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答应老夜给他的<鹦鹉>写评论, 我向来不擅长吊书袋子, 引经据典, 但这里是码字爱好者的乐园, 手痒, 我就用我直白浅显的文字, 姑且鹦鹉学舌, 班门弄斧一下了. 说的对与不对, 老夜莫怪.
第一眼看<鹦鹉>的时候, 是粗瞄, 快快扫过, 因为老夜事先强调又是一篇鬼诞惊涑篇, 先入为主了, 加上不是此类小说的爱好者, 没有带着期待阅读. 读完了, 却觉得不对, 一咋嘛, 感觉有些怪怪的, 什么地方不对了, 不是原来的味儿了, 回头又细读了一遍. 原来老夜, 已不是原来的老夜. 先不谈老夜, 只谈<鹦鹉>.
<鹦鹉>不同于老夜以前的作品, 比如, 他自己比较得意的, 也圈了一大堆粉的<修炼日记>. <鹦鹉>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鬼诞惊涑小说, 没有惊到人毛孔捒然, 也不是纯悬疑, 因为粉丝们反映, 里面有些部分可以精简, 换句话说, 就是有一部分是废话, 跟悬疑不搭. 而我认为这正是<鹦鹉>超越老夜其他作品, 可以真正算的上是创作的地方. <鹦鹉>不是惊涑, 不是悬疑, <鹦鹉>是悬疑 + 言情.
<鹦鹉>是从两条线展开. 一条是大叔”我”对”女孩”的迷惘谴倦的爱恋, 在这条线里, 大叔因为长期面对社会现实的冰冷, 苦闷彷徨, 乍一遇上了困境中的”女孩”, 黑暗中, 发现了宣泄失败者心态的出口, 点燃了他长期被抑制的自我, 他本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就像抓住了稻草, 想要成为”女孩”的救赎, 而实际上, 却是在救赎自己. 这一段中, 他用了相对轻盈的笔调, 完全没有恐怖侦探小说的影子, 把两个面对强大现实压力的灵魂的孤独, 失落和不得已, 在这种近乎心理疾病型的畸形的性爱中, 与世隔绝. 这一段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 像村上春树的手法, 接近<挪威的森林>.
另一条线, 就是读者所期盼的悬疑. 悬疑这个包袱, 抖的中规中距, 基本达到了悬疑小说该有的效果. 亮点是用鹦鹉作为引子, 把现实和潜意识, 串联起来, 穿越两个思维空间, 相互暗示. 在这一条线中, 悬疑该有的元素, 都有了: 出人意料的脏物, 严严实实的现场, 灵异的伙伴, 没有头绪又恍然大悟的警察, 由不经意的线索, 串成的推理.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爱伦坡幽灵再显, 游走于其间. 值得一提的是, 坡的身形不仅限于小说中, 甚至也暴露在作者自身经历中, 也就是说, 作者已经把自己化身为坡, 在潜意识中, 达到了坡的共鸣.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分不清是坡的手法, 还是说因为相似的经历, 恰巧是作者的手法.
这两条看似根本不搭的线, 是什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 貌似牵强, 但又顺理成章. 是浪漫主义. 言情是浪漫主义, 悬疑也是. 言情是从正面表现浪漫主义, 而悬疑是从反面表现浪漫主义, 通过对现实的不满和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来表现. 老夜从这里, 真正跨进了作家的行列. 以前的老夜, 是粗糙的模仿, 笔尖所到之处, 有痕迹, 刻意. 从<鹦鹉>开始的老夜, 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笔触开始细腻, 不再急切要证明什么. 刀在手上可以停顿, 旋转, 在下手刻划人物之前.
当然<鹦鹉>不是完美的, 比如, 小说的推理不够, 层次不够丰富, 很容易让人猜到结果. 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张力不够, 主人公之间的情傃太牵强, 至少大叔的内心, 对”女孩”的依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不够强烈. 按照FREUD的心理学理论, 这里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暗示, 就不会有same amount的后面的戏剧冲突和心理创伤. 所以, 杀人那一场的逻辑基础就没有了.
老夜是深受坡的影响的, 爱伦坡以<乌鸦>, 一举成名, 老夜给这部短篇起名, <鹦鹉>, 是不是也是一个因由?
废话就到此为止了. 好奇的人, 原文(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10545141)在此, 就欣赏原文<鹦鹉>吧.
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10545141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第一眼看<鹦鹉>的时候, 是粗瞄, 快快扫过, 因为老夜事先强调又是一篇鬼诞惊涑篇, 先入为主了, 加上不是此类小说的爱好者, 没有带着期待阅读. 读完了, 却觉得不对, 一咋嘛, 感觉有些怪怪的, 什么地方不对了, 不是原来的味儿了, 回头又细读了一遍. 原来老夜, 已不是原来的老夜. 先不谈老夜, 只谈<鹦鹉>.
<鹦鹉>不同于老夜以前的作品, 比如, 他自己比较得意的, 也圈了一大堆粉的<修炼日记>. <鹦鹉>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鬼诞惊涑小说, 没有惊到人毛孔捒然, 也不是纯悬疑, 因为粉丝们反映, 里面有些部分可以精简, 换句话说, 就是有一部分是废话, 跟悬疑不搭. 而我认为这正是<鹦鹉>超越老夜其他作品, 可以真正算的上是创作的地方. <鹦鹉>不是惊涑, 不是悬疑, <鹦鹉>是悬疑 + 言情.
<鹦鹉>是从两条线展开. 一条是大叔”我”对”女孩”的迷惘谴倦的爱恋, 在这条线里, 大叔因为长期面对社会现实的冰冷, 苦闷彷徨, 乍一遇上了困境中的”女孩”, 黑暗中, 发现了宣泄失败者心态的出口, 点燃了他长期被抑制的自我, 他本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就像抓住了稻草, 想要成为”女孩”的救赎, 而实际上, 却是在救赎自己. 这一段中, 他用了相对轻盈的笔调, 完全没有恐怖侦探小说的影子, 把两个面对强大现实压力的灵魂的孤独, 失落和不得已, 在这种近乎心理疾病型的畸形的性爱中, 与世隔绝. 这一段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 像村上春树的手法, 接近<挪威的森林>.
另一条线, 就是读者所期盼的悬疑. 悬疑这个包袱, 抖的中规中距, 基本达到了悬疑小说该有的效果. 亮点是用鹦鹉作为引子, 把现实和潜意识, 串联起来, 穿越两个思维空间, 相互暗示. 在这一条线中, 悬疑该有的元素, 都有了: 出人意料的脏物, 严严实实的现场, 灵异的伙伴, 没有头绪又恍然大悟的警察, 由不经意的线索, 串成的推理.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 爱伦坡幽灵再显, 游走于其间. 值得一提的是, 坡的身形不仅限于小说中, 甚至也暴露在作者自身经历中, 也就是说, 作者已经把自己化身为坡, 在潜意识中, 达到了坡的共鸣.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分不清是坡的手法, 还是说因为相似的经历, 恰巧是作者的手法.
这两条看似根本不搭的线, 是什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 貌似牵强, 但又顺理成章. 是浪漫主义. 言情是浪漫主义, 悬疑也是. 言情是从正面表现浪漫主义, 而悬疑是从反面表现浪漫主义, 通过对现实的不满和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来表现. 老夜从这里, 真正跨进了作家的行列. 以前的老夜, 是粗糙的模仿, 笔尖所到之处, 有痕迹, 刻意. 从<鹦鹉>开始的老夜, 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笔触开始细腻, 不再急切要证明什么. 刀在手上可以停顿, 旋转, 在下手刻划人物之前.
当然<鹦鹉>不是完美的, 比如, 小说的推理不够, 层次不够丰富, 很容易让人猜到结果. 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张力不够, 主人公之间的情傃太牵强, 至少大叔的内心, 对”女孩”的依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不够强烈. 按照FREUD的心理学理论, 这里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暗示, 就不会有same amount的后面的戏剧冲突和心理创伤. 所以, 杀人那一场的逻辑基础就没有了.
老夜是深受坡的影响的, 爱伦坡以<乌鸦>, 一举成名, 老夜给这部短篇起名, <鹦鹉>, 是不是也是一个因由?
废话就到此为止了. 好奇的人, 原文(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10545141)在此, 就欣赏原文<鹦鹉>吧.
http://www.rolia.net/zh/post.php?f=0&p=10545141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