,many parking give you very low price.
        • 税务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Untrue. CRA keeps a close eye on tax payers, especially small business owners. Please don't say anything you don't really know. It only discredits yourself.
          •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我是用得不少的.
            甚至觉得, 就我几年来交的那点税, 恐怕不足以支付我全家看那么多病. 最受人批评的急诊, 我就用过好几次. 感觉还不错. 态度不用说, 效率也很高. "

            Most people go to ER are poor people. If you have good imcome, how come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health is so poor?
        • good points! 其实争来争去,无非就是:爱清静的留下,图热闹的回去;重视大环境的留下,留恋个人小环境的回去;不介意做个好士兵的留下,非要做元帅的回去;喜欢天空(自由)的留下,喜欢大地(踏实,熟悉)的回去。。。。。
      • Ding!
    • 中国人的工作态度好象大有改善。两块钱搽一次皮鞋的人都满认真。满大街中国人好象都很悠哉。一桌美味饭菜扔掉一半,令人大跌眼镜。
    • 中国最悲哀的事实是:
      中国最悲哀的事实是:10%的所谓精英踩在90%的普通民众身上展望世界!多么的卑鄙!只有中国人真正有平等关怀的思维之时才真正是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时候!如果你有一点平等和关怀的心,请看看这些图片吧!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gb/articles/6/1/26/139481.html
      • up. That's the point . I
    • 我作为电信业内人员,能证实你说的是电信中上层人员的生活水平,但是下面的基层人员是无法达到的,另一个电信行业在国内的生活水平整体上的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都是电信出来的呵
    • "我可以没有防盗门,坐车可以把包背着而不是抱着,孩子可以自己坐校车而不用接送"----这也是我喜欢加拿大的原因--安全感。被偷被抢还只是小事,要是摊上敲头斩脚拐卖儿童的可就哭死了。在国内挣再多的钱也消除不了心中的浮躁与不安。
      • 加拿大恋童癖可不少呢。
    • 请搞一个小调查,"如果你在加拿大挣七万年薪(税前),国内有大公司给你三十万年薪,你愿意回去吗?"这样是不是可以看一下有多少人愿做挣七万的加拿大农民有多少人愿做挣三十万的国内高薪人士?
      • 不知道是这里赚7万容易还是国内找30万工作容易?
        • 我看都不容易.
          • 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关于加拿大的。
            2003年,Toronto10%的家庭年收入在262000以上。
            在上海,肯定不到10%的家庭年入在26万RMB以上。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不一样,看到的和实际的都不一样。要说我周围的人几乎每个都年入70000以上。要他们到中国去赚30万一年,又有几个有此信心?

            现在中国的老板们就精明多了。社会上大把只要3,4千的人在,一个海龟还真值得他出7,8倍的价格?他能干出7,8个人的工作量吗?
            • 你说“2003年,Toronto 10%的家庭年收入在262000以上”,哈哈,请问你一下,是你在哪看到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我想,说笑话是好事,但是你好像来错版块了
              • 我已经记不得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是一个在多伦多比较著名的华人网站。也许是www.torcn.com, 或者www.51.ca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但是这个消息似乎在www.thestar.com上也有报道。顺便提一下,这条报道下面当时还有另外一点,就是50%的多伦多家庭年可报税收入50000多吧。

                大多地区那么多的小企业,医生,律师,哪个个没有年入25万的?如果你愿意take一点风险,在downtown盘一个咖啡店,不用大,一周5天的那种,年入20万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我看看周围同事们,主要是本地白人。在我工作的公司中,家庭年收入在25万以上的不在少数。像我这样在公司里干了5年多的是属于最后进公司的。很多人都在这site上干了10多年甚至20年了。反正10年以上的员工没有一个年薪在10万以下的。22岁大学毕业,10年也就是32岁,就是我这个年纪。我所在的waterloo,很多人供职保险公司,一个普通的干了10年的工作人员,年薪10万根本就是事实并非杜撰。上次我的一个中国同事无意中看到了他老板的pay stub,当时才3月底,也就是第6个pay check,他老板拿1830的cpp已经交满了。他老板不是什么contractor, chief architect,不过干了9年的permanent,手下就三个兵,当然技术上的确非常强。

                另外一条就有点悬了,开始我也不相信。不过现在觉得有可能。一个在Revenue Canada的朋友说,在加拿大,2003年的时候,大约有1%的家庭,记住是家庭,年可报税收入在100万CAD。不信就当我胡说八道好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多说一句
                加拿大3000万出头一点的人口,GDP大概有1万亿CAD(应该再高一点,数年前thestar上就说“我们终于达到了1万亿了”)。人均GDP就是3万多CAD。按照National income约等于GDP的原则,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应该平均9万(税前)。有鉴于加拿大disposable income比较低(税相对高),而且加拿大政府是一个典型的“大政府”,开销比较大。多伦多这样大城市家庭收入50%这条线拦在5万多是很合理的一个数字。
            • City of Toronto income breakdown, Census 2001. 18% of households enjoy an income of over 100k.
              • 多谢,用正态分布就可以大致计算10%是什么收入了,不过那是2001年的。
                • No Census since 2001. Could household income increase double digit in a few years? Do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10年以上的员工没有一个年薪在10万以下的? Be realistic and learn more about how do Canadians live.
      • 现在在国外挣七万的, 回去不一定能挣30万, 而国内挣30万的, 过来不一定能挣7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因为, 我们在这里主要做的是技术. 国内不缺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拿不到这么高的薪水(个案除外, 现在抬杠的人太多, 不得不仔细点).

        一般是做管理和市场的才有高薪. 或者至少是architect.

        在这里拿七万的朋友们自己想想, 是否自己能胜任国内的高薪工作.

        而国内那高薪的管理和市场人员到这里, 也面临着挑战, 甚至是更严峻的挑战. 如果当不了加拿大的管理和市场, 也要和那些做纯技术的人拼, 那恐怕还不一定拼得过.

        也许想海归的很大一部分人, 就是他们. 对他们来说, 终于熬了一个加拿大身份(护照), 可以再杀回国内. 我相信, 他们比我们做纯技术的人在国内的适应能力和机会都要好.

        所以, 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 我自己在这里挣多少万加元了, 所以, 我到国内就值多少万人民币了. 就算在本地找工作, 都有类似的挑战. 如果在现在公司里工资很高, 超过了这个职位的市场价, 那想换新的公司, 做同样的职位就很难了.

        而技术做多了, 不见得就能胜任技术经理, 这个道理, 相信我们都知道.

        我前面所有的论点的关键就是要认清自己. 国内机会再多, 也可能和我没关系. 哪些才是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

        国内有好的地方, 也有不好的地方. 那都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我碰到不少师兄弟问出国好不好. 我说, 对你们新毕业的学生来说, 出国很好, 失去的只是锁链, 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而对于已经事业有成的人来说, 失去的变多, 得到的却变少了.

        现在反过来也是如此. 我觉得, 海归的命题就不太对, 根本就不是"回国", 而是"如何去中国发展的问题". 就是第二次出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good point
    • 正在国内的,国内现在的机会的确很多。赞同楼住的大部分观点。
      • 看到加国同胞们对此类题目讨论得如此热烈,感觉挺好笑
        其实这类问题很好解决,有本事的回国发展,没本事的就在加拿大苟且.当然像赖昌星之流属于没的选择.
        本人在加拿大也曾在某大电信公司当个小技术员谋生,但刚坐满移民监的第三天,我就义无反顾的回到国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了很大的收获.这里的机会太多了,让人感到分身乏术.
        过几天,加拿大政府就要让我回去唱歌入籍,想想还得入,这样一来到台湾考察一些工厂会方便一些,就是想想往返10多天,又要耽误很多事情,有点郁闷.哎,真烦.
        • you mean you are 有本事的? so funny. how thick you face is
        • 唉,每天有人请吃饭,还都是山珍海味,燕窝鱼翅,哎,真烦. :-)
    • 国内是3年之后的变化无法预料,加拿大是现在基本上已经看到老了什么样了.
      • 正好有篇讲广州的悲惨生活,这年头,真假难辨。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na&MsgID=316554
    • "这位省级的副总也很平易近人,竟也借着见他公司股东之际赏光见了下我。" So Chinese. In Canada, any MP even Martin or Harper meet me, I couldn't use these words.
    • 国内住房算“公摊面积”,号称130平方的可能实际就100. You pay 管理费 in Canada partly for the “公摊面积”.They can maintain our living environemt.20% condo price can pay many years 管理费 in Canada.
      And in Canada 管理费 is including utilities, gym and swimming pool. If they are included in China, the 管理费 couldn't be ¥2/平.
      "小区有比较完善的保安,效率不知道,不过不必象加拿大被人砸了挡风玻璃偷东西没人管。" Did you meet this situation? Many such experiences in Canada?
      That's very bad managed apartment around fairwell mall. When I was living in a Mississauga apartment, we had security staffs walking around our building at late night even in cold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