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她升读三年级了。随着年龄及感情的同步增长,大家也都在考虑何时成婚之事。我虽是学生,但按照部队的规定,干部学员是可以结婚的,但不予提倡。她在地方更不成问题。但学业当头,还是隐忍不发为佳,就此决定搁浅一段时间再说吧!
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困难时期的灾祸,迅速蔓及到我们的身上。在62年上半年之际,因为她的学校,本身是大跃进的产物,在实行调整、压缩政策之际,首先遭受取缔、停办的处理,低年级学生一律回乡务农。对她来说,这无异是晴天霹雳,飞来横祸,而且毫无躲闪回旋的余地。她来信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及早办理结婚手续,以便把她的户口迁至城内我家,然后再找其他办法,重新谋求出路。
以当时的形势分析来看,部队批准是有把握的。到地方政府进行登记,也无问题。到无锡去落户口,凭军人家属的身份,虽有一定的政策依据,但在当时的大形势而言,就有不小困难,幸运的是,当时我二弟就在市公安局任要职,如果通过他的人脉,就会有很大可能顺利过关。唯一使我踌躇的是,如果我要在领导和同学面前表示政治觉悟高的话,就要采取支持她走返乡这条路。然而我做不到!不要说对我们的前途影响深远,更主要是感情这一关就难以通过。经过反复商量和思考,决定在不违反政策和部队规定的前提下,不采取高姿态,而是以低调的人性化方式,打报告结婚,并得到了批准!
是年六月,我再一次来到南京实习。原来有关领导已打算在实习结束之际,为我举办简单婚礼,但我并不知情。此时她再次急急忙忙地赶来南京。为了及早回无锡办理户口手续,当天就在南京玄武区政府民政科登记结婚。拿到结婚证书后,她毫不停留地回无锡去了。为了此事,打乱了领导他们原先安排而颇有微词。在下只能深表谦意了。
我们的婚姻,既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多少经济支出。政府凭结婚证只发给了二斤糖果,周围邻居及至亲好友,也只是有几粒糖果尝尝,算是“喜气洋洋了”。又去照相馆拍了几幅照片,借了堂兄家的一间空屋,把祖传的仅剩的一张老式双人床搬进去,就成了新房。岳父母照旧俗送来生活用具,作好了在城内安家的准备。这样,我们
就遂现了心愿,完成了终身大事。不言而喻,内心既热烈兴奋而又忐忑不安。因为她的前途和命运,象大海中的一叶孤帆,还要和风浪作艰难搏斗。
可喜的是,不久她的户口就被批准落在我家。从此,她便安心地陪伴着老祖母,度过了一段老少相依为命的日子。也算是代替我这浪荡在外的孙儿,聊尽一番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