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谁不说俺家乡好--俺生在山沟里,长在小地方,以前把所有说外地方言的人,通称‘山东棒子’,是因为
俺那里,除了本地人,就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上了大学,才见过很多说各地方言的同学,而且有些
方言竟然如此顽固,临4年大学毕业,唯一固执家乡方言的两个同学就是山东的,X姓同学和F姓同学,
现在想起那口音,还亲切的想笑。
当时,南方的同学对西安少大米忍无可忍,于是一日上课的时候,俺听到两个同学对话,福建C姓同学
问一辽宁L姓同学,没有大米,那你们那里吃什么?L姓同学,不好意思的说:俺们那疙瘩一色(SHAI3)
儿高粱米,呵呵。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俺练就了一种辨别,各地方言的功夫,经常从别人说的普通话中听到,此人的家乡,
并为此得意,俺自觉英文听力稍好,大概也得益于此吧?可惜,陕西话,还是说的不那么地道,不过,
俺倒是对卖大米的小品,比别的地方的同胞更有共鸣,还记得在学校的露天电影广场看[西安事变],片
中西北军的一个班长,训斥小兵:泥懂个俅!惹得同学哄堂大笑,同一个电影,在家乡再看的时候,说
到这句的时候,偌大的电影院里,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方言,成了一种纽带,让人感觉到乡音的亲切,今天我们身在异乡,那乡音就有了更广的含义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俺那里,除了本地人,就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上了大学,才见过很多说各地方言的同学,而且有些
方言竟然如此顽固,临4年大学毕业,唯一固执家乡方言的两个同学就是山东的,X姓同学和F姓同学,
现在想起那口音,还亲切的想笑。
当时,南方的同学对西安少大米忍无可忍,于是一日上课的时候,俺听到两个同学对话,福建C姓同学
问一辽宁L姓同学,没有大米,那你们那里吃什么?L姓同学,不好意思的说:俺们那疙瘩一色(SHAI3)
儿高粱米,呵呵。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俺练就了一种辨别,各地方言的功夫,经常从别人说的普通话中听到,此人的家乡,
并为此得意,俺自觉英文听力稍好,大概也得益于此吧?可惜,陕西话,还是说的不那么地道,不过,
俺倒是对卖大米的小品,比别的地方的同胞更有共鸣,还记得在学校的露天电影广场看[西安事变],片
中西北军的一个班长,训斥小兵:泥懂个俅!惹得同学哄堂大笑,同一个电影,在家乡再看的时候,说
到这句的时候,偌大的电影院里,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方言,成了一种纽带,让人感觉到乡音的亲切,今天我们身在异乡,那乡音就有了更广的含义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