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个人 仿佛只为电影而活
小津安二郎的百年冥诞很是热闹。
今年的柏林、香港、卡罗维发利、纽约电影节都举办了大型小津电影回顾展。在北美,除了斯坦福大学以7部影片举办“小津电影节”、伯克利加州大学艺术馆举办小津影展外,小津回顾展还在旧金山、底特律、华盛顿和多伦多接力上映。11月,法国巴黎的小津回顾展放映17部作品;12月,台湾国民戏院的“日本映画巨匠影展”将放映小津的35部作品。日本发行了名为“电影导演青春之地”的小津邮票小全张。日本NHK的卫视2台在10月、12月和明年1月陆续播映小津的全部存世作品,其中包括新近发现并复原的《日式欢喜冤家》16分钟缩短版。
12月12日,小津生日那天,日本松竹电影公司力邀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向小津致敬的电影《咖啡时光》将做特别放映。
日本东京江东区“深川1818”门前立着一块铭牌:“小津安二郎诞生地”。牌子上导演生平介绍说:“于内于外,那些作品的价值在他死后越来越高,他得到世界最伟大电影导演的评价。”小津的中学同学冈山后来做了京都火车站站长,他回忆:“我可以给他搞到从京都到大船(制片厂所在地)的晚间快车头等票,但小津总是婉拒,坐到二等车厢去。小津说他想看车厢顶上电扇的'摇头'.所有的电扇是一个开关控制的,但它们的运动却各不相同——一个快些,另一个慢些,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性子。虽然如此,有时候一趟旅程里有两到三次能看到它们完全同步地转动。有时候根本碰不上,小津就失望得很。”谁若在夜间火车上看到这个仰头醉心于观察电扇运动的家伙,多半会嘀咕一声“怪人”吧?
早年在日本电影界,小津也多少是个古怪的导演。
独有的固定镜头以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的角度仰拍,是小津电影最显见的特征,现在的电影人或学者也有很多种解释。但这在最初并没那么神奇,反还被人嘲讽。佐藤忠男在《小津安二郎的艺术》里记录过这样的故事:1930年代,松竹公司蒲田制片厂厂长城户四郎有次要看小津样片,不耐烦地说:“又是小津用他那蹲着的位置拍的吧?是不是窥视女人那玩意儿?”这话很伤害了小津的感情。城户也有他的难处:如果以正常高度拍摄,在摄影棚里搭设的布景有墙就够了,但如果像小津那样以低角度仰拍,必须额外安装不常用的道具天花板,这会使摄制经费超支。
拍《东京物语》时的副导演今村昌平回忆说,自己当时曾非常恨小津。今村的母亲刚刚因为心脏病去世,而《东京物语》也正好拍到老母亲富子去东京看望儿女,回家后一病不起去世了。小津非常认真地刻画母亲病逝的情形。今村上厕所时,小津碰巧进来站在他旁边,一边方便一边若无其事地问他:“你的母亲也是心脏病去世的,我那样拍还对吧?”今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小津这样的工作方式,但多年之后他承认,自己从小津那里学到了很多。
今天,不少人看小津电影,会不耐烦它们的缓慢,这不奇怪。1936年,东京大学教授大森义太郎评小津的《独生子》时就曾经写道:“我看着这部片子觉得实在是受罪。那节奏之慢,简直等于没有节奏。”但小津“顽强地经营和固守他的小天地”。有人问小津为什么只拍同类型的影片,小津回答:“我是豆腐匠,炸豆腐倒是会做,可是炸猪排就做不来了。”厂长城户认为小津的电影虽得到评论家赞赏,卖座率却不高,小津却说:“对不起,革我的职吧,没有本领做导演,那就请让我看大门吧,我已经留胡子了。”小津晚年,日本电影浪潮连连、变化激烈,那种不故弄玄虚只凭细腻描绘、营造韵味的电影似乎再也站不住脚。小津对这种趋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去世前几天,已是松竹公司经理的城户去医院看望,小津还不忘进言:“厂长,还是家庭题材剧好啊。”小津脖子上长了恶性肿瘤,1963年12月12日,他寂寞地去世了。逝世那年初冬,一个大雪的清早,小津留下俳句:“大雪纷飞白茫茫/但愿把它披身上/倘若今宵我死亡。”按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他的寿命是一个完整的甲子,这多少带有点神秘的色彩。另一件不平常的事,是长期与小津合作的女演员原节子,自小津辞世后一言未留地就此消失,再不露面。
小津也是一位在生活中将自己的风格贯穿到底的人。《咖啡时光》的摄影师李屏宾见过当年的工作记录:“他拍摄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每个镜头的长度,多少尺,然后加起来影片多少尺,长度多少。”李屏宾还在东京帝国大学见到过小津的笔记,他感慨:“笔记是小册子,上面字很小,小到好像不是他那个年龄的人能够看见的,而且非常工整秀气,有条有理、整整齐齐,记录着他每一次到不同地方的生活、拍摄和准备。有些章次是说,哪里有好吃的餐厅,再画个小图。他写这些东西绝对不是要留给后代人去看,从这些东西你看到这个人的态度、性格。”小津一生未娶,只陪母亲度过。不仅如此,在《早春》里的一个接吻是小津电影里惟一的接吻。他自己知道,那场戏拍得不好,剪得也不好,便从此罢手不干。久居日本的美国影评人,也是首个把小津电影介绍给海外的唐纳·里奇就此评论说:“恐怕他一辈子也没有吻过女人啊。”这个人,仿佛只为电影而活。(编辑:张颖)
作者: 李宏宇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3-12-11 15:31:33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小津安二郎的百年冥诞很是热闹。
今年的柏林、香港、卡罗维发利、纽约电影节都举办了大型小津电影回顾展。在北美,除了斯坦福大学以7部影片举办“小津电影节”、伯克利加州大学艺术馆举办小津影展外,小津回顾展还在旧金山、底特律、华盛顿和多伦多接力上映。11月,法国巴黎的小津回顾展放映17部作品;12月,台湾国民戏院的“日本映画巨匠影展”将放映小津的35部作品。日本发行了名为“电影导演青春之地”的小津邮票小全张。日本NHK的卫视2台在10月、12月和明年1月陆续播映小津的全部存世作品,其中包括新近发现并复原的《日式欢喜冤家》16分钟缩短版。
12月12日,小津生日那天,日本松竹电影公司力邀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向小津致敬的电影《咖啡时光》将做特别放映。
日本东京江东区“深川1818”门前立着一块铭牌:“小津安二郎诞生地”。牌子上导演生平介绍说:“于内于外,那些作品的价值在他死后越来越高,他得到世界最伟大电影导演的评价。”小津的中学同学冈山后来做了京都火车站站长,他回忆:“我可以给他搞到从京都到大船(制片厂所在地)的晚间快车头等票,但小津总是婉拒,坐到二等车厢去。小津说他想看车厢顶上电扇的'摇头'.所有的电扇是一个开关控制的,但它们的运动却各不相同——一个快些,另一个慢些,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性子。虽然如此,有时候一趟旅程里有两到三次能看到它们完全同步地转动。有时候根本碰不上,小津就失望得很。”谁若在夜间火车上看到这个仰头醉心于观察电扇运动的家伙,多半会嘀咕一声“怪人”吧?
早年在日本电影界,小津也多少是个古怪的导演。
独有的固定镜头以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的角度仰拍,是小津电影最显见的特征,现在的电影人或学者也有很多种解释。但这在最初并没那么神奇,反还被人嘲讽。佐藤忠男在《小津安二郎的艺术》里记录过这样的故事:1930年代,松竹公司蒲田制片厂厂长城户四郎有次要看小津样片,不耐烦地说:“又是小津用他那蹲着的位置拍的吧?是不是窥视女人那玩意儿?”这话很伤害了小津的感情。城户也有他的难处:如果以正常高度拍摄,在摄影棚里搭设的布景有墙就够了,但如果像小津那样以低角度仰拍,必须额外安装不常用的道具天花板,这会使摄制经费超支。
拍《东京物语》时的副导演今村昌平回忆说,自己当时曾非常恨小津。今村的母亲刚刚因为心脏病去世,而《东京物语》也正好拍到老母亲富子去东京看望儿女,回家后一病不起去世了。小津非常认真地刻画母亲病逝的情形。今村上厕所时,小津碰巧进来站在他旁边,一边方便一边若无其事地问他:“你的母亲也是心脏病去世的,我那样拍还对吧?”今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小津这样的工作方式,但多年之后他承认,自己从小津那里学到了很多。
今天,不少人看小津电影,会不耐烦它们的缓慢,这不奇怪。1936年,东京大学教授大森义太郎评小津的《独生子》时就曾经写道:“我看着这部片子觉得实在是受罪。那节奏之慢,简直等于没有节奏。”但小津“顽强地经营和固守他的小天地”。有人问小津为什么只拍同类型的影片,小津回答:“我是豆腐匠,炸豆腐倒是会做,可是炸猪排就做不来了。”厂长城户认为小津的电影虽得到评论家赞赏,卖座率却不高,小津却说:“对不起,革我的职吧,没有本领做导演,那就请让我看大门吧,我已经留胡子了。”小津晚年,日本电影浪潮连连、变化激烈,那种不故弄玄虚只凭细腻描绘、营造韵味的电影似乎再也站不住脚。小津对这种趋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去世前几天,已是松竹公司经理的城户去医院看望,小津还不忘进言:“厂长,还是家庭题材剧好啊。”小津脖子上长了恶性肿瘤,1963年12月12日,他寂寞地去世了。逝世那年初冬,一个大雪的清早,小津留下俳句:“大雪纷飞白茫茫/但愿把它披身上/倘若今宵我死亡。”按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他的寿命是一个完整的甲子,这多少带有点神秘的色彩。另一件不平常的事,是长期与小津合作的女演员原节子,自小津辞世后一言未留地就此消失,再不露面。
小津也是一位在生活中将自己的风格贯穿到底的人。《咖啡时光》的摄影师李屏宾见过当年的工作记录:“他拍摄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每个镜头的长度,多少尺,然后加起来影片多少尺,长度多少。”李屏宾还在东京帝国大学见到过小津的笔记,他感慨:“笔记是小册子,上面字很小,小到好像不是他那个年龄的人能够看见的,而且非常工整秀气,有条有理、整整齐齐,记录着他每一次到不同地方的生活、拍摄和准备。有些章次是说,哪里有好吃的餐厅,再画个小图。他写这些东西绝对不是要留给后代人去看,从这些东西你看到这个人的态度、性格。”小津一生未娶,只陪母亲度过。不仅如此,在《早春》里的一个接吻是小津电影里惟一的接吻。他自己知道,那场戏拍得不好,剪得也不好,便从此罢手不干。久居日本的美国影评人,也是首个把小津电影介绍给海外的唐纳·里奇就此评论说:“恐怕他一辈子也没有吻过女人啊。”这个人,仿佛只为电影而活。(编辑:张颖)
作者: 李宏宇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3-12-11 15:31:33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