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英气撩人的苏格兰裙

苏格兰裙大家应该都见过的。很风骚的样子。

 

其特征在于裙子,所以上身穿啥不是太讲究,穿西装也行穿小褂也行。关键是裙子要有法度,必须有这么三条才能叫苏格兰裙。第一,毛纺的,厚实,跟毛毯那样的(它本来就是毛毯,下面会说它早年的故事)。第二,得有方格花纹。第三,腰前面挂个……本来功能是个腰包,可是它现在的方位没在腰上了。要论坐标得叫裆包。可是这词不够正能量。要不咱叫它胯包吧。

另外有两个附加条件,不是关于裙子本身的设计,但是您要是不遵守这两条就敢穿上苏格兰裙,人家真正的苏格兰人会把您的裙子给扒下来。这两条是:第一,要穿袜子。长筒毛袜。第二,只能穿袜子,不能穿裤子——内裤外裤都不能穿!不是开玩笑。您要不信您看看这位女观众大开眼界的表情。

 

 

这女孩长得疯疯癫癫的,或许不是太靠得住。要不咱看看淑女们。您琢磨一下她们的视线是奔哪儿去的。

 

 

要是您连淑女都信不过,小孩子不会骗人对吧?咱看看那孩子的眼睛在往哪儿瞧。

 

 

这个就是苏格兰裙的基本要素。

这么有个性的服装,它是怎么来的呢?

苏格兰裙其实原来就是个毛毯。

严格的说,苏格兰裙叫这个名字不是很准确的。因为,这种裙子的发源地是在苏格兰高地。所谓苏格兰高地是苏格兰北边尽头的一片高山,英国境内的最高峰就是这个地方。这地方地势太高,人烟稀少,90%的苏格兰人都住在下面的平原,叫做苏格兰低地的地方。住高地的那些人,跟低地的人其实生活习俗大不相同,山下的苏格兰人,几乎就不觉得山上那些位也算苏格兰人。

不知道您上小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班上有个恶霸同学这种事。如果您遇到过,那咱用这个现象来做比方,可以帮助理解高地苏格兰人的秉性:传统上,低地苏格兰人看高地苏格兰人,就有点像班上的本份学生看那个恶霸同学。

(如果您自己碰巧就是那个恶……那个突出的同学,您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当年的同学,问问他们当年是怎么看您的。这么着我就不需要换比方了。您就着这个坎儿同样可以理解问题的。)

有一个说法能从侧面说明低地苏格兰人对高地苏格兰人的恐怖印象。

那时候高地人穿的这种苏格兰裙,花纹很固定,都是这个样子的:

 

 

而那时候苏格兰高地,漫山遍野最常见的植被是帚石楠。所以那儿的山坡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然后,有消息来源说,这些高地人,穿着这种布料的苏格兰裙,为的就是能在野外利用衣服的保护色隐蔽在帚石楠里。隐蔽起来干嘛?劫道。隐蔽好了,就可以对过路人发动突然袭击。就是说,他们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就是为了方便打劫。

这个不是我说的。这个是1746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诏禁止苏格兰裙的时候,在榜文里说的。如果您是高地苏格兰人,您别跟我急。您找亨利八世去。

为什么高地的苏格兰同学名声这么恶劣,没人给解释过。这种集体沉默多半是为了社会和谐,因为专家们不好去挠这个痒痒肉。我跟苏格兰高地的同学们八杆子打不着,唠叨两句应该不至于有人追杀,那我就唠叨两句。从大不列颠这片岛上的群雄争霸史来推测,这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当年德国蛮族,就是那些盎格鲁萨克逊什么的,来到不列颠岛,大刀阔斧的杀灭岛上的凯尔特人。凯尔特人大部分不是对手,被杀掉了。一小部分比较骁勇的,虽然因为人数和技术问题,终归是打不过,但是侥幸没有被杀死。他们且战且退,一直退到苏格兰高地这片穷山恶水。

 

 

您现在看这照片很漂亮。那时候大家不这么看。那时候没飞机没汽车,交通不便。到这种荒山上就是找死。所以那拨凯尔特人逃到这片山里之后,盎格鲁人就觉得不需要追杀了。说这些家伙跑那上边,不用杀,他们自己就会给困死。所以盎格鲁人就回到平原,分成七拨自己互相打着玩。

没想到逃到高地的这些凯尔特人,有这么一些个,生命力不是一般的顽强,居然活下来了,而且越活越精神,三百年之后人数增长到足可以成立一个王国,就是苏格兰王国。

既然这些高地人都是这么一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悍斗士,他们的后代继承了这份勇悍的血液,就不是这么奇怪的事吧。

勇悍是很勇悍的,不过,跟历史上很多勇悍的民族一样,他们除了能打,别的方面似乎不是特别突出。

这么说的根据就是因为他们发明的这种苏格兰裙。

最早的苏格兰裙,其实不是裙。叫什么还真说不好。这样吧,我先跟您说说他这身衣服是怎么穿上的,然后咱再看看能不能找个合适的名字。

首先,咱得有一张毛毯。

对。毛毯。

把毛毯铺地上,人躺上去,然后把毛毯两边包到肚子上,然后用腰带给扎紧。

 

 

扎好了站起来,这毛毯的下半截就成了一条裙子。

上半截怎么办?这个可以随意。天热就让它耷拉着。天冷就给拉上来当披肩用。下雨就拉到头顶当雨衣用。出门带的东西多,就把上面两个角从左肩的上面和下面穿过,打个结。这样胳肢窝下面就形成一个口袋,跟褡裢似的,能带不少东西。如果是买菜回来,那里面塞十斤大白菜不成问题。下面这几位原生态的高地苏格兰人就用实例展现了一下处理上半截毛毯是可以很灵活机动的。

 

 

这个穿戴,高地苏格兰人的盖尔语叫 feilidh-mòr,就是大包裹的意思。英文叫 great kilt。按现在的翻译就是“大苏格兰裙”。其实我觉得还是大包裹比较传神。

这东西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

说起来有意思。有些热心弘扬苏格兰文化的人,一直致力于证明这种大包裹是从“远古”就有了,虽然他们一直找不到根据。真正能考据出来的资料,最早记载这种毛毯当衣服穿的做法的,是1578年的事。那不但算不上远古,连中世纪都不算,已经都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了。但是那些热心同学一直不死心,还是继续号召大家相信这种穿法自古以来就有。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牛叉,所以要靠这种努力来提升一下自我意象吧。

这个就是最早的苏格兰裙了。咱觉得吧,那其实就是高地上的那些部族,不种地,连刀耕火种都没有,就是游猎,哪儿有猎物他们就往哪儿跑。跑的时候就把毯子带上。为了携带方便就用一根绳子给扎腰上。这本来是为的携带被盖,碰巧他们不会裁缝,衣服花式不多,更懒得穿内裤。现在把毛毯这么一扎,顺便就当大氅使,既遮羞又保暖,也算一举两得。然后到了新地方,打一头羊烤了吃了,把腰带解开,就地一躺马上可以睡觉。这不是编派他们。人家真的可以这么随地睡觉,连在雪地里都能就这么把大裙打开躺下就睡。有记载的。

后来他们多少还是有些进步,虽然种地还不行,但是养的羊慢慢多了一些,羊多了羊毛就多了,有人为了让大家知道自己家里富足,就把这毛毯弄得越来越大,最长的时候差不多能有十五尺,比两个姚明连起来还长。这个长度能展示家底深厚,但是十五尺长的毛毯能围着身子转好几圈,看着有点臃肿。于是有智慧结晶的高地人民就把毛毯给折出一道道竖着的皱褶,这样就只需要裹一圈。

这就是苏格兰裙那些折边的起源。

可是看现在吹风笛的那些苏格兰人,他们的裙子好像没有那上半截,就是一个从腰往下走的裙子,跟孙悟空的虎皮裙一样。那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这种短打苏格兰裙是一个叫饶林逊的工厂老板1720年代发明的,说早先苏格兰高地对外不开放。1715年政府开始开放苏格兰高地了,饶林逊就跑那儿开了个冶铁厂。他请的工人都是高地上的盖尔人,就是那些凯尔特彪悍民族的后代。这些人到这个时候还是穿毛毯。可是穿毛毯在冶铁高炉前工作实在有些笨拙。据说饶林逊灵机一动就做了两件革命性的改革,第一,把毛毯剪去一半,上半截不要了,就留着下半截。第二,下半截晃哩个郎当的还是不安全,穿脱也太费时间。开工的钟敲了一个半小时,人才拖着毛毯来到车间。问他干嘛了,他说咱折花边来着。饶林逊说这不行。耽误工夫。他就用针线把那些折边给固定了,这样就不需要每天临时折花边。这做法有点不依古格。通常高地山民都比较热爱传统,这样背弃祖宗的做法容易遭鄙视。饶大爷就以身作则,自己穿着这种半截毛毯上班,还要求办公室所有干部都这么穿。时间长了,那些盖尔人觉得好像也还有道理。虽然不合祖宗教导,可是架不住它确实方便。如今又不是满山追野羊的年头了,到车间里扔一下煤块就能领钞票买肉吃,完了回工人宿舍睡觉,挺方便的。有这么安定的生活,似乎是犯不着老背一条五米长的毛毯到处晃。于是慢慢的工人们也都穿上了这种半截毛毯。这个就是现代版本的苏格兰裙,英文叫做 small kilt,就是“小苏格兰裙”的意思。

这个故事挺流行。中文资料里关于苏格兰裙的起源也多半采用这个方法。不过,按这个说法,小苏格兰裙是饶林逊1720年代才发明的。可是从保留下来的一些图片可以看看到,1690年左右就有人穿这种半截毛毯了。这其实也不能说很意外。因为,那时候,因为这种毛毯裙已经成为高山族——不对,高地苏格兰人的标准服饰,所以他们不再拿家里的毛毯往身上扎,而是到店里买毛料去。那时一匹毛料都是三尺宽。而毛毯裙至少得有六尺宽才能把人包严实了。所以人家都是买三十尺的料,截成两匹再拼成六尺宽的毛毯。既然毛料本来就是三尺宽的,那么夏天的时候,有些比较有创意的同学,心念一动他不爱拼接了,就直接把半截毛料扎腰上做个短裙,看看也挺好。上面那个传说里,饶林逊大爷发明小苏格兰裙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有工作需要,高地山民干嘛就不能有类似的需要?有需要就可以有自己的发明。饶大爷多半是之前已经看到有人这么穿,就在这个基础上给制度化了一下,弄成了类似本厂工装的模式吧。

早先说亨利八世曾经下诏禁止穿着高地苏格兰裙。您可能觉得这很荒唐残暴。其实他能这么干也是掂量过风险的,知道这么做利大于弊:那时高地苏格兰人确实有反心。不用这招把他们的“民族意识”给冲淡了,他们随时可能起事。当然,亨利八世也不是一味压制。他很聪明的给这事开了个减压疏导孔,就是指定苏格兰高地的英国驻军都以苏格兰裙作为军服。这就让高地人觉得,国王也不是说这么不待见咱的民族服饰。他不让老百姓穿,是为了把这样式专门给军队留着做军服。这么说起来也蛮有面子的。于是高地人也就没去行游威示。

亨利八世发布禁令的时候,小苏格兰裙已经取代了大苏格兰裙。所以成为军服的就是这种小苏格兰裙。虽然咱比较习惯认为裙子是女人服饰,可是人家穿上之后这么一列队,看起来也蛮拉风的。

 

 

您可能认为这样的军服性别概念有点模糊,于是会影响战斗力。其实不然。至少在一战时期,这样的衣服一点都没有影响战斗力。当时的苏格兰军团,外号黑卫士军团的(Black Watch),打起来十分凶残,以至于德国人把他们叫做“炼狱魔女”(ladies from the hell)。

不过这个是一战。到了二战,战术和武器都改变了,这种撩人的军服就不再适应战场需要,所以到1940年,至少在前线就不再让士兵穿这种军服了。

当然,打仗的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不稀罕,所以这事也有个例外。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英军有个叫佛雷泽的军官,是个苏格兰人,但是继承了个勋爵身份。大概因为这个,自豪感比较强烈,而且有身份就任性,所以上边有规定,1940年之后就不让穿裙子了,可是他1944年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还坚持让他的私人风笛手米林同学(Bill Millin)穿着裙子站在他身边吹风笛——这可不是说在什么英国好声音上表演。当时战斗已经打响。佛雷泽的意思是让米林吹风笛给战士们鼓劲。周围的士兵不断有中弹倒下的。子弹的呼啸声伴着米林的风笛声,合奏效果很诡异。后来登陆成功,抓到了德国的狙击手。米林问那个狙击手:我这么好瞄准的目标,你当时怎么没把我干掉?那个狙击手说我们都觉得你是个神经病,就没打你。

有时候傻人也有傻福啊。

战场上是不让穿了。但是呢,可能因为这么有特色的衣服真不多见,所以爱好的人不少。维多利亚女王就特别喜欢看这种衣服,所以她老人家到苏格兰各地视察的时候,事先都会指定说接见的官员一定要穿苏格兰裙——其实,上面说了,这打扮本来不是真正的苏格兰风俗。这就是高地上的一小拨彪悍猎户的特殊口味。可是女王说话了,下面不能违拗不是?结果那些官员还得赶紧临时置办裙子,而且得学着穿。因为这东西其实本来生活里没有。就因为女王陛下好这一口,大家才开始兴办,结果啥叫正确的穿法,就出现很多不同的专家意见。不过,文章开头说的那么几条,毛毯的料子,方格纹理,这些是没有争议的。尤其是不能穿内裤这一条,如果您自己也打算穿这么活色生香的美服,这个原则必须牢记,不然遇到真正的苏格兰人,您是会被耻笑的。“看看,丫居然穿着内裤!羞不羞啊?!”

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下次您要是看到布朗利(新西兰反对党领袖)还这么穿苏格兰裙,就可以跟他说:诶,哥们,你裙子里面捂的啥呢?赶紧脱掉!

 

 

你看人家正宗的苏格兰兵,就算坐在女王旁边都恪守原则,必须不穿内裤的(和谐起见,关键证据用绿叶包装)。

 

 


1997年香港回归,苏格兰黑卫士军团也穿着仪态万方的苏格兰裙前来助兴。一位黑卫士士兵立正降下英国国旗的时候,四面环海的香港地吹来一阵小风,让我们看到,黑卫士的兵,不论是说当兵还是说做人,都是半点不含糊。人家确实是没穿内裤的。

 

 


媒体透露出消息,说这位士兵受到了处分。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各地都有人写信来向他表示同情甚至爱意。写信的有窈窕淑女,也不乏几位暖男。不过后来军方澄清事实,说该士兵遭到处分并不是因为他没穿内裤,而是因为他两边的袜子高度没有对齐。作为黑卫士的兵,在这么庄严的场合,出现这样的疏忽是很失礼的。至于不穿内裤,这个不仅不会受处分,甚至可以得到表扬。须知按照传统,苏格兰军人每天早晨出操之前,军官都要在营房门前放一块镜子,穿着苏格兰裙的士兵必须逐个从镜子上跨过,好让长官确认他们没有穿内裤。士兵如果违章穿了内裤会受什么责罚不知道,当官的是要被罚一瓶红酒的。只有两种场合是例外,一个是参加体育会,另一个是参加苏格兰传统节日庆祝会的时候准备跳舞。

当然,时代总是会发展。这种以内裤为羞的传统,现在也不再这么的执着了。很多部队的条例只规定体育运动和跳舞的时候必须穿内裤。其他场合“各人自行掌握”。

条例是条例。我估计呢,“真正的苏格兰人”,还是会鄙视那些穿内裤的。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笔耕枫下 / 英气撩人的苏格兰裙 +4
    • 好帖,火钳刘明
    • 看得让人忍俊不禁,文笔不凡! +1
    • 我突然明白了
      楼主是评书表演的风格。
      • 早先习惯这么写。后来有些收束 :-)
    • LOL 居然啊,苏格兰裙子底下还有这么多乾坤,笑抽筋了~~~你真是见多识广,文笔也幽默流畅。赞赞赞!
      • 只有乾,沒有坤。
      • 客气了。不过苏格兰裙下不宜直视这个确实不是编派,网上很多照片流传 :-)
    • 还是不知道为啥不穿内裤
      • 有道理。我交代得不够清楚。修改了一下,加了这一句:碰巧他们不会裁缝,衣服花式不多,更懒得穿内裤。现在把毛毯这么一扎,顺便就当大氅使,既遮羞又保暖,一举两得
        • 也许穿裤子的时候也不穿短裤。。。lol
      • 方便吧 +1
        , 拉 撒 等等
      • 野人,哪里需要内裤, 高地也没有原材料, 譬如棉花。。。 +1
    • 原来是真的
    • 好文笔!
      • 写得好。
    • 深爱这样的科普系列。当年老师们咋都不这么整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