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我的“找工”经历 (西南行之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965年,我初中毕业了。
我是从省重点中学省立一中毕业的,凭成绩升学应没有问题,但因父亲的政治问题,我被摒斥在了升学的门外。全班48个人,就我们10个出身不好的同学被淘汰出局。怀着酸涩的心,我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学校动员我们下农村,说是广阔农村大有前途,革命青年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受学校十几年的教育,那时我内心是非常忠于党的,虽然不认为下农村有前途,(那些高干子弟同学怎么就没一个去大有前途的农村呢?)但党的话怎么能不听呢?所以还是准备下去。母亲不要我下去,我不听,认为应该听党的。母亲在政府机关工作,她看我不听,就请她的科长,一位转业军人、共产党员来劝我,我从小跟着母亲在机关长大,经常呆在她的办公室的,那位科长抓住一个没人的机会,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下农村啊,他轻言细语地说,别看现在学校要你下,好象是跟着组织走,但下去以后谁来管你啊,还不是就成了一个农民?他的话不多,但对我震动很大,我第一次从一个转业军人、共产党员、单位负责人那里听到了与党不同的声音,我犹豫了。这时母亲抓住机会,要我到亲戚家住了一个月,躲开了学校动员的风头,然后就留城待业当社会青年了。
那时社会上在毛主席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下到处是讲阶级路线的,不象现在办事完全是凭关系走后门,虽然我在街道上仍然积极参加学习和义务劳动,到农村支援双抢时不要命地干,可是眼看着那些出身好的社青一个一个招工走了,我却没有份,心里那份丧气和悲观失望啊,象耗子一样啮咬着我的心。待了一年,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政治上的左再提高了八度。由于害怕,母亲要我把家中所有与四旧有关的东西都烧了,其中包括她与父亲大学毕业戴博士帽的毕业照及所有父亲的照片。革命形势越来越好,社会上到处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革命口号,我的心象被一只无形的手一阵阵地越捏越紧,我感到窒息。我不知我的前途在哪里,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生出来就是这么个被镇压的受苦的命。我想到过死,想一了百了,但终究没跨出那一步。而我的一个在65年升上了高中的同班同学,曾经还是班长呢,在家长被打成漏网地主遭批斗后变疯了,并自杀死了。
就这样心灵在文化革命的油锅中熬煎着,又到了67年4月,母亲对我说,去姨妈家玩玩吧,散散心,也许姨妈能帮忙找工作。姨妈家在西南山城,姨爹是军医,姨妈是转业军人,在一家工厂当厂医,当时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姨妈又是厂医,是有一定能力的人物。于是我怀着一线希望,千里迢迢来到了山城,姨爹和姨妈热情地接待了我。玩了不过两个星期,姨妈一天回来说,她们系统招工,她可以请她们厂里搞劳资的陈阿姨帮忙把我招到另一厂去,问我去不去?我一听乐了,那还有不去的吗?于是马上到派出所去迁户口,与姨爹姨妈商量好,就用过继给他们做儿子的名义请迁,家中母亲在那头找派出所办,我们在这头找派出所办,所幸两边是同等规模城市,派出所也没什么阻力,居然很顺利就办成了,有了户口,招工就好办了,在姨妈的努力下,一个月以后的6月1日,我穿上了劳动布的工作服,成了山城某厂的技工学徒,18元一个月。我象做梦似的,心里那份高兴啊,真和十几年后考上大学一样的兴奋。当时我心想我以后填履历表时,本人成份一栏是不是该填工人了呢?我可是正宗的产业工人了,是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了啊。但是我进厂填表时,鉴于以前如实填写没什么好处,且顾虑以姨爹姨妈的身份也不好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就把父亲的政治问题都隐瞒了下来,这却成为了我以后最大的心病。怀着恐惧,忧心忡忡地过了十几年,直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人生足迹 / 我的“找工”经历 (西南行之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965年,我初中毕业了。
    我是从省重点中学省立一中毕业的,凭成绩升学应没有问题,但因父亲的政治问题,我被摒斥在了升学的门外。全班48个人,就我们10个出身不好的同学被淘汰出局。怀着酸涩的心,我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学校动员我们下农村,说是广阔农村大有前途,革命青年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受学校十几年的教育,那时我内心是非常忠于党的,虽然不认为下农村有前途,(那些高干子弟同学怎么就没一个去大有前途的农村呢?)但党的话怎么能不听呢?所以还是准备下去。母亲不要我下去,我不听,认为应该听党的。母亲在政府机关工作,她看我不听,就请她的科长,一位转业军人、共产党员来劝我,我从小跟着母亲在机关长大,经常呆在她的办公室的,那位科长抓住一个没人的机会,问我打算怎么办,我说下农村啊,他轻言细语地说,别看现在学校要你下,好象是跟着组织走,但下去以后谁来管你啊,还不是就成了一个农民?他的话不多,但对我震动很大,我第一次从一个转业军人、共产党员、单位负责人那里听到了与党不同的声音,我犹豫了。这时母亲抓住机会,要我到亲戚家住了一个月,躲开了学校动员的风头,然后就留城待业当社会青年了。
    那时社会上在毛主席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下到处是讲阶级路线的,不象现在办事完全是凭关系走后门,虽然我在街道上仍然积极参加学习和义务劳动,到农村支援双抢时不要命地干,可是眼看着那些出身好的社青一个一个招工走了,我却没有份,心里那份丧气和悲观失望啊,象耗子一样啮咬着我的心。待了一年,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政治上的左再提高了八度。由于害怕,母亲要我把家中所有与四旧有关的东西都烧了,其中包括她与父亲大学毕业戴博士帽的毕业照及所有父亲的照片。革命形势越来越好,社会上到处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革命口号,我的心象被一只无形的手一阵阵地越捏越紧,我感到窒息。我不知我的前途在哪里,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生出来就是这么个被镇压的受苦的命。我想到过死,想一了百了,但终究没跨出那一步。而我的一个在65年升上了高中的同班同学,曾经还是班长呢,在家长被打成漏网地主遭批斗后变疯了,并自杀死了。
    就这样心灵在文化革命的油锅中熬煎着,又到了67年4月,母亲对我说,去姨妈家玩玩吧,散散心,也许姨妈能帮忙找工作。姨妈家在西南山城,姨爹是军医,姨妈是转业军人,在一家工厂当厂医,当时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姨妈又是厂医,是有一定能力的人物。于是我怀着一线希望,千里迢迢来到了山城,姨爹和姨妈热情地接待了我。玩了不过两个星期,姨妈一天回来说,她们系统招工,她可以请她们厂里搞劳资的陈阿姨帮忙把我招到另一厂去,问我去不去?我一听乐了,那还有不去的吗?于是马上到派出所去迁户口,与姨爹姨妈商量好,就用过继给他们做儿子的名义请迁,家中母亲在那头找派出所办,我们在这头找派出所办,所幸两边是同等规模城市,派出所也没什么阻力,居然很顺利就办成了,有了户口,招工就好办了,在姨妈的努力下,一个月以后的6月1日,我穿上了劳动布的工作服,成了山城某厂的技工学徒,18元一个月。我象做梦似的,心里那份高兴啊,真和十几年后考上大学一样的兴奋。当时我心想我以后填履历表时,本人成份一栏是不是该填工人了呢?我可是正宗的产业工人了,是马克思说的无产阶级了啊。但是我进厂填表时,鉴于以前如实填写没什么好处,且顾虑以姨爹姨妈的身份也不好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就把父亲的政治问题都隐瞒了下来,这却成为了我以后最大的心病。怀着恐惧,忧心忡忡地过了十几年,直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害了几代人啊?虽然没有你的经历,但是8-9岁的时候因为母亲是地主成分,很是自卑
      • landlord, your mom? not grandma?
        • 我姥爷是地主,所以我妈也是;好在我爸是贫农,我的成分也就是贫农了。多害人的划分!
          • so your mom's CHUSHEN is landlord, not the CHENGFEN;;))
          • 那时的表格上有“家庭出身”和“本人成分”两栏。依你的情况,你母亲家庭出身是地主,本人成分应不是。而你是家庭出身贫农,本人成分学生。我因只读到初中就当学徒,所以认为自己的本人成分应是工人了。
            • 哈哈,还有这么详细说法。我知道这个出身也好,成分也好,妈妈背了一辈子;入党争取了20多年才批准
    • should be story in Chongqing and Chengdu, right?
      • 是的,撇开心里的苦不言,表面上我还是很lucky的,包括现在能定居加拿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有了那时的十几年技工经历,所以现在也能在加拿大获得一份不错的技工工作和收入,这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没想到的。
        • 说明伟大领袖们是有远见卓识的;)
          你的内心痛苦我猜测和你独特经历有关,而不主要在成分上面:65年,哪怕进了清华北大也读不了什么书;比去版纳好些吧(but who knows),前2天看到当年的知青为了几根甘蔗出了人命,被判18年
          我有2、3个朋友,也是过继的,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叔伯家之间的,他们的痛苦外人确实很难理解。
          写些西南地区令人高兴的事吧,肯且能写6、70年代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