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国武将排名次,不知有多少个版本,理由也有千万种。不管怎样排,我最反对的就是那种按照回合数来排名次的方法。这种排法象小学生做作业一样。按照回合数的比法,徐晃与颜良战二十合即败,但徐晃归顺曹操之前,与许褚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如此说许褚反不如颜良啦?但许褚与马超战两百多回合也分不出高低,那不是说,马超与颜良斗不出三十回合吗。马超与张飞挑灯夜战三百多回合未见高低,可见,张飞在颜良手下走不过三十回合,张飞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那就是说,吕布在颜良枪下也玩不出四十回合,就是这么一个天下无敌的颜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相信,被关羽轻轻松松的象杀鸡一样给宰了。难道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还有,文丑与赵云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但与关羽战不三合即力怯,如此说来,赵云岂不是连第三十名都排不上。可见,这种以回合论英雄的排法有多么幼稚,如果只是逗逗乐还说得过去,要不然深究下去,会排出神经病来。
武将对阵,决定胜负有许多因素:武艺、膂力、智力、健康状况、士气(精神状态),还有运气、场地、步战与马战的区别。我们现在抛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健康、运气、场地等因素来评价一员武将的武力高低。我这里讲的武力是泛指,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指一个武将的综合素质,为了叙述方便和通俗理解,我们就简称武力。
有一点,我要先声明,论武力高低,不能排除智力的因素。智力产生于脑袋,一个人的反应、敏捷也离不开脑袋,甚至你要记住刀法、枪法招数也要靠脑袋,你说,你能撇开脑袋谈武力吗。那些在阵上打得你死我活的武将们不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而取对方的首级吗?因此,如果离开智力论武力高低,等于是无源之水,但我们可以将智力局限于与武斗有关的影响,如反应、敏捷、小花招、假动作等等。关羽、黄忠和夏侯渊就经常用拖刀计杀人。
现在,我们来看看决定武力的几种因素:
一、身体。身高和体重是武将的生理基础。一个侏儒充其量只能成为武林怪杰,但永远不会在三国里成为大将。三国志里说乐进“容貌短小”,虽然乐进很努力,很拼命,但他的武力只能排在二流,没办法,这一条是父母给的,天生条件。
二、膂力。古代讲的膂力主要指上身力气:背力、腰力、臂力、腕力等,也含有体力的意思。那时候的战场武斗需要骑马,少林腿功用不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要形容一个人威猛,一般都要说“膂力过人”,可见膂力是决定武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典韦的膂力恐怕要数第一。关公的膂力也不错,毕竟青龙偃月刀有八十二斤重啊。
三、武艺(结合兵器)。每个人使用的兵器不同,有些人为了达到心理震慑的作用,还特意挑一些稀奇古怪的兵器,取一个惊世骇俗的名字,后世尤甚。兵器不同,相应的用法和套路也不同,这要看个人的喜好和特点。一般来讲,兵器与人要达到取长补短和兵人合一的功效,才算好兵器。刀要重,动量大,把脑袋切下来越容易;枪要锐利,才好透心凉。有了好兵器,还要会舞弄,象吕布的方天画戟,大戟可以当枪使,小戟可以当刀用,如果没有一套招数很难摆弄的。好兵器加上娴熟的招法就是武艺高强了。
四、弓马术:这一条常常被忽略了,但我要说明这一条非常重要。马术是三国武将的基本功。虽然是基本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练得好。我们应当注意到,有些人横尸疆场与马术不精无不关系。另外,有些人擅长步战,如典韦、甘宁,大部分人更擅长马战。弓箭术也很重要,虽然不是每员武将都要精通弓箭术,但弦无虚发已经成了武力的重要补充。在三国志里,讲武力高低,对于弓马娴熟的都要特别说明。如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称飞将。这里“飞”的含义就包含了弓马娴熟的因素。吕布不光武艺高强,他那辕门射戟的独门绝技恐怕也是别人不敢近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韩当,他没有“膂力过人”,而是因为“便弓马,而为孙坚所宠”。可见,弓马术也是武力的重要考量因素。
五、智慧。这里的智慧指与武斗相关的思维反应。我已经在上面讲过了,不再赘述。
六、精神面貌。这里面也包括心理素质。我不得不考虑这一条。因为一个精神颓废的武将是没有资格参加排名的。精神力强的武将,他的即兴发挥将更加出色,他的武打动作也会更富于创造性。这方面,我特别欣赏张飞。
七、战绩。有一个人自称天下无敌,可是他战绩平平,你会相信他吗?当然,这一条不是绝对的。战绩是武力评价的一个参考。
以上七大因素是衡量一员武将武力高低的主要标准。我想根据这七条因素排武力高低应该是比较科学的。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特别强调的是:黄忠真正参加战斗时已经年过半百,所以在排名次时我不考虑他年轻时候的表现,而是按照在三国时期内的表现而定,其他人亦然。
另外提一点,高手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微乎其微的,很难辨别,除非用电脑模拟,斗个一千回合,直到两个人在地上爬,看谁还爬得动,就算赢。
吕布当之无愧,排行榜冠军,因为他的各项能力都很突出,只有第六项美中不足。
其他武将我建议按照超一流、一流、二流来分:
超一流武将:黄忠,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孙策、太史慈、许褚、典韦、庞德
一流武将:张辽、夏侯惇、魏延、孙坚、甘宁、颜良、文丑、曹彰。。。
二流武将:。。。。算了,排这个太累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武将对阵,决定胜负有许多因素:武艺、膂力、智力、健康状况、士气(精神状态),还有运气、场地、步战与马战的区别。我们现在抛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健康、运气、场地等因素来评价一员武将的武力高低。我这里讲的武力是泛指,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指一个武将的综合素质,为了叙述方便和通俗理解,我们就简称武力。
有一点,我要先声明,论武力高低,不能排除智力的因素。智力产生于脑袋,一个人的反应、敏捷也离不开脑袋,甚至你要记住刀法、枪法招数也要靠脑袋,你说,你能撇开脑袋谈武力吗。那些在阵上打得你死我活的武将们不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而取对方的首级吗?因此,如果离开智力论武力高低,等于是无源之水,但我们可以将智力局限于与武斗有关的影响,如反应、敏捷、小花招、假动作等等。关羽、黄忠和夏侯渊就经常用拖刀计杀人。
现在,我们来看看决定武力的几种因素:
一、身体。身高和体重是武将的生理基础。一个侏儒充其量只能成为武林怪杰,但永远不会在三国里成为大将。三国志里说乐进“容貌短小”,虽然乐进很努力,很拼命,但他的武力只能排在二流,没办法,这一条是父母给的,天生条件。
二、膂力。古代讲的膂力主要指上身力气:背力、腰力、臂力、腕力等,也含有体力的意思。那时候的战场武斗需要骑马,少林腿功用不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要形容一个人威猛,一般都要说“膂力过人”,可见膂力是决定武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典韦的膂力恐怕要数第一。关公的膂力也不错,毕竟青龙偃月刀有八十二斤重啊。
三、武艺(结合兵器)。每个人使用的兵器不同,有些人为了达到心理震慑的作用,还特意挑一些稀奇古怪的兵器,取一个惊世骇俗的名字,后世尤甚。兵器不同,相应的用法和套路也不同,这要看个人的喜好和特点。一般来讲,兵器与人要达到取长补短和兵人合一的功效,才算好兵器。刀要重,动量大,把脑袋切下来越容易;枪要锐利,才好透心凉。有了好兵器,还要会舞弄,象吕布的方天画戟,大戟可以当枪使,小戟可以当刀用,如果没有一套招数很难摆弄的。好兵器加上娴熟的招法就是武艺高强了。
四、弓马术:这一条常常被忽略了,但我要说明这一条非常重要。马术是三国武将的基本功。虽然是基本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练得好。我们应当注意到,有些人横尸疆场与马术不精无不关系。另外,有些人擅长步战,如典韦、甘宁,大部分人更擅长马战。弓箭术也很重要,虽然不是每员武将都要精通弓箭术,但弦无虚发已经成了武力的重要补充。在三国志里,讲武力高低,对于弓马娴熟的都要特别说明。如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称飞将。这里“飞”的含义就包含了弓马娴熟的因素。吕布不光武艺高强,他那辕门射戟的独门绝技恐怕也是别人不敢近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韩当,他没有“膂力过人”,而是因为“便弓马,而为孙坚所宠”。可见,弓马术也是武力的重要考量因素。
五、智慧。这里的智慧指与武斗相关的思维反应。我已经在上面讲过了,不再赘述。
六、精神面貌。这里面也包括心理素质。我不得不考虑这一条。因为一个精神颓废的武将是没有资格参加排名的。精神力强的武将,他的即兴发挥将更加出色,他的武打动作也会更富于创造性。这方面,我特别欣赏张飞。
七、战绩。有一个人自称天下无敌,可是他战绩平平,你会相信他吗?当然,这一条不是绝对的。战绩是武力评价的一个参考。
以上七大因素是衡量一员武将武力高低的主要标准。我想根据这七条因素排武力高低应该是比较科学的。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论。
特别强调的是:黄忠真正参加战斗时已经年过半百,所以在排名次时我不考虑他年轻时候的表现,而是按照在三国时期内的表现而定,其他人亦然。
另外提一点,高手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微乎其微的,很难辨别,除非用电脑模拟,斗个一千回合,直到两个人在地上爬,看谁还爬得动,就算赢。
吕布当之无愧,排行榜冠军,因为他的各项能力都很突出,只有第六项美中不足。
其他武将我建议按照超一流、一流、二流来分:
超一流武将:黄忠,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孙策、太史慈、许褚、典韦、庞德
一流武将:张辽、夏侯惇、魏延、孙坚、甘宁、颜良、文丑、曹彰。。。
二流武将:。。。。算了,排这个太累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