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山大王的文章和观点也是比较有信息量的. 看得出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努力的在写的时候, 保持客观. 看了以后, 我了解了不少最新情况. 先谢过.
但是每个个人是很难真正地做到客观的. 包括我的观点也必然有强烈的主观烙印. 所以每个人都是"一管之见".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苛求每个人都写出绝对客观, 绝对符合事实的文章来. 从读者的角度看, 综合了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 估计能得出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印象. 这才应该是我们论坛的目的.
下面我再贡献一点个人管见, 供大家参考.
1. 关于空气, 环境和服务
我们回去, 一开始确实会感到空气不好. 但这是最快适应的部分. 至于有些服务上的不方便, 也是在刚回去的初期才会感到反差.
我上次回去, 就第一个晚上感觉到一些反差. 第二天一起来就接受了国内的这些. 毕竟是从中国出来的啊.
2. 旅游费用
你举的几个例子, 确实很便宜, 比我在广东的时候还便宜. 希望能一直这么便宜下去并能享受到不错的服务. 而不是带着整天去购物.
我也能举出很多这边的极端例子. 比如, 办个赌场证, 5元就玩一天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些例子都不是常态.
说到大瀑布, 我觉得可以说明国内旅游和国外旅游的一大重要区别, 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国外旅游便宜的原因.
国内现在各景点的门票实在太高了. 而且到处收费. 上个黄山, 没几百元还到不了山顶. 如果是大瀑布这种世界级的风景区在中国, 那还不得收你个200RMB门票?
国内的景区, 现在还搞出很多假的古迹和景点(比如全国到处都是的西游记宫), 导游是很热中带我们去那种地方的.
国外的旅游区, 收费都非常低, 甚至免费. 我们的花费其实就是车费和住宿. 你可以complain班芙的motel收你120, 可是班芙的门票收你多少?
3. 国内的科技创新
山大王提到了几个公司. 我也不否认这一点. 这么一个大国, 多少也得有点科技创新和产品出来. 问题是, 这种土壤有没有, 是否足够肥沃.
你说的中星微是否那个做"中国芯"的公司? 如果是, 那还是别提了吧.
你如果考察一下国内的海归企业, 你会发现, 它们可以有各种不同, 但有一点是惊人的一致. 就是把争取政府的扶植当作重中之重. 而办得好的企业(不管是否海归企业), 一定是这门必修课学得好的. 而什么样的企业能争取到政府扶持, 除了关系外, 还要看概念, 看概念的推销. 这个推销不是推销给市场, 而是推销给政府和官员.
原因很简单, 目前在中国, 政府及其相关公司企业还是资源的最大占有者. 也是最大的消费者. 商业自身发展的良性土壤还差得远.
上次我回去碰到一个例子, 一伙海归, 搞了个产品. 他们的材料上, 一个字都没提他们的产品先进在哪里, 对用户的帮助在哪里. 但是充满了以下内容:
- 胡主席某年某月接见CEO
- 军方应该用他们的XX系统. 因为这是中国产权, 否则有战略危险. (军方要用了他们的, 市场就保证了)
- 某地政府白给了多少平方米的厂房, 多少万的孵化资金.
看了这个, 我算是茅塞顿开. 知道自己将来要海归淘金的话, 该往哪个方向使劲了.
以前, 还看过一篇批判中关村的文章, 我同意其中的观点. 中关村现在热中于邀请什么500强企业进村, 却忽略对小公司生态环境的保护. 实际上, 把地皮炒得很高, 让这些公司呆不住.
政府出面搞的东西, 必然是这样的. 它要的是效应, 而不是实绩, 更不是看给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些在中国的visibility都太低了. 一个500强企业看中中关村要进驻重要, 还是一群鸡毛小公司, 搞出一堆现在看起来没市场的东西重要? 但是如果没有让那些鸡毛小公司生存发展的环境, 创新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 现在世界上声名赫赫的一些大公司, 十几年前, 乃至几年前不就是一些车库公司吗?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所在.
我一年半前去硅谷, 本以为会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 但是让我惊讶的是, 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 过去是, 现在还是我们IT人的圣地.
中关村是什么样子呢? 一开始是组装机一条街, 后来是"总代理"一条街, 后来变成了餐馆一条街(发现做餐馆比卖电脑来钱, 那是我出国前的事), 再后来全是高楼大厦, 大公司. 可以暂称为"商务一条街"吧. 反正, 我没看到硅谷那种科技创新的气氛.
再广义点说, 自己当老板, 随便当什么老板的问题. 我经常看到, 很多移民过来, 后来自己开店去了. 都是在国内从来没有干过, 怎么到了这里就行了? 其实加拿大政府是非常扶持小生意的. 现在开小店的, 每年才交几个税? 税务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从没有听说哪个警察, 税务, 工商, 黑社会整天来你餐馆蹭吃蹭喝, 也没听说办个执照手续到处求人的.
4. 加拿大的医疗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批评加拿大的医疗. 甚至还暗示不如中国. 这个荣誉, 恐怕再无耻的中国卫生部长, 也是不敢领受的.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我是用得不少的. 甚至觉得, 就我几年来交的那点税, 恐怕不足以支付我全家看那么多病. 最受人批评的急诊, 我就用过好几次. 感觉还不错. 态度不用说, 效率也很高. 开始在NYGH看, (Scarborough的General hospital差一点), 后来在Markham看, 都很好. 也许是我运气好. 最长的一次, 等了2小时, 但是一进去很快就确诊, 马上就手术了, 所以, 总体效率也很高). 一般等半小时左右.
5. 加拿大的问题
海归能成为今天的热点, 并不是国内的机会那么好, 那么容易把握. 而是加拿大的问题造成的. 理论上, 现在据说是历史上就业率最好的时期. 但是, 在我看来, 占国移男国移女主体的IT行业, 就业形势还不怎么样(比前几年好一点). 起薪下降. 大量使用temporary job, 而减少permanent. 原因很简单, 小国, 工作市场小, 前几年来了太多移民, 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就算有工作. 而加拿大的生活特点是, 平时攒不下钱来. 一年的收入除去花费攒下的只够再过3个月. 一旦有变, 则比较狼狈. 国内的话, 剩的钱比较多. 还有, 人久静思动. 也是个原因.
我现在熬了数年, 工资算熬得挺高了. 但是, 到外面一看, 很难再找相同工资的工作. 这就使得自己在公司面前矮了半截. 出路在何方呢? 也许去做contractor, 也许去美国, 也许就是看看能否海归了.
所以, 产生海归念头非常正常. 有句话说"生活在别处", 总是别人的生活, 别处的生活显得更精彩些. 是不是真的这样, 就看每个人自己的机遇了.
6. 今天为什么要回, 应该先问问当年为什么要走
中国在大发展, 也不是等我们出了国, 才开始的. 前几年发展也很快. 可是, 我们却"毅然"走了. 现在却"毅然要谢绝国外的高薪"而海归了.
我觉得有时候回顾自己当年走的原因, 有助于清醒认识.
一加元在加拿大的购买力肯定比不上7元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 但是也绝对不是1:1的. 1CAD=3RMB比较正常. 按照这个标准, 我们现在在加拿大的收入也不怎么办. 就算高一点的税后5000-6000, 也不过等于15000-18000. 这个收入在国内大城市的白领中, 不难挣到. 本人出国前, 也已经挣到了. 不过, 当时为什么要走呢? 原因很多, 除了圆一个出国梦以外, 我个人当时是觉得自己在国内遇到了事业的瓶颈. 国外的局限性我是看得很清楚的. 当时问过不少已经在国外的人, 国外好在哪里, 大家除了环境好外, 几乎说不出什么新的.
但是我要走这一点确是看清楚了. 我毕业后没有象很多同学那样出国, 而是到广东闯荡了数年. 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成功和许多人的沉沦. 成功的, 做得好的人实际上永远是极少数. 我看到最多的人, 都从公司跳槽去政府, 海关, 银行等舒服的, 稳的地方. 说到华为, 我对它也非常熟悉. 一个外面风光的公司, 但是在里面工作的人看来, 生活却是地狱. 在搞实业的企业里工作, 日子都难受.
我的想法很简单, 与其到国内混, 还不如到国外去混. 所以, 就出国了. 后来回国办事, 见到了一些当时没走的人. 也印证了自己出国是否正确的问题. 结论是, 对我来说, 是正确的. 至少so far是正确的. 如果不自己办公司, 只是打份工, 还是国外好, 机会也多. 加拿大要是呆得没前途, 还有美国.
现在很多人回去, 据说不错, 这可能让人觉得人人都能回去挣个30-50万的. 也许, 留在本地的, 能挣到, 我们空降回去的反而挣不到. 我的公司, 外派回去工作, 接着拿这边的工资, 工作两三年. 动心的人不少. 但真正报名的不多. 后来公司说太高, 要降到30万. 更没人去了. 原因是什么? 如果立足在北美发展, 回国带一群国内的人工作的经历就没什么用. 而你在那里拿10个本地员工的工资, 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 而想回国发展的人, 普通的技术管理可移植性很差. 至少从结果看很差. 有几个回去明显就是想回国发展的. 但5年过去还赖在公司. 公司把他的职务和权力一减再减, 工资5年也没涨过, 可能是想让他自己走吧, 可他就是不走.
如果国内机会这么好, "区区"几十万的工资还让他这么恋栈?
7. 海归的目的----钱和事业
所谓的海归主要还是冲着在国内能挣更多的钱, 过更好的生活才回去的. 如果给他不高的收入, 看他还回不回去. 同理, 中国人出国也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的. 美加澳新欧日, 基本上就是这个preference. 再狂热的出国迷, 也不会想到去越南, 非洲, 南美这些地方.
8. 国内的物价水平其实很高, 比如去大商场购物. 如果想买好的东西, 价格往往比国外还贵. 还老担心受骗上当. 最明显的, 同样是中国产的东西, 到了国外卖, 反而价格比较诚实. 最明显的就是一些明明是国产的服装, 鞋, (贴了个外国商标), 在这里我觉得还能买. 一回去, 发现成了进口货, 有牌子的, 价格虚高. 对, 有耐心等的话, 可以等到很低的折扣. 但是, 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等到清仓的.
总体印象, 在国内大商场里, 我觉得家电之类工业品, 食物, 都有不错的价格. 但几次回国, 都没办法在那里买衣服(不管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别人买了送我小孩的, 价格都很高, 反正我自己是绝不会买的. 最不好的就是买东西的时候老担心受骗. 比如, 别人能在这个店里买到3折, 而我却只能买到8折, 或者到别的店能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都会给消费者非常不爽的感觉.
9. 长期生活的费用很高, 因为小孩上学, 看病之类的费用很高. 房价现在也非常离谱.养车的费用(特别是停车费, 过桥过路费)比国外高很多.
过桥费和过路费, 相信现在在国内开车的人都有很惨痛的体会.
停车费, 虽然每次似乎5-10元, 但架不住到处都要. 我们在加拿大生活, 总体的停车费开支是不多的, 因为绝大多数地方不要停车费. 或者有些不得不去的地方停车费还比较合理.
上回我去scarborough town center办证件. 一看$1/小时. 一天封顶也没几块.
10. 国内的应酬很多, 看起来生活很刺激. 短期回访觉得很好. 但是如果长期生活, 可能会想求清静而不得. 因为应酬多不等于朋友多. 也不等于机会多. 我自己有个特殊的人生体会(不知道别人有没有). 我人生路上的几次重大关口, 真正给了我有力帮助的都不是平时密切来往, 吃来喝去的人. 而恰恰是一些萍水相逢, 甚至是来往很少, 或平时看不上的一些人.
11. 国内的税实际上很高, 而且很少抵扣. 如果诚实纳税的话, 我的收入在国内交的税比加拿大都高, 更比美国高. 我公司有些外派到中国的, 他们宁可选择做税务居民, 在加拿大交税.
国内的海归现在交的税少是因为现在有买房买车的抵扣. 这是一个政策性的优惠措施. 不能看成长期的税务政策.
还有, 就是现在虽然税务监管越来越严. 但是偷漏所得税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 你不诚实纳税, 能算靠诚实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