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Good Bye Lenin
德国 2003
片长:121分钟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er
原作剧本:贝恩德·里希坦伯格Bernd Lichtenberg
主演: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uhl - 亚历山大
卡特琳·萨贝Kathrin Sass - 妈妈
玛丽娅·西蒙Maria Simon - 阿里娅娜
弗劳伦斯·卢卡斯Florian Lukas - 丹尼斯
重要奖项:
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配乐、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
德国统一前的悲喜剧
八十年代末,东德青年亚历山大过着很平常的生活:他没有女朋友,上班下班,姐姐跟姐夫离了婚,整天要他帮忙照顾小孩,母亲是个忠诚的社会党党员,忙于各种社会活动,偶尔还能上电视。他的家里没有父亲,那个人十年前逃到西德去了。
某一天,母亲在回家路上心脏病发昏倒,亚历山大的生活开始天翻地覆的变化。东德领导人终于同意跟西德商谈统一问题,柏林墙打开了大门,两侧的居民蜂拥而入对方的领地开眼界,可口可乐汉堡王宜家遍布东德。亚历山大下岗后加入卫星电视公司,跟西德人丹尼斯搭档,上门推销卫星电视天线。
就在德国统一之日即将来临时,昏迷接近一年的老妈醒了,大夫告诫孩子们,她的状态很不稳定,决不能受任何刺激。亚历山大决心让老妈在卧室里继续过东德的生活,他和他的西德哥们丹尼斯必须完成下列(不可能的)任务:
1)恢复家里的装修,把一切腐朽的东西赶出去。
2)继续供应东欧国家的食品,特别是母亲最爱吃的某种酸黄瓜,因为西方货的冲击,那些东西都已经绝迹了。
3)让母亲继续看到东德新闻。
4)恢复家里人的穿着,特别是小外甥女必须继续传东德的塑料尿裤而不是西欧纸尿裤。
5)在家里不定时召开街道党小组会和组织少先队员探望老革命。
6)教育姐姐的西德男朋友扮演东德人。
后来他们又不断遇到补充任务:如何解释窗外出现的巨大可口可乐广告,楼里搬来的西德邻居,统一之夜的庆祝喧闹,还有找父亲来见母亲一面。
这是一部超过《劳拉快跑》的杰作,德国人比好莱坞更善于(或者更敢于)利用数字电影的一些特性,剪接上有些独特的技巧。不过沃尔夫冈·贝克其实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导演,他的电影语言并不像《劳拉快跑》那样激烈,应该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
我看的是首映场,提前五分钟到场,买到的是倒数第七张票,被迫坐在第一排。看戏的时候,很容易分辨出德国人和法国人,少数几个流窜过来的德国观众专门在法国人不笑的时候大笑,特别是那个“什么什么酸黄瓜”,我记不住那个德语词,估计就跟中国的“大生产香烟”差不多。
不过不是德国人,也会笑个不停。这电影的故事很像某一集的《我爱我家》,宋丹丹摔了一跟头,醒过来就失忆二十年,全家人怕她发疯,被迫假扮文革时代。这部电影拍得认真扎实,有更多更有趣的细节,特别是整天想当导演的西德青年丹尼斯,他用旧新闻片加自拍录像自制《东德新闻》,什么乱七八糟的穿帮他都圆得过来,还播得一本正经。每次出现《东德新闻》,观众必定笑得人仰马翻,此人今年不搂几个最佳男配角奖什么的,天理难容。
不过这电影并不是《我爱我家》式的调侃喜剧,接近结尾处,梁左先生该抖出最后一个包袱了,德国人却渐渐转向伤感,父亲来见到母亲,母亲终于安详地去了。失散十年的父女在走廊里相遇,父亲起初漠然,然后渐渐醒悟,但女儿已经转身离去,他们之前在“汉堡王”的外卖窗口已经见过一面,她对他说“祝你好胃口,感谢光临汉堡王”。
这电影的厉害在于,你看的时候会笑,但看完后一嚼,马上就会感觉到苦味。片中的母亲并不像“老傅同志”一样可笑,她有些可悲,又有些可爱。编剧可能写出了一大批东德人的感情:他们有些怀念那个消失的国家,那是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根,也许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许现在的生活更好,但他们还是怀念,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德国 2003
片长:121分钟
导演:沃尔夫冈·贝克Wolfgang Becker
原作剧本:贝恩德·里希坦伯格Bernd Lichtenberg
主演: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uhl - 亚历山大
卡特琳·萨贝Kathrin Sass - 妈妈
玛丽娅·西蒙Maria Simon - 阿里娅娜
弗劳伦斯·卢卡斯Florian Lukas - 丹尼斯
重要奖项:
德国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配乐、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
德国统一前的悲喜剧
八十年代末,东德青年亚历山大过着很平常的生活:他没有女朋友,上班下班,姐姐跟姐夫离了婚,整天要他帮忙照顾小孩,母亲是个忠诚的社会党党员,忙于各种社会活动,偶尔还能上电视。他的家里没有父亲,那个人十年前逃到西德去了。
某一天,母亲在回家路上心脏病发昏倒,亚历山大的生活开始天翻地覆的变化。东德领导人终于同意跟西德商谈统一问题,柏林墙打开了大门,两侧的居民蜂拥而入对方的领地开眼界,可口可乐汉堡王宜家遍布东德。亚历山大下岗后加入卫星电视公司,跟西德人丹尼斯搭档,上门推销卫星电视天线。
就在德国统一之日即将来临时,昏迷接近一年的老妈醒了,大夫告诫孩子们,她的状态很不稳定,决不能受任何刺激。亚历山大决心让老妈在卧室里继续过东德的生活,他和他的西德哥们丹尼斯必须完成下列(不可能的)任务:
1)恢复家里的装修,把一切腐朽的东西赶出去。
2)继续供应东欧国家的食品,特别是母亲最爱吃的某种酸黄瓜,因为西方货的冲击,那些东西都已经绝迹了。
3)让母亲继续看到东德新闻。
4)恢复家里人的穿着,特别是小外甥女必须继续传东德的塑料尿裤而不是西欧纸尿裤。
5)在家里不定时召开街道党小组会和组织少先队员探望老革命。
6)教育姐姐的西德男朋友扮演东德人。
后来他们又不断遇到补充任务:如何解释窗外出现的巨大可口可乐广告,楼里搬来的西德邻居,统一之夜的庆祝喧闹,还有找父亲来见母亲一面。
这是一部超过《劳拉快跑》的杰作,德国人比好莱坞更善于(或者更敢于)利用数字电影的一些特性,剪接上有些独特的技巧。不过沃尔夫冈·贝克其实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导演,他的电影语言并不像《劳拉快跑》那样激烈,应该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
我看的是首映场,提前五分钟到场,买到的是倒数第七张票,被迫坐在第一排。看戏的时候,很容易分辨出德国人和法国人,少数几个流窜过来的德国观众专门在法国人不笑的时候大笑,特别是那个“什么什么酸黄瓜”,我记不住那个德语词,估计就跟中国的“大生产香烟”差不多。
不过不是德国人,也会笑个不停。这电影的故事很像某一集的《我爱我家》,宋丹丹摔了一跟头,醒过来就失忆二十年,全家人怕她发疯,被迫假扮文革时代。这部电影拍得认真扎实,有更多更有趣的细节,特别是整天想当导演的西德青年丹尼斯,他用旧新闻片加自拍录像自制《东德新闻》,什么乱七八糟的穿帮他都圆得过来,还播得一本正经。每次出现《东德新闻》,观众必定笑得人仰马翻,此人今年不搂几个最佳男配角奖什么的,天理难容。
不过这电影并不是《我爱我家》式的调侃喜剧,接近结尾处,梁左先生该抖出最后一个包袱了,德国人却渐渐转向伤感,父亲来见到母亲,母亲终于安详地去了。失散十年的父女在走廊里相遇,父亲起初漠然,然后渐渐醒悟,但女儿已经转身离去,他们之前在“汉堡王”的外卖窗口已经见过一面,她对他说“祝你好胃口,感谢光临汉堡王”。
这电影的厉害在于,你看的时候会笑,但看完后一嚼,马上就会感觉到苦味。片中的母亲并不像“老傅同志”一样可笑,她有些可悲,又有些可爱。编剧可能写出了一大批东德人的感情:他们有些怀念那个消失的国家,那是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根,也许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许现在的生活更好,但他们还是怀念,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