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进没想到扮演妻子的竟是小莹 - 那位他初抵斯图加特的当晚,被丁代表F所为之接风的那家中餐馆的女侍者。大约因为对方是宏进初到斯图加特邂逅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即使过去了一年,但小莹如沐春风的笑容,却一直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小莹说:“刚才我等候化妆的时候,在下面看了你的”表演“,当时就觉得眼熟,我没想到,那位文质彬彬的访问学者,居然来演赌徒了?”
宏进听后,心里羞愧,久久无语。
两人开始走位,第一场戏,扮演妻子的小莹提着行李和雨伞,送即将进京赶考的宏进出门,导演说,你们俩要相视无语,但妻子的眼里是满满的不舍,而丈夫的眼里,是对前程的渴望。小莹轻声地对宏进说:“你别紧张,你只要想象一下那天晚上你来我们餐馆吃饭时候的心情就成,你那时那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有些让人烦,但它就是你现在要表现的样子。”在镜头前,小莹要比宏进老练得多,看着对方清丽的妆容下一双明眸静静地看着自己,宏进心头情不自禁地颤了一下。
拍第四场戏的时候,宏进自然了许多,输钱后一贫如洗的书生灰溜溜地回到家,面见妻子时的惭愧感,和自己如今再遇小莹时的些许尴尬,颇有相通之处。
拍完全部戏,时间已是黄昏,宏进心神不宁地去问导演,今天他表演的如何,导演说:“非常好,做完后期后,我们会送给你们每人一套演出剧照和录像带,两个礼拜以后你们来取。”
因为对方经费有限,那天演戏一下午,宏进只拿到100马克的劳务费,但对他来说,这段经历的宝贵是多少马克都换不来的。
众人走出工作室,天色已晚,宏进和小莹没来得及深谈,他只知道她今天也是经人介绍,才来工作室参演的。他们交换了彼此的电话号码,挥手而别。
这天宏进打开信箱,赫然发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打开一看,是一张巴掌大的纸,上面用打字机歪歪扭扭打了几行字,通知他几天以后去波恩的某个地址去面试,落款加拿大驻波恩领事馆。
宏进把纸片反复看了几遍,越看越可疑。他拿着信去问小高,对方兴高采烈地对他说:”祝贺你,这么快就要去面试了。”
和商场请了一天假,宏进满腹狐疑地登上去波恩的特快列车,两小时后到达这座曾经的西德首都,下车后宏进第一件事就是去车站附近找到一位貌似当地人的老者,他把面试地址给对方看,询问那是什么地方,老者告诉他,那是加拿大领事馆签证处,宏进这才放下心来。
到达签证处,站在小窗口前,签证官和宏进进行了大约半小时的面试。对方问宏进:“你为何要申请来加拿大?”宏进说:“加拿大的各民族共融和谐的文化和容纳海外移民的政策深深吸引了我,我希望在那片土地上发展。”对方说:“你是物理专业毕业的,你知道在加拿大这个专业不太好找工作吗?”宏进说:“物理学培养了我坚实的逻辑推理基础,让我有了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我相信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会很快的适应下来的。”。对方笑到:“恭喜你,回去后等下一步的通知吧。”宏进追问:“下面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吗?”对方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会通知你和家人去做体检。”
走出签证处,逡巡在已经来过两次的市政厅前,宏进觉得那天波恩的天特别的蓝。
宏进和小吴在Kaufhof上了几个礼拜的班,这天早上报到的时候,HR小姐对他们说:“目前是淡季,工作量减少,从今天开始,你们只需要来一个人。”看着小吴一脸难过的样子,宏进对他说:“你留下干吧,我再去别处想想办法。”小吴红着脸,搓着双手对宏进说:“我就知道你比我有本事,你肯定有别的办法。”
告别小吴,走出商店,宏进想:“大话说出去了,劳动局也去不了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在国王大街的一条长凳上坐下,他对自己说:“别急,慢慢想。”
突然,宏进想起,在唐那儿留宿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自己正准备睡觉,唐的一位朋友来访,他们以为墙角的他已经入睡,于是谈的热火朝天,没有一点顾忌。
那位朋友对唐说,你知道吗,城郊有一家地毯仓库,在斯图加特的留学生里很有名气,在那儿工作非常幸苦,但工资很高,不过一般人却很难进去。它被一伙中国人长期把持,那儿的工作就像传家宝似的,每当有人离开,他们就会找到熟人填充进去。他很自豪地告诉唐,托了很多关系,他才进了那个圈子,最近终于被介绍进去,下周去上班,以后唐如果白天要和他联系,可以打那儿的电话。
宏进正忙着入学事宜,但假寐的他留了个心眼,悄悄地记下了电话号码。
想到这儿,宏进眼前一亮,匆匆赶回宿舍,找到了那个号码。
他试着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德国人,宏进诈称:“听说你们这儿在招工,我很感兴趣。”没想到对方回答:“是啊,我们确实需要人,你如果感兴趣,明天来吧。”宏进心头一阵狂喜,这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偷听人“啊,他赶忙问清对方的地址。
第二天一早宏进倒了好几次车,才找到那家地毯仓库。老板正是昨天接电话的那位德国人,他让工头领着宏进去上班。
一进仓库,宏进发觉,里面坐着的工人全是中国留学生。他们迎接宏进的眼光充满疑问也充满敌意。一群人围着宏进,七嘴八舌地质问他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是谁介绍他进来的?
宏进说:“没人介绍,我就打了个电话,老板说要人,我就来了。”
这时人群走出一位,看起来是那群人的头儿,上前和宏进握手:“你好,我叫张鹏,以后你在这儿有事儿,可以找我,但你能不能告诉我,没人介绍的情况下,你怎么知道这儿的电话号码的?”宏进笑着说:“我从斯图加特电话黄页上查出来的。”
听罢,那群人围着那位张鹏,低声议论,看得出来,他们很愤懑:居然有人不通过他们的小组织就直接找到了那个工作,简直不可思议。宏进寻思,看来自己在大学宿舍区的”坏“名声大概要更坏了。
第一个礼拜,仓库里的中国人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中饭时间,约好了似的都不理睬宏进,好像他坏了他们什么好事。宏进心想:“这又不是好工作,如果不是把手头那份轻松的活让给了朋友,我也犯不着来看你们这些苦大仇深的嘴脸。”
一个礼拜以后,众人看宏进来了只是干活,也不多话,也没看出他和仓库老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于是在张鹏的带领下,慢慢地开始和宏进说话了。
仓库有两个工头,分别来自土耳其和塞尔维亚,这两人对德国老板谄媚,对手下中国人刻薄。
开始的时候,宏进觉得这儿似乎也没什么活干,一群人聚在那儿聊天,打牌,老板工头根本不管。但后来他才知道为什么这份工作,在斯图加特大学的打工群落里面既被人神往,又让人恐惧的原因了。
在这儿工作最怕两件事:来客人和进新货。
仓库堆满全毛地毯,小的一米见方,大的三,四米长,宽,地毯一张张垒起来,直到天花板。
每当有客人来,老板就会全程陪同,在仓库里转悠,给客人介绍各种款式的地毯。如果客人对某幅地毯感兴趣,工头立刻催促,宏进们就得两两一组,爬上高高的地毯堆,把一幅幅地毯搬到地上,让客人仔细端详,客人看后,如果感兴趣,就卷起那幅看中的地毯带走;客人走后,工人们要把在地上堆积如山的地毯再一幅幅的搬回去。沉重的地毯,搬下容易搬上难,这时候两人站好,一人拿着地毯的一角,然后把沉甸甸的地毯抬起来,往一人多高的地毯堆上扔。
两人必须动作协调,如果配合不好,地毯根本扔不上去。每幅全毛地毯重达几十斤,宏进每次奋力拽着地毯往上扔的时候,都能听见腰部的骨骼在咔咔作响。
如果仓库来了新货,宏进们就更惨了。客人来,一般只是看一幅或者几幅地毯,劳动量相对有限。可是如果载重大卡车运来了新货,宏进和工友们就要把集装箱大小的地毯全部从卡车上卸下,运到仓库里面,再把一幅幅地毯从地面堆起。卸载一箱地毯,需要一天时间。宏进们如果动作稍微慢一些,那两个工头嘴里就会不干不净地咒骂着催促,气喘吁吁的工人们也会怒火中烧地回怼。
地毯厂轮休,每十天宏进有两天时间可以喘息。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小莹通电话,成了宏进休息日的寄托和期盼。下午从超市回来,宏进就会走到宿舍的电话机旁,拨打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一会耳边就会响起小莹清脆的嗓音。
通话多了,宏进对小莹的背景有所了解。她曾经结婚,和前夫在上海是同学,两人结婚后,前夫赴柏林留学,几年后她也飞来探亲,但到了柏林,她才发觉对方在外面已经有了相好,一气之下小莹离了婚,独自一人来到斯图加特,进了那家中餐馆打工,自食其力。几年后,挣了一些钱,她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辞了工,现在正准备大学德语水平测试,准备在这儿读大学。
两人都是从失落中重新出发,慢慢地越聊越投机。
休息了两天,一大早,宏进去上班,走到工厂大门口,却发觉大门紧闭,周围有警察在巡逻,宏进对警察说:“我在这儿上班,请问出了什么事情?”,警察说:“这儿出了命案,目前工厂关闭,你回去吧。”
宏进大惊,但也只能怏怏而去,在这儿干了一个多月,才拿了上个月工资,没想到居然出了事情。
回去后,宏进翻看斯图加特当地报纸《Stuttgarter Zeitung》,看到以下新闻:
“5日上午9时左右,在路德维希堡一家地毯仓库里,正在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张鹏与厂内土耳其工头发生争执并开始扭打。警察局的报告称,“28岁的中国人用地毯刀对土耳其人进行了威胁”,随后,现年30岁,体重达110公斤的土耳其人将张鹏用力一推,张的后脑撞击在一块钢板上后倒地。然而土耳其人并未罢手,而是上前用手掐住张的脖子,直到他完全停止了挣扎。案犯行凶后,随手用帆布遮盖住张鹏的尸体,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直到当天下午13时45分,一位女工才在无意中发现了张的尸体。“
宏进没想到,当初那位带头大哥似的张鹏是这样的结局,他不清楚那天自己不在的时候,到底仓库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张鹏和工头搏斗的时候,那些中国人都在哪儿?为什么不出手相助?想到自己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和工头争执,如果当事者是自己,情急之下,躺在那儿的更可能是自己。
毕竟自己的同胞死于非命,宏进一阵难过。
回到住处,宏进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和小莹电话里说了这事,小莹安慰了他,宏进心情才慢慢舒朗了一些。
小吴兴高采烈地来找宏进,Kaufhof又需要人手了,让宏进赶快回去上班,意外虽然难免,生活还要继续。
又是一个周末,这天小莹打电话过来,在电话里轻声细语地说:”宏进,今天晚上你如果有空,能来我这儿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